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道周天预修版导读 周天功内丹术介绍 道家元精元气论 性命双修论 炼己述要 田诚阳论修德 道德修养 调息训练述要 活子时述要 四禅八定研习 道家五品仙说 丹田简述 调息训练 百字碑注
普及周天功理法专帖 普及周天功法概述         ▲▲▲
标题: [研习资料]道家元精元气论
作者: 古道清 时间: 2007-11-4 09:35 标题: [研习资料]道家元精元气论

道家元精元气论

题引:道家的精气神论是个老课题。但目前在各大气功论坛中,能系统的较全面透彻的论述的帖子并不多见。对于许多道家气功爱好者来说,由于缺乏系统的精气神理论资料,在道家气功习练中,往往有出现许多的问题而得不到真解。对于我们《养生气功论坛》的入手丹道周天修炼的会员来说,道家的精气神论,是我们必修的基本理论。望修习者认真研读,体会其中真意,才不会再丹道修炼中不明其理。就能尽可能的少走弯路,迅速成功。

道家的精气神理论,是道家修炼体系中的基础理论之一,同时也是道家修炼的核心内容,贯穿着道家的整个修炼过程。

道家认为,天体是个大宇宙,人体是个小宇宙体。人这个小宇宙体与天地是相应相成的。故,道家认为,天有三宝,为日、月、星。地也有三宝,为水、火、风。人这个小宇宙体,也有三宝,为精、气、神。精气神称为三宝,也称为三业、三奇。是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精实、气足、神旺”则人长生;“精衰、气竭、神散”则人死。所以人的身体健康长寿全赖于精气神,三者缺一不可。在道家的内丹术中,精气神是内丹修炼的大药。道家养生修炼体系中,无不以精气神做为修炼核心内容。道家认为,自然界中,有三种动物是擅于精气神的炼养的。其中,鹿擅养精,龟擅炼气,鹤擅全神。所以,古代擅养生者,无不提倡效法鹿以养精,法灵龟以纳气,(比如有名的龟息法门,就是取法灵龟呼吸的养生大法。)法仙鹤以全神。(古代神话故事中,神仙常以鹤为伴,实质就是鹤为神全的代表。)

而在此三宝中,精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是基础。精能化气,气能生神。培育形体的物质基础是精,生命活动的能量基础是气,生命现象的表现又在于神。所以,养生的关键就在于培养精气,精足则气旺,气旺则神全。神全则人神采奕奕,壮实无病。

在预修期中我们先了解元精与元气论,下面分别讲解。 


作者: 古道清 时间: 2007-11-4 09:37

首先讲一下精。

道家下中医都在讲精,中医的典籍中所说的精是指构成人体生命和维系人体生命活动的各种物质基础,包括精液、血液、津液等等。而道家认为的精,专指肾藏之精。而这个精除了是精微物质基础外,还是具有促进人的生长发育和具有生殖功能的性生理和性能量物质。中医上的精更注重体现的是精的物质性,而道家之精更注重体现的是先天能量性。所以道家为了区别于医家之精。将以元精、真精、后天精、先天精、交感之精等术语来命名各种状态的“精”。肾做为藏精之所,在养生学上也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有人称之为先天之本,也有人称之为后天之本。所以肾在道家命功修炼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精藏于肾,是生命的基础,所以它的衰败可导致人老、死亡;它的新生、旺盛可使人健康长寿、精力旺盛,是青春活力的源泉。要想延年长寿,精神健朗,保精、补精、固精是养生学之第一要务。

再说一下先天精与后天精。道家认为人的精、气、神都是有分先后天的。道家内丹术是将精气神做为内药进行丹功修炼的核心内容。而这个精气神是先天的精气神而不是后天的精气神。道家为了区别于医家的精气神说,就将先天精气神都冠以“元”,即元精、元气与元神。称那么什么是先天精与后天精呢?

后天精是指交合之精,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精子。以及津、血等物质,就是医家所说的精的除肾中元精以外的那一类。而先天精也称为元精,真精,是藏于肾的元精。是指阳物无欲而刚或是活子时周身暖融时产生的真精。从此我们也能明白,这个元精更象是无形的,似乎更象是一种能量状态。道家认为,这个元精是由元气之动而化生的,也可以转化为元气。所以炼精化气的精,不是后天精子,而是先天精能。而这个先天精又可转化后天精的。在人先天精生时,周天暖融,阳物会无欲而起。这时,人也会随之而起淫欲之心,欲心一起,这个先天精就会化为后天精而走失的。所以道家炼精一定要抓好先天精生而又淫心未起时及时炼精化气,才能将真精化为元气。如果淫心一起,真精化为后天精子,就是不能炼化的后天精了。炼化后天精的后果也是不佳的。不但不能结丹,反而会结幻丹而走失。而且,炼后天精反而会伤及内脏真元。所以古代修炼家特别强调要忌精离宫(肾)。即,元精藏于肾,肾中元精尚属先天之精,而人的欲心一起,肾中元精就会离宫(肾)而出,与五脏离宫之精混融而成后天精虫。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保精的关键不在于忍精不泄,而在于清心淡念,不起欲望,使元精守于宫而不走失。

关于精的问题就学习到这里。 


作者: 古道清 时间: 2007-11-4 09:41

道家对气的归类与医家又有所不同。道家主要认气有后天之气与先天之气之分。象医家所述之宗气、营气与卫气,皆是通过人体的内脏机能,从水谷中,自然清气中直接或间接而来,这在道家认为属于后天之气。除此之外,象通过气功习练采气法,吐纳法等,包括道家也有采气吐纳之类的方法,这类方法采得的宇宙自然以及万物之气,因为非在先天虚无状态下的采法,都属于后天之气。不是道家丹道需要的先天内药。所以钟离权在《修真传道论》中,对采气、服气,吐纳,导引、观想等一系列的功法,都认为是旁门左道的小术,不是修真的方法。而正统的金丹大道,内炼先天内药的丹道才是正法。这个观点是否偏激,还有待商榷。而道家认为的先天之气,也叫元气,真气,是禀受于先天的,是通过父母而传给后代。其凝结形式就是元精(先天精),而元气又可由先天精所化。先天精藏于肾。故人体先天之气也是与肾密切相关。先天精也先天气可以互相转化。所以,在丹道修炼中,用于炼精化气的精是指先天精。是先天气的凝结态。而不是精液或精子。所以炼精化气中,将其精当成精液或精子,说明其根本不辨先后天,自然就不可以掌握好丹道火候之要,也不可能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炼精化气。这里说的是第一个先天之气的来源,禀受于先天,由先天精所化。另一个来源,就是采炼宇宙的先天一气。这个采炼则不同于一般的采气方法所得之气。而是在虚无状态下,先天之气不采自入。这在道家来说,就是外药之验。就是在虚无态下,宇宙虚空先天一气不采自入。而体内之精气神则称为内药。

先说身中之元气,按道家的观点。先天之气(元气)藏于肾,以丹田命门为根本,先天之气源发于肾中,为命门之火烹炼而成并经三焦经布敷全身,以实现人体生命系统的活动,同时男女性生活中通过元精的传递,实现其生殖繁衍功能,产生新的生命。在这一过程中,作为生命能源的先天精气,会受到不断损耗。当其耗尽时,生命也就结束了。因此要实现长寿的目的,就要防止或减缓先天精耗损,通过“炼精化气”等各种养生手段,使业已损耗的先天精气得到补充和恢复。如能将先天精气恢复到青少年乃至孩童水平,那便是“返老还童”具备了童真体态。可以直接入手丹道的上乘修炼了。故而对于年老体衰,精气亏空之人来说,在入手丹功训练时,先要行抽油添命之功,也称“敲竹唤龟”之法。就象一盏灯的灯油即将燃尽,要让这个生命之火得以延续不绝,就要给灯添油。故而补精炼气,对于精气亏空之人,是必须要先行入手的法门。目的是让修炼者回到全精全气全神、圆满完全、无亏无损之元真童体的状态。回到这个状态才具备足够的先天精能进行炼精化气的功夫。

从以上可以看出,先天元气之来源,其一:为体内肾中元阳之气所化。其禀受于先天。其二,为先天精烹炼而成。可以通过炼化元精补充,它还有另一个来源。就是宇宙中的先天一气。即丹家所谓的外药。从虚无态中采炼外药以充实体内元气。 


作者: 自在凡人 时间: 2007-11-20 14:21

五篇灵文

最上一乘妙诀重阳祖师心传 清虚子录

夫最上者,以太虚为鼎,太极为炉,清净为妙用,无为为丹基,性命为铅汞,定慧为水火,以自然造化为真种子,以勿忘勿助为火侯,洗心涤虑为沐浴,存神定息为固济,戒定慧为三要,先天之中为玄关,明心为应验,见性为凝结,三无混合为圣胎,打成一片为丹成,身外有身为脱胎,打破虚空为了当。此最上一乘之妙道,三教同源之心法,上士行之不怠,直超圣域,顿悟圆通,形神俱妙,与道合真,逍遥极乐,永劫不坏,即大觉金仙之位也。至道原来不易传,空微究理了尘缘,山头水降黄芽长,地下当升白雪填,慧月涓涓澄碧沼,玄风细细卷青烟,木性金情相交合,便是虚无太极圈。

斯文乃金丹之至宝,非其人而不可传也,若上根上器大德之子,得遇此书,修仙之正路耳。重阳注曰:仙有五等,鬼仙不可取,人仙不必论,地仙住世长年,神仙出有入无隐显莫测,身外有身。能二其身者,是谓神仙。天仙者,列于神仙之上。学道之士,勿为中下之徒,当学最上一乘之真法,无上至极之妙道。洞晓天地阴阳,深达五行造化。阴阳二字,理莫大焉。天地日月五行,由此而化,太极既判,清气上升,在天成象。浊气下降,在地成形,木火之精为太阳,金水之华为太阴。天地日月,感二气而化成也。此二气互运于天地之间,周流不已,化生万类。然人之生也,禀父精母血,天之阳气,地之阴气,日之阳魂,月之阴魄,火之阳神,水之阴精。人之一身造化,与天地同一气也。天地乃人之大父母。悟之者超乎天地阴阳之外,迷之者罗乎苦海万象之中。不被五行之所拘、阴阳之所缚,是谓上品天仙。不悟之者,与造物同沦,悲哉。

以天心为主,以元神为用。重阳注曰:天心才妙圆之真心也。释氏所谓妙明真心,心本妙明,无染无著清净之体,稍有染著,即名之妄也。此心是太极之根,虚无之体,阴阳之祖,天地之心,故名天心也。元神者乃不生不灭无朽无坏之真灵,非思虑妄想之心。天心乃元神之主宰,元神乃天心之妙用。故以如如不动,妙圆天心为主,以不坏不灭,灵妙元神为用也。

以三宝为基,外三宝不漏,内三宝自合也。重阳注曰:内三宝者精气神是也,外三宝者耳目口也。须以耳目口,闭塞勿发通。目视色则神从目漏,耳听声则精从耳漏,口开言则气从口漏。视听言时动于外,则神气神日耗于内,渐渐衰老,耗尽则死。所谓固三宝者,目不妄视,耳不妄听,口不妄言。是为外三宝不漏也。目不视而神在心,耳不听而精在肾,口不言而气在丹田也,是为内三宝自合也。

始得天人感通,先天之气,自然归之。重阳注曰:天者先天气也,人者后天形也。修仙之士,若常涵养如如不动之天心,灵妙不昧之元神,行住坐卧,摄于玄关一窍之中,自然目不妄视,耳不妄听,口不妄言,内真外应,先天之气,自然感通,归于吾身矣。

然人之一身内外,四大上下皆属后天阴阳,惟有先天一点至阳之气,混于杳冥不测之内,至虚至灵,难求难见。重阳注曰:人之一身,外有四肢百骸,内有五脏六腑,至于涕唾津精气血者,俱是有形之物,皆属后天阴浊。这点至阳之气,即先天真一之气,谓太乙含真气是也。恍惚杳冥者指先天发生之所也。欲先天至阳之气发现,别无他术,只有一静之工夫耳。静工之道,只在去妄念上做工夫。观一身皆空,寂然不动之中,忽然一点真阳,发现于恍惚之中,若有若无,杳冥之内,难测难窥,非内非外,不知所以然而然者也。

虽然外来,实由内孕。重阳注曰:万物负阴而抱阳,人之一身四大虽属阴浊,内含一点先天元阳。本自良知良能本妙本明,因人七情六欲攻于内,寒劳暑役伐于外,以致元阳散尽而不知觉悟,随造化而沦没也。知之修炼,收视返听,忘物抱真,视听不漏于声色,妙湛不漏于念想,真精自固,元阳自充。内真外应,先天一气自虚无中而来,点化身内之金丹。故曰虽从外来实由内孕。是以母气而伏子气,神抱于气,气抱于神,当斯之际,丹田温暖,三关升降,上下冲和,醍醐灌顶,甘露洒心,钧天妙乐耳中常闻,至宝玄珠,目中常见,此乃真景象也,非譬喻也。真精既返黄金室,一颗明珠永不离,岂虚言哉。

先天若无后天何以招摄,后天不得先天岂能变通,此乃无中生有,有中生无,无因有而激之成象,有因无感之而通灵,先后二天之气,如谷之应声。重阳注曰:先天者入于无象,后天者滞于有形。先天者真净妙明之心也,后天者端严具足之形也。先天妙明真性本来清净,无始以来,一念垂珠至今日,若不得后天具足之体招摄,则阴灵孤渺。后天具足之体若不得先天灵妙之元神,则不能变化通灵,岂能超凡入圣。夫性命者,神气之根源也。气者天一之水,神者太乙含真,性者无中之有象,命者有中之虚无。命无性不灵,性无命不立。无者是先天之性,神者真一之气也。有者后天之命,气者真一之精也。此有形阴质因一点无象阳气而生,此有形之内怀无象之真,必假煅炼澄清,方得玄珠显象,玄珠既显,采归炉内,有无混融,二气感通,如影之随莆,如谷之应声,自然心凝形释,骨丹都融,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神仙妙用,只是采取先天真阳之气,以为金丹之母,点化已身阴气,以变纯阳之体。重阳注曰:金丹在内,药从外来,实由内孕也,盖神依形生。既有此物,一点先天在人身,个个不无,人人本有。世人迷真顺情,情境既熟,爱海流浪,欲海波深。实观觉悟之者,得遇真师指示,这先天一气,药从外来依形而生,采取之法,只是忘情忘形,委志虚无,一念不生,静中至寂,忽然天光自发,不内不外之间,若有一物,或明或隐,乃玄珠成象。玄珠因何而成象,皆因静寂之时,神抱于气,气结精凝,结成一粒金丹,永在丹田之内。外现玄境地之象,犹如室内之灯光,照透窗外之明朗。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待他一点自归复,身中化作四时春。温养丹鼎光透廉帏,此之谓玄珠外药也。先天真元也,真阳火也,铅遇癸生也。于斯之时,宜当于静,方可采取归来。自觉丹田火炽,两肾气暧,三关升降,一气冲和,醍醐灌顶,甘露洒心,内景无穷,笔难尽述。先天气生,即一阳动时,更生天地,别立乾坤,回阳换骨之时也。人自父母媾精胎形,十月渐满,气足形全而生身,其一点灵光元阳之气,已含于内。既有此身,则阴系阳,五行之内,死生贵贱,莫能逃也。既得先天真阳,归于身内,假作炉鼎,与后天真阴交媾,二气氤氲,结成仙胎,返炼五行,逆施造化,当三万刻工夫,不差毫发,方得火侯不灭丝毫。须要十月功成,脱胎飞升。五行不能拘,阴阳不能陶,通身浊阴尽化纯阳,跳出樊笼,散荡逍遥无穷矣。

却从炼已纯熟,方得先天造化,玄珠成象,太乙含真,形神俱妙,与道合真,此皆自然而然,不假一毫作为也。重阳注曰:二六时中,逆而修之,不顺熟境,动持道念,目不随色随境,耳不随形遂境,鼻不随香臭境,身不随触欲境,意不随情熟境。觉而常照,照而常寂,如斯不顺人情熟境,久久自然,天理纯真。炼已即炼心也,心为离,离者已土也。炼心不动即离宫修定。定则气和,和则身安,安则精气充满,满则铅汞凝结,结则造化自有。玄珠成象,太乙含真,金液炼形,骨散寒琼,形神俱妙,与道合真,皆自然也。若非操存谨守,降心炼形,必无自致之理。然此工夫必加勇猛决烈之心,舍死忘生之志,乃可纯熟也。心死方得神活,此之谓也。

五篇灵文

玉 液 章 第 一

神不离气,气不离神,呼吸往来,归乎一源,不可著体,不可运用,委志虚无,寂然常照,身心无为而神气自然有所为,犹天地无为万物自然化育。重阳注曰:先天一气自虚无中来,二气相交自然神抱于气,气抱于神。先后于天之气,相交相得者,浑如醉梦,自然而然,无一毫作为也。吸则气呼则神,神呼气吸,上下往来,复归于本源,炼结成丹为之胎,身心大定无为,而神气自然有所为。委志虚无,不可存想,犹如天地之定静,自然阳升阴降,日往月来而造万物也。工夫已久,静而生定,神入气中,气与神合,五行四象,自然攒簇,精凝气结,此坎离交媾。初静之功,纯阴之下,须用阳煅炼,方得真气发生,神明自来矣。重阳注曰:炼自纯熟,工人静久,自然神气交合。神属南方火,火在卦为离。精属北方水,水在卦为坎。魂属东方木,木在卦为震。魄属西方金,金在卦为兑。意属中央土,土在卦为坤,名曰中宫黄庭。先天玄关为乾,既神与气合,神入气中,自然五行四象攒簇,是为坎离交媾之功也。纯阴用火,谓凝神下照坤宫,杳杳冥冥而得真气发生,神明自来,谓一阳生而为复也。

五篇灵文

产 药 章 第 二

神守坤宫,真火自来。坤宫乃产药川源,阴阳交媾之处。重阳注曰:坤宫乃人身中黄庭是也,即心下肾上,肝西肺东,内肾之前,脐轮之后,中虚之窍,真气发生之所。人自父母胞胎,一身之精粹,其连如环,其白如练。先生三元,后生两肾,两肾既生,渐生两目。后生两外肾,三才既全,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渐次而生。此一窍乃祖气之宫,故曰坤宫。坤乃承载万物之谓也。实为产药川源之处,阴阳交媾之所也。神守坤宫,要昼夜之间,时刻不离,元神下照,回光静定,逆施造化,拔转天关,大药自此而生,金丹由是而结也。

若不得真火煅炼,则金水混融。若不专心致志,则阳火散漫。大药终不能生,先天何由而得。煅炼之久,水见火则自然化为一气,薰蒸上腾,周流不息。真精自此而生,元气胚胎于此。呼吸相含,脉住气停,静而生定,大定之中,先天一气,自虚无中而来。是以先天母气而伏后天子气。顺其自然,不可欲速,先天自发也。重阳注曰:坤宫之火,曰真人之火也。常以神照坤宫煅炼阴阳,精化为气。专心致志,于行住坐卧之间,皆可随意守之,不可散乱。日久而不见其功者,皆因心中杂乱。若煅炼之久,精得火炼,自然化为一气。日久三响,震上泥丸,化为甘露,降下重楼,凝为精液,复归坤位。胚胎元气,渐渐壮旺,神呼气吸,自然含育,周流不息。气脉以停而入静定,大定之中,忽然而动,乃先天一气发生。自坤宫而来,如母恋子,自然感含,神变莫测。听其自然,不可欲速,时至气化,自然见其功效也。天光者神光也。工夫久静,神光照烛,静则神灵,表里透彻,发现于外色象不能碍,爱欲不能障,自然隔墙见物,预知前世矣。

混沌之初,天地未判,玄黄相杂,时至气化,定中生动,只这动处,方知造化,若有一物,或明或隐,不内不外,此是大药始荫,不可遽采之,若有一毫念起,天真遂丧矣。重阳注曰:天之轻清在上,其色玄,地之重浊在下,其色黄。天地未判之前,浑沦一气,玄黄不公,清浊未定,混而为一。时至气化,清气上升为天,浊气下凝为地。地气上升,天气下降,二气氤氲,化生万物。清净之功亦然。先天真阳与后天真阴,阴阳混一,犹如天地玄黄相杂。忽然定中生动,造化自现,如天地一判,别立乾坤是也。若有一物或明或隐,乃玄珠成象也。此玄珠似乎在外,闭目甚分明,似乎在内,开眼却清白有象。他人不能见,无象独自见分明。故曰无象玄珠。乃是大药之苗始生,其药尚嫩,故不可采。若有妄念,采之必失玄珠,丧却天真至宝,反成魔狂,呼吸乱奔不可救也。命宝不可轻弄,其斯之谓也。

五篇灵文

采 药 章 第 三

神守坤宫,真气自归。坤宫乃造化之源,行身受气之初,知之修炼,谓之圣人。重阳注曰:坤宫属地为阴,应人后天有终之形。乾宫属天,应人先天无始之神。乾宫乃虚无玄关一窍是也,实为造化之源。自无而有谓之造,自有而无谓之化,由造而化也。始则受气于虚无一窍而生,终则散精于幻妄图六贼而死,造化循环,不知几万劫矣。

始则凝神于坤,煅炼阴精,化为阳气,薰蒸上腾,河车搬运,周流不息。次则凝神于乾,渐炼渐凝,渐聚渐结,结成一颗玄珠,大如黍米,恒在目前,一得永得。先天虚无真气,自然归之。待其铅光闪烁如月之象,汞气飞扬如日之象。不时日月交合一处,一点灵光,圆陀陀,光烁烁,照耀上下,内真外应。先天之气自虚无中而来,是以母气而伏子气,自然感合造化之妙。药从外来,非假存想。重阳注曰:人禀天地阴阳二气以生,真阳之气在身,为铅为精为坎,真阴之气在心,为汞为神为离,象曰人与天地之气同体是也。修真之士,既得大药初荫,玄珠成象,而精神壮旺,当此之际,神中之精下交于坎,精中之神上交于离,内则精神交合于内,外则阴阳交合于外,内外明彻,照耀上下,化为一颗明珠,圆陀陀光烁烁,三关升降,上下旋转如轮,周流不息。如斯景象,是内之精神和合,金木交并,水火激发之际。是内有真实,故外应其景象也。若非亲造真境,岂能有此哉。先天之气母气也,后天之气子气也,自然感合,返斯造化之妙,始得药从外来。母气天气也,子气人气也,人能常清净,天地悉皆归。先坤后乾者,又名移鼎换炉也此乃金丹之真窍妙,先天火侯之秘诀也。

初炼丹时,便向水中求之,终落顽空,毕竟无成。须以我之真气而感天地之至精,当以阳燧方诸,水火感通之理,推之自得。重阳注曰:初炼丹时,先须神照坤宫,以火炼药,以神驭气。待真气发生,后守乾宫,悬胎鼎内,结成玄珠,炼成大药,吞入腹中,点化已之阴气,变成乾阳之体,此空中之妙用也。时人不悟真空之妙用,不遇至人之传授,道听途说,盲修瞎炼,便向水中求之。水者杳冥之谓也,忘念忘体于杳冥之中,岂不落于顽空乎,必竟终无成丹之理也。当以阳燧方诸,水火感通之理,推之自得。阳燧火珠也,太阳正宫,以火珠向日燧之。方诸水珠也,太阴正宫,以水珠向月珠之。天地悬隔之远,一刻之中,自然得水火也。彼物受气之偏,尚能感通日月,得水火于顷刻之间。何况人为万物之灵,静定之中,岂不感通身中妙化,而结成金丹也哉。

当其日月交光之侯,先天适至之时,泥丸风生,欲海波澄,此身如在万丈海中,不知有水,不知有火,不知有天地人我,浑如醉梦。正是龙虎交会之际,金木相啖,水火相激,景象发现,迅如雷电。急急采取,其采取之妙,如发千钧之弩,惟用一寸之机。似采非采,不采实采,乃为真采也。重阳注曰:不知如醉,此是得药之景象也。当其玄珠成象,日月交光,正是采药之时,先天适至之侯。当此之际,泥丸自觉风生,从天吹下,灌入玄关两目之中,径通周身,关窍齐开,骨节如断,酸软如绵,心冷如冰,丹田如火,身心欠爽。慎勿恐怖,正是水火烹蒸激发之时,龙虎金木交会之际。少刻三宫气满,二气冲和,尘情尽绝,神气泰定,恍如醉梦,犹如万水万木,互相感激,不知有天地人我。只闻千钟雷呜,万道霞光,灵明内外,琳琅满空,雷轰电击,撼通乾坤。采药归来,这个妙用,如半寸之机发千钧之弩,一旋之水斡万斛之舟。经云,人发杀机,天地反覆,乃真妙之用也。又云,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又云,杨柳风来面上吹,梧桐月向怀里照。泥丸风清,绛宫月朗,林间嫩风清,一派天音降之句,皆形容先天一气自外而来也。

五篇灵文

得 药 章 第 四

神守玄宫,意迎牝府,神意相合,先天自得。恍恍惚惚,杳杳冥冥,一点红光,闪入下元。已之真气,翕然凑合,阴乃抱阳,阳乃激阴,至精发现,海泛浪涌。自太玄关升入泥丸,化为金液,吞入腹内,香甜清爽,万孔生春,遍体生光。至此乃是乾坤交媾。一得永得之妙,全在防危虑险,即当牢封固闭,勿令渗漏,以便温养。重阳注曰:玄宫即玄关也,炼黍米之所也。又云,悬胎鼎,朱砂鼎,乾坤鼎,皆异名也。前言乾坤,所谓初炼丹,以乾坤为鼎器。先凝神聚于坤位,静中生动,采阴中之阳,名曰兔髓。真气上腾,升上乾宫,动而后静,合阳中之阴,名曰乌肝。二物相融,炼成如意之珠,所谓坎离交媾,癸花发现,真铅初露,先天初现,一阳初动之时。如初三日,月出庚方之象,正所谓活子时也。一时分作六侯,二侯得药,四侯别有妙用,此时是得药之初一侯。既得初一侯之药,宜当深入静室,运天然之火,再入兑丁半轮之月现,此时有龙吟虎啸之声。铅汞全在洗心涤虑,沐浴提防。渐过十三日而生乾甲,即十五日是也,此日圆满乾坤之时也。鄞鄂已成,玄牝已立,金花已现,三阳已备之时。月圆满于甲方,应乾之象,恐其金逢望运,正是日月重明之际,再得药之侯,二侯得药也。四侯别有妙用之法,为前半月之象,半轮明月之内,有龙吟虎啸之声,要虑险防危之妙用也。仙胎已成之后,月到十八,一阴巽方守城,野战之妙用也。次炼二阴,下弦二十三,艮地洗心沐浴之妙用也。炼尽三阴,阳神出现,提防固济之妙用也。此名前三三后三三,四侯之妙用也,二侯得药之理也。神守玄宫,意迎牝府,此二句是采药之口诀。当其玄宫之中,至精发生,真铅之气,发现一轮明月之象,真汞之水,发现一轮红日之象。日月之中,各发金花二朵,壮如丹山,金红赤色。斯时正不老不嫩,急急采取,何采何取,诀曰,只是意迎牝府,神意相合,先天自得。恍恍惚惚,杳杳冥冥,一点红光,闪入下元,交会真阴,阴乃翕然凑合,阴乃抱阳,阳乃激阴,阴阳激发,海浪泛涌,自太玄关至尾闾夹脊,过玉枕化为金液,琼浆吞入腹内,香甜清爽,耳听鼓声,万颗雷呜,钧天妙药,非琴非瑟,非笛非箫,别是一般妙音,似寒泉漱玉,似金磬摇空,似秋蝉拽绪,似风鼓青松,非常之异。琳琅振响,有群鸦齐噪之声,众鸟频伽之韵,口涵目惊,心怜意悦,诚为极乐之邦,实乃天宫妙境。尘寰俗客,如瞽如聋。身心清净,百关和畅,万孔生春,遍体发出万道霞光,现一圆光,内有婴儿之象,乃阳神出现也。全在防危虑险,不可远离。温养之法,注见下文。

五篇灵文

温 养 章 第 五

神守黄房,金胎自成。黄房乃乾之下坤之上,十二时中,念兹在兹,含光藏耀,行住坐卧,绵绵若存,如鸡抱卵,如龙养珠。抱元守一,先天元神元气,刻刻相合,渐渐相化,但安神息,不运火而火自运。百日功灵,十月胎圆,阴魄自化,阳神出现,千日之后,温养火足,剥尽群阴,体变纯阳,婴儿现象,身外有身,形如烟霞,神同太虚。隐则形同于神,显则神同于气,步日月而无影,贯金石而无碍。温养三年之后,婴儿老成,不可远离,直至九年,与太虚同体,形神俱妙,与道合真。天地山川,有时崩坏,吾之道体,浩劫长存,潜伏人间,积功立行,提挈天地,把握阴阳,所以阴阳不能钧铸,天仙之道,斯乃毕也。重阳注曰:黄房即黄庭宫也,故为乾之下坤之上也,规矩之中也。金胎即仙胎也,金乃坚刚不坏之物,此乃人之元神也。此元神不坏不朽,清净妙用之体,如金之坚,如刚之利,净如琉璃,光如满月。存不亏明,因一念之妄,缘于幻化。今既修五篇之口诀,得返还之丹道,要炼有合无,投黑结红而成仙胎,返本来之真常,合元始之妙用。金胎自成,规中之妙,以神守之。黄房之中,一意不散,十二时中,念兹在兹,含光藏耀,敛视收听,绵绵若存,不可须臾离也。如鸡抱卵,如龙养珠。龙养项下之珠,心意不忘,精神感化,其珠有光,生光既久,珠成小龙,飞腾太空,或收或放,时人见之,是为龙象,乃龙之神也。神全变化,兴云致雨,脱骨飞腾,是谓神龙。所以能大能小,可潜可显,动则裂泰山发洪浪,兴云起雾,击电轰雷。静则隐藏渊泉,是阳灵之物。金丹之道,学天仙者,亦如此理也。初则抱元守一,养先天黍米,元神妙珠。度人经云,元始天尊,悬一宝珠,去地五丈,于空悬之中,万圣千真,从珠口中出,渤渤然后从珠口中入。存养之久,自然元神黍米,劫劫相会,渐渐相化。新月娥眉,次而半轮上弦,渐至满月之圆。自有金光发现,日月合壁,铅汞相投,结成仙胎。温养三年,婴儿老成,直至九年,功圆行满,阴滓尽消,一神可以化百神万神,形神俱妙,出有入无,炼神与太虚同体,返乎无极之真道,合乎元始之妙境。观天地在玄妙中,如太仓一粒黍,太虚一片云耳。有何五行拘系也,有何阴阳变化也,于斯天地,由吾提挈,阴阳由吾把握,永无终始,浩劫长存,与道合真,神哉神哉。

最上一乘妙诀'重阳祖师心传'清虚子录

夫「最上」者,以太虚为鼎,太极为炉,清净为妙用,无为为丹基,性命为铅汞,定慧为水火,以自然造化为真种子,以勿忘勿助为火候,洗心涤虑为沐浴,存神定息为固济,戒定慧为三要,先天之中为玄关,明心为应验,见性为凝结,三无混合为圣胎,打成一片为丹成,身外有身为脱胎,打破虚空为了当。此最上一乘之妙道,三教同源之心法,上士行之不怠,直超圣域,顿悟圆通,形神俱妙,与道合真,逍遥极乐,永劫不坏,即大觉金仙之位也。

至道原来不易传,空微究理了尘缘,山头水降黄芽长,地下当升白雪填;

慧月涓涓澄碧沼,玄风细细卷青烟,木性金情相交合,便是虚无太极圈。 


作者: 自在凡人 时间: 2007-11-20 14:27

假传万卷书 真传一句话

自古以来有关修炼方面的书籍,真是汗牛充栋,望而生畏,“明白人”都知道“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这句话是什么?这句话就是:“心心相印。”道家最高境界是“炼虚合道”成“大觉金仙”,佛家最高境界是“明心见性”圆满成“佛”。道家的“渐法”是“九转还丹”之类,“顿法”是“进性至命”;佛家的“渐法”有“八万四千”法门,“顿法”有“不立文字、见性成佛”的禅宗。

所有的“渐法”一般都可以自修自学,学炼者也需要按部就班,逐层深入,先辈为了防止后人出偏,故此立下许多诸如“火候”之类的“清规戒律”;“顿法”一般是需要师传的。

其实,人体的经络系统基本上是一样的,只是粗细略有不同。假如传功者具备有道家所说的“炼虚合道”或者佛家所说的“明心见性”的高深功夫,学功者又是真诚恭敬的这就成了“心心相印”。因为功夫高深的人个个都是真诚恭敬的。彼此真诚恭敬就“心心相印”、“自他不二”,学功者一下子就溶化在传功者的气场之中,马上出现“周天”循环或者通“中脉”、“炼神还虚”等境界,这就是“顿法”的传授,根本连一点“火候”都不用讲。

原创了空居士 


作者: 古道清 时间: 2007-11-20 14:53

您引的这《五篇灵文》不错。但是是重阳真人写的。

您能给在家讲解一下吗?每一步他说的时什么,里面的关键在哪里,火候如何把握? 


作者: 古道清 时间: 2007-11-20 14:55

引了空先生的那篇文章,就未免有些可笑了,你没发现吗?

道家的火候,居然被解释成“清规戒律”?只要会烧菜的人都懂得火候指的是啥? 


作者: 古道清 时间: 2007-11-20 15:49

自古以来有关修炼方面的书籍,真是汗牛充栋,望而生畏,“明白人”都知道“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这句话是什么?这句话就是:“心心相印。”道家最高境界是“炼虚合道”成“大觉金仙”,佛家最高境界是“明心见性”圆满成“佛”。道家的“渐法”是“九转还丹”之类,“顿法”是“进性至命”;佛家的“渐法”有“八万四千”法门,“顿法”有“不立文字、见性成佛”的禅宗。

所有的“渐法”一般都可以自修自学,学炼者也需要按部就班,逐层深入,先辈为了防止后人出偏,故此立下许多诸如“火候”之类的“清规戒律”;“顿法”一般是需要师传的。

其实,人体的经络系统基本上是一样的,只是粗细略有不同。假如传功者具备有道家所说的“炼虚合道”或者佛家所说的“明心见性”的高深功夫,学功者又是真诚恭敬的这就成了“心心相印”。因为功夫高深的人个个都是真诚恭敬的。彼此真诚恭敬就“心心相印”、“自他不二”,学功者一下子就溶化在传功者的气场之中,马上出现“周天”循环或者通“中脉”、“炼神还虚”等境界,这就是“顿法”的传授,根本连一点“火候”都不用讲。

别的内容,我也告诉你其愚在哪里吧?

自古以来,修炼书籍是多,是让人望而生畏。但并不表示不要看这些书,只要看一句话就行了。“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不说说万卷书是假的,一句话是真的。而是要你从万卷书里研究,找出最根本最核心的东西。这个本质的东西,得出来,成为你自己的“真传一句话”是从万卷书中参详体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而得的。要是一句话就能教你这个大道了。那你告诉我这句话是什么?看看你说出来,人人是不是都可以得道了?你说这句话是“心心相印”。心中印的是什么,你心心相印了几个人成就果位了?人人都不要学习,只要这“心心相印”就能了脱。释迦拈花微笑,怎么只有迦叶一人能心心相印?话说回来。迦叶就不要研习佛经了?只要跟佛祖一见面,看到佛祖拈花一笑,他就得道了?不要基础能心传吗?

“清规戒律”是规定你怎么该想,什么不该想,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让你从言行上调整自己,来达到修心的目的。火候是练功过程中的每个阶段尺度的把握。就象烧菜一样,火候不够,不熟。火候过了就焦了。用在练功上,就是每个阶段的修炼起止有度,不即不离。这与清规戒律完全是两个概念。怎么火候成了清规戒律了?

第三个可笑之处,心心相印是以心传心。让言语不能表述的机要,以心映心,从心中明悟。怎么可能是场的融合呢?高功夫的场与初学者的场融合,那不叫心心相印,那叫组场。叫磁化,起的作用是磁石磁化铁块一样。铁变得有磁性,但绝对不是说佛的场磁化了你,你就是佛了。自心不悟,不觉悟,哪能成真。造改变外在的场,就能让铁块的物质也变成磁石的本性物质?

第四个可笑之处,炼虚合道,明心见性是还在认为是高功夫?太小看这两个词了吗?炼虚合道,是让你的老成的阳神粉碎虚空,与自然大道同体同功。这个道是自然万物之本。是宇宙生成之源。佛家说的成佛,也一样是回归这个根本。道生一,这个“道”的根本规律创生了这个本源宇宙的混沌体。后来才派生了万物。任何东西的场,都是万物之一。是相,不是道。炼虚合道,明心见性的大德都已经回归自然了,回归这个本来之源了,还在哪里给你高功夫?还在哪里给你拿场来度你?不明白,就多学多参悟,不要学了一点皮毛就以为自己成佛了,连佛是什么都不懂?以为是人变得比以前更明白点事理,就叫佛了?

第五个可笑之处,都已经顿法了,顿悟成佛了,还在经络气脉上做文章。这还叫顿法? 


欢迎光临 养生气功网 (http://www.qigongworl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