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杂志
QIGONG JOURNAL
2000 Vol.21 No.10 P.444-445

心息相依大定真空

盛克琦

西派清修丹法的总诀是“心息相依,大定真空”。道家学者陈撄宁先生认为希夷派的要旨在“守中抱一,心息相依”八个字,确属真知灼见。张三丰在《道言浅近说》中云:“凝神调息,调息凝神,八个字就是下手工夫,须一片做去,分层次而不断乃可”。西派始祖李涵虚在《道窍谈》中也说:“调息之法自调心始,凝神之法自调息始。此圣贤仙佛之梯航,吾人入德之路也。”西派高杰玄静居士徐海印(颂尧)在《天乐集》中也讲:“昔以因缘,得遇汪师(体真山人汪东亭),指示心息相依法门,方知玄宗确有真传”。因此,西派丹功总诀名曰“心息相依”。心息相依,就是将调心和调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心调息,以息摄心,心息相依交抱,性命自能相融矣。元·李道纯《中和集》云:“气神和合生灵质,心息相依结圣胎。透得里头消息子,三关九窍一齐开”。

徐海印《天乐集》中又讲:“蒙师一再传授,知西派相承要旨,乃在大定真空,其余返还口诀、火候细微,皆大定真空之绪余也。……惟大定,然后能真空地位。到得真空,然后能契妙有,空有圆融,形神俱妙。故大定真空之妙旨,乃文(文始)、华(东华)二派之肯綮,九还七返之玄要也”。宋·张紫阳《青华秘文》中云:“静中行火候,定里结还丹”。宋·白玉蟾《玄关显秘论》云:“采精神以为药,取静定以为火。以静定之火,而炼精神之药,则成金液大还丹”。《中和集》云:“药物只于无里取,大丹全在定中烧”。《体真山人丹诀语录》也讲:“丹法摄归一定字,所谓至简至易之道也”。因此,炼丹的枢机只是一“定”功,能“定”则金丹不求而可致也。

《老子》中说:“致虚极,守静笃,吾以观其复,万物并作”。“致虚极,守静笃”,正是“大定真空”之功;“以观其复,万物并作”,正是“阳生药产”之时。因此,“大定真空”即是药生之川源,产药之活水源头。《悟真篇》中说:“要知产药川源处,只在西南是本乡”。西南之乡,是坤卦之位。坤羒卦,六爻中空,洞然无极,难道不是“大定真空”之示象吗!坤羒变为复羓,重阴之下,一阳来复,即是“阳生药产”。《龙虎经》谓:“坤静含阳气”,“阳气发(于)坤”,正此之时。

“大定真空”既是“阳生药产”之源头,而“真空”之境又如何得证?乃用“心息相依”之功。《天乐集》中说:“复命之学,须返我于虚寂,唯虚能感。学者由心息相依,直造大定之境”。汪东亭说:“下功时有杂念来不要紧,你要知道,杂念如落叶,心息相依是把铁扫帚,转落转扫,总有个扫得干干净净的一日”(《体真山人丹诀语录》)。由“心息相依”而静,由“心息相忘”而空,自能证入“大定真空”之虚境。汪氏又说:“心息相依之功夫纯熟,必转入心息相忘,方能入定。倘不能心息相忘,即不能入定,故此忘字最重要”(《体真山人丹诀语录》)。《玄关显秘论》云:“只此忘之一字,如能味此理,就于忘之一字上做工夫,可入大道之渊微,夺自然之妙用,立丹基于顷刻,运造化于一身也”。《道言浅近说》中也云:“忽然神息相忘,神气融合,不觉恍然阳生,而人如醉矣”。有修炼静功多年者,尚不能“阳生药产”,均以不能深契此中道理耳!然此“忘”字功诀又岂西派独家枢机,实为丹道各家功诀共由之通途,《龙虎经》谓之“先存后忘”。祈望实践功友,切于此等微妙处细细研究,才能得证丹道真实效验。李涵虚自云:“昔我在洞天中学钻杳冥七八年,然后稍有把柄”。由此可见,古人证悟之不易,我辈能得闻个中玄妙,岂能轻易放过而不亲身实践吗?李氏又说:“必有此等真功夫,然后有真效验。彼无功而妄想效验者,亦终为不得效验之人也,反唇相诋,何足病之!”

能由“心息相依”而至“心息相忘”,进入“大定真空”之境,自能会有真效验发生。清·黄元吉《乐育堂语录》中说:“神炁混合,心息相依,其身体内外,泰然融然,有酥软如绵之意,此即炁生之兆也。但此气生时,即玄窍开时……泄泄融融,其妙有不可得而拟议者”。《天乐集》云:“工夫不外心息相依,一到大定真空之境,内外二药俱通。外则九还,先天一炁自来;内则七返,五行四象自合。三家自然相见,水火自然既济,一切法验,不召而自来,不求而自至,有水到渠成之妙”。《乐育堂语录》中也说:“内药,吾身之元气也;外药,即太虚中之元气也。……此殆内外合一,盗得天地灵阳,归还于我形身之内,久之则炼形而化气”。

既得“阳生药产”,即可应时而起药火采炼之功。采炼火候,不外“静动静”三个字。《乐育堂语录》云:“炼时谓之为火,火中自有药在也,然只是一个动静而已。动而有形,喻之为药;静而无象,拟之为火”。白玉蟾也说:“以静定之火,而炼精神之药,则成金液大还丹”(《玄关显秘论》)。心息相依而心息相忘,是为前静之功。静极而生动,此“动”之机,正是“阳生药产”之时。采药之功,虽名“不采而采”,实为只是一个“以静制动”之功,师曰:“定续定”也。动而阳生,静而采炼,一动一静,一生一采,是为采炼火候之次序。吕祖谓:“动即施功静即眠”也。

《天乐集》中云:“定久寂然,是谓归根。归根则有动,而返乎静矣。静极复动,先天一?,有感必应,我即以动应之,在外心息相依,神气合一,使同定而不妄驰,是即水府求玄,起巽风而运坤火也。再由心息相依,渐渐由武火转为文火,神息两忘,又入大定。则先后二天,各得其所,内外和融,身心恬愉,所得真乙之?,送归土釜牢封固矣,方可一度罢功。是故复命之学,须经‘三反’。即由动而静,静极复动,动而又静是也。汪师语予云:‘阳生前一定,阳生后一定。前定所以候药产,感真阳;后定所以沐浴温养,封固密藏’。《阴符经》三反昼夜之说,当即指此部工夫。此玄宗复命之秘奥,必经‘三反’而蒇事也”。

盛克琦(河北省玉田县开滦林南仓矿井运区064106)


 

气功杂志
QIGONG JOURNAL
2000 Vol.21 No.10 P.464

静极生动通运周天

杜宏伟

清修内丹功夫,涉及打通人体小周天的环节。我根据张苏辰老师的说法,运用静极生动的原理,可以很快通运小周天。

人体前有任脉,背有督脉。两脉在上合于两眼中间的祖窍穴,在下交会两腿之间的会阴穴,这就是人体的小周天通路。任脉总领一身阴气,阴气滋养内脏;督脉总统全身阳气,阳气维系运动功能。任督两脉又相互作用,以平衡人体阴阳状态。所以,任脉、督脉应充盈阴阳之气,人体才不疲乏、不疼痛、不患病。但由于一些人为情欲驱使,逢酒欲饮,见色欲贪,遇财欲取,致使人到中年,各种疾病悄然入身,不是腰脊疼痛,就是四肢酸楚。其实,做人应有道德,养生宜有大智。心存大智者,饮食有节,不仅少得病,也生活得轻松。养生就是积累健康财富,这个健康财富也可以说是任督两脉中的阴阳真气。

我从练功实践中体会到,明白静极生动的原理,就可以使小周天通畅运行不息。经络通畅,气血运行不息,则全身关节温暖灵活,耳聪目明。具体做法有二:一是身心俱静。选择空气清新、环境安静之处,在太阳升起或落山的时候,让自己心情平静,无诸事烦扰,面朝向太阳,两脚分开,自然站好。膝盖处稍放松弯曲些。上身端正,目光平视远方。双手自然相握放于腹脐处。此时不可用意再动,可谓身定身静。然后将远视目光渐渐收回于两眼中间,觉得祖窍穴有胀感后闭目,继续观祖窍穴内虚空一片。观窍不可太紧,要轻松自在地观,要似观非观,否则就会引起不舒服。观窍仅仅一会儿即可,这叫温养性光,具有生发体内元气、驱散病气的功效。观窍片刻后,即将目光下降至腹脐部位,也是下丹田处。要求心意随目光俱落入下丹田,寂照不动,如鸡抱卵,这就是身心俱静。身心俱静,意清神明,坚持内守30分钟,使体内真气得以生发。二是静极生动。在身心俱静,静之又静,心意与丹田气混合为一,就会微动起来,丹田也会颤动起来,渐渐全身也会颤动。这种颤动,是一种自然地动、自发性地动,意识是清醒的,也没有着意去支配它、去调控它,这就是静极生动的特征。练功者如出现此功态,头脑要清醒,不可惊恐,要顺其自然,既不帮助使其大动,也不控制让其不动。所动之态,因人而异,因情不同,有益无害。静极生动,动极也会生静。因此,练功者尽可宽心,任其自动,任其自然停下来为妥为善。若突生其他事情,也可加意念“请不要动”,自动状态渐次减弱直至停止。停下来后就等于恢复正常状态,就可以做其他该做的事情。

杜宏伟(辽宁省凌海市政协办公室121200)


 

气功杂志
QIGONG JOURNAL
…… ~ 2000 Vol.21 No.6 P.271

体察天然元騞

张杏春

天然元騞即先天一騞,乃宇宙万物之生机,它生育天地,运行日月,长养万物,得此騞者生,失此騞者亡。中国道家内丹修炼术的核心和精髓,就是这先天元騞。然而,这天然元騞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来无影,去无踪,看不见,摸不着,唯有在实际修炼中才能体察到这原始祖騞。

如何在修炼中求见此騞呢?黄元吉在《乐育堂语录》介绍了一种简易的方法,其法如下:“调此呼吸,以目了照于丹田中,以息下入阴騠,提起阴騠之气,上入黄庭,又以息引绛宫之阴精,下会丹田,此亦凡阴凡阳也。久之阴精与阳气,两相交融,凝于丹田土釜之中,自然阴精化为真阳之精,凡气化为真阴之气。蓬蓬勃勃,充斥一身,此即真阴真阳,与元气不相远也。诸子要知元气本无形状,其蓬蓬勃勃者,亦是真阴真阳之气,非天然元气。若谓天然元气,去道远矣。要知此中安闲怡静者,即是元气来归,不离阴阳,亦不若阴阳。吾师示生每坐一次,务要有安然天然自得光景,方见本来面目。”

当然,体察天然元騞、求见本来面目的方法很多,儒释道各家各有奥妙,各门各派各有方术。本人采用净化心神,调整人体场,使之与宇宙场发生共振的方法,亦很快体察到了天然元騞。其方法是:下坐后把一切世事与烦恼统统抛开,逐渐淡化、净化自己的心神。在净化心神的过程中,人体这个“有极场”将逐渐向“无极场”转化,当人体场与宇宙场相互交合到“合发”程度时,必然发生共振,出现全身突然一震的功景效验。在突然一震之际,不仅能体察到体震脉开的情景,同时能切切实实地体察到其中的清纯恬静者,这就是天然元騞的本来面目。那样,岂不至简至易,至神至妙! 


接通先天一气的妙法

张杏春

丹道修炼,贵在收积虚空中清灵之气(即先天一气)于身中,然后将吾人之神与此气配合炼养之,为时既久,则神气打成一片,而大丹始成。

什么是先天一气呢?如何体察到这无形无质的神秘力量呢?又如何去采摄、收集、合炼呢?具体介绍如下:

先把现实生活中的一切都放下,让自己的心神和形体都松静下来。待心平气和后,慢慢地、轻轻地移神至脐外离皮肉不远的虚空处。其要领是似守非守,勿忘勿助。这样能尽快进入静态,而且比其他方法更容易产生胎息。不用多长时间就会感到呼吸十分轻微,甚至在一段时间内无口鼻呼吸存在,很快进入胎息初成状态。

在练功初期,可能仅有丹田温热、气机微动等等感觉。但时间一长,功景效验就大不一样了。正如黄元吉先生所云:“丹田之气滚滚辘辘,浑浑沦沦,悠悠活泼之机,一出一入,真气与天之元气两相通于无间,生精生气生神即在此处。”再练下去,整个丹田内外就会形成一个大气团,感到有两个极点,一个是脐外,一个在命门外,这两个极点都有很强的聚气感。

再继续往下练,这个气团会慢慢扩大至全身,心神也随之进入恍惚杳冥的状态。

只觉得人在气中,气在人中,混混沌沌,妙不可言。

也不知什么时候,突然全身一震,周身经脉关窍都在大震中开合,就在这突然大震的一瞬间,你会切切实实地体察到那种似曾相识又说不清在哪里见过的神秘力量。

虽然谁也无法用语言文字来 表达它,但自己心中明白。正所谓“只可自愉悦,不堪持赠君”;此时遍体酥软、清纯、舒适。

此乃先天气施化己身,真阳熏蒸人体之验。要及时采摄、收集。所谓采收,也是不采自来,不收自收,保持功态,对境无心,不生一念,不加一意即可。接着就会有丹田热气团沿督脉周天运行之验产生,进入神气合炼阶段。

如此修炼,少则二月三月,多则一年半截,百会、命门和会阴三点一线就会有反应。特别是头顶百会穴,几乎二十四小时有气动感、进出感。人体经气已足,故无论你注意哪一个点,其他两个点都会立即有反应,子午卯酉四个时辰,气机会自行发动,运行。 

张杏春(213026江苏省常州市翠竹新村140—5乙单元401室) 


 

气功杂志
QIGONG JOURNAL
2000 Vol.21 No.5 P.233-235

气功养生综合发展

韦九江

自步入功坛以来,笔者经历了艰难曲折的磨炼,由于坚持走气功与健身养生综合发展之路,终于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同时也深深地感到气功这一古老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内涵十分丰富,其修炼过程不只局限于调心、调身和调息,还必须同修德、健身、养生等各方面相互作用,并贯穿于气功修炼的全过程,方能相得益彰,巩固和提高修炼的效果。现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一些做法和粗浅体会,供同道参考。

一、气功与修德结合,起到平衡心理、提高功德作用

气功爱好者在修炼气功的同时,须注重道德修养,多做好事不做坏事,乐于奉献,还要淡化名利观念,摒弃过去的恩怨,重树新的道德观念,方能趋于心理平衡。这样,无论从做人的哲理而论,还是从修炼气功而论,都有很大的裨益。气功爱好者如果一边修炼气功,一边纠缠于日常工作生活中不尽人意的事情,极易影响和干扰练功,想入非非,妄念作劳,以致不能放松和入静,更不可能达到较高的境界,这是练功之大忌。气功修炼者要修心养性,不为小事与人争执,有事尽量不扰人,遵纪守法,爱党爱国,勤奋工作,顾大局识大体,团结同志,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切忌有“亲者快仇者痛”的过激行为,要不为“七情”所动,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不要耿耿于怀,自寻烦恼。气功爱好者必须要有良好的功德,并视其重于一切行为道德规范,做人起码要有一定的道德。气功爱好者之间是功友关系,人人一律平等,没有贫富大小高低之分。做到“能者为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要与人为善,和睦相处;树立新型的群体和人际关系,这种关系非同一般。一般步入功坛的气功爱好者多为中老年人,还有一部分青年人,将会有20~50年左右的时间修炼气功,而同窗学友一般只有10多年相处的时间,这种新型的人际关系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社会的安定团结,将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要珍惜功友之间的关系和感情,加强团结,做到“你增功,我高兴;他叹气,我鼓励”,不片面宣传功法优劣,学炼自由,自觉自愿,不互相拆台“拉夫”,不争占练功场地,练功时不故意地相互干扰,始终将功德放在第一位,高于一切。只有这样才能在气功修炼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一种心理平衡、轻松愉快的状态,使练功与修德“水涨船高”,齐头并进。

二、气功与健身结合,起到强身健体、巩固功效作用

气功爱好者在修炼气功的同时,还应选择形式多样的锻炼方法,达到强身健体和巩固功效的目的。笔者在静练的同时,坚持“以脚踢腿”、“搁腿排打”和“浴足按摩”等健身方法。

“以脚踢腿”的练法是先出左脚向前迈一小步,然后右腿稍为抬起,用右脚面踢打左腿“小腿肚”,踢打后右脚向右前方迈一小步,左脚再抬起,用左脚面踢打右腿“小腿肚”,这样有节奏有规律不断地交替进行。在协调自然的情况下,可步伐迈大一点,踢打频率加快,幅度增大,也可穿皮鞋使劲踢打,踢打锻炼过程中能听到被踢打的脚步前移时发出“咚嚓、咚嚓”的响声。“以脚踢腿”的健身方法,在锻炼时应协调自然、放松,则不易疲劳,能始终保持旺盛的体能。锻炼时间与次数不限,可以直线向前,也可以小范围绕圈练习,不受时间、地点、气候等条件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练。

“搁腿排打”的锻炼方法看起来简单,而效果很好。抬搁的部位由低到高,时间由短渐长,尽量使足后跟达到或超过自身的肩部或胸部。搁腿的同时轻攥双拳,由上自下地循环排打搁起的腿,由轻渐重,使劲锤打大腿面,左右腿互换练习。要使搁腿的效果既快又好,可以用自己的上肢肘部使劲压大腿面和大腿根部,还可以用大腿上带铁环和沙袋负重练习,以增强腿部的肌肉和韧劲,同时也是练好“双盘坐”的最佳途径。锻炼的时间根据自己的适应程度来确定。

“浴足按摩”即热水泡脚25分钟以后,用热水洗澡毛巾使劲地在足底上来回反复搓擦按摩,双脚交替进行,直至感到全身精疲力尽时为止。按摩完毕再用单层浴巾缠裹五指来抠抓整个脚掌,尤其是强刺激双足底涌泉穴和失眠穴及五脏六腑等穴位。如能在睡觉之前进行,则效果更佳,既能快速催眠,也能长时间地保持身体热量,即使气温在零下5~6度时,一条小被(不另加任何覆盖物)也能度过寒冬。

三种方法均为锻炼双下肢,能增加脑部供血,加速血流量,增强肌体活力,使人感到气足神旺,精力充沛。

三、气功与养生结合,起到养精蓄锐、滋补益气作用

俗话说:“三分练,七分养”,“练出了功力,养出了功能”,食养又是养生中最重要的环节。自古以来,凡气功修炼有素者,非常重视静练和食养,不断促进气功修炼上层次。笔者近几年来坚持静练和食养,注意饮食“粗野生杂”,以适应高层次功理功法修炼和养生的要求。修炼气功的目的是开发利用脑功能,不断活化脑细胞,这就需要大量维生素供其耗用,而大量维生素主要来源于蔬菜和水果。我深有体验,通过气功修炼以后,胃口好,吃什么都香,杂粮和瓜果蔬菜等副食品常吃不厌,家里人风趣地说我吃的饮食象“猪食”,胡萝卜、

山芋杂粮天天不离,还经常自己动手挖野菜吃。每天食谱中做到数量少而精,品种多而杂。根据修炼气功能滋生津液养胃的道理,于是经常吃梨和长形白萝卜,同样能起到生津健脾胃的作用。除此以外,每天必食蜂蜜以弥补营养,人体所需之营养在蜂蜜中基本齐全。在修炼气功的过程中,饮食调剂和进补需根据四季养生及身体状况而定,坚持做到节饮食,宁可不足也不过量,使胃肠能有宽松的环境和休息时间。饮食既能养生和调治疾病,还能给人致病,气功爱好者要注意饮食营养搭配,严把饮食卫生关,俗话说“吃五谷怎能不生灾”,防止饮食不节而“病从口入”。饮食既有宜忌,也有温热寒凉和人体偏阳虚和偏阴虚之别,要充分利用饮食养生,发挥饮食物在气功修炼中养精蓄锐、滋补益气的作用。

四、气功与医疗结合,能相辅相助,起综合防治作用

修炼气功的作用在于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气功能治病,但又不能包治百病。目前练功队伍中大多数人为了强身健体、“防未病”,少部分人则为治疗常见病和疑难杂症。

俗话说“病来一大片,去则一条线”,往往疾病发作来势凶猛,“百病齐发”,这部分气功爱好者一般是寄希望于气功,希望通过练功尽快能治好疾病,而缺乏长期练功的思想准备。应当说练功必须经过百日筑基功,逐步激发出自身“内调”功能。同时疾病的形成“非一日之寒”,应该知道“去则一条线”的科学道理。人体之所以得病,是因为自身的免疫功能下降,因此要安心练功。开始时还需要适当吃些药。在医疗的辅助作用下,尽可能服些中药,尽量减少西药带来的副作用,对于一般气功爱好者,患病仍要及早上医院,不能延误,即使患有伤风感冒等小病小痛的,也不能完全排斥医疗,适当地吃点药,效果来得更快更好些。同时要借用现代医学的先进检测手段,定期去医院检查身体,进一步验证气功修炼的效果。但也不可认为练功初见成效,就“三日打鱼,两日晒网”,练不练或练多练少无所谓,以免影响练功效果,或使“前功尽弃”。

通过走气功养生综合发展之路的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练气功要能达到祛病强身、延年益寿之效,就离不开健身和养生两者的紧密结合,相互作用,综合发展。气功爱好者要相信科学,尊重科学,不可顾此失彼。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摆正和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从而自觉和刻苦地修炼气功。21世纪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口逐步进入老龄化,“富贵病”等常见病及疑难杂症日益增多,尤其是大气污染和自然灾害频发。这些因素将促使越来越多的人走上气功锻炼之路,不断地掌握和运用祖国宝贵遗产中这一常盛不衰的法宝,在全民健身运动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积极作用。 

韦九江(225600江苏省高邮市东后街43—1号)


子午八卦连环诀图示

道家功法中的子午诀,即左手拇指弯曲掐在中指最上端(午位),右手拇指从左拇、中指圈中插入无名指根部(子位),右中指在外相对掐住,双手相抱;又称子午八卦连环诀。

子午八卦连环诀图示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