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屋山


    王屋山在河南济源县城西北四十五公里处。山名之由来,一谓“山中有洞,深不可
入,洞中如王者之宫,故名曰王屋也”。①一谓“山有三重,其状如屋,故名”。②主
峰之巅有石坛,据说为轩辕黄帝祭天之所,“黄帝于此告天,遂感九天玄女、西王母降
授《九鼎神丹经》《阴符策》,遂乃克伏蚩尤之党,自此天坛之始也”。③故又称天坛
山。魏华存《清虚真人王君传》称其师王褒(字子登)得道后,被封为“太素清虚真人,
领小有天王、三元四司、右保上公,治王屋山洞天之中”。④故王屋山又称小有清虚之
天,被列为十大洞天之首。杜光庭《天坛王屋山圣迹记》云:“元始天王曰:夫小有洞
天者,是十大洞天之首,三十六小洞天之总首也。”⑤司马承祯《天地宫府图·十大洞
天》曰:“第一王屋山洞,周回万里,号曰小有清虚之天,在洛阳河阳两界,去王屋县
六十里,属西城王君(王褒)治之。”⑥道教何时传入王屋山,已难稽考。南北朝以前,
仅见若干道士居此山服丹成仙的传说,《真诰》卷五云:“毛伯道、刘道恭、谢稚坚、
张兆期,皆后汉时人也。学道在王屋山中,积四十余年,共合神丹。毛伯道先服之而死,
道恭服之又死,谢稚坚、张兆期见之如此,不敢服之,并捐山而归。去后,见伯道、道
恭在山上。二人悲愕,遂就请道,与之茯苓持行方,服之皆数百岁。”⑦唐代是王屋山
道教的兴盛时期。有一大批道士居此修道。
    最著者为司马承祯。据唐卫《唐王屋山中岩台正一先生碑碣》载,司马承祯年二
十一,师潘师正于嵩山,大约在武周时去天台山,居天台桐柏观,直至开元十二年(72
4)。该年奉召入京师,旋命于王屋山置阳台观以居之,曾于此处著《修真秘旨》十二篇
行于世。至开元二十三年卒,享年八十九,葬于王屋山西北之松台。⑧其弟子李含光,
广陵江都人。神龙(705~706)初为道士,居龙兴观。开元十七年从司马承祯于王屋山。
司马去逝,玄宗召李诣阙,与语甚契,诏居阳台观,以继承祯。主阳台观岁余,称疾乞
归茅山。⑨张探玄,字体微,南阳人。文明(684)时入道,隶本郡明山观道士。开元
(713~741)初,补西京景龙观大德,二十一年(733),诏为东都道门威仪使,寻兼圣
真、玄元两观主。后游历海岳,止于王屋山,营缮灵都观以居之。天宝元年(742)卒,
享年七十六,门人私谥贞玄先生。AB女道士柳默然,字希音,河东虞乡人。世出宦族。
三岁父母俱亡。年十四,归赵氏。历二十年,夫死,乃入道。初受正一明威箓灵宝法于
天台,又进上清大洞三景毕箓于衡岳,继居王屋山司马承祯故居阳台观。精勤斋戒,谨
严操履,于开成五年(840)卒,年六十八。AC燕真人,失其名。
    号烟萝子,王屋里人,居阳台观之侧。后晋天福(936~942)间,得烟霞养道之诀。
据传宅边井中得灵异之参,举家食之,遂获上升。内丹著述甚丰,《修真十书》卷十八
收有多种,是五代时重要内丹家。AD王屋山在唐代建有大批宫观。主要者有:上方院,
传说轩辕黄帝曾于此处访寻四山,故原称上访院。司马承祯初来王屋时,居紫霄峰,唐
睿宗诏其居此,遂改名上方院。金末重修。AE奉仙观,在济源县城西北,唐垂拱二年
(686)创建。
    宋道士贺兰栖真居此。元世祖至元(1264~1294)间重建。AF阳台观,唐开元十二
年(724)为司马承祯敕建,亲书寥阳殿榜。内塑五老仙像,壁画神仙、龙、鹤、云气等。
AG白云道院,为纪念司马承祯(号白云子)而建,始建于唐,至明尚存。AH灵都观,唐
玄宗于天宝二年(743)为玉真公主(睿宗之女)
    所建,御书灵都观额。金明昌三年(1192)升观为宫,蒙古海迷失后二年(1250),
加灵都万寿宫。AI清虚观,创于唐,后升观为宫,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至大德
五年(1301)间重修。AJ此外,还有青罗仙人观,三清殿,山神庙,太山庙等,盖皆建
于隋唐。
    宋代,王屋山道教续有发展。此期最著名的道士是贺兰栖真。《宋史》本传谓“不
知何许人”,履历也有阙略。《赐贺兰栖真敕书并赠诗序碑》则多增补,谓其谯国人。
始事骊山白鹿观冯洞元,洞元去世后,访道于终南,结茅于岩曲。后居嵩山紫虚观,再
徙王屋山奉仙观。深于老庄,善辟谷服气。
    景德二年(1005),真宗诏至阙下,礼遇甚厚。未几,请还山,真宗作七言诗赐之,
赐号宗玄大师,特免观之田赋,度其侍者。大中祥符三年(1010)卒。AK除原有宫观外,
宋代又新建紫微宫。据雍正《河南通志》卷五十载,紫微宫在济源县西北一百里王屋山
下,宋绍圣(1094~1097)初创建,元大德(1297~1307)间重修,明天顺元年(1457)
再修。LB金元是王屋山道教又一兴盛期。先后有大批全真道士居此修道。王志祐,号栖
神子。少业儒,长慕玄理。金正大四年(1227)至王屋山。时阳台观已遭贞祐二年(12
14)兵火,尽为废墟,邑令请其主持重建。经十二年,工成而卒,年八十八。LC张志谨,
字伯恭,号宁神子,温县人。金泰和(1201~1208)间,泛海为商。后辞亲学道,礼邱
处机为师。云游各地二十年,于正大三年(1226)至晋阳,友人告以天坛佳境可居。次
年至王屋,居灵都宫,仅月余,受业者五十余人。
    见殿堂废坏,率徒修葺。不久卒。诸弟子举孙志玄代掌观事,完成该宫之修复,道
众至百人。蒙古海迷失后二年(1250)五月,追赠张志谨为广玄真人,升灵都观为灵都
万寿宫。LD周某,失其名,号莹然子,密州胶西县人。十六岁礼刘处玄为师,金正大六
年(1229)栖太古观,蒙古太宗九年(1237),被疏请住持天坛上方院,率徒修葺宫殿,
十二年卒。有弟子多人作王屋各宫观知宫、知观。LE申志贞,字正之,泽州高平县人。
幼业儒,入道后,礼李志常为师。太宗十二年任宫门事。宪宗四年(1254),以提举教
门事从李志常遍祀岳渎。六年李志常逝世,祁志诚嗣教,命主天坛上方紫微宫事。世祖
至元七年(1270)调任他职,始离王屋山。LF刘道清,号纯清子,幼年出家。任阳台宫
住持多年,元至正七年(1347)前退休,有弟子多人继任该宫住持提点。LG金元时期,
对王屋山原有宫观进行重修,又增建有若干宫观。金正大四年(1227)至蒙古太宗十一
年(1239),道士王志祐重建阳台观,工成改观为宫,称阳台宫。LH金泰和、崇庆(12
01~1212)间,又于阳台宫之左,新建通仙观。元好问《通仙观记》曰:“通仙观者,
初为泰和道院,郝志朴实居之。崇庆癸酉(1213),以恩例得今名。始大为崇建,堂宇
廊庑,斋厨库厩,以次而具。”LI蒙古太宗十三年(1241)宋德方去王屋山,见许多宫
观残坏,乃选派弟子住此山,相继重修了天坛、三清殿、上方紫微宫,其再传弟子陈志
忠又在其后重修了清虚宫。LJ明清时期,住山道士不见记载。清雍正《河南通志》卷五
十载,明天顺元年(1457)重修紫微宫。明嘉靖时人李濂作《王屋山记》,对该山宫观
之现状作了记述,除记有阳台宫、白云道院、紫微宫等外,又记有烟萝子祠、玉皇殿、
虚皇观等。并对紫微宫的建筑作了较详叙述:“至门,金书榜曰‘王屋山朝真门’。门
内为天王殿,榜曰‘天下第一洞天’。又上一层曰三清殿,面对华盖山如几案然。又上
一层曰通明殿,设昊天上帝像。殿中环列朱龛,贮国朝御赐道藏经若干函。有碑数十通,
皆宋金元时物。”LK证明至明代中期,王屋山主要道观尚大致完好。
    此后,经历道教衰落期,大部宫观废圮。至今仅存阳台宫、奉仙观若干建筑。阳台
宫内有玉皇阁、三清殿等。奉仙观内有山门、玉皇殿、三清大殿等。    
  注:
    ①③④⑤⑥⑦⑧⑨AEAGAHAJLF 《道藏》第19册703页,702页,第22册721~722页,
第19册703~704页,第22册199页,第20册518页,第19册706~708页,第5册602页,第
19册703页,703页(参《道家金石略》1074~1075页) 703页(参《重刊道藏辑要》轸
集四:《王屋山记》),703页(参《道家金石略》790~791页),793~794页,文物出
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② 《抱朴子内篇校释》(增订本)107页,中华书局,1985年
    ABACAIAKLCLDLELGLHLJ 《道家金石略》136~137页,179~180页,139、1053、585
页,236~238页,1074~1075页,584~585页,488~490页,1210页,1074~1075页,
505~507、790~791页,文物出版社,1988年
    AD 《道藏源流考》下册284页,中华书局,1963年
    AFLBLI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37册89页,89页,第1191册413页,台湾商务
印书馆,1986年
    LK 《重刊道藏辑要》轸集四

上一页  回主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