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道医二家气冲病灶、修练方法等文集

作者: 玄珠子    时间: 2008-6-9 11:54

一、百日筑基和气冲病灶二、峨嵋清静归一法三、气冲病灶时找病、翻病的反应 
四、静功止念法五、静功之层次六、静功与生活七、静功与气功

作者: 玄珠子    时间: 2008-6-9 11:55     标题: 一、百 日 筑 基 和 气 冲 病 灶

作者:何斌辉 (广东罗浮山九天观门人)

    在道家气功的修炼中,入门后的第一个阶段便是筑基阶段。亦称:“百日筑基”。
    所谓筑基,顾名思义就是打地基的意思。大家都知道,高楼大厦平地起,关键在于打好地基,地基打好了才能盖起大楼来,倘若地基不固,即便盖好大楼也会倾于一旦。
    道家气功的修炼,犹如盖大楼一样,也需要筑基,这里指的筑基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要以所选功法的要求,在明师的指点下,炼精化气(男)、炼血化气(女),以堵漏失;二是用精、血化气后形成的体内真气(生命能量),去疏通、修补身体的病变。

一、堵漏与修补
    1、堵漏:
    男、女性进入青春发育期后,都会出现正常的生理现象,男会遗精,女有月经。这在道家养生学中称之为“身漏”,即称“漏身之体”。精与血为人体生命的“至宝”,也是人类繁衍生息的根本。但繁衍生息男无须天天走、女不该月月失。然人类生性贪图享乐,更恋床地之欢,固造成生命能量的浪费,使元气走失、疾病丛生而不能怡享天年。故历来修道仙术的第一步便是“百日筑基”即“练精化气和练血化气”。在气功隐语中称:“擒白虎(炼精化气)斩赤龙(炼血化气)”,即“堵漏”。道家先师吕洞宾所讲的“顺则凡、逆则仙,只在中间颠倒颠”便是此意。
    初习者往往咬文嚼字地去理解气功术语,以为百日筑基,就是一百天完成,其实这里所指的“百日”并非百天的意思,而是以百日来形容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完成的意思。
    至于到底需要多少天来筑基堵漏,这与所选的功法、有无明师指点、练功时的入境程度、每天所化的练功时间、及每个人不同的身体状况等诸多因素有密切的关联,无统一标准可循,更不是修炼者的主观愿望所能决定的。

    2、修补
    所谓修补,指的是修补已漏之身。这里所指的已漏之身,并不是单纯指走精与漏血,主要是指由于体内元气的走失,造成真气(生命能量)不足所引起的各种病变。因此,一般人认为未婚男女是童子身、练功无须百日筑基的看法无疑是偏面的。

二、关于气机运行
    在医疗气功(大部分是道家筑基功演化而来)静功的修习中,大部分学员在筑基阶段,都要经历得气、行气、疏通和冲击四个过程。
    1、得气
    道家气功的修习,一般通常从“命功”入手,”所谓命功,即筑基功。而筑基功的下手功夫一般都在下丹田开始,修炼者首先会感受到练功时腹内肠子蠕动增强,频放矢气(放屁)继而出现丹田发热、小腹发热等得气现象。

    2、行气
    随着修炼者自身“堵漏”化气和练功中外气内收的能量积聚,小腹发热伴有充实感,这是体内的真气逐渐累积的表现,随之真气就会按照自身的规律在体内运行,身体会出现一些反应。

    3、疏通
    由于人体正常的组织和经络都是通畅的,因此气机运行时通过正常的组织和经络时一般是没有感觉的。但人体经络中通常会有很多小的气滞点,这些小气滞点尚未形成病变,所以平时没有什么感觉,但由于练功后能量的增加,运行力度也随之加大、加上练功时意识内守,对身体的感受远比平时敏感,气机运行在疏通这些小气滞点时便会产生热、涨、麻、疼、痒、冷、重压、蚁行感等八触现象,俗称“气感”。

    4、冲击
    当气机运行到有明显病变或不正常的经络时,气行受到强大的阻力,这是因为所有气质性病变的部位,经络都处于淤滞或堵塞状态(气滞、血淤、痰凝、湿聚等),气要通过受到病变的阻碍,就形成了两个相反的力,冲击力和阻滞力,病变部位受到外力的冲击就会出现明显的反映,如:疼痛、发热、出血、及其他类似于病情加重的反映。这便是气功界通常讲的“气冲病灶”。道家气功把这一阶段称之为“脱胎换骨”前的“大死大活”过程。
    气冲病灶的过程,少则几小时、几天,多则几个月,有的病情较重或年老又身患多种疾病的学员,甚至经历几年的气冲病灶的过程。这个过程的长短,(撇开精神因素和念力调控的因素)是以修炼者自身所积聚的能量的量级和体内需要修补的疾病的性质、严重程度及病变部位的多少来决定的。

三、关于气冲病灶
   (一)、气冲病灶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即找病、翻病和退病的过程。
    1、找病
    当气机运行受到较强的阻力而体内能量尚不足以冲开病灶时,气机的运行便会自动改变运行路线,当另一运行路线再次受到强烈的阻滞时,便会再次改变路线,如此不断循环,一方面将体内足以冲开的小病灶(气滞点)全部疏通了,另一方面也把由于能量不足而暂时冲不开的病灶一个个地暴露出来了,这个过程就是找病的过程。

    2、翻病
    第一阶段的找病过程使绝大部分经络变的更为畅通,修炼者的能量在不断的练功中得到加强,便会直接冲向已经找到的病灶,并以更大的力度加以冲击,使各种病灶的症状更加突出,各种疾病都被翻了出来,这就是翻病的过程。
    翻病过程是修炼者修复体内疾病的相持阶段,也是经历痛苦磨难的阶段,这个时期,不但修炼者自身会感到身体的明显不适,病情“明显加重”。如果此时到医院检查,各项指标往往也处于暂时的失衡状态而变的不正常。因此,道家气功将这一阶段称为“大死大活”阶段。不少患者由于对气功治病的机理不了解,往往在这个阶段败下阵来,放弃继续修炼而导致半途而废,实在可惜。要知道没有“大死”的过程是不可能有“大活”的结果的,更谈不上“脱胎换骨”和“返老还童”的效果了。

    3、退病
    病灶和真气经过一段时间的相持后,随着修炼者不断练功,体内的能量不断得到补充,病灶(大的气滞血淤区)在真气的不断冲击下,逐渐化解、缩小乃至完全消失,患者自身感觉的各种疾病的症状也会逐渐减轻、消失。这就是退病的过程。

    (二)、找病翻病的三个层次
    找病和翻病的过程是不以修炼者主观愿望为转移的,气机运行有它自身的规律,它不但要把你了解的病翻出来,还要把许多你并不知晓的疾病也翻出来。因此往往会给一些不了解气功治病规律的修炼者带来困惑,有的甚至误认为自己练功出了“旧病未去、反而病越练越多”偏差。其实这是道家气功修炼中极为正常的好现象,因为筑基补漏,不能光去修补你知道的病,必须对身体进行全面彻底的修复,才能真正算得上“脱胎换骨”。而“全面”、“彻底”,必然包含了三个层次的疾病。
    1、过去的病
    一些多年前所患过的伤病,有些虽然早已康复,但因伤病在愈合时组织结构发生某些变化(组织粘连、手术刀口的疤痕等),经络组织并不通畅,气在冲击这些组织时,便会出现疼痛,酸涨等旧伤旧病“复发”的症状。

    2、现在的病
    你所了解的现时正患的疾病,气冲时便会出现症状加重、疼痛加剧的现象。

    3、未来的病
    所谓未来的病本身就有三种情况,一种是自己并不了解、尚无症状的“已病”(已有的病);一种是没有症状的早期病变,如:中医认为的肾虚、肝瘀、心火等;另一种则是真正的“未病”(处于潜伏期的将来的病)。
    这三种自己并不知道,甚至连医院也无法诊断出来的“病”,在气冲病灶时,也会被翻出来。
    综上所述,对于修炼者或希望通过医疗气功的修炼、达到康复疾病目的的人来说,“百日筑基”,无论从修炼入门到康复疾病都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在这一阶段的修炼中,气冲病灶是修复“已漏之身”的必经之途、是筑基阶段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有通过了这一步,疾病才能康复,继续修炼才有了根基。

[ 本帖最后由 海外华侨 于 2008-6-9 15:28 编辑 ]
作者: 玄珠子    时间: 2008-6-9 11:56     标题: 二、峨嵋清静归一法

作者: 周潜川

一、清静归一下观法
(一)坐忘法姿势

正坐——臀坐木凳或木椅,两脚平行约与肩宽,两膝屈约为90°,目帘下垂,双目微开一线之光或闭目,视角向下约45°,舌抵上齶,垂肩含胸。手的握法,为太极印,两掌虎口交叉,右手拇指贴在左手内劳宫穴,其余4指自然依附左手背上,两掌心朝下(右上左下),置于丹田外成盘腿之上。也可将双手分置两膝上。坐椅者不可靠椅背。此势较适宜于初练功者。

自然盘——自然盘腿,坐于蒲团或棉垫上,功深者可坐平石板上,其它咨势与正坐相同。此势较适宜于初练功者。

单盘——单腿盘坐。其它姿势与正坐相同。

跨鹤坐(又名真武坐)——左腿 盘,脚心朝天,置右大腿内侧基底1/2处,右腿微屈140一170°。累後可左右互换。靠前屈伸腿脚的势,左右摆动定位放置调节身体的平衡。其它姿势与正坐相同。此势体弱者或妇女较为适宜。

金刚坐——左或右脚跟最好轻触会阳部,或置于阴前,右式左脚後跟放在右小腿远端l/3处,双脚心朝天。此势初练功者较适宜,其它姿势与正坐相同。

双盘——先盘左腿,将左腿踝关节部置于右大腿股上腹股沟前,次将右腿于左腿外依法而盘,成左内右外两腿叠交式。两脚心务使朝天,否则练功时膝部或踝部易受损伤,并且大腿易麻妨碍练功。其它法如正坐。此势久练功者适宜。呼吸要求达到深、长、细、柔、缓、绵。最初练功,要求自然呼吸,即正常呼吸稍加深一点,也可不加深,如平时呼吸。待练一段时间後,呼吸会自然加深。意念姿势调好,呼吸调匀之後,集中意识,双眼微开一隙,此称为一线观法,适宜于初练功者,或轻闭双目,称为闭眼观法,适立于初练功者或久练功者;或双目开睁自然,称为开眼观法,适宜于久练功有索者,难度较大。视线皆向下成45°角向两膝之间或两膝间稍前,即旧说的“牛眠之地”,默默地观照那一团地方,要不松、不紧、不盯,不管闭目或睁眼,均不能视地。此时可见有色之光。因每人的潜在机能不同,见光也会有快有慢。在观“牛眠之地”时。虽然那地方空无一物,但在入静状态下,会很自然地反应出脏腑气脉的盛衰情况,大约分为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每人的气脉阴阳不同,所视之色亦有区别。大多数人先看到“蒙蒙如雾”的淡淡白光,或间杂出现如天空星际闪烁的小小亮点,或观见各种颜色变幻。五色当中以白色为纯正,紫色为吉正,金光为高正。久久锻练,各种颜色退尽,只见白光,由淡雾状逐渐进入到“月光皎洁”的景境,仿佛中秋明月悬照眼前下方。继将意念集中与远处合而为一,遵“光即是我,我即是光,光我合一,我光币二”的默念口诀,则自觉皓月当空,遍体清凉,爽意神怡,烦躁顿消,宠辱皆忘。此时已至清净境界,但尚未入消静境界。继续练下去,则连皓月当空的感觉也不复存在,自身、天地皆不存在。此为坐忘阶段,亦为清静境界之初步。收功

何时不想再练即可收功。收功时,双目微转,微摇头颈,次则微动几下肩、手,然後叩齿36次,鼓漱津液36下,分3次缓慢吞咽以意送下丹田,再慢慢地睁开双眼,以使集中的心神分散,继则可以用手按摩一下头和脸部,最後再下坐走动或散步,或拍打几下腰腿部。高血压患者可用指尖沿头前部向後捋划,止于风他穴、风府方式项下。

收功时拆盘,即把盘着的腿打开後,初练者双腿酸麻。此时要坐在那里一动不动,让腿的麻劲自然消逝後再起身散步活动,接着可练习动功。腿麻的过程中,越动则麻之越厉,越感觉难受。练坐时腿部气血受挤压于气街以上,双腿因气虚即致酸麻,拆盘後大量气血很快下注使冲两腿麻感加剧,右不动时气血缓缓涌向双腿脚,则可毫无酸麻之感。注意事项

(1)各种坐姿均要求做到坚脊、含胸。竖脊即将脊骨调解自然正直,否则为硬挺强直,腆胸叠肚,达不到放松的要求;又不可前俯後仰,左歪右斜,否则失去重心中正不倚的要领。其方法是把双肩尖微拾高2—3分,与含胸自然结合起来。含胸即将胸稍内含些,可以把两肘尖微向前开张成与身体呈一条直线。竖脊、含胸须视为统一性的整体,才能正确完成姿势。前胸、後背配合得体才能丹田气下沉不浮。要求提耳根劲(稍收下颌),含胸竖脊,百会朝天,百会和会阴在体内成一条直线,身体的脊椎骨象宝塔一样一节一节地上下基本为直。

(2)开始观光会出现一会儿青,一会儿赤,一会儿黄,—会儿紫的色彩转换;或一边无光,一边有光等现象。出现之光可能会左出右涌,上下游移,有的可能出现中心开花或由外向中心合拢现象。此时意念绝不可被光色牵动,要做到有光不喜,无光不急,何去何从,任它来去,不追不究,不领不引,不顶不牵,自然显现,毫不追求,始终平淡无奇地观照着“牛眠之地”。出现上述现象多为气机无敛所至。可据光色反应,推断人体脏腑阴阳虚实状况。功夫深些,又可以据此脏腑机能活动反应而诊察别人之疾。

(3)练功时要一心一意地观视眼前之光,一时看不到不要着急,坚持探寻究竞,凡达到入静状态光色自然呈现,先天潜在机能深厚则入静较快。反之,一定是没有入静。可用诱导法,即在“牛眠之地”空悬如一乒乒球大小的白色棉团,做为练功时的诱导观照物,这样可以集中意念、过—段时期後去掉棉团,行观“牛眠之地”的空无处所,即能观现光色。此法与音乐诱导入睁方法质同法异,皆仅限于一般的健身目的真正的练养功夫,则反为障碍。

(4)练功不可一曝十寒。每天最少需练1—2遍,初练者一遍20—30分钟,有进步後可30—50分钟,更进步者可练2小时以上。总之不可拘泥,以自己的练功程度为准,愿坐多久,就坐多久,有收功之意识闪念,即可收功,不可强练以凑够时间,凡所有静功均应循此规律。

(5)练清静归一功最好找一安静、避风的地方。突然受惊之後.不要惊慌,不要恼怒。要把心情平静下来继续练,直到把受惊的意识排除或转变过来之後,再收功。

(6)自感发困时不要练静功,练功睡着为“昏沉掉举”现象,无甚功效等于白练。练功不能追求外动,一动则功失成。古传统气功皆不主张外动,静功中凡发生外动不止皆谓偏差。

(7)静功必须在动功前练。如动功後行练静功,必须经过整理运动,待气脉完全平稳之後,方可练习静功。否则易练出偏差。

(练功中出现身体左歪右斜或前俯後仰感觉时,千万不可以身牵正,要以意缓缓趋直,倾俯感即会自消。因此时之感往往为本身气脉流注不平衡所致之幻觉,实际上姿势仍持中正,若强行引体牵正会发生坐功跌现象,以致摔伤跌损。如出现走形现象,可以将身体缓缓置直或以意牵体升高如麦拔节状,即可身体正直。出此现象,多为气不归元威坐功疲劳所致。属于前者久练可气机归元後自然处直,属于後者则可收功,不必强行再练。

(9)练功中迭汗出较多,是练清静归一法的一般规律,尤其行些练功者初期银练静功常多汗,为素体禀阳虚所致,可继续练功。过一阶段後汗敛清爽,心旷神怡,此时也就达到了清静归一功的“清净境界”。

(10)练功中有的人会觉眼前出现山河大地、高山大海、老虎大象、楼堂殿宇、蛇牛鼠狐、人物花草等等,身体忽变大如高山,忽变小如芥子,忽飞升,忽下陷,忽而身变林木,忽而魔鬼四围。这些都是平时所见所念事物,在练功时显现而出。所以出现此类现象时,即不必喜,也不需惊,仍然以自然显现为法则,任它来去,处置泰然。从脏腑角度论,出现幻景是脏腑气脉反映于外景,它反映脏腑及人体气化的不平衡状态。静功中所说的“走火入魔”在此时最易发生,多分两种情况,其一为“退幻生魔”即“对景生魔”;其二为“自性生魔”。破解的根本方法即无论出现何种幻景生情,顺其自然;平时避免七情六欲的干扰,破除迷信思想。

(11)血压过低者,不可行练此功。


(二)内景返观法(旧称回光返照法)此法为观照外象进而过渡到观照内景的方法。“坐忘法”有了一定根基後,不将较大片光色与自身融为一体,而是继续在外象光色下观照下去,以後再守住白光的中心,久之,如月光之白会逐渐浓缩,最後小至微如芥子,其光晶莹透亮而不耀眼,详和而平静。此时,即可用意将此虚幻圆物拨之,使其呈“自然游动浮离”状态,然後将其慢慢引导,从神阙穴缓缓入黄庭(亦称玄牝之门,玄关一窍,位在神阙之内,命门之前,膀胱之上,小肠之下,身体中线处。具体部位又因人而稍有异。不明位置者,其光球至彼处不动,即其正处所)。行功意领时,意念要强,要虚,要微,切不着意发力;气息要自然,顺畅,细匀,绵绵。至此功候,则可每次坐功时引入黄庭,守住黄庭部位宜使之归元内敛,继则引领其光球可上可下,可照头亡头,照身亡身。亦可引领光球返照观察五脏,即光球由黄庭所发,内视五脏之逆向传递。即按五脏相克之逆道,由黄庭入肾之火门,经心过肺入肝至脾再还肾之水门,继再循肾之火门至心……;如此周流沛转,共路线如倒立之葫芦。其时尽可内视见己之五脏生成及形状。意念仍以平淡无奇而视之。

亦可引光出黄庭,经日月穴(左日右月,神阙穴旁开3—5分处)变两条线路,沿足三阴经下足,继将光球由涌泉穴从内出外,两足如分踏二“水晶球”,久之自可视见涌泉穴下如踏口月(圆形)“风火轮”之物状,练片刻後,再回收入辘轳关,返归黄庭後,化为一点(初则为黑下白上),继收黄庭後,再行收功。


(三)分光治病法患者用于治病练功时,可将体外圆球引归黄庭後,引光直达病所,行分光治病方法,或引领趋归相应窍位。施术治疗者,亦可将自己光色观照患者的病灶区域,行“分光治病外治法”。

几点说明(1)整个清静归一法,无论下观、上视及归真法,都是由外引导到内观照,此法即古调之“盗丹”法,也就是先练出外丹之体而後供己之用的方法。《阴符经》云︰“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即宜,三才即安。”宇宙间天地、万物、人,三盗相制,各得其益,则可安顺。禀济强禀,用物弘而取精多,则相战,胜则为强,负则为衰。所以凡吉“盗”者,诚古调“盗天地自然之独者,曰大盗。”这里的盗字,不可谓偷盗之意,实为人万物之不所察。是说用一定的方法,强而占夺,为所觉而无所抗,或以盗为道训,即大道取用于无形之谓。即如《明符经》云︰“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如。君子得之固穷,小人得之轻命。”张洪阳注解说︰“夫天地人物相盗,有生有死。我独默察其机,而逆持其柄,是暗窃阴阳之气以生我身,其术秘矣。谁见之?谁知之哉!但得道易,守道难。防藏多凶,恃强必败。君子得此,兢兢保守以固其穷;小人得此,妄作相为而轻生命。”清解归一下观法,下手较难,得之後却永不退转、为一劳永逸之法门,属于中上根器之人的习练法。其功德两具者,往往达领先机。

(2)《清静经》云︰“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即无。无无二无。无无即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即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即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清静归一下观法练到高深定境,又归释功。即达“无无二无”的“真空”境界,亦名得道。物固有形,後以立名。名相两立,实无所显。名为得道,道乃虚立之一代名词。道“盗”相宜,“盗丹”之名,亦是强而为之以冠名。下观法以清静为体,达归一之旨,此一尚非真常、真空、真静,有无相生,长消相待,生死相循,其功其道,其一其体其用显微无间,故名归一。

二、清静归一上视法清静归一下观法是清静功的一种方法,上视法同样是清静归一功的一种方法,两者之间没有甚大联系。练功的意念、窍位不一样,效果也不同。

现介绍清静归一上视法如下。姿势

同下观法,以自己坐功方便、舒适为宜。呼吸

同下视法,采用自然呼吸法。意念

(1)常照法;微闭合双目,轻松平视。意存极远之天际(如前有障碍可意穿透之),目观眼前或额前10厘米至30厘米部位的光色。其观照光色法及变化幻景等,参见下观法说明。当前额前确已现见白色、紫色或金黄光,无五色转换时,可继收眼前光色。睡前练习可诱导入眠,困乏时,也可用此法锻练20分钟左右,则头脑消醒,睡意皆消。收功法可参见下观法,光色于额前即可收功。

(2)文进武射法︰初始法如“常照法”。当在额前确已现见白光、紫光或金黄色光,无五色转换时,即可以意缓缓经天目穴引入脑之前半部。此时前脑半部即如荧光屏之遮布,又如一张白绢纸竖布其脑。如此,久视观照头内之光。在头内之光淡漠时,以意将光色由天目穴如箭状射出(武射)额前,再行凝炼,当再次出现稳定的上述3种光团时,再以缓入(文进)法经天目穴进脑。如此反复习,头内白、紫、金色光停留时间愈久愈好。

文进武射法修练几天後,可将0—10阿拉伯数字用红笔分别写于五分见方无格白纸上,并叠折使此字藏纸内。任意取一纸字置贴于右手拇指内侧端压在内劳官穴。当观照前脑内白光稳定时,即可以“二心神功”引纸入脑,亦可直接观照纸片,则其字有可能从臂或天目入脑,字可由脑内光色中一闪呈现,亦有在额前亮闪显现者。由于此法锻练时,既要意守光色,又要意描纸片,是一心二用的方法,故名“二心神功”。

亦可对练,名“换头术”︰叫甲乙练功者对坐,初以距l米远近为宜,练出後距离不限。甲者意想己头为乙者之头,乙者之头为己头,乙者意想己头为甲者之头,甲者之头为己头。若甲者为发放者,乙者为接收者,则甲者将假想乙头前脑白光向乙者之己头发放简单符号,打进射入信息,如○、△、□、×等几何图形,接收的乙者只守定假想之甲头前脑白光即可。乙者如头脑闪现出几何图形,则可彼此印证。发放与接收者只要配合默契,白光出现,信息同步,即可成功。

上述之观照测字与“换头术”锻练成熟後,即可用以诊察他人疾病及优选首先治疗的部位收功

收功前必须将光色射出前脑,到额前再观照片刻,不可在光色停留脑内时便行收功。收功方法与下现法同。注意事项

(1)文进及武射光色时,可意想天目穴如开枣核大小的竖洞,光色源源不断经天目进入脑内,仅当守额前或脑前半部内光色时,千万不可再留意于天目,亦不意想天目穴光色进出後的闭与合,须以守光为务。或光色出入脑内脑前,小通过天目,眼球往後一缩,光色就宜接近入头中。

(2)文进光色时,眼球自会相应内缩,武射光色时,眼球自会相应外放,不可紧张而失放松的要求。

(3)光色杂乱时不要引入前脑,引入对身体无益。白、黄、紫光很谈浅时也不要引入,引入後其效不显。如意引光色不动时,可用收看玉枕的方法。玉枕穴在头枕部,基本与两眼相对,收看玉枕部时间不能过庆,一般几秒钟即可,且需伴眼球同时内吸。方法是把眼球微微上翻一点,注意不要翻得过多,否则易出现头昏的弊病。眼球上翻时,眼球感觉有股内吸力(眼球内吸时,意念不要放在吸力上)。这样,把眼前的光色吸入脑内,待玉枕观光几秒钟後,则马上弃放收视玉枕(万不可长时间往後脑勺意守)。仍观前脑之光色。

(4)观照的光色不可超过泥丸宫(百会穴),脑的前半部指的是以耳为正中线的前半部,以双眼平行位置为底线的以上部位。脑内象一荧光屏,进入脑内是一个立着之屏幕,高度位置不过百会。

(5)朋书学练者,上视法练功不得当,天目、祖窍等部位易出现麻、胀、凉、酸、震等感觉,如此现象三天之内每每出观,则须停练,而改练下观法,以免生偏差而增加痛苦。另外不可盲目认为天目动触感觉为天日欲开之兆。相反,经实践证明,练出某些特异功能者,却并不经过上述感觉阶段。凡有上述感觉且三日内无改善者,多为神衰体质或偏差易感者。任何功怯,不能以一法应之于万人,如泥守坚持,鼓励谬错,无异于油助火腾,阳焰更盛,偏差加身,痛苦终随。

(6)收功时,亦可将光色降下涌泉,再归于黄庭後意守守片刻,依下观法收功。

(7)练过其它守上窍功法,出现过头部不适症状者,不要练上视法。守上窍可能对某些入不适应,此时不要勉强再练,可以用别的方法代替之。高血压患者练上视法掌握不好时,血压可能会升高。若能掌握好“常照法”,身体又放松得宜,不会引起血压升高。但患高血压症者最好不练上视法,可以练习下观法,下观法具有降低血压的效用。

(练功刚刚闭眼时,眼前会泛红色,个别人为了追求光色,对着光色或阳光锻炼,这样不好。光刺激对练功无甚益处,而且期响练功入静。

(9)从来没有练过气功者,可直接试练上视法,身体及头部无不适感即可接着锻练。练了上视法就不必再练下视法。上视、下权两种方法各不相干,下视法也不是上视法的基础功法,更不是上观法的初级阶段。两种功法不要交叉练习。当然,两种功法交叉而练也无副作用,但功夫可能增长缓慢些。迎该以练一功为宜。

(10)不要直接意守天目,要意远守近。直接意守天目易出现弊病,应当把天目当成一个出入光色的门户,只要不过于追求意守天目,天目就不易出现动触感觉。

(11)练上视法的文进武射法必须与常照法结合在一起锻练,若练30分钟的清静归一上视怯,应先练15分钟的常照法,再练15分钟的文进武射法,依次类推。印日练习一次性即可。

如果单练上视法的常照法,可不练文进武射法。常照法有催眠入静与清醒头脑的双重作用与效果。

[ 本帖最后由 玄珠子 于 2008-6-9 17:26 编辑 ]
作者: 海外华侨    时间: 2008-6-9 13:06     标题: 三、气冲病灶时找病、翻病的反应

练气功到底会不会“走火入魔“呢?

「转帖」中国太极五行功始创人- 何斌辉

时下不少报刊均有练功出偏引起精神障碍,有的甚至跳楼、自杀等报导。使不少初学气功者望而生畏,生怕“走火入魔”。练气功到底会不会“走火入魔“呢?单从现象看,在当前数以千万计的练功队伍中的确有少数习功者非但没有受益,相反出现了精神心理的不健康。但是,我也曾接待过不少经多方求治无效的“练功出偏“者,经仔细观察、分析后认为,他们的出偏应称为“假出偏“。

纠偏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告诉他们:这些现象并不是什么出偏,有的是气冲病灶时找病、翻病的反应,是正常的气功反应。有的所谓出现“泰山压顶“感的患者,是体内真气冲过夹脊后,再冲玉枕关,出现的后脑憋胀,两耳鹫鸣,整条脖颈、双肩乃至双臂胀痛。练功到此,本应加强功时,练功中双目内视百会,帮助通关。可是这些人由于没有明师指点,仅看到某些书籍、刊物中一些所谓的偏差例子和一些错误的经验之谈,便对号入座 ,误认为自已也出了偏差。于是产生了恐惧、担心,以至不敢继续练功。 本来这些人一旦停止练功,反应也就会逐渐消退,不会产生其它副作用。但是由于对偏差的恐惧心理,使他们不时意想难受部位,造成了无意识的以意领气。而这些学员气已冲过两关,玉枕穴以下的督脉已经贯通,所以一想头部或后脑,气便往上引,后脑或头顶便憋胀难受。如此恶性循环,使他们更深信自己出偏无疑。因此,这类所谓的“出偏“,其实并非偏差,主要是对气功治病的机理及练功应有的反应缺乏了解。一旦出偏者了解了这些机理,或经明师指点,就可以恢复练功,自然就走入正轨。

另一种就是所谓“大动不已”收不了功的“出偏者”。他们不知顺其自然,越动越怕,越怕越动,想强行收功又不懂方法,勉强“收功”,可气机并未纳入气海,造成气机逆乱不适,头昏脑胀。这类人出偏的原因与上一类相似 ,主要是不懂气功“静极生动,动极生静”的基本规律,此类患者要明达气功原理顺其“静极生动,动极生静"的运化规律,不但所谓的偏差会不纠自愈,身体的疾患也会得到较大改善,甚至痊愈

再有的是练功练出一身病的“偏差”。有不少练功者,因身患某种疾病,想通过练气功治愈自己的顽疾。可是练功一段时间后顽疾尚未治愈,又出现多处不适、疼痛、发烧、拉稀、便血等现象。由于不明气功治病需气冲病灶,而且在习功的过程中还会出现一种“翻病”现象,即过去已治愈的,现在正患的和尚未表现出来的但已属潜伏期的疾病,都会被翻出来。这本是好现象却被误认为是自己练功不得法而“出偏”。

最后,便是一些急功近利的习功者,有的出于急于将病治好,有些急于出高功夫、出特异功能。他们背离了修练气功要“恬淡虚无”的基本原则,一味地追求,以意强行领气,或受一些蛊惑人心的气功广告的影响,什么周天速成法,快速开启天目法、搬运法、腾空法、通灵法等等,不一而足,以图速成。这种人为的强行追求,从根本上违背了自然,违背了大道,最后乏尽元气,造成气机逆乱而出偏。

更有一些人由于片面追求功能,对功境幻觉信以为真,以为自己接通了仙佛,陷入魔境而不可自拔。这些人往往表现出精神恍惚,行为怪异,自以为是,症状近似于“精神分裂症“。亲友为之担忧,而他自己却不以为然,沾沾自喜。此类患者若不及时纠正,往往酿成悲剧。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气功修练只要按照“一切顺其自然”,的原则,在恬淡虚无的境界中修炼,不追求,不执着,在明师指点下,任你气冲三关引起暂时不适气冲病灶导致的“病情加重”,只管大胆习练。当出现功境幻觉、幻听时,采用佛道两家的方法:“佛来也杀,魔来也杀”,一律不信,练气功自然就无偏差可言。倘若人为追求,以为气功的功能、功力可以一蹴而就,那就必定会上伪气功的当,落得个劳命伤财、害已害人后果。


作者: 玄珠子    时间: 2008-6-10 11:08     标题: 四、静功止念法

作者:田诚阳   
( 田诚阳道长,山东单县人。为玄裔全真龙门派第二十四代传人)。
   
静功的关键,在于入静;入静的关键,在于止念。止念就是去除心中的杂念,然后一心一意地去做静功。往往有的人,平时不觉自己脑海之中存有杂念,及至静坐之时,什么念头都来了。只有通过静功止念之法,去除杂念,才可能把静功做好。

    止念之法,可以分为两种情况讲述:

    1、平时如何止念

    我们所讲的修炼法,是一个广义的概念,这和一个的日常的生活密不可分,即一天二十四个小时都可以进行修炼联系在一起,当然收益最大。相反,如果一个专门静坐之时一本正以,下坐之后又去胡思乱想或者大动肝火,不光静坐得到的益处就此赔个一干二净,再去炼功肯定也不会炼好。所以,一个人的炼功生活和日常生活密不可分。要想把止念的功夫炼好,就要在日常生活之中注意修心、修性、修德、修念。对于在外部环境之中,平时如何才能做到修养心性?自己内部的心态修养,如何才能保持开阔的胸怀和豁达的人生观?这一方面,道家的处世哲学和为人之道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为此,笔者在此讲述道家的三项准则:

    (1)欲正人,先正已;欲人敬,先敬人。

    为了处理好人际关系,保障个人的功修,着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从我做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想要修正别人,首先就应当修正自己让别人接受;想让别人尊重自己,自己首先应当尊重别人。这样一种推已及人的人生观,并非是一种软弱无能的表现,也不是一种自贱自卑的消极态度,而是表现也一种发自内心的旷达胸怀,以道德心,文明待人。以便排除一切外来干扰,精进修持自己的功夫。那么,如果修正不了别人,也没有必要生气上火,相反正是修正自己的良好契机。这种事情本身,就是对于静功修持者的一种考验。只有在实际生活之中不断磨炼心性,才能逐渐增益自己的功修。古人云:“大隐居尘”、“何必深山守静孤”,就是这个道理。

    (2)事情则应,事过则忘。

    人生在世,每天都有许多事情要做,那么,如何才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呢?就是要在事情来了之后,应当不慌不忙地坦然去做,并且尽量争取做得圆满无缺,这样心中就不会留下遗憾。同时,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就不要去考虑其他的事情,如果背着其他的负担去做一件事情,就不一定能把这件事情做好,也许节外生枝,反而更加增添了另外的麻烦,同时也扰乱了内心世界的平静。事情完成之后,有了空闲,就把这件事情彻底忘掉,心中不留任何负担,就象没有发生这件事情一样。这样事后无心,即可心中无事,思想上没有负担,杂念也就同时跟着减少,无形之Z功修随之精进。

    (3)得之不喜,失之不忧。

    一般人的心理,自己得到什么就会欢天喜地,自己失去什么反而烦恼忧伤,自己的心成了外界事物的奴隶,不能自已做主,可是自己又不觉察。修炼的人,内心的境界高尚,一尘不染,万虑皆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所谓:“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一般所自己认为的得与失、祸与福,其实都是自己心中想的,掩盖了自己的本性真心。而且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不绝对,可以相互转化,老子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中国古代有“塞翁失马”的典故,说是边塞有位老人,他的一匹马丢了,邻居很替他着急,他却不以为然地说:“也许这是一件好事。”后来这匹马自动回家了,并且带来一匹马,邻居又向他祝贺,他却不以为然地说:“也许这不是一件好事。”后来他的儿子骑这匹马把腿断了,邻居又替他难过,他却不能为然地说:“也许这不是一件坏事。”后来边疆征兵上前线,他的儿子由于摔断了腿,就没有被拉去当炮灰,这个故事说明了“祸福无常”的道理,得到了也不一定就是失去了也不一定会是坏事,得与失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关键是身心不应当为外界事物所役使。对于修炼的人来说,应当跳出世俗圈子,不为外称所动,以保持身心清静,增益功修。

    从以上所述几点可知,道家修炼与流行气功不同,修炼首先要求人们应当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做一个高尚的人,也可以说是首先要做一个好人,先尽人道,再修仙道。修炼有着严格的道德标准,即人道为丹道之基,无德则不能培道,这一根基,决定了道家丹法修炼的现实性与真实性,仙道贵实,绝非空谈。这与宗教家的神权迷信和玄学家的口头空谈大异其趣,不可同日而语。

    2、静功如何止念

    初做静功,杂念纷扰,这种情况对一般人而言,都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因为心中有念,早已成为人们的一种心理惯性。以至于有错误地认为,心中无念的境界根本不可能达到。其实平时不觉得心中有念,乃至做功之时始觉念头搅扰,这已经是心中初步进入静态的一种标志,因为惟其心中有静,才能体会到念头之动。那么,对于这些起伏不定的念头如何处理,才能达到一念不生的入静状态?据笔者的经验,这里讲述几种道家修炼所用的办法:

    (1)有念即止

    静坐之中,始终保持警惕,如有杂念生出,随即除去,这样使前念消除,后念不生,当下无念,即是清静。或者有的念头,是个需要考虑的问题,比如明天要不要去做一件事情,那么可以考虑一下,有了结果马上停止。这样心中不抱负担,停止这后一般不会再来。倘若还有其他事情需要考虑,仍用这个办法解决之。实在考虑不好的问题,就先放下再说,不必苦思冥想,耽误做功。这样逐渐减少,自然达到无念的地步。老子《道德经》曰: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损者减少之意,无念即无为境界。

    这种做法的好处,比较便于掌握。就怕杂念太多,脑子不断地思考问题,此起彼伏,按下葫芦又起瓢,弄得不可招架,一旦急躁,杂念更多。所以还不算是上善的方法,但在一般人可以试行,短时间内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2)收回忘掉

    这种方法,属于心法,需要有点悟性才能做到。静坐之时如有杂念,即用微意归身内,然后忘悼,一忘而杂念自无。可以想象自身如同大冶洪炉,熔化一切物我念想,所有杂念如似雪花片片,入炉即为消熔。这样杂念生出,即收归身内,“忘”了之后,化为乌有。遂生遂收,遂收遂忘。渐渐导心入静,自臻清静无为之妙境。为什么说修炼需要悟性,这个“忘”字需要“悟”(领会)了才能做到。所谓“忘”,非是一般人什么都不知道的傻忘,乃是对于自性心性层次的一调节,即由杂念丛生的心境,移入一念不存的静地。马丹阳祖师曾言:“无心者,非同猫狗蠢然无心也。务在存心于清静之域,耐我邪心也。故俗人无清静之心,道人无尘垢之心,非所谓俱无心而与木石同也。”此中“无心”即“忘”之本义,“邪心”即邪忘之心,可见“忘”字,非猫狗蠢然之忘,亦非俗人无心之忘,乃是修炼所要深入所要深入的一种境界。以“忘”的境界来行持入静,这是道家内丹独有的心法。

   (3)顺其自然

    这种方法,是一种易简法门,即不加任何意念,自然入静。假若浮游乱想,萦绕心怀,虽然杂念不重,但是暗里许多,一时分辨不清,如同乱丝无头,用“有念即止”法难以清理,用“收回忘悼”法难以控制。这时就不用管他,只须自己静坐不动,顺其自然,听其自生自灭。只要自心将其置之不理,这些杂念也就成为“假想”,因为念自心生,心中静坐不理,杂念失去市场,也就无奈我何,只有仍归自心,化为静念。在做功夫中只要身体稳坐不动,任他杂念自动起伏,经过一段时间的“假想”之后,杂念自然也就慢慢地平息下去,而自然归于清境。中间猛然一觉,杂念全消,此时身心自静,舒畅难言。就象不听话孩子,淘气玩耍,大人劝其回家安份,反而和大人较劲,这时索性不去管他,等他玩累玩乏之后,无处可去,不用劝说,自然乖乖地回家了。这种顺其自然的办法,有一点须要注意,倘系恶念,必须马上用第一种办法除掉,决不姑息,否则其害更烈。

    以上三种办法,以最末一种办法为上善之法,第二种办法为中善之示。因为做功夫的时候,杂念纷扰,已经够人厌烦,再加上去除念这个心念,又是一个念头。譬如两个人在那里吵架,已经闹得不可开交,难分难解,旁边又添上一个强制劝和的人,三个人闹成一团,如何能够解决问题?劝和原是好意,总要等他们二人火气将消,再用巧妙的手段打动人心,则一劝自然平息。如果劳神费力,强迫压制,手段未免太拙。但是这些用法者要因势利导如果两人争吵激烈,非用强迫不可制止,也未必不可强制使之平息。比较起来,上述的三种方法,第一种“有念即止”,属于意念法;第三种“顺其自然”,属于无意法,我们练习止念入静的功夫,当然以不动意念(或微用意念)者为优。故以第一法为下善。根据实际情况,可以相互配合使用。


作者: 玄珠子    时间: 2008-6-11 11:33     标题: 五、静功之层次

作者:田诚阳   

静功筑基法,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身静,身体不动谓之身静。
起初做功夫的时候,不论是采取坐式、站式还是卧功,总要周身放松,不使身体存在局部的紧张,亦不让其有丝毫的拘束,腰带可以松一松,鞋也不要系得太紧,不宜穿过紧的衣服,更不要存在紧张的情绪。身体放松之後,自己感觉非常的舒适,做得恰到好处之时,练功时间虽然长久,自己心中并不厌烦,身上也没有坐立不安、难以忍受的情况,能够坐得住,坐得轻松,这样就是肉体已经得到安静了。这种境界,谓之“身不动”,即身静。此为静功之初层。
2、心静,念头不动谓之心静。
做到身体安静之後,思想上的束缚尚未解除。这时,要用“听息”的方法,做到以心听气,心气合一。此时心无杂念,万缘放下。以往事情不回想,眼前事情不牵挂,未来事情不打算,大脑神经完全进入休息状态,这样就是精神世界得到安静了。心中起念,谓之“心不动,即心静”。此为静功之中层。
3、意静,不知有我谓之意静。
心中做到无念之後,功夫尚未彻底。此时还有一个自我存在,心中并未完全乾净。更进一步,由心气合一,逐渐做到忘记自我,入於混混沌沌的境界,似乎睡着一样,什麽也不知道,并且也不是做梦,此时当然不知有我,进入“忘我”的境界。一般人睡着了还要做梦,梦境中依然有一个“我”的境界。一般人睡着了还要做梦,梦境中依然有一个“我”在那里活动,凡喜、怒、忧、思、悲、恐、惊、饮食、男女、金钱、名誉、地位、利益、争斗、烦恼等等,见景生情,心旌摇曳,醒时也许有把握,梦中全都无把握,不能做到自己对自己说算,这样不能算是真正的忘我,所以做静功,一直应当做到忘我一层,才是真正的入静。忘记自我,谓之“意不动”,即意静。此为静功之高层。
一般人讲静功,最多讲到念头不动,即心静的境界,只能到达中层。气功家讲静的念头把握,仅能维持身静;而且强调用意念,不忍割弃,不过到达中层。道家修炼学之筑基静功,认为心静并不彻底,由心静进入意静,方为静功之高层。於此可见道家修炼学之高妙,筑基尚且如此,往上功夫之层次,更非一般气功学说所能望其项背。除静功之划分为初层、中层、高层之外,尚有最高一层,可以顿悟直超,即身得道。但这属於修“道”一方面事,非修“丹”之范畴。故此略去不述,确定修炼筑基法之静功为三大层次。
虽然初层身静、中层心静、高层意静之三层境界,看似简单,其实并不简单。内中所含奥妙,直指修炼玄机。丹书云:“身不动曰炼精,心不动曰炼炁,意不动曰炼神。”可见筑基静功的三大层次,已将炼精、炼炁、炼神之功包揽无遗,成为一部性命双修这大法。炼精就是补精,炼气就是补炁,炼神就是补神。精炁神三宝於是补满无亏,直至“精满不思欲,炁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睡”的境地,而这也正是道家修炼筑基法的真正目的之所在。
总之,道家修炼筑基之正法,就是静功。静功由“听息”、“观光”入手,入静之後,聚合性光。虽为修“性”,其实不是单纯的“性功”。此中奥妙,极为深刻。听息之作用,在於听,而听在耳,耳属於肾,肾主炁;观光之作用,在於观,而观在目,目属於心,心主神。故此静功之道,所炼的就是人身之神炁。因此虽为修“性”,其实不只炼性,乃为性命双修。功夫成就,自然神炁合一,进入化境。


作者: 玄珠子    时间: 2008-6-13 13:38     标题: 六、静功与生活(作者:田诚阳道长)

静功修炼成就的高低与否,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安排自己,以保障修炼的效果,是一值得注意的重要方面。兹将其中较为主要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十个方面:
1、环境方面与静功
修习静功,环境的优劣十分重要。俗话说:“环境决定人。”试看道观佛寺,多建在山青水秀、景色优雅的地方,这是作为修道所必须具备的地理要求。作为当今社会,人们的居住条件受到各种限制。但是如果修习静功,在环境方面就要有所讲究。
静功时,应当选择在植物众多、空气新鲜的地方。最好是在山海林泉之间,其次是郊外旷野之处。如果在城市里面,可以去公园,或绿地、或河边、或河边、或寺观均可。这些地方,环境较为优雅,而且一般较为僻静。如果身居闹区里面,周围有躁音污染的地方,都不适合做静功。有的同志认为“的厅”的高级音响,可以撞击人的大脑,变得一片空白,那麽什麽都不想了,可是其後仍然还是杂念丛生,可见这不是调节神经的最好方法。又如人声、车声、吵闹声、买卖吆喝声、机器轰鸣声、欢庆锣鼓声、音响喇叭声、戏曲歌声、小儿哭叫声等等,都应尽量躲避。这样才能使得环境清净,利於入静意识的培养。
2、嗅觉方面与静功
嗅觉方面,直接影响到大脑神经,因而颇关重要。选择做功周围的空气,应当十分新鲜、乾净,而且以自然气味为佳。树木花草茂盛的地方,比如森林、苗圊等没有污染,空气于人更为有益。在瀑布和海滩的地方,由於水流的撞击,空气会产生一各负离子,对人有益。根据道家的一种说法,上六时即子时至巳时(半夜11时至中午11时)为生气,应当做功;下六时即午时至亥时(中午11时至半夜11时)为死气,应当停止做功。
做功的周围,不应当有灰尘、烟雾及其他一切秽浊气味,如腐烂味、发霉味、污水味、汽油味、厨房味、油漆味、化学药水味、浓重化妆口味等等,均有妨碍。屋里家俱陈设越简单越好,摆放的东西越少,越容易根除不好的气味。这样才能使得鼻根清静,从嗅觉方面培养心神的安静。
3、视觉方面与静功
关於视觉方面,对於室内光线的明暗问题,古代修炼家很有讲究,因为光线直接给人以心理影响。大都强调阴阳调和,不使偏盛,所以说线太明和太暗,都不太合适。光线太明,则易使神经兴奋,杂念横生,干扰入静,因而不利於做功;光线太暗,又嫌其偏阴,容易昏沉,亦不利做功。
对於初学做静功筑基而言,为了培养神经保持安静,避免受到外界的刺激,可以让光线稍微偏暗一点,太明则不利於入静。因此不宜对着直射的太阳光做静功,室内灯光也不要太亮。另外对於房间所用的油漆、粉刷、壁纸、窗帘等,皆宜用浅淡颜色,不宜用大红大绿的鲜艳色还有房间的摆设品,不应当有令人讨厌的印象。这样才能做眼目清静,从视觉方面培养心神的安静。
4、气候方面与静功
气候条件,由於是天气环境的关系,对於做功的人影响很大,应当注意讲究,气候温和和清爽,可以帮助做功的进步;气候极热极寒,就会给做功带来障碍。极热到穿单薄衣服还要出汗,或极冷到穿过冬衣服还不觉温暖,可或梅雨天气湿气太重时,这些天气做静功,都难以见到理想的效果。遇到狂风、暴雨、惊雷、闪电的恶劣天气,也应该停止做功夫,防止惊动心神。
正在做功的时候,如果赶上天气太热,就不应该让电风扇直接对着自己吹,防止风气进入毛孔肌理,这样会生病;如果赶上天气太冷,最好不要在室内使用烧煤的火炉,因为煤炉有个缺点,就是它能消耗室内空气之中所含的氧气,而缺少氧气就会损害健康,对於有病衰弱的人尤其严重。如果一定要升火炉,切记不要把门窗关得太紧,以便函让室外的空气流通进来;但是又要防止冷风直接吹到身上,以防伤风感冒。现在的好处,就是许多地方冬天都有暖气,因而避免了烧煤炉的缺点。但是暖气太热又会造成空气乾燥,也会影响到肺部的功能,对呼吸不利,这样可以在室内暖气上放一盆水,或有条件用空气加湿器
总计一年之内,没有多少日子是好天。今天是好天,明天也许又会变成恶劣天气,所以学做静功修炼的同志,如果遇到天气合适,就应当及时用功。人生苦短,切莫错过良机。
5、饮食方面与静功
日常饮食方面,因为一日三餐,不可偏废,直接关系到身体健康,因而告别重要。对於学习道家修炼的人士来说,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如果身体虚弱,就要注意补养;如果身体强壮,就不宜吃太过肥厚的东西。
一般来说,含有蛋白质的各种食物,虽然对於身体有益,但是也要考虑能不能消化,否则多吃反而有害。尤其是消化系统不良的人,对於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就不应该过量食用。其他一切滋补性与营养品食物,也要搭配适宜,避免造成过量。不卫生的零碎食物,应该禁止。
暴饮暴食,都不利於胃肠的消化吸收。况且吃得太胀太饱,占据气的空间,也不利於做功的入静。晚上不要吃得太饱,以免夜间睡觉破坏气机。不要因为贪图一时的口腹之欲,造成损害健康的大事,实是不合算。
在饮食的口味方面,注意调味不要过於浓厚,酸、甜、苦、辣、咸诸般味道,都应该比起平时口味再加淡薄,这样利於培养身心的安静。过分鲜美的味道,也不合适。白煮清蒸的食物应该多些,煎烧烹炸的食物应该少些。烟酒这类东西,最好能够彻底戒除。这样就能在饮食口欲方面做到淡泊,从而培养身心方面的安静
6、人事方面与静功
生活在世间之中,每天都要和人打交道。所以如何处理人事,以保障静功的效果,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专门做静功期间,应当摒去外缘为好,以免受到不必要的干扰。在家里正式用功静坐的时候,须要减少一切零碎琐事。但是家中老小的有关生活问题,及自己经手所办还未办完的事情,也要提前有个安排,免得临时手忙脚乱,破坏入静。
自从开始做静功期间,亲戚、朋友和有关来往,要减少见面和聊天,对於外界的事情要尽量少接触,主要心思用在身心上面。不宜多接电话、多写信件、多看电视。如果拥有手机和呼机,正在做功之时,忽然来了信号,滴答响成一团,如何还有心思入静?
所以对於外面的人事,都要有一个明确的安排,自己心中也不要去想这些事情。这样才能够让情绪得到安定,使自心经常处於平静如水的状态,做功夫也就比较容易入门,对於养病的人更为有利。
再者,卫生条件差的地方,蝨子、跳蚤、蚊子、苍蝇等也要消灭乾净。否则,人事上做到没有干扰了,可是有几个这样的小东西进来捣乱,功夫也是做不好。
7、思想方面与静功
在思想方面,对於一般人来说,做静功期间,能够达到一念不生的境界很难。这样就需要平时在日常生活之中,注意少动念头,加强对於入静意识的培养。
可是一般人偏偏平时为各种各样的念头所缠绕,难得片刻真正清静,即使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还在考虑着其他事情,生活被许多不真实的幻象影响,造成了无形的思想负担,使人们活得很累,可是一般人还不自觉察。
要想生活得真实,就要在平时注意去除各种各样的念头。这一来可以参考前面所讲述的静功止念部分,尤其要注意平时如何做到止念。因为一个人专门做静功的时间相对很少,许多时间是在工作和生活之中度过,因此平时配合静功进行止念功夫,非常重要。
如果一下子不可能全部去掉杂念,可以在平时逐渐培养“专一”的心念专一,就是只想一件事,干什麽事情就想什麽事情,不要另外再想其他事情。比如正在做静功的时候,思想就集中在“听息”和“观光”的体验上面;出外散步的时候,思想就寄托在周围的景物和空气感受上面;每当吃饭的时候,思想就注意在饭菜的味道上面;练习太极拳之类的动功之时,思想就贯注在肢体的运动上面。
这样做一事想一事,就能逐渐做到控制自己的心念,同时也能获得生活和生命的真实体验。对於修炼静功层次的提高,更会起到不可思议的推动作用。
8、读写方面与静功
现代社会,纷纷扰扰,能够静下心来读书写字,也是一项极好的修养,对於做静功能够起到良好的配合作用。
如果配合静功的需要,把看书作为养性之用,可以随意阅读前人的道论、修炼着作、养生文献、山水游记、笔记小说、笑话趣闻等,可以帮助领悟或放松心情;或者今人的气功文章也可参考,只是气功方面华而不实的文章太多,要注意甄别。
浪费脑筋的书籍,如苦涩的理论性着作,或怪味的文学书籍,对於入静不太有利。带有复杂演算法和许多数目字的专业书籍也会妨碍入静的培养。
这中是针对一般离退休或闲职人员而言,如果学生功课或者工作需要,运用脑力不可避免,就不可废弃专业。而用静功调节脑力,反而智慧上的开发大有帮助。
9、动作方面与静功
静功是以身心二者完全休息为原则,对於外部动作关系并不太大。行、立、坐、卧四种姿势的基本要求,前已有述,皆可根据个人的情况,随意安排。
其中坐式,自腰以上,身体应当正直,不要弯曲,但也不要使用权劲地硬挺着;四面要淩空,不要有依靠。总之做功之时,无论何种姿式,均应保持头脊正直,勿使五脏受到压迫另外注意全身尽量的放松,这样才利於达到完全入静的境界。
为了配合静功的需要,也可以同时兼炼动功,以做到动静结合但是应当静功多而动功少。古人云:“有动乎中,必有其静。”是说动功对於引导入静,亦有良好的作用。
10、静功的时间安排
静功的时间安排,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但一定要抽也时间作为基本保障,尤其对於初学而言,更不可丢松。
一般来说,子(半夜11时至1时),午(中午11时至1时),卯(早晨5时至7时),酉(晚上5时至7时)四个时辰,称为“四正时”,做修炼功夫最好,而且此时一般工作较少,便於自我安排。
每天早晨3点到5点之间,正当睡眠的人都会醒来一次,这个时候起来做静功也比较好,脑子比较乾净,容易入静。其他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有空闲时间随意可做。
若用坐功,至少要做半个钟头,最多不宜超过两个小时(对於一般人而言)。若用卧功,则睡下之後不拘时间长短均可,可以在刚睡和临睡之时,运用听息、观光的方法入静;如果睡到半夜,翻来覆去睡不着时,可以起身在床上做功,坐到又有浓厚睡意发生,身体支持不住,然後再卧下,一定能够睡个好觉。
只是在吃饱之後尚未消化之时(或吃饭之前腹中甚饿之时),不可马上做静功,亦不可马上倒下睡觉,应当使身体稍微活动(或先解决吃饭问题),过半个小时再做功夫。
以上十个方面的内容,用在静功修炼上,自可培养心性,增益功修。即使不是专门从事修炼,如能依照实行,亦必有祛病健身、延长寿命之效验。


作者: 玄珠子    时间: 2008-6-16 14:18     标题: 七、静功与气功(作者:田诚阳道长)

静功着重在一个“静字,不必要在“气”上做什麽功夫;气功着重在一个“气”字,未必就能符合“静”的原则。试看社会上各处所流传的气功,多数功法都要运用意念,不是用意念引导行气,或者动作、行气、意念都混在一起。可见气功的法门虽多,总是要用意念,然後加上气的动作。静功则完全是静,在气上只是顺其自然。并不用自己的意念去支配动作,如果有意念使之动作,就失去了“静”的意义。这样对比而言,静功比气功的起点要高。许多气功把静功作为本派的最高功夫。而在内丹法之中,静功只是最初下手的筑基功夫。由此可见,静功和气功在层次上存在差别。
静功和气功之利弊,亦有所不同。气功做得好的,能够去病健身;做得不好,不但旧病不癒,反会增添新病。静功做得合法,自然能够治好医药难愈的病症;做得不合法,身心也能多少得点益处;退一步说,即使没有大的效果,绝对不会又添新的毛病。可见气功 有利有弊,而静功则是有利无弊
有些气功,虽在也有静坐法。但就其本质而言,静功是“静”的一方面事,气功是“动”的一方面事,二者性质不同。气功的静坐法,不合内丹静功之原则。气功静坐,身体外表虽然坐在那里不动,但是他们的思想在身中运用,没有休息,虽然说是静坐,实际上仍然属於动的一方面,算不得真正的静功。
对於各种病症的治疗而言,气功的作用离不开静功,离开了静功,气功的效果很难保障。比如胃溃疡病和神经衰弱,如果不用静功。单靠气功很难保证能有切实的效验;假使不用气功,专做静功也完全能够痊癒。近些年来冶病效果较好的气功,实际上总是包括有静功的作用在内,於无形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关系甚大。病癒之後,一般人都认为是气功的效果,不知静功在其中潜移默化地起到了恢复健康的主导作用,气功只是辅助作用。因此在治病方面,气功和静功不可分离,练过气功的人士,进一步深造修炼筑基之静功法,对於身体的健康长寿和精神境界的提高,都将会登上一个新的阶梯。


欢迎光临 气功人论坛 (http://bbs.qgren.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