丹道周天预修版导读 周天功内丹术介绍 道家元精元气论 性命双修论 炼己述要 田诚阳论修德 道德修养 调息训练述要 活子时述要 四禅八定研习 道家五品仙说 丹田简述 调息训练 百字碑注
普及周天功理法专帖 普及周天功法概述         ▲▲▲
标题: [学习资料]田诚阳论修德
作者: 古道清 时间: 2007-11-26 08:24 标题: [学习资料]田诚阳论修德

中华道家修炼学提倡修德

中华道家修炼,提倡修德。修炼特别强调每个人的根基,这个根基就是道德品质。修德是为修炼培养根基,直接决定未来修炼品位之高低成败。而且提倡道德修养,同时具备匡正人心之社会效力,故为中华道家修炼学所一贯重视。

修道先修德

中华道家认为,修德是修道的前提条件。我们的本来天性,原是一片纯洁,合于大道,下生之后,因为产生种种后天欲望和贪求,逐渐使得本来天性受到蒙蔽和破坏,成为修炼大道的桎梧和障碍。修道之时,为了达到净化和完善个体生命的目的,就必须逐步清除这些障碍。这就需要做到积功培德,与人为善,常行方便,助人为乐,以培养自己柔弱、谦下、不争、慈善、宽容的大道情怀,才能做到返朴归真、回复天性。

须知行得一分德修,即多一分光明;行得十分德修,即多十分光明;时时处处行功培德,则时时处处皆有光明。如此则无时无处,不在大道之中,自然逐渐扫除迷障,使自己的本我天性恢复纯净,阴霾尽去,而神光常存,合于先天,与道为一,自为修道之坦途,足可了证今生大事。道谚所谓:“人心不死,道心不生。”道家《玄门日诵早晚功课经>中诗云:

真心清静道为宗,譬彼中天宝月同。

净扫迷云无点翳,一轮光满太虚空。

从修道的角度来说,即使令生暂且不能够行持到最高境界,也还可以完善人道,慈光日生,而增福延寿。所以生来向往修道之人,都有一定的德修根基,不可自暴自弃。古人云:“道不远人。”明白了修德,大道就在眼前,修炼人人可为,所谓“百姓日用而不知。”

因此,中华道家修炼之学,从社会意义上来说,乃是一种广义的概念,绝非是一种狭隘的个人了脱。如果人人都去清修,那么社会谁来建设?家庭如何维系?所以笔者所述的修炼学,乃是广义的中华道家修炼学。(抱朴子)曰:“欲成天仙,当立一千三百善。”若非功德圆满,亦不可能达到最高层次。

中华道家这种广义的道德观,就是以修德为重,提倡道德并行,以德合道。可见中华道家修炼学,不是一门消极的避世学术。从立身行世的角度而言,提倡修德,使人与人之间保持融洽、和睦、真诚、互助的文明关系,有利于社会秩序的建屯和政治环境的安定,对于社会道德文明建设是一种有益补充。

中华道家修德,进一步还要求推诚万物,经云:“昆虫草木犹不可伤。”提倡以好生之德.保护大自然,对于维持生态平衡,防止环境污染,仍有可资汲取的现实意义。

这种广义的修道观,概括起来只有一个字,就是“德”.这是一字真经。这种广义的修道观,体现了中华道家出世与人世并重的特点。

修德与修炼

对于修炼来说,修德就是修心、修性、修念、修行。在丹道之中,修德、修性、修心、修念、修行,至关重要。因为修德的深浅程度,直接关系心性的变化;而心性的变化,又直接关系人身炁机的变化;燕机的变化,又直接关系人身性命,故不可不重视之。

《黄帝内经》曰: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热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说明了种种心性之变化与内部气机的感应关系。古时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愁白了头发;《说岳全传》有“气死金兀术,笑死牛皋。”的典故。于此可见人的心性变化,影响之大.足以关系人的祸福生死,岂可忽视!以上都是后天情志的变化,而在先天炁机与中华道家修炼之内在关系,则只有在道书之内直指中的,曰:“静则炁生。”这句话,是中华道家修炼的基本原则。而要达到“静”的境界,则非修德功深,不可做到。

俗话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道德修养高深的人,与人为善,乐于奉献,对于内心世界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精神必然充实,胸怀自然开阔,心中平和,毫无芥蒂。所谓:“德正则心安,心安则炁顺。”如此在修炼之时,自然能够“金鼎黄芽日日生”,真炁日生,道修益进,则得道成真,指日可待。与此相反,假如心地不纯,德行欠佳,甚至心术不正,道德败坏,必使心神经常处于不安定状态之中,往往妄念起伏,心火炽盛,难得清静,对于修道是绝大障碍,即使从事功修,亦难以见到效验。

中华道家修炼学认为:“性主七分,命主三分。”“修心人手,修心了手”。在性命双修的丹道体系之中,心性的修养至关重要。假如缺乏一定的德修作为根基,就难以承担修炼大事,甚至炉倾鼎覆,带来生命危险。这一方面,过去的修炼前辈有过许多惨痛的教训,不可不慎。

总而言之.欲要探求中华道家修炼之秘奥,首先必须明白,修德是其根基。由此人手,以德悟道,道德并进.才能领会中华道家修炼学之真实义谛。


欢迎光临 养生气功网 (http://www.qigongworl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