黍米玄珠

《性命圭旨全书》:“至人以法追摄,聚而结一黍之珠。释氏呼为菩提,仙家名曰真种。修性者若不识这个菩提子,即《圆觉经》所谓‘种性外道’是也。修命者若不识这个真种子,即《玉华经》所谓‘柘坐旁门’是也。”

玄珠,通玄入妙之珠也。清●刘一明注:“玄珠者,至阳之珠,为圆明不昧之物,乃金丹之别名。”从“黄帝遣玄珠”,到秦汉时期的“金丹”之称,乃至唐宋元明清时的“内丹”之说,都是指此黍米玄珠而言。“实千经万论之源,千变万化之祖也。”

尽管气功门派众多,功法千千万万,但练功的目的都是为了从常态转入功能态,从五官感知转入超五官感知,从三维时空转入四维、多维时空,从俗界转入灵界,从后天转入先天,从而“返朴归真”,达到“天人合一”,使人体小宇宙适应大宇宙的变化规律。

产生健康长寿、开智生慧的效果,关键在于“一转”,能否完成这“一转”,关键就在于“黍米玄珠”,所以在法华会上,释迦牟尼说,“只此金丹是真道,其他众说皆虚妄”(《性命圭旨全书译文》)。

关于玄珠,古人早有描述:“圆陀陀,光烁烁,明了了,活泼泼者,释氏之玄珠有象也。” 是绘其形象;“内外相感而丹始成,形状黍米相似。” 是写其形状大小;“此物在儒门中,说是无极而太极。 是说其作用,也可以说是证验。得玄珠之后,便进入四维时空、太极世界。

关于如何修炼“黍米玄珠”,便是“千经万论之源”,修炼之人所要寻找的方法所在。金丹之道,自古以来,皆巧喻多端,隐辞譬语,连篇累牍,使学者无处下手。现代《中国道教气功养生大全●内丹》条,对此作了概括的论述:“内丹功夫则在逆而行之,所谓炼精化气,合三(精、气、神)为二(气、神)、为一(神);炼神还虚,一归无极(道)。”

这里的“一”就是“黍米玄珠”(也称“圣胎”“真如觉性”)《性命圭旨全书●三家相见说》中指出:“精、气、神,谓之三元。三元合一者,丹成也”。这里指出了修炼的步骤和形成的物质。其实在修炼中,这些步骤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节节相连的。

意欲晓知修炼方法,须先明“玄关一窍”,以及“玄关”与“玄珠”的关系。 宋朝道教南宗开山祖师张伯端在《金丹四百字》中指出:

前四句侧重写“珠”,后四句侧重写“窍”。

前后四句两两相对:“药物生”成,所以“非凡窍”。不是身上的哪一个窍穴,是精、气、神 而成。 身中之药者,精、气、神也, 是写其生成的物质;乾(头)为鼎,坤(腹)为炉,“火侯发”正是“乾坤共合”而阳生之旨。

鼎鼎非金鼎,炉炉非玉炉。火从脐下发,水向顶中聚。” 是写其形成之法,即炼精化气,合三为二之法。“龙虎交会”,即是“神、气”相交,神即火,气即药, 以火炼药而成丹者,以神驭气而成道也 也是写其形成之法,即炼气化神合二为一之法,“玄珠”即“坎离精”。修丹只要乾坤髓,乾坤髓即坎离仁。

此八句诗,可谓丹经中的千古绝唱!正合宋●陈楠《丹基归一论》中的“一处即一物”之旨。“玄窍”即“玄珠”。虽然名为二,其实是“一物”,又是“一处”。

所以紫阳言修炼金丹,全在玄牝,于《四百字序》云:玄牝一窍,而采取在此,交在此,烹炼在此,沐浴在此,温养在此,结胎在此,至于脱胎神化,无不在此。修炼之士;诚能在此一窟,则金丹之道尽矣,所谓得其一而万事毕者是也。

认识此窍并不难,方法“简而易行”。清●柳华阳在《余仙证论●决疑第十八》中明确指出:“佛以对斗明星起手。对即中华返观是也,斗即北斗丹田是也,明星即丹田之气发晃是也。不对北斗明星,尤万不能成道”。

“明星”就是“玄关一窍”初现的景象。只要返观意守下丹田,就可以见到“玄关一窍”。但是张伯端在《金丹四百字序》中指出:“是必心传口授,苟或不尔,皆妄为矣。”

无中生有还丹象,阴里生阳大道基。” 我们在授功中发现,由于人的身体素质不同,玄关一窍最初显现时也各不相同。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有的授功后,便见到有鸡蛋黄大小的亮球出现(经书上用○表示),在师父的“加持”下,片刻便可凝结成一粒黍珠(经书上用⊙表示),“光烁烁”落入黄庭。

有的授功后,见到不规则的、较大的、颜色不同的圆圈,或红、或绿、或粉、或黄、或黑、或灰白色,经过不断地极化,排除病气,并不断缩小,产色不断由深入浅,最后也变成鸡蛋黄大小的亮球,“加持”下,也能很快地凝结成黍米玄珠。

有的授功后,眼前出现不稳定的大圆,不断地由大到小到无,由近到远,反复循环出现。经过不断地极化,排除病气,此圆的变化也不断地由快变缓,逐渐稳定下来,凝结成这球,也可结成玄珠。

还有授功后,没有球或圆出现,只见有气,或上或下流动。这就要静下心来,一念不起,一意不散,守在下丹田。或一日、几日、几十日,见有月牙儿在气中时隐时现(经书称此为偃月炉),慢慢地云开雾散,现出“深潭月一轮者”,即玄关初现,最后也成玄珠。只不过需要时间长一点而已。

以上是玄关初现的情况,“鸡蛋黄大小的亮球”,就是“练精化气,合三为二”第一步功夫已经完成。“金丹之士,到此则一半矣,○超然而出者,乃玄关一窍也”。

玄关初现,极不稳定,或明或暗,时隐时现,忽上忽下,忽左忽右。要求修炼之人,“勿忘勿助”,“不可有心守,亦不可无心求”,玄关便渐渐稳定,亮球也越来越亮,越亮越小,待到“气恋神住、神恋气凝”之时,玄珠即将成矣。

宋陈翠虚说:“不是灯光日月星,药灵只有异光明,垂帘久视光明处,一颗堂堂玩本真。”这就是“炼气化神,合二为一”之法,说得何其简单,何等明了。

《悟真篇》中说:“赫赫金丹一日成,古仙垂语实堪听,有言九载三年者,总是推延款日程”。玄珠形成有快有慢,这和本人的身体素质,健康情况有关。

玄珠形成,性命相合,周身毫无孔窍呼吸。闭目前视,可见到明显的阴阳分界线,正对鼻梁,这表明阴阳平衡,病体基本痊愈。智慧大开,内视外透、遥视、遥感、预测、思维传感等超五观感知功能便出现了。

玄珠,“虚灵不昧之物,一得真得”,“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大可包天裹地,穿山透海:小放毫芒,骨透髓,“出入有间无间。”功态时,不知我之为我,也不知身在何处。

只见翻过一山又一山,穿过一洞又一洞,山川草木,楼阁殿亭,仙来佛经,龙飞凤舞,尤物纷纭,信息源源而来。这些实境其实是自己体内小天地的境况,不必惊叹,不要贪恋美景,要勇往直前。从此“再造乾坤,重立性命”的生命工程便开始了。

玄珠,自古以来被视为人身至宝,“延年益寿之灵丹妙药”。但得此人身至宝,只能证明你筑基有成。在整个生命工程中,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下手功夫容易,坚心守道难”,以后的工程更长,更艰巨。“玄珠垂象,而阴里抱阳德,婴儿生结胎,而雄里含雌质”。

在以后练功中,你会见到有一婴儿从玄珠中破壳而出,坐(或站)在莲花心上,相貌与你一般(道称赤子,佛叫法身)从下而上,升入上丹田。从此练功,你便会有四维时空的师父监护,本人只“顺其自然”,“持空入静”而已。后天“无为”,而先天“无不为”。

功夫至此,已进入“炼神还虚”的高级层次,修炼者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练之而复练之,练练不已”,方能天地合一,与宇宙同体,达到养生、增智、长寿的目的。

“极乐净土在西方,西者金之方,此中惟产金丹,一粒如黍。其重一斤。释氏饵之,故有丈六金身,妙色身相,盖亦由金丹而产化也。” “要时咽罢一黍珠,立化金刚身顷刻。” 黍米玄珠,实是自古以来仙佛其修的金丹大道,是成仙作佛的根本。

然而有人因为得之轻易,而不予珍惜,甚至疑惑不解,认为此非正道,故“避易求难,异简就繁,误入旁门者有之”;有人不知“玄窍”、“玄珠”为何物,而当面错过,以致“火冷气散”终生“枯坐旁门”,岂不惜哉!故作此文,愿与同道共勉,兼示后学之人。

玄珠成象法

张苏辰

我认为气功中产生粟米玄珠的形象和作用是很重要,故本人想来谈谈在练功初级阶段中,如何产生粟米、玄珠及其作用。

粟米的产生部位,在两眉中间明堂穴(上丹田),古称开天目,又叫练慧眼。具体练法:以坐练为主,张开双眼,向前平视,目光凝视一个中心点,眼珠尽量保持不动。感觉眼珠发胀时,目光凝聚一团,慢慢回收目光,闭眼内视两眉中间明堂穴,意想这地方有一只眼,用它内视穴中空虚。炼到穴中发胀,如含有气球,即是粟米的产生。它的属性阳中阴,就是《易经》中说的离卦,藏之于心,发之于目。它的作用,性光强大,照射力无量,不离本位旋转着,扫除杂念,凝视气穴,化精为气,生发阳气,使身躯变成纯阳体质。如同天空的太阳。外阳中间有些黑点,光照全球,化生万物一样。玄珠的产生部化,在脐下气海穴(下丹田),古称玄关窍,又叫祖气根、炼丹处。具体炼法:用粟米之光,向下照射气海穴,静观气海穴的虚空境界。要朗彻其光,把性光凝于气海穴,把意念定于气海穴,呼吸之气自然归于气海穴。性光、意念与气,三家合在一处,形成了胎息。肾脏功能坚固如初的人,就能把精炼成气,积气成团,就是玄珠的产生。肾脏功能已亏的人,玄珠难以露相,必须固精不外泄,增强肾脏功能,有精可炼,积气成形,才能炼出玄珠。它的属性阴中阳,就是《易经》中说的坎卦,藏之于肾,发之于气海穴。它的作用大则充盈全身,小则流串全身经络,活泼血脉,化阴气为阳气,抵抗百疴不生。

《大成捷要》说:“与君说破我家风,太阳移在月明中”。此即所谓先修性,炼出性光,凝光于气海穴,形成了修命炼玄珠。这就是太阳移在月明中,也就是心肾相交,坎离交媾,炼的玄关窍开,促成一阳初动,产生玄珠,冲开后三和前三关,运行于周天。如同天地间的太阳,照射大地,吸引着地球围着太阳旋转一样。

根据我练功三十余年的体验,玄珠的产生,是在精液充盈条件下孕育中形成的,所以它难求的关键,以精液强弱为标准。青年未破过身的人,玄珠露相就快,若是固不住精,也是枉然。老年肾脏功能亏损的人,就是炼功三年五载,玄珠也难露相。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老年气血已衰,无精可炼,内气难以产生,若是坚持不懈的练功,何时把肾脏功能增强起来,能固住精不外泄,才能有精炼成气,气足自然结聚成珠。因为有这些难做到的条件,所以难求了。这是我的看法,是否正确,请广大练功者体验吧!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