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蹻穴探秘

田光林

王沐在《悟真篇研究》一文中,谈到了丹功四秘窍,其中的第一秘窍就是阴蹻穴。它究竟秘在什么地方呢? 为什么称之为第一秘窍? 我认为这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经脉总源

阴蹻穴在经脉上是处于重要位置的。它在两阴之间,中医称为会阴穴,丹道修炼中称之为生死根、虚危穴、归根窍,复命关。因它是任督冲三脉所起之处。督由会阴而行背,任由会阴而行腹,冲由会阴而行足少阴,此窍一动,三脉皆通。同时它又是奇经八脉的总源,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说:“凡人有此八脉,俱属阴神,闭而不开,惟神仙以阳气冲开,故能得道。八脉者,先天大道之根,一炁之祖。采之惟在阴蹻为先,此脉才动,诸脉皆通”。故称它“总为经脉造化之源”。因其“上通泥丸,下透涌泉,倘能知此,使真气聚散,皆从此关窍,则天门常开,地户永闭。尻脉周流于一身,贯通上下,和气上朝,阳长阴消,水中火发,雪里花开,所谓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为什么它有这样的效验呢? 因为它乃是“逐日生炁之根”,产铅之地也。”所以此窍为青春活力萌动之处,生殖系统内分泌的源头。王沐讲:“阴蹻以会阴位置为体,以生精采药为用。”它的重点在动态,静极之中随机而动,则具有蓬勃发展之生机。修炼中,“得之者,身轻体健,容衰返壮,昏昏默默,如醉如痴,此其验也。”

心性圆明

《天仙道程宝则》讲:“圆觉之功,始至洗髓。髓洗则心明,心明觉自圆。”故要得心性圆明,就必须从“涵谁洗髓”入手。“涵”者,沉浸之义。“谁”者,主人翁,即心也,性也。其位在脑,实指真意元神。“洗”之者,水也。水位在肾。《参同契》云:“真人潜深渊”,《易》曰:“潜龙勿用”,是皆指涵谁洗髓之诀。实则指真意元神沉潜于海底肾水之中以洗之也。如此在两目神光的照顾下,用和气以薰蒸烹炼,使之处于空虚寂静的玄况中,从而逐步地使元神去掉杂质,进入洁净纯真的境界。如是“凝神聚气,念不妄动,一守冲和,无微不烛,久而久之,群阴咸化,国泰民安而身治矣。”所以身心修炼,必以心性圆明为第一宝则,如此,才能站稳脚跟,天仙之道可次第呈现矣。

庸其蹊径

泥丸氏讲:“庸其蹊径则内魔不生,外魔束手而丹道坦矣。”“庸”者,平庸无奇之谓。先天大道是:“一无作为,二无奇异”的返本还源之道。在修炼中循正途而进则不入于旁蹊曲径。凡有所见闻,均应以“不动”二字付之。因行动中出现的一切见见闻闻均是虚幻之境,心生则种种魔生,心灭则种种魔灭。心若不生,境自无了。如是精体而修,则功日进而无好胜神飞之患,也无见见闻闻之险。所以泥丸氏讲:“丹道坦矣。”

其要点为:一、修真之道,不过炼阴还阳而已,阴尽为成,阳纯为道。当两目神光聚存海底则阴遭阳炼,精气溢身。“阳胜则煖,阴胜则凉;阳胜则通,阴胜则滞。”身煖气通,如云如雾,即丹功正道也。

二、“凝神海底,一念默注,勿飞其心,全神注守,通塞痛痒,概置勿顾,生死存亡,悉置度外,如是则万无内外魔猖獗之患也。”所以“庸其蹊径”之法,不过是凝神海底,聚炁以烹,不移神他顾而已。

凝神入穴

凝神入穴的关键在于一个“凝”字。其具体过程有以下几步:一、“先以目光注所凝处”;二、“微以意敛真炁氤氲回归”,而聚气于气穴;三、再以“和义寄于其间”,使神注气穴而火旺;四、然后“撤其机心”,在似照非照、似守非守中,勿忘勿助,“有若存若亡之用”;五、“旋即从事于忘,忘其和斯极,神始凝焉矣。”这个凝神入穴的过程,实质即是由有意而守到无心而照;从知止而定到由定而忘的过程。能定能忘即能聚能凝,所以“凝神入穴则气穴煖而真火旺矣。真火旺而关辟无魔。”如此修持则丹道有望、圣胎有室,婴儿得养矣。

端坐习定

泥丸氏曰:端坐习定,乃采取之秘诀。其具体涵义有:“端”,六时专一之义,寓修道之要。因道以勤修为要,六时专一有勤义寓焉。“绵绵若存,用之不勤”。不勤者,勤也。用之不当,唯勤乃当。勤义即不忘其所守耳。忘其所守则神散而不凝,真火因之而微,真水因之而冷,阴精不化,积成痰饮,遗患无穷。

“坐”者,两目附土之义,寓行功之诀。修以一意为诀。两目附土,目之所至,心亦至焉。故附土而一意寓焉。

“习”者,羽趋潜阳,寓得采之义。其要点为:一、阴阳相须,互相制约。”阴无阳则滞,阳无阴则飞,阴阳相须,自然之妙道。”当静极而动之时,以神入于动之中,久之,群阴自化。这样阴无滞留之弊,阳无神飞之患。“阳伏阴附”则“炼不虚炼,采非妄采也。”《天仙道程宝则》云:采取一功“唯一习字”。“阳待阴养,阴须阳伏”,此互相制约之道。二、羽趋潜阳,阴附立化。《阴符经》云:“机在目。”目者,心神之光也。黄元吉也认为静功之要在乎目。“昔人谓人之一身皆是阴,惟有目光独属阳。须常常收摄,微微下照,自然阴气消尽,阳气常存,犹之太空日照,云雾自消也。”功中如出现痛、痒、麻、跳、温、凉、冷、热……等象,均应“虚我气机,冥其闻见,心存海底,不起一念,专守下极”。如此,“阴自求耦”,我则加以定守之功,真火益旺,阴得阳烘,油然纯活,随神聚气于下极,日积月累,群阴咸化,真阳始纯,仙道可望矣。

“定”,乃寂然不动之谓,寓受炼之秘。古云:“行存曰受,忘受曰炼。”师授之诀,必存之于心而行之于身,才算是接受了师传之道。修炼中,又要不断地炼习,直到纯熟,达到自动化的程度,使潜意识发挥作用,“忘其所受,那就叫真炼了。

综上所述:“端坐习定”,不仅寓得采之义,也是修道之要,行动之诀,承受之秘也。

阴蹻种阳

胡海牙老师在《欲保长寿,先补亏损》一文中讲了“阴蹻种阳”之诀,其要点为:一、静坐时,全身放松,开始可呼出浊气一二口,随即收心神于命门(肚脐对面,两肾中间)。不事他顾,专一于此,勿令念起他散。如此每日行持一二小时,如觉两腰间辘辘跳动不已时,即以意送入阴蹻。既至阴蹻,又觉其中掣掣跳动,嗣更觉浑身通泰,心如迷醉,遍体脉络皆觉活动,暖融融如坐春风中。我亦不理它,只身专心致志,将虚灵不昧之神安居其中。如此跳止、凝定,久之则神自化气,气自化精也。二、老年人坚持修炼可填补历年之亏损,是谓清静中接命添油之秘诀。“此法不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乃是以神化气,以气化精。因为年老体亏之人,身中已无精可炼,故不能不借重此法。”陈撄宁讲:神仙家每于阴蹻一穴秘而不宣者,因得此阴蹻种阳之诀,其肾阳立能变弱为强,而阳旺思淫亦为常人所不免。此道本为寿世,今反用及助淫,则贻害于世,故必择人而后传之也。此法还可矫正中老年人上实下虚,头重脚轻之病,符合老子虚心实腹之旨,故为老年人修炼之要法也。

功境效验

阴蹻穴乃丹功秘窍,行持之久,其功效可使:神入肾水以纯心;平庸无奇能制魔;凝神入穴真火旺;端坐习定阳化阴;阴蹻种阳还童少。它在筑基阶段可生精补亏,在炼精化气阶段为采药之处,年迈之人还可接命添油。所以它是命功有为的总枢纽。在丹道修炼中把它列为第一秘窍,这就不是偶然的了。

闵一得在《管窥编》中谈到身心合并时讲:“盖身得心守则身煖,心得身依则心安。身煖心安则修有把握,不觉其劳。此真是下手第一著妙诀,而又是彻始彻终不舍之恒法,久而久之,始得形神俱妙与道合真也。”神入气穴则气穴煖而真火旺,身煖则心安,故能长期坚持而不觉其劳。“久坐必有禅”,由此可进入较深的炼功层次了。

阴阳相须之诀,在功境中表现出来就是:阴阳交媾,如磁吸铁,神气相恋,妙合而凝。久之,口中自然生出一种甘津,清凉爽口,异乎寻常。此因身中团聚三热力,薰蒸下焦水气,循经络而上升,至口中遂化为甘津。此津由炼气而生与常津不同,吞入腹中大有补益。所以,曹文逸称之为“神水”,并明确指出:“资生一节由真气”。人身若没有真气,神水就不免干枯。试欢病重之人,若舌卷、齿槁、津涸、液干者,必死无疑。所以,陈撄宁强调:“早留真液渡衰残”。也就是要留得住神水,才可维持生命,渡济衰残。

老年人若到精气枯竭之时,就得用阴蹻种阳之诀。炼之可由神化气,由气化精,待精气充足之时,自有“活子时”到来,使肾阳由弱变强,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定守阴蹻就能全面体现白祖:“开乾、闭巽、塞艮、留坤”八字丹经的运用。“开乾”是百会有畅通感,真炁可直达天门。“闭巽”,鼻口呼吸乃巽风出入之门,闭之,形成真息即“口鼻之气微而若无,内之橐籥自吹自鼓”。黄元吉讲:“何谓真息? 即丹田中悠悠扬扬,旋转不已者是”。“塞艮”,艮者,地户,即人之肛门、谷道是也。因神守阴蹻、真炁就会随神聚于阴蹻,为了不让其从谷道泄漏,故要塞之,如忍大便然。”“留坤”,坤者,腹也。留者,存之也。这里指两目神光存留海底则阴精阴气趋之而得神光以化之。修炼中运用此诀有上冲之天,下达之渊的景象。因尻脉流于一身,可上通泥丸、下透涌泉,从而达到“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了。

修身指径

胡海牙讲述 徐皓峰整理

修身养性——修了此身方能养性,否则身体困扰,整日昏沉,又何来灵犀一悟?实践人身,这是道家的殊胜处。但面对此身又令人踌躇,经络横陈,穴道遍布,将从何处下手、以何为途?
  此番讲学两步功法,便以展示道家仙学的历史经验,拣出一条可供大多数人行走的途径。

一步、载浮载沉听皮肤——仙学呼吸法

先师陈撄宁有言:“丹诀数十家,深浅各别,而下手处,皆不外呼吸作用。”可见呼吸乃肉体最紧要机关,操作吾人生命的权柄。

先不从修炼角度高谈呼吸,只考察普通的生理情况,人出胎时大哭一声,外界空气趁隙出入,令毛皮孔开,口鼻努张,从此有了呼吸,常人呼吸虽终日不断,但粗短而急浅,肺泡瘪瘪,一口空气在气管中抽来抽去,周身并不能得到丝毫滋养,又怎能长生?如此的呼吸随寿终而全歇,又怎能靠它去求那往来不穷的大道?

仙家所言的呼吸,并不是生理书上写的“吸进氧气吐出二氧化碳”。先师陈撄宁曾从古代丹经中整理出一篇名为《真空练形法》的短文,其中对于呼吸讲解得极好, “夫人未生之时,一呼一吸生于母,既生之后,一呼一吸通于天。天人一气,联属流通,相吞相吐,如扯锯焉。天与之,我能取之,得其气,气盛而生也,天与之,天复取之,我失其气,气绝而死也。”可见仙家所言的呼吸之气,不是氧气、二氧化碳如此简单,而是沟通虚空,达到“天人合一”境界的关键,这个气勉强称之为 “先天一气”,决定着人的出生和衰亡。

所以仙家的呼吸,与常人不同,能求夺天地间造化万物的原始动力,返达婴儿处胎之时的勃勃生机,这种天人合一的呼吸状态名为“胎息”。为了获得这先天一气, 古人不断琢磨呼吸之法,如做饭一般,烹饪烧烤,在呼吸道上玩出太多花样。翻开丹经,疑判纷纷,有调、闭、数、逆等勉强的作为,更有鼓胀肚腹、困守眉心等艰辛的举动。

此等方法,太嫌执著,违反正常,非生理所能承受,不符仙家“无为而治”的宗旨,返达胎息境界,恐不可能。这胎息并非是在身体里培养出个能呼吸的肉胎,或是真如女人腹中的胎肉般无智无识,不吃不喝,没有呼吸,而是形容神入气中,气包神外,如男女般相亲相爱,终于打成一片,仿佛结成一胎。

只要神气和合凝聚,新婚男女般如胶似漆,同住同行,自然能达到胎息境界。但要使神安宁,使气不乱,方能合和在一起,可一般人的神气如乱线纷飞,太难理出头绪,于是古人又发明了许多定神定气的方法,如眼盯一物或脑中假想一景,想闹中取静,待浑水自清。较为著名是像数念珠一般数自己的呼吸声,苏东坡便身体力 行,此法在大夫中广受推崇,它也确实能令身心享受安宁。

但这类方法是刻舟求剑,与先天一气越隔越远,注意力集中在一指定的物品上,就如木头铁人一般,对身体生发出的种种反应,感觉麻木,结果许多好消息白白错过,又怎能抓住机会逆天而行?

古丹经云:“顺则成人,逆则成仙。”修仙是件打破常理的事情,人间常理是必死必衰,每个人时时刻刻都在这必死必衰的惯性当中,盯物看景等的方法,就像溺水之人抓住根水草,又能起什么作用?但这股惯性同时又造成了人类一代代的出生,要想成仙就要转过身来,逆向而行,去寻找生机。

成仙不在于复杂的形式,因为成仙毕竟不是给死人作法事,学仙与仪式无关,与心情也无关,因为也不是作诗玩情调,学仙的关键在于能识别出翻身时机,趁此机会一举成功。古人云:“只有真师讲火候。”这火候就是指的这个翻身时机。

知道修炼是越立形式越障碍自己后,就可以理解先师陈撄宁为何对“数呼吸”的方法只让人去参考,并不推崇的理由了。对于苏东坡所提倡的这个方法,先师点评道:“数呼吸,还要用念头去数,好坏自己去试验。”将这话说破了,就是一个固执的念头如同把人系在拴牛桩子上,又怎能翻得了身?

先师陈撄宁曾由《庄子》一书中结晶出“听呼吸”法门,将诸般做作一律费掉,只教人“心息相依”,曾于五十年前一家疗养院所开的“静功讲座”中详细陈说,课后的实践者均有受益。此法虽佳,但若心思呆板之人,却不免难以受用,因为生理没有固定的反应。

将天气作比喻,有时昏昏暗暗的光景霎时就雪亮起来,有时暖融融的初春场景忽然便四下冰凉,修炼时的种种感受不像四季般规律变化,这等乍寒乍暖、吉中藏凶的时刻,需要届时斟酌,最好有陈老师这样的过来人在一旁指点帮忙,这也是当年疗养院中人人均能受益的原因。

如没有老师呵护,就得时时靠自己决定,不但要有智慧,还要有当机立断的敏捷,否则便一筹莫展了,因为其中的微妙分寸,真是进一步则迷,退一步则失,而且一人一样,决不相同。

今之从事静功的人常讲,不调息便罢,愈调息愈觉得气紧,这都是犯了以心逐气的毛病,到关键时刻就冒冒失失了。为除此弊端,我在先师“听呼吸”之上,延伸出“听皮肤”法门,此法不会有变化过强的生理反应,过于细微的火候消息,人人均可把握。

即修炼者不拘行卧,放松而已,淡淡将念头散于周身皮肤,微及毛孔,听其开阖。皮肤毛孔之开阖,耳本无能听见,但意识在在,自然有感皮肤载浮载沉,一开一阖。如此久之,遍体毛窍,真气氤氲,而鼻中反不觉气出气入,因为这时肺与皮肤已成一体。

其实在生理上,肺与皮肤本就相互通透,《灵枢~决气篇》曰:“上焦开发,薰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如露水云雾灌溉土地,这句话讲的是肺气对皮毛有润养的作用。

但还有另一层反向作用,就是皮肤可以宣发肺气,皮肤上的毛窍本就是气门,可以反过来调节肺脏,这就是中医里“皮毛宣肺气”的理论,气息浮沉在皮肤上符合生理的正常。内脏与皮肤浑然一体,皮肤与虚空相交接,正像太极拳的“抱”劲,开弓不射般圆满,由内里向外的充实。

如此天人同一呼吸,直至口鼻呼吸渐止,毛窍开阖俱终,脉搏微微几近不能察觉,如死人然。这个死不是真死,而是在必死必衰的惯性中翻了个身,肯定与常人的活法不同。古丹经上说:“未死先学死。”是在教人翻身的时机,而不是让人真如死尸般意志全无,血肉枯竭,而是神气拥抱在一起时的感受,生理在这时已发生了微妙变化。

至此天人同一呼吸,先天一气感而遂入,悠悠然的神气相融汇,就是胎息了。一入胎息境界,种种潜伏病患,积年陈疾,都能逐渐清除,心灵也豁然清爽,有智慧发生。再修炼时每一次都能有领悟会然于心,渐渐能做主生死。

再者,听皮肤尚另有一妙用,然此妙用非为普通说法。稍稍透出点消息,古丹经云:“当呼吸之机,我则从阴蹻迎归炉”。阴蹻一穴可以瞬刻间转化生死,在丹书中从来是秘而不宣的,载浮载沉的呼吸是它发生作用的关键,听皮肤的呼吸比其它方法,更能令阴蹻受用。

但道并不只是阴蹻小小的一个穴位,听皮肤的法门有着更为深远的连带,至于其中的详尽阐发,待机熟缘至,再行文而续。

二步、阴蹻一穴秘不宣——庄子名句“真人呼吸以踵”的含义

在古代丹书中有许多遮遮掩掩的地方,比如庄子所言的“真人呼吸以踵”,就被无数人解释过,越解释越含糊,因为用脚后跟呼吸,在生理上实在讲不通。于是有人聪明地说这个“踵”字是用来比喻呼吸之深沉,一直深沉到脚后跟。还有人说这个“踵”是“接踵而来”的踵,用来比喻呼吸的连绵不断。搞来搞去,说成是文学修 辞,就将庄子小看了。

我在年轻时到各处名山寻访道友,曾遇到这样的事情,有的人将“真人呼吸以踵”演变成一套功法,就是将意念放在脚后跟、腿肚子上,日夜守住,他们认为这是庄子的真义,结果身体后来都出了毛病。真是“不遇名师莫强猜”呀。

先师陈撄宁曾于六十年前将西派李涵虚的文集全部校点了一遍,重新刻印发行,以自己的号召力向道友们推广。老师为什么下这一番气力,因为在这套文集中有些东西是别人不讲的,比如这“真人呼吸以踵”,李涵虚讲解为,脚跟处正是阴蹻脉的所在,迎合上古代丹诀“当呼吸之机,我则从阴蹻迎归炉”,就可以明白“真人呼 吸以踵”的所指了。

上面这一段是我提炼出来的,李涵虚在书中可是兜着圈子说的,他在专讲“真人呼吸以踵”的篇章,只说是“接踵而来”,却又在别处将这阴蹻脉的道理点出。虽然 遮遮掩掩,他这样已是难得,但光知道有个阴蹻脉并不能使人受益,我那些身体出毛病的道友,实际上就是知道了阴蹻脉,才去意守的。抚查今人,倒显得古人对丹法诀窍持保守态度,就确有道理了。

李涵虚只是指了个大概,却没有将底细彻底透露。阴蹻脉的根源在于阴蹻,舍本求末肯定不对,所以意守脚跟上的阴蹻脉会出危险。阴蹻中发生作用,连带阴蹻脉,在脚跟一定会有感应,其实何止脚跟,全身都有感应。“真人呼吸以踵”一句是借着脚跟来暗讲阴蹻的。

先师陈撄宁曾点评古代丹书:“阴蹻一穴秘不宣。”阴蹻即针灸时的会阴穴,若得此穴种阳之口诀,则肾脏生殖系统立刻变弱为强。难道为人有益,也可成为秘而不宣的理由吗?翻看古丹书,甚至还说下“轻泄者必受天殃”一类的威吓言语,此穴位置曾由先师陈撄宁作文明确指出,并不曾受什么天殃,何以用词如此严厉,就有些令人不解了。

其实天殃之说,主要是古人心存顾及。阴蹻有种阳之功,能上下滋补,能养精蓄锐,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对丹法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福满后便要生祸。因为肾阳强盛后,淫欲也跟着旺盛,常人十之八九都按捺不住,于是阴蹻功能就作了发泄的资本,在情欲的催促之下,一损再损,直至真元耗尽。那些意守脚跟的荒唐做 法,好在离题万里,伤害还不至于如此之大。

未发挥寿世效能,反成追命毒药,所以对于阴蹻一穴古人秘而不宣。得阳后作乱者已然不对,更有不通种阳之法,胡乱行去,便真如举刀自伐了。

先师陈撄宁在六十年前已公开点出此穴位置,但并未写出详尽口诀,今人不能得法,只根据先师文章一味意守此穴,这和意守脚后根又有什么区别,结果徒扰精神、作乱生理。将意念死死集中在阴蹻,不知道火候口诀,结果肾气下垂,一旦行房事,身体精华尽出,其亏损更不可想象。

先师的一句开明之语,却被今人搞得轻重莫辨、是非不明了。为敲钟示警,我接先师六十年前话头,将这阴蹻一穴种阳之法的关键公布出来,以免今人手拿先师文章胡乱猜想,将丹法和自己身体双双糟踏。

阴蹻种阳之法不是直奔阴蹻穴,而要有静坐为基础,静坐之法我在《载沉载浮听皮肤》一文中已详细讲解,读者可自去查阅。当静坐到一定时日,生理自然会起种种反应,到这时常人便不知该如何剪裁,解决这何去何从的问题就是口诀的用处了。逢当周身上下都有反应,要明了辘辘跳动不已的腰间才是下手处。

腰间热辘辘似有一物,气也好,神经反应也好,只将这似有还无的一物以意送入阴蹻穴,不要纠缠什么腰间到阴蹻的路线,更不要琢磨什么路线的宽窄,在体内搬来运去是丹法的大忌。只要一闪念,腰间热力便已到了阴蹻,如在山中一叫,四处都有回声,人身本处处贯通,并不存在什么特定路线。

腰间热力一入阴蹻穴,像小草发芽般有微微的动感,说动却不对,又像是下小雨时阴阴静静的光景,先师陈撄宁曾用“擎擎”两字来形容,这两字用得极好,那种感触非动非静,在动静之间。只要阴蹻中感觉一到,从此不去理它,只安安稳稳的坐下去,阴蹻中的感觉自然又会反射到全身。

这时全身如泡澡般舒泰,胸腔腹腔的感觉好像刚饮了酒,这是精气神在蒸腾互化,只管宽心享受其中,自然就有受益。

正如惊蛰一声雷响,处处都有生机,因这一穴,遍体经络皆有感应。阴蹻一穴与周身是这等关系,并不是将阴蹻中的感触煞费苦心地牵引到一处一处。许多人往往迷惑于丹经中的“运转”“采摘”之语,所以一有感触,立刻按照从医书中看来的经络路线图搬来运去,导引不止。

其实丹经中的“运转”“采摘”只是一种比喻,如果真的凭着顽固的意念在内脏中摘摘采采,身体岂不乱套?

真正的丹法,并没有一处叫人呆板执行,扭捏作态。得阳后贵在能平心静气,不生邪念意淫,便能有感而遂通之灵。此阴蹻一穴种阳之法,是道家回春秘诀,但只是其一,尚有其二。得阳后要趁此机会,向上一悟,求其大道,方能免阳旺施淫,方补即泄的危险。

那已是更上一层之事了,要名师点拨之巧,需耳提面授,非文字所能解决。但晓得道不止于种阳,总是不错。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