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


    终南山在陕西省西安市南部。古名太一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是秦岭西自
武功县境,东至蓝田县境的总称。
    秦岭主峰之一。包括翠华山(古名太一山)、南五台、圭峰山、骊山等山峰。宋程
大昌《雍录》卷五称:“毛氏曰:‘终南,周之名山中南也,中南即终南也。’《关中
记》曰:‘中南,言居天之中,都之南也。’又曰:‘终南、太一,左右三十里,内名
福地。’”①道教洞天福地中未列终南山,但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金丹》已将其列
为“合作神药’的名山之一。②北宋宋敏求《长安志》卷十一引晋皇甫谧《高士传》曰:
    “秦有东园公、夏黄公、绮里季、角里先生,时呼四皓,共入商洛,隐地肺山,以
待天下定。及秦败,汉高帝召之,四人乃深自匿终南山,不能屈之。”③这是旧时终南
山流传的仙话传说。《晋书·王嘉传》曰:“王嘉,字子年,陇西安阳人也。
    ……隐于东阳谷,凿岩穴居。弟子受业者数百人,亦皆穴处。
    石季龙之乱,弃其徒众,至长安,潜隐于终南山,结庵庐而止。门人闻而复随之,
乃迁于倒兽山。苻坚累征不起。”④这是现在所知居终南山较早的道士。南朝宋时有李
和隐居终南,清雍正《陕西通志》卷六十五载“麻衣子姓李名和,钳发美姿。
    入终南山,遇道者遗以道。刘宋大明(457~464)初,百有一岁坐逝。”⑤唐有金
可记居终南山,南唐沈汾《续仙传》曰:
    “金可记,新罗人。性沉静好道,博学强记,属文清丽,举动言谈有中华之风,擢
第进士。俄居终南山子午谷,常焚香静坐,若有思念,又诵《道德经》及诸仙经不辍。
居三年,思归本国,航海而去。复来,衣道服,却入终南,务行阴德。大中十一年(85
7),忽上表言臣奉玉皇诏为英文台侍郎,宣宗遣使征召,固辞不就。”⑥终南山在唐代
已建起一批宫观。《新唐书·地理志》载,长安“太和谷有太和宫,武德八年(625)置,
贞观十年(636)废,二十一年(647)复置,曰翠微宫”。⑦宋敏求《熙宁长安志》卷
十一载,四皓庙,在终南山,去县五十里,唐元和八年(813)重建。广惠公祠,唐开成
二年(837)册终南山为广惠公,令长安县令杜火造于终南山下置祠宇,以季夏土王日致
祭。⑧唐时又建会灵观。《终南山重建会灵观记》曰:
    “会灵观者,乃唐开元(713~741)中明皇感梦玄元(老子)
    玉象出现之地,观以是而立也。……观有唐苏灵芝所书《老君应见碑》具述其事。”
⑨唐末五代后,内丹术兴起。盛传于世的钟吕金丹派诸道士(后南北二宗尊为祖师),
与终南山有很深渊源。宋释志磐《佛祖统纪》卷四十三曰:“钟离权,字云房,自称汉
时遇王玄甫,得长生之道。避乱入终南山,于石壁间得《灵宝经》。
    悟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为天地升降之宜;气中生水,水中生气,即心肾交合之理。
乃静坐内观,遂能身外有身。唐吕岩,字洞宾,三举进士不第,于长安酒肆遇云房,将
洞宾入终南山,授《灵宝毕法》十二科。”AB据考,钟离权为五代人,所云“汉时遇王
玄甫”之“汉”,并非秦汉之“汉”,而是五代刘所立之“南汉”;所云授吕洞宾之
《灵宝毕法》,现存《道藏》,似为依托之作。雍正《陕西通志》卷六十五亦记吕洞宾
遇钟离权传道事,曰:“吕岩,初名绍先,蒲州人,一云关右人。屡举进士不第,后于
长安道中遇真阳(钟离权被称为真阳真人或正阳真人——引者注),语绍先曰:‘予所
居终南山有洞,可从行。’顷刻到一峰,真阳饮绍先以元和之酒,坐石谈玄。曰:‘子
从予奉道,当名岩,字洞宾。’遂将洞中书朝夕观览。真阳授以上真玄诀,道成仙去。
今洞在楼观说经台左。”AC又云:“刘哲,字元英,号海蟾子。事燕王刘守光为相。喜
黄老。一日,有道人自称真阳子(点化之),……海蟾大悟,遁迹终南山下。丹成尸解,
有白气自顶门出,化鹤冲天。”AD《金莲正宗仙源像传》谓刘海蟾受钟离权点化后,
“解相印,易道衣,……遁迹于终南、太华之间,不知所终。”AE《历世真仙体道通鉴》
卷四十九所载略同。
    至金、元,全真道宗祖钟、吕,其创教祖师王嚞最初又修道于终南山附近之刘蒋村、
南时村,终南山遂成为全真道最早的发祥地。因此,当邱处机际遇成吉思汗,大兴全真
道以后,即用大力开拓终南山之宫观,使终南山道教走向鼎盛。
    元杨天初《大元奉元路终南山增修通仙万寿宫碑》云:“夫天下名山,惟终南为瑰
奇,粤古之博大真人恒居于兹,故谓之神仙之窟宅者而良以为宜也。金大定间,重阳祖
师结庐山下,已而东之,度弟子七人,辟全真之教于四夷。厥后,其徒兴祖庭于山之阴、
甘水之湄。由是为其教者,莫不左右筑庵而羽翼之。”AF据载,从元初起,终南山相继
建起了以重阳万寿宫为中心的大批宫观。重阳万寿宫,在今户县祖庵镇(旧名刘蒋村),
金代名灵虚观,经十余年之营建,蒙古乃马真后三年(1244)赐额重阳万寿宫。AG重阳
成道宫,在终南山南时村,即王嚞所掘“活死人墓”处。太宗七年(1235)营建,有三
殿、五堂,宪宗二年(1252)改观为宫。AH遇仙观,在终南山之蔡村,传为王嚞甘河遇
仙处。创建于元初。AI此外,见于诸书记载者,还有通仙万寿宫、栖云观、集仙观、太
一观、玉华观、白鹿观、筠溪道院、纯阳演化庵等,皆建于元代。元王守道《玉华观碑》
云:“当是时也,山林城郭,宫观相望,十百为居,甲乙授受,靡然不劝而自勉。道化
之行,自三代而下,未有如是之盛也。”AJ此时出身于或活动于终南山的道士,更不胜
枚举,《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所载即不下数十人。
    明清时期,续有道士居终南山修道。《长春道教源流》卷七载,江本实,号活死人。
四川人。“家素封,明亡,散家财,弃妻子,入终南山学道。十年得其道,遂遨游四海,
既而止妙高峰,从阎老人结庐炼金丹,又十年丹成。”AK但明清时期道教已趋衰落,终
南山原建各宫观,除少数外,大多年久失修而废圮。    
  注:
    ①③⑤⑧ACAD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87册325~326页,153页,第554册971
页,第587册157~158页,第554册979~970页,982页,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
    ② 《抱朴子内篇校释》(增订本)85页,中华书局,1985年④ 《晋书》第8册2
496页,中华书局,1974年
    ⑥⑨AEAHAJ 《道藏》第5册81页,第19册560~561页,第3册371页,第19册711~
712页,562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⑦ 《新唐书》第4册962页,中华书局,1975年
    AB 《续藏经》第一辑第二编乙第四套第三册268页
    AFAI 《道家金石略》751~752页,544~545页,文物出版社,1988年
    AG 详见本卷《重阳宫》篇
    AK 《长春道教源流》卷七,荔庄藏板刊本

上一页  回主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