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心说修炼

稍谈一点人体“神形”的关系:人体,按照唯物辩证法来讲,其构成是物质与精神的结合体。但我们应该知道,这里所谈的物质,是指器物世界中有形的概念。而站在修炼与人体科学角度讲,人体是阴阳各半、神形相合、功能齐全的高级生物体。其构成是人体=神+形;人体=命体+心性;人体=肉体+灵魂;人体=阴性物质+阳性物质;人体=软件+硬件……阴性的“心、神”又称为意识体,他依附于阳性的“身形、肉体”而共同存在。其又称为复合存在。

上述道理,为我们得出一个结论:人体的存在方式,如同一个有知有识的“主人”寄居在“房舍”中。它们的关系是共生共存。一旦“主人”离开,那么“房舍”就失去了生机;反过来,如果“房倒屋塌”,那么“主人”也就失去了“安身立命”的所在。因此讲“生者神之本,形者神之具”。

既知神形相依的依据,那么在练功或修炼上来讲,就不要顾此失彼。要学会两条腿走路。这也就是修炼中常讲的“神形合炼、性命双修”的道理。又有“三分练、七分修”之说。要掌握好修与炼的关系。练的是形,修的是性。练形以求其命体强壮而加以延续,修性以得其心超物外,超凡脱俗、悟达本真。因此两者和在一起,通俗来说就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大部分练功都讲,三个基本要素不外乎:调身、调息、调心。而经过多年的实践得知,我的理解是:调身、虚心、正念。

调身,以练形。体不调,则气机闭塞,易心浮气躁。练养身形,则令百脉通利、肢节柔顺、骨壮经强。调身的方法,是动功范畴。有人说,打坐是练静功。其实不然!打坐,是看似形静而内里心念未伏,外不动而内动,称不上静功。过去所谓的静功,有相当严格的要求与标准。另外,有的人在练打坐的过程中,常有气虚而上逆,或者体内出现酸胀沉滞的感觉。这是因为体内经络、筋韧等处常有淤结阻滞。一旦行功时,淤滞未销除,因气冲而有感。出现这样的征兆,在打坐时,要身体略向后调一下,下颌微收,大椎对尾椎,以鼻尖对脐中,腰臀稍紧一点儿,这样胸肺部得以扩张,而腹部略有前趋之势。这叫做“翘臀以逼督,虚心实腹以通任”。另外,平时可加修一些导引屈伸方面的功术。屈节促肢,以通经活络,锻炼形躯,这样以炼以养,恒勤不断,加以时日,而经通形顺。

虚心,以养神。如果做不到虚心,那么就会使神气外驰,随着念头的往来而消散。我们所讲的“事理”。可以这样认为:修心养性,是理,是体。举心动念,为事,为用。如果失去理,那就会心绪散乱,杂念频频,于练功来讲,难有见树。反过来讲,心虚则统气。即便身体内部有某些方面的淤滞,也可以有气到而化的作用,这样练功则易得实效。这就是“用”之妙。若心神失其虚静,则易产生昏沉。此为“坎阳陷阴”――水中点阳,陷落阴中之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味地按周天运转,则提升之气大部分为粗杂混浊的物什,易造成脑胀目赤、心躁气浮、念头散乱的缺失。这也是过于用强,而带动武火侮神之势。如果气静神清,那么水中真精必然显露,心气降而阴阳和。

虚心,能够使人不过于关注自我的得失,处处与人为善,积聚德行。这有利于在外环境下不受到过多的干扰,怀有一颗常乐纯洁的心去充实自我。我们常提境界。境界,不是在你用功时方得显出,而要落实到平时的一点一滴。有人练功时自觉超尘拔俗,一旦收了功、下了座,入于平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以及待人接物时,却还不如平常人。这要引起注意!

另外,有句话是“室小无形象,心虚天地宽”。天地之体,则为虚空。身在其中,以应合天地。知道这个道理而有所行事,用之则合道。以天地虚空作为修法的准则,就可以内以调心、外以治身而令心平气和。心静则灵,心虚乃容。器量深广,才不会有所阻滞。人体是一个小宇宙。其象天象地,虚实兼备。有体有用,用以“损有余而补不足”。换句话讲,损的是偏弊过失,补的是公正无私。损实而就虚,实乃贪、嗔、痴、慢、疑,虚乃静、定、灵、明、慧。(按,损有余有补不足,在道家丹功中,另有其解,是物质能量转化的问题,此不作详述)

正念,以除妄。念正则心明,正念修心是根本。以正确的认识指导自身的修持行为不偏离正轨。修正心念,脱不开“德”。以德为纲,积德、守德、行德,以利己利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人的意识因受外物牵绊而攀缠往复,念头一个接一个,最开始的起念我们已经理不顺了,繁杂的念头纠缠在一起,使我们在身口意行中处处犯有过失。这就要先从正念除妄入手,就是要将人的举心动念,朝着有利于自我身心两方面发展的方向去施行。由浅入深,以一代万,而精亦求精,最终明心见性。

“形神相合,心身兼具”,如何起用?以心役物,不以物役心。此为定慧之学。定慧一体,共为道用。事物来到时学会处理顺应;事物失去时则不去追随,终至定慧双运。知道这个道理,并不能一下子达到,因为心性未充实纯真,则易被情物所移。就要从始至终由形似向神通过渡。修炼其法,先从“克己修正”开始。人最大的敌人不是缘于他人他物,而是不自知、不自明。克己修正,无事净其常、有事净其变。一句话,平常即为功用。在待人处事上,就是要融于其中,又不受外事外物的干扰,与人为善、顺应事物,不忤逆造作,创造修学的良好氛围。心神哪曾离过身,何必烦扰费疑猜?平常之中见功夫,率性而为处处真。待人接物,谨奉“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即可。该练功时不令杂念扰心,该工作学习时,用心做好。意识的转换依心态稳定为基。

身体中藏有真种子,性即是体,以命为用。性命之中,有动有不动。上述所论之应用,泛泛而谈,又依个人知会而有差异。因为人性有明暗、体质有强弱、阴阳有偏胜。而对于“用”来讲,最直接的道理要入在“自身”,就是“身无疾病为常法”。

大多数人,都是处于劳心奔命而又趋向衷情于身体安逸。当知心劳神必衰,身不劳气必滞。越是不愿意练形调心养神的人,越喜欢贪图安逸享乐;这也致使身体有阴寒积滞的病患。若想除去形体内的积滞,要懂得外练其形,内养精神。练形这好比是动武,为的是行经化淤。单讲练气功,如果气升降受到阻滞而淤结,则不会有暖热产生。有的人练功过程中出现潮湿麻庠、沉跳酸胀等感觉,多为经络百脉有不通所造成的(得病有诸种因素,单就练功所出现的某些现象而论)。选择一套适合自己练习的养生功法,坚持下去,可以促使身体从体质上得到加强,练的过程,带动四肢、肌肉、骨骼、筋韧、气血、脏器、经络等共同参与进来,怎么能没有效果呢!要记得“经通、气暖、化精、得神”。后面再补充一句,无论是练功,还是在平时;无论你是在动,还是在静,都需要有心平气和的状态。

长篇大论,个人有解。

另外,“点心”一盘开胃菜而已,饥饱由人,自有分寸。称不上“老师”之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