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内练的三个层次

曾庆余

一 扶正固本 驱邪出体   

百病生于气,对气敏感(经络宽粗、穴位厚大)者,对邪气、乃至对天气变化均极为敏感,老天一变脸,马上就感冒。这是坏事,也是好事。这类人只要能踏入气功之门,他们正气生发快,祛病快,上功快,也功能也快。故不少气功能人都是“病号”出身。   

入门练功首先在于“促助产能,减少耗能,增加储能”。日积月累,量变质变,扶正固本,“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增加产能与储能,宜练动功或桩功,以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血旺则气成盛,气行则血行,进入良性循环。闭目站练马步站桩功效果笃实,外静(减少耗能)内动(增加产能与储能)后天之气与先天之炁兼练。    

入门练功,识神作主,引动的多系后天之气——生物化学能,直接供形、神消耗之用,练之则行,不练则停,“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是为“人练气”,要在坚持。

二 开发潜能 永固命根   

后天之气行于人体经脉之外的皮肤腠理间,不入经络,不易进入内脏深处,而且能量有限,故对深层组织的沉疴顽疾难以显功。如此,必须进一步开发出人体深层潜能——人体“原子能”先天之炁,方能显效。   

后天之气的持续修炼,日久功深,识神渐寂,元神显现,炁气萌生——脐下火发,丹田炁动,先天之炁冲关而出,循经络流注,过关穿窍,由表及里,进行着人体“改天换地”的巨大工程。   

先天之炁,“神炁一体”。“神有炁则灵”指挥元气(炁)作功( 用 ) ,能对自体的病理状况及生理状态进行“自我诊断” ( 包括隐患 ) 、“自我调理” ( 针对治疗 )、进行整体自我康复。“神炁相抱”的“智慧高能”,系“灵知灵能”,止所当止,行所当行,进入 24小时自动练功功境,不劳识神费心,“行住坐卧,不离这个”,由后天之气的“人练气”升格为不练自练的“炁练人”——无为而不为。   

匡常修道长说,自从先天真气发动,循小周天循行三百周后,沉疴尽消,身心质变,冬不着棉,夏不挥扇,前后相比,判若两人。练功至此,方称康健,百邪难侵,永固命根。

三 采摄天精地灵地 改造血肉之身   

人体“原子能”先天之炁——智慧高能通过天道的代表——心中之元神直与天 ( 大宇能场 )通,人天感应,练功即进入“法无定法”、“非法而法”功境。

内炁发动,循经流注,形成极强的“经络磁场”,相互排斥、吸引,加之“人天共振”,天人地能场相互感应,固有经络宽粗、“磁场”强劲者,常出现各种外动仪态,如自动编结一系列手印( 自动采摄大宇灵能 ) 等,此时应顺炁而动,帮助内能较快地疏理和拓宽经络,并进一步启开千丝万缕的络脉 ( 此时大面积、甚至全身麻痒) 。络脉通畅,体呼吸形成,直接采摄大宇高层灵能入体,循经运行,入注内脏——“辟谷”自然出现。进一步修炼,精满炁足,由体呼吸渐入胎息——肚脐、丹田自呼自吸,初步由后天返还先天——后天之先天。   

进入胎息,练功自动由动转静——深静、定静、灵静,过去求之不得,而今求不自得。静极复动,内炁重新运调于经络,人天感应,变换手印,频发“无字真言”……   

如此甚深境界,由动而静,静极复动……一个螺旋接着一个螺旋,大宇高层灵能不断入体内聚,体内生理有序度不断向上升华,进行着利用宇能改造血肉之躯的伟大自我进化工程。    

神炁合一,炁动神知。每进入功态,感知一会儿在涨大(向外采炁),一会儿缩小(炁能内聚),其乐无穷,其妙无比。这时可以把内能主动外放出去采炁:上冲采天精,下贯采地灵,外为我用,内炼内聚,“人天合一”。一朝“光聚珠圆”,“身内生身”,五眼六通,不得而得,人天之谜,渐露谜底,返还先天之先天而豁然开悟。“悟后方修道”。修道、体道、证道,从这里才算真正开始。

无名客按:练功明理最为重要,不明功理,盲修瞎练,终难有成。我练功前八年,由于不明功理,始终无法进入气功之门,正在我欲放弃气功之时,得睹先生此文,对于气功内炼之理,豁然开朗,依法习练,终有所获,初学者如能真正领会本文所述内炼之理,则入门不难,进阶有望。

气功修炼五阶梯及其方法

曾庆余

开初入门练功,一般运练的后天 之“气”,即血气之“气”,气化于谷,因形化气,此气从调摄中来,“气行血行,血行气盛”,“气血互生”。凡是“血旺”之处,即是“气盛”之地。血行“气盛”;或练动功做动作,一动,加速血行,血行“气盛”,加之练功时轻闭双目,放松入静,减少了耗能,增加储能,如此日积月储,气感强盛,体内就开始出现热、胀、麻等反应。有的功复杂一些,活动的部位多一些,有的功法简要一些,只活动主要部位。对于“练气”来说,差别不是很大。故有“法无优劣,契机者妙”之说,不一定功法愈复杂,气感就来得愈强、愈快。后天之气的特点是:练之则行,不练则停,所以练功的效果与练功的时间及坚持程度成正比。严新同志的练功诀窍是:贵在精一,重在坚持,要在微妙。   

如果把气功作为一门学问,只练后天之“气”是不够的,必须练出先天之“炁”来,都能称真正进入气功修炼的大门。就强身治病而言,后天之气属于生物化学能,能缓解和治疗某些不太严重的病症,对于复杂重症尚无能为力。只有练出“炁”这种高能量的“原子能”,才能解除积年沉疴,并开发出人体的潜能。 后天之气的可练,“识神”为主,全规全法,有作有为;先天之气的修炼,“元神”为主,法无定法,无为而无不为。气功修炼就是从有作有为的后天之气,向无为无不为的先天之炁过渡。笔者要把自己练功和教功的实践体验,简要地谈谈气功修炼的五阶梯及方其方法,供气功爱好者们参考。                    一站桩入门   

气功界行话:百练不如一站;百练不如一站;要把骨髓洗,先从站桩起。站桩在于以形引气,即只摆好架势,即可激活经络、引发真气。站桩上虚下实,正好纠正克服人们入门普遍存在的上实下虚的不良生理状态。   

要站桩法简效宏的是《马步站桩功》。马步下蹲,会阴尾闾放松,有利于人体气机的快速启动,促进和增强督、任二脉的循环功能,以活跃诸脉,“气行血行,血行气盛”,随着体内气机的理顺、活跃,各种不良症状均能得到改善,实现对体内种种慢性疾患的“不治而治”——气运则百病自消。  

具体架势:站与肩宽,脚呈八字(内八字),双膝下蹲;臂部后坐,这样丹田扩大,会阴部及尾闾得以放松。至于各种尺度,在实践中随时可以调整,以舒适这度。 双臂往两侧分开,曲肘,平抬作环抱状,使肺部不受压迫,利于气机开合;双掌在胸前抱球,形成一个自我保护的封闭磁场,使得能量不致外泄。  

轻闭双目,放松入静。时间30——60分钟以上。  

站桩的目的在于引发真气。随着气机逐渐发动,真气增强,导致身体抖动、晃动。前倾后倒,要顺其自然,不要死站,更不抵制。真气进一步增强,沿经络形成极强的经络磁场,相互吸引或排斥,使机体产生显著的内动或外动,如摇头扭腰、手舞足蹈等,就不管原有架势,而可随机舞动――这是“元神”露面、引导真气无为而无不为(疏经、治病、增功、激能)初阶的新境界。功中易出幻觉者,宜开目站桩。                  二静功配合   

动功练气、采气,静功得药、采药。下根之人,若入门即练静功,没有气感,象一段枯木头,练功如受罪。站桩得气、气感明显后,可以动静兼练。这时一上座,体内即有微妙感应,热、胀、麻、气行,自然意趣横生。

至于练什么法式,只要有了气感,什么法式都可以。真气运行法,周天搬运法,意守法,观想法,无一不可。              

三自发动功——元神初露   

后天之气是一般生物化学能,能量有限,只能在体内引起热、胀麻等浅层反应。无力引动肢体。先天真炁属于具有“思维、意识”的高能量的“原子灵能”,运行时形成很强的经络磁场,能够引动脏腑肢体内动或外动。而且气的运行纯受元神调控(“元气生,元神现”),首先对体内进行自我诊断(不会误诊)、自寻病灶(包括隐患)、自我调理(针对治疗),进行高度有序的自我整体康复。故而在自发动功态中常出现自我点穴,打拍患部等较激烈的康复动作――元神灵知灵能效应。一般按套路练功三五年都难以尽祛的疾患,自发功中十天半月就能解决。自发功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奇迹”,一是其能量是高能量的“炁”,二是*“元神”灵知灵能。

至于每次的练功时间,视练功者的身体状况而定。治疗、调理程序结束,气机自然停运,即可随机收功。个别病杂症重者,必须调理时间较长,短时尚在高潮之中,不必忙着收功,侍高潮过后,稍加收功意识,均会圆满收功。            

四灵动神知――人天相应   

自发动功自我调理的规律是:初始小动,然后大动,病愈不动。非不动也,而是经络疏通、病邪祛除、深入内脏而内动也者:只不过不练功者不自觉而已。在平泌阴阳。协调脏腑功能过程中,真气常又循运于经络,由于经络通达,畅行无阻,无有病邪,再也不会出现激烈的大动,而是柔动、缓动。加之“先天”真炁直与天通,与天地大磁场“人天相应”,导致外动者仪态千姿百式,美不胜收。             

五动极生表静 定中开悟  

动后方生静,动极之后必生灵静、定静。当练功者至神动、灵动都动不起来时,这是练高级静功的时机自然成熟。此时一上座,即感“万缘尽歇,一灵独觉”,或物我两忘。如此深静、定静的高境界,过去是求之不得,而今不求自得。定中生慧,定中开悟,悟到了什么?——自己认识了自己。

琐议中下"根器"人练功

曾庆余

人根有利钝,道无而北祖。   

“大道修之有易难,须知由我也由天”——“天”,即“天生秉赋”、“根器”。这是客观存在。有慧眼的老师父都愿意收上乘根器人为徒。   

上上根器人,对气特别敏感,习经练任何一门气功理法,不但得气快、上功快,出功能也快。即使无师也能自能;“照本宣科”也能契入上乘佳境。这样的天生灵根者较为稀少。百分这七八十都属于中、下根器人。特别是下根器人,对气迟钝,练功得气慢,上功慢,即使在“大师”的带功报告场中也感觉不深,无动于衷。   

笔者就是一个颇为典型的“下下根器”人,充分领略过这些“苦处”。好在并未因此而灰心,仍然像吃饭一样,每天必须练上一阵。走过一些弯路之后,渐有所悟对气迟钝的中、下根人从基本命功起坚持不懈地练下去就等于“速成”,离“神、秘、奇”远一点愈能较快地上进。经络有宽窄人人各异之。   

笔者常以“万事万物万人万书”为师,未拜过老师。进行气功实践以后,一两年尚无明显气咸,再加一两年,才逐渐进入功境。同时也体悟到,入门练功的“后天意识后天气”旨在于“减少耗能,增加储能”,强身健体,无成而成。再进一步,“始于有意,终于无意”,识神寂而元神显、元气生:玄关窍开,元气激发,自动循经运行,进入“先天意识(无意识)先天气”、“得其一,万事毕”的更高功境,从一般的强身健体向脱胎换骨、永固命根的境界升华。   

受了气功的福泽,则发愿以气功的福慧润泽四方,笔者在习练气功的同时也教练气功。各家功法,任君选用,因人施教,“徒弟”们当中开天目、出功能、结金丹者大大的有。   

为探索气功之秘与迹,常教开了天目的“徒弟“们进行透视,发现了气功效应的许多秘密:凡是对气敏感、很快出自发功的人,经络都很宽粗,在5—10毫米之间;中等敏感型人其经络宽粗度在2——5毫米之间;迟钝型人的经络不足2毫米。我的经络粗度不足1毫米,像一根光亮的银丝;而敏感型人其经络似一条条闪光的亮带。   

经络宽粗的人,其穴位大如蚕豆,对外界信息——特别是对“邪气”极为敏感,故而容易罹病。但是这类人一旦练起功来,入门快、上功快、祛病快,出功能也快。可以说,凡是容易犯病的人,大都属根器上乘的人。   

经络细小的人,穴位小如绿豆,对外界信息、包括“邪气”也不敏感,因而不易犯病。但练起功来得气慢,进展慢,更谈不上出功能。这类人身体健康,性格坚强,很少生病,不大容易相信气功。   

笔者练功三年多,才初步有了气咸,经多人透视,经络已增宽至2毫米多一点了。五六年后,又增至5.5毫米,色泽也由白变红。这时气咸已悲常明显,24小时都感到有气体内周转不息,精神、体质都有明显变化。眼镜已由400度减至150度,成天看书、写字仍字迹清晰。有时也可不戴眼镜,字迹的清晰度稍差一些。对于年近花甲的我,其视力比起十年前尤佳,自认为是不小的收获。   

百练不如一站。气功下手功夫可谓浩如烟海,高、超、神、秘、速成——,令人目不暇接。在当前这种快节奏生活中的广大在职者很难抽出富裕时间来练复杂的功法,笔者主张“百练不如一站”———“要把骨髓洗,先从站桩起。”站桩,式简而效宏,外静而内动;血液由内脏流向四肢,并远达末梢微循环系统,且具整体效应。 站桩,以形引气——摆好架势既可激活经络、引发真气;加之闭目塞听,不思不想,后天气与先天气兼练。以形引气,重在架势,对“入静”程度要求不高,或不加要求。   

笔者推荐高《马步站桩功》:站与肩宽,脚呈八字(内八字),臂微后坐,腿微下蹲,双掌指尖相对置于腹前呈抱球状;轻闭双目,自然呼吸。时间30——60分钟以上。   

内气发动时,循经络流注形成经络磁场相互感应出现外动,这是在调治疾患、协调脏腑功能、平秘阴阳,就不要死站,而应顺其自然———;直至气机停运,随机自然收功。   

中、下根器人经络不很宽粗,形成的经络磁场也不太强,不会出现大而持续很久的外动仪态。即使出现较大的外动而又无人指导时,自己觉得难以把握可把眼睛睁开,“睁眼跑神”,能量释放,外动很快就减小下来。   

一俟站桩理法、要领掌握纯熟,并有明显气咸,已经入门以后,形式就不那么重要了,随时随地、不拘任何姿态、一放松膝部站着气咸就会出现,此时尽可因地制宜地站练。这样站练下去,持之以恒,再迟钝的人,三五个月,一年两载,即会“有意练功,无意成功”。   

动以练气静以养气。中、下根器人下手即坐练静功,很难过“入静关”。久坐无气咸,容易生厌烦,极易导致放弃。   

当练桩功得气以后,再坐(卧)练静功,体内即有感应,兴味自然就浓了。有兴趣者不妨试练命蒂呼吸法。 随着练功的深入,内景日益丰富,渐次进入“心境一如、心息相依”境界,杂念不排而自排,从此渐入佳景,妙觉横生。   

广大中下根器人内气尚不充足之时,暂时放一放***、秘法、神通、法术之类,坚持以既不奇也不秘的站桩功入门,“持之以恒,就是速成”。“万事起头难”,入门得气以后,深造就容易了。中、下根器人只要真通气功义理,练功方法得当,仍有希望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里(放下出奇迹的期望)契入甚深境界,取得相应的成就。

神息相依勤练已

曾庆余

一、上坐,入静,调息,有意使之变得深细匀长,令每分钟呼吸次数由常人的14-16次随 功夫进展逐渐延长至6-8次。

二、每上坐练功,不加意念,意识放松,呼吸自动加深而且深细匀长,呼吸频率降至每分钟 4-6次;功中津液满口,清香略甜;开始入门了   

三、呼吸频率降至每分钟2-3次,先天真气充盈,经络畅通无碍,肺泡全部处于工作状态( 平时肺脏细胞约有20%左右处于非工作状态)。

四、有意渐寂,真意渐显。呼吸频率越来越低,2-3分钟或更长时间呼吸一次;即使不处 于练功态,只要大脑意识稍停止“外事活动”(观察、思考、处理问题),即自感明显的深细呼 吸;此时不但十二正经、奇经八脉业已开通,平时百分之七八十闭塞不通的孙络、浮络也逐渐开 启。   

五、真气充足,深入内脏到深层组织流连并周转不息,内脏振颤,通过经络反射于喉部,从 而频频发声――五脏对五音,此时出现“真音呼吸――七情呼吸、五音呼吸、音乐呼吸、长啸呼 吸等特殊呼吸。气功内炼达到这一功境,内脏功能强劲而协调平衡,人们才谈得上有一个高水准 的健康身体。   

六、二十部经脉、十五大络尽皆注满精气,开始呈现穴位呼吸――首先劳宫出现与呼吸频率 相同步开合,之后涌泉、百会等大穴的开合也与呼吸同频同率,形成高层次的“生命大合唱”。

七、千丝万缕的络脉基本开启后――每一个皮肤毛孔都联系着一条或多条浮路――皮肤毛 孔也“张嘴呼吸”――“体呼吸”形成,且与各大穴步调一致,进入高层次的采气功态――不采 自采。   

八、“有意”完全寂静,“真意” 相应活跃,元神元气充分发挥效能,实现人天共振,“ 呼吸”这一生命机能,逐渐由后天的口鼻呼吸返回于先天的命蒂呼吸――胎息自然来临:重立胎 息!练功即从后天返还先天,达到气功内炼由人、后天返还先天的初步目的,打下永固命根之基 。   

九、总的修持过程:有意调息――无意深息――穴位呼吸――毛孔呼吸――重立胎息;始于 有意,终于无意――无意之中显真意。

功夫不负苦修人

傅钟文

杨式太极拳名家傅钟文有一次接待一位前来中国向他学拳的日本武师,这位日本武师对傅钟文说,他想用两三个月的时间一鼓作气把太极拳学好。傅钟文听了,摇了摇头。他觉得这位日本武师对太极拳缺乏一定的认识,而这种思想在国内和国外学太极拳的人中很有代表性,以为学太极拳有速成练法。傅钟文认为,练太极拳要经过一段较长的时日,有一定的程序,这包括很多内容。傅钟文练拳教拳7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对太极拳特别是对于练杨式太极拳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练太极拳必须具备的条件

傅钟文先生说,学好太极拳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太极拳是一门高级的艺术。根据他的观察和毕生练习太极拳的体会,他说,一般练好太极拳要具备有以下一些条件:首先是自己的爱好,知道太极拳的功能;其次是要有明师,即真正懂得太极拳的老师;三是有练拳的地方;四是有练拳的时间;五是能下苦功练,愿意吃苦,乐于吃苦;六是有恒心。这些条件是对以提高太极拳技击水平为目的的练习者而言的,一般以健身为目的的人不必如此严格要求,但努力做到会有更多的收获。

傅钟文先生用这些条件来观察当今学太极拳的人,认为具备这些条件的人不多。这主要是因为时代不同了,社会环境不同了,太极拳的主要功能减弱了。一些练太极拳的人不是缺这个条件就是缺那个条件,所以现在太极拳界的人才比不上前辈。他说,太极拳界在杨少侯、杨澄甫以后,真正懂太极拳的人可以说少之又少了。若说练到杨少侯、杨澄甫那样功夫的,当今没有。

管好几大要点

傅钟文先生于20世纪60年代根据过去杨澄甫的传授,编写了《杨式太极拳》一书,讲解了杨式太极拳的架子和练法。1989年他又编著了《杨式太极拳教法练法》一书,详尽地讲述了杨式太极拳的教法、练法,其中除了叙述杨式太极拳的体用及练法过程外,还提出了练拳要领240多条,练拳要求230多条,指出易犯的毛病、产生的原因及纠正的方法220多条,提出教法练法240多条,技术分析110多条。这两本书近30万字,是练好杨式太极拳的指南。

总体来说,傅钟文先生认为,练好杨式太极拳要管好几大要点,这些要点管好了,也就等于基本掌握了杨式太极拳的练法了。

首先,练每一个动作时必须先有意识,也就是意识要先于动作。比如“起势”,双手俯掌徐徐上提时,必须先有上提的意识,提到与肩平时,要先有下落的意识,然后两手再慢慢下按。意识与动作要配合上,每一招每一式都是如此。这种意识引导动作的练习练久了,练拳者就会进入一种境界:在夜间,四周静悄悄的,你全身心地投入练太极拳,意识与动作配合上了,全身感到非常舒服,周围没有一点声音,浑身轻飘飘的,好像你不知为你,也不知累,除了太极拳的意念外,其他一切杂念皆无。

他常常见到一些人练太极拳时,意识不能先导,动作与意识分离,他说,这是会影响练拳质量的。

第二,腰带弧形运动。

练太极拳要以腰为主,这是练太极拳的人经常说的。傅钟文先生说,不但太极拳的练法讲求以腰为主,中国其他流派的武术、西洋武术以及其他一些体育竞技运动也都讲以腰为主。比如举重,光靠两手臂的力量不行,要靠腰劲。但太极拳用腰跟其他武术和运动的用腰不一样,练太极拳要由腰带动四肢和身体其他部位沿弧形慢慢转动,不是直来直去,每一个动作都由腰来带转,使腰身与脚手的动作连在一起。他以“云手”一式为例说明:“云手”动作的完成靠腰左右转动带动胳膊、手,左右上下弧形转动,带动腿的抬、收、伸,在腰的主宰下,全身各部位都在做弧形运动,不能只动四肢,不动腰,或腰手分离。他再以“搬拦捶 ”为例说明:搬是腰带右拳左转,接着腰带右手右转,带左手拦出,然后腰带右拳向前打出,不能只是动两手,也不能右拳、左手离开腰的运转而乱动。总之,在腰的主宰下,上下可贯穿一气。

在腰带动四肢运行时,傅钟文先生认为必须贯彻“劲以曲蓄而有余”的要求。太极拳的动作没有直来直去的,曲蓄有余,在使用时才能够灵活。直了,劲就用完了,会僵滞,易受人制。所以练太极拳时,腿、胳膊、手都不能是直挺挺的,要有一定的弧度,但又不是软塌塌的,软塌不是含蓄,也不圆满、没有气势。   练太极拳时,腰带弧形转动,速度必须快慢均匀,打一套拳,从头到尾,要式式均匀,不是只某一个动作或一组动作均匀。动作均匀,一动无有不动处,上下也就相随了。

第三,眼要平视,看到手,但不能死盯住手。

傅钟文先生认为,太极拳有手、眼、身法、步的传统要求,眼法在练太极拳时很重要。他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提出要求:练太极拳时,眼必须看到手,但不是死盯着手。眼要随手转,看到手后,眼神要从主手的方向平视出去,切忌板滞和四下野顾。他以“打虎式”为例,有人练这一式时,眼看的方向与手打的方向不一致,拳打向身前,眼却看另一方向。他认为这样不对,眼必须从上拳打出的方向看出去,没有看这打那和看那打这的道理。

傅钟先生认为,练杨式太极拳一般眼要平视,过去曾称太极拳为“四平架”,其中“一平”是眼平,无论转左转右,或前进后退,眼都要平看。

第四,分清虚实。

傅钟文先生认为,练太极拳时要分清阴阳虚实。太极拳的动作每一式中有虚有实,有阴有阳,实者为阳,虚者为阴,阴阳虚实交替变化,应贯穿到太极拳的练习中来。

第五,动作要做到无过、无不及,要适中。

傅钟文先生认为,太极拳练起来,过与不及都不对,他用吃饭作比喻:一个人饿了,应该吃3碗饭就饱了,却吃了5碗,这就过了,肚子会撑得不舒服。如果只吃1碗,也不行,那是不及。练太极拳一招一式都要掌握适中这个度,如何掌握这个度,要靠自己的练习和揣摩。

傅钟文先生经常引用拳诀上一句七言:“轻灵活泼求懂劲。”他解释说,轻灵不是浮漂,要有沉着,而沉着也不是呆板。如果追求轻灵,一点劲都不用,这不对;追求沉着,用了死劲,也不行,这都属于过与不及。他认为,练太极拳一定要把握好无过与无不及这两个关,把好了这两个关,就掌握了太极拳练习的基本要求。

傅钟文先生反复说明,练太极拳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有的要求要领不是一听就懂、一说就会练的,但是必须要知道该怎么做。方法不对头地瞎练,只会是越练离太极拳的境界越远。

下苦功夫练

对于练太极拳,傅钟文先生反复说:“方法对头,下功夫练。”他又说:“方法对头,一练就好了,没那么回事。”

傅钟文先生认为,在过去的时代里,杨家太极拳前辈练拳所下的苦功不是当代人能想像得到的。杨露禅除自己苦练外,为了让儿子们能接传自己的功夫,在健侯兄弟青少年时,天天拿着大棒赶着他们练拳,稍有松懈,就用大棒打,下手之重,几乎令人无法忍受。杨班侯的一身无敌功夫就是在这样严格地看管下苦练出来的。杨健侯小时,由于杨露禅天天督促,练拳几乎练到身心不能承受的地步,后成为杨家第二代代表人物之一。杨班侯生有一女一子,女儿练拳一时达不到要求,他一失手竟把女儿打死了。

傅钟文先生说,过去练武之人靠功夫吃饭,没有好功夫,与人交手,只要一输一辈子就完了,甚至还有生命危险,所以非下苦功夫练不可。现在虽然时代不同了,但要练成太极拳功夫,也非得下苦功不可,舍此没有他途,更没有捷径。   开始学太极拳时,由老师口授身传,老师一面说,一面做,学者听明白了,学会了,就下功夫练。练了一段时间,老师再检查,并给纠正动作。虽是老师口授身传,但在练习的过程中还会出现动作有偏差的情况,这不是学者有意打偏差了,而是不由自主的。老师再给看给改,改好了,再下功夫练。

练太极拳,功夫下到一段时间,就有进步了。但什么时候进步,哪一天有进步了,却说不清。比如写字,按规矩练了数年,自己看,别人看,确实比过去有进步了,但是究竟是哪一天进步的,哪一年有进步的,说不出来。功夫都是一点一点、日积月累增加的。学太极拳也一样,开始学都是硬梆梆的,不是腿不对就是肩不对,手腕不对,眼不对。下苦功学了,功夫练到家了,动作就对了,到底哪一天对的,很难说得出。

傅钟文先生认为,真正要练成太极拳功夫,必须趁年轻时下功夫练,至少连续上四五年功夫,天天不断。每天花2到3个钟头的时间,一次练拳七八遍,中间不能间断,一气练完。如果每天练拳3遍,练30年,功夫还是上不去,存不住功夫,只能保持原有的功力,甚至退步。中年练拳,长功夫慢些,但只要有恒心,舍得下苦功,也能有所成就。

他常常告诫他的学生,练拳要舍得下功夫,不要怕吃力,怕吃力就不要选择练拳。

太极拳不花上一二十年的功夫是练不成的,而坚持练,这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

傅钟文先生说,练武是一件苦差事,至于苦到什么程度,他说:“练拳练到坐下不想起来,起来不想坐下,全身像上刑一样难受,必须练到这种程度。”

太极拳训练之步骤

作者:道天同源

在熟悉套路后,就要进入太极拳训练意境。太极拳的行拳运架意境是怎样的呢?这分多个层次,每个层次有每个层次的境界,功力不到,无法往下练,也体会不到那境界。

第一、初始熟悉套路后,行拳走架时就要做到缓慢、连贯、悠然。缓慢、连贯是太极拳的特点,这是练太极拳的起码要则。悠然这是在缓慢、连贯基础上的意境。

第二、当能达到悠然境界时,就应进入松静自然意境。松、放松,每个动作体味到松。有些动作肌体是在紧张状态,但也要在紧张的肌体中体味出松的感觉来。松是相对的,肌体的生命活动都是紧张状态的,所以紧是绝对。这就是要在绝对的紧张中找出相对的松静来。紧中有松,松中仍松。肌体的松静自然在行拳走架中处处使然,每一式每一动都体味。然后就进而把意识松下来,肌体松下来后,意识也会跟着松动的。当肌体能达到行拳走架都能自然松动时,就要做到意识的松动。行拳走架时就做到万念俱息,念中无念,无欲无求。

如何贯彻到松静,以什么衡量“松”到了位?就是在行拳盘架时处处体味心是否处在平和状态。时时体察心是否“提”着、“吊”着,因为在日常生活上使用拙力,都要提心吊心。练太极拳就是消磨这拙力的过程,所以勿使有提心吊心。如在盘架中体察到心“提吊”着,就要停下,让心平静下来。当心静下来再往下练,不要追求盘架套路的连贯性、优美性。围绕着心的平和松静而行拳走架。

有些派系的太极拳也追求大松大软,比如李雅轩。看李派太极拳路确实比其它任何一派都松柔,松到肉都要掉下来一样。但是详细着看,还是没有松到心里头去,只是肌体外形做到松。所以在李派里也没有内气周天境界出现,这是还没有松彻底。

第三、在做到意识松动时,行拳走架就会到达一个真气激发境界,这时每举手投足都会有种斥吸力,象在水中做运动一样,还有一些动作会有自发性灵动。这时就不能再拘泥于太极拳架式的准确性和连贯性。应任其自由自在灵动,有时它不动由它不动。有些动作偏离固有轨迹,任顺其偏离。顺其自然,任由其动,任由其静。

入静境界的景象

道天同源 

入静,是修炼的终极标靶。功法千种,万卷丹经,围绕着的就是入静。练功的质量,功力的境界,是以入静的程度来衡量。老子的“德”的操守就是淡泊、无为、虚静。

那么,入静的情景是怎样的?当在练功时,闭眼好象一忽儿的,睁开眼睛一看钟,已练了三个多小时,这就是入静了。就象仙界说的:天上一日,地上一年,用这样的方式形容入静最切合。有些人说,晚上睡觉前练卧功,练着练着感到迷迷痴痴,好象睡着了,又好象清醒着。只感到痴迷一会,睁眼就天亮了。这样整天觉得很精神,干什么事都得心应手。有些刚练功不久的人,在功中突然感到象脱神一样,整个人六神无主,魂不附体样的,这时往往会用强烈的意识挣扎回感觉界来。有些人把这种现象说成是阳神出窍,魂魄出壳。或是说成很高深的境界、或说成很危险的现象。魂魄出壳,就象老僧坐化,灵魂走了,剩下躯壳,也就是死了。其实这是练功入静了,入静就是掉意识。有些主观性较强的人,意识失却就会惊慌。所以有这种失神现象的人是比较主观,观念中认为人的行为是由意识主导的。他们也是比较呆板、缺少灵性的。

“清静为天下正”跟现代的“生命在于运动”相反,这两句话同出于哲学原理又指导各自的健身方法,同时这也是东西方绝然不同的哲学体系。中国古代“静定”的哲学思想更是被现代哲学认为是形而上学,原因在于西方哲学认识到的只是表面的物质世界。对于宇宙来说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推导到生命,生命是运动的,生命的新陈代谢停歇,生命就终止。生命定止了,就是终结,这是浅显的道理。东方哲学宇宙的本源是静止的,宇宙是暂时的,相对的,宇宙本源的混沌气是绝对的,永恒的。在东方哲学武装起来的修炼术,能使人体新陈代谢处于静止状态,这只有达到高深的境界才能体悟。问题是能不能达到?真的新陈代谢停止了生命仍存在的在现代科学仪器是很容易测量到的。通过修炼很多现象表明是能达到的,这方面的课题正在准备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去实验。证明了人体在修炼中新陈代谢能静止,就改变现代哲学界、科学界的理论体系,人类的生产生活将产生根本性的革命。

按照西方哲学,人的心灵深处是焦虑不安的,越是往心灵深处挖,越会感觉暗潮汹涌,折腾不宁的。这是西方哲学家们认识到的是人的表面现象,他们没有通过系统的修炼,所以体悟不到心灵深处的寂静。比如丹道北派修炼专门辟一级“炼已”阶层,它的核心内容是如何消除杂念。在修炼的开初,杂念是困扰修士的最大问题。修炼过的人都知道,越是想排除杂念,杂念越多。越是想入静,越是焦灼不宁。西方哲学家们所认识到的就是中国修炼界的“炼己”,这只是修炼的第一步。

入静的机理是与组成生命物质的混元气特质有关的,混元气是静止的。生命是混元气与宇宙物质的混和,所以动物都要休息,就是混元气惰性作用。植物没有运动,所以植物比动物长寿,常绿植物长寿过季节性落叶植物。

修炼中的入静景象是多种多样的,比如青蔓在练功中的日记:“不是睡着的,但也不是十分清醒的,眼睛是半睁半闭的,意识是十分明析的。在当前角度是看不到房间里某些地方的,可是房间里人和物品的分布却了然于心,并且似乎不用观察,一物一事都清清楚楚,且远的影像似乎可以拉近,远近物事自动调整到一个清晰角度”。这就是一种入静状态,还有似睡非睡,似醒非醒,模模糊糊,痴痴迷迷。这样的入静状态是初级的,深度的入静状况是无意识的,什么感应也没有的,就如睡着一样。

怎样达到入静?这是修炼最普通的问题,也是最深邃的问题。各门各派的功法是为入静设立的,入静的前提是要有气,真气不出来是入静不了的。病患缠身的人,一般认为气血虚亏,脑力也不活泼,容易入静吧。事实正好相反,病患越重的人,因气量亏虚,杂念越多,越难入静。身体愈好的人,真气充足,愈易入静。这就说明真气是决定入静的因素,从练功中是可以验证这个问题的。真气越足,越能练得久。能练得久说明入静了,枯坐顽想是站立不久的。比较有效的修炼方法论是动静相兼,专业训练,格守戒律,合理饮食。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