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姑


    麻姑为道教所尊的女仙。葛洪《神仙传·麻姑传》曰:
    “汉孝桓帝时,神仙王远,字方平,降于蔡经家,……与经父母、兄弟相见。独坐
久之,即令人相访(麻姑)。”继云:“麻姑至,……是好女子,年十八九许。于顶中
作髻,余发垂至腰。其衣有文章,而非锦绮,光彩耀目,不可名状。入拜方平,方平为
之起立。坐定,召进行厨。……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
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海中复扬
尘也。’”又说:“麻姑鸟爪。蔡经见之,心中念言,背大癢时,得此爪以爬背,当佳。
方平已知(蔡)经心中所念,即使人牵经鞭之。谓曰:‘麻姑神人也,汝何思谓爪可以
爬背耶?’但见鞭著经背,亦不见有人持鞭者。”“宴毕,方平、麻姑命驾,升天而去,
箫鼓、道从如初焉。”①杜光庭《墉城集仙录·麻姑传》全抄上文,仅在传前冠一句云:
“麻姑者,乃上真元君之亚也。”
    《神仙传·王远传》所记内容略同。但上述二传皆无王远与麻姑有亲属关系的记述,
而《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后集》却谓:“麻姑乃王方平之妹,修道得仙。”②自为后人所
增益者。
    葛洪《麻姑传》以其所具有的丰富想象力而闻名于后世。
    其“东海三为桑田”和“海中复扬尘也”,更成为后世著名的“沧海桑田”和“东
海扬尘”典故的来源。
    在此《麻姑传》和后世文人称引的影响下,许多地方又有称名麻姑的女仙出现。如
《太平广记》卷一百三十一引《齐谐记》所记麻姑,为东晋孝武帝太元(376~396)时
人,称“太元八年,富阳民麻姑”,后因吃蛇肉,“呕血而死”。③《古今图书集成·
神异典》卷二百七十引《太平清话》所记麻姑,“姓黎,字琼仙,唐放出宫人也。”④
同书卷二百三十七引《登州府志》所记麻姑,为“后赵麻秋女,或云建昌人,修道于牟
州东南姑余山,飞升,政和中封真人。”⑤,以上麻姑皆偶然同名,或有意附会而取此
名。其次,一些地方又出现麻姑山、麻姑洞、麻姑庙。唐颜真卿《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
坛记》云:“按《图经》,南城县有麻姑山,顶有古坛,相传云麻姑于此得道。”⑥
《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谓江西宁国府东有麻姑山,“麻姑尝修道于此,丹灶尚存。
又尝居建昌,山故亦号麻姑。”⑦宋洪迈《夷坚丙志》卷四称:“(四川)青城山相去
三十里,有麻姑洞,相传云亦麻姑修真处也。”⑧《异苑》卷五载:“秦时丹阳县湖侧
有梅(一作麻)姑庙。姑生时有道术,能著履行水上。后负道法,婿怒杀之,投尸于水,
乃随流波漂至今庙处铃(岭)下。”⑨大都亦为托名麻姑而来。
    《神仙传》中之麻姑,原是亲见“东海三为桑田”的仙人,是长寿不死者,故后世
多以之象征长寿,至迟在明代即有画家作“麻姑献寿图”,以为人祝寿之礼品。    
  注:
    ①③ 《太平广记》第2册369~370页,第3册926~927页,中华书局,1961年
    ② 《道藏》第5册465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④⑤⑦ 《古今图书集成》第51册62140页,62500页,62186页,中华书局、巴蜀书社,1986年
    ⑥ 《全唐文》第4册3424页,中华书局,1982年
    ⑧ 《夷坚志》第1册391页,中华书局,1981年
    ⑨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042册520页,台湾商务印书馆,1985年

上一页  回主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