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丹修炼系列讲座

作者:郭长宏

第一讲:内丹修炼进程总论

(一)修持指的是什么?

佛家讲明心见性为修持第一阶段所要求的理法。明心见性者使人认识自己的本来,即如来之地。认识之后再经过入定而涵养,如达摩面壁九年,这叫还虚境界,涵养自己的本来。明心见性就如一个卵细胞受精而成为受精卵,已经成为一个新生命的基点,涵养过程就是受精卵育养成胎儿的过程。这是佛家修身阶段所走的过程。

道家讲炼金丹,通过金丹跟本神相合,烘托出元神,元神以后培养婴儿,婴儿养好,再成为法身。这法身境界算是到了生命修炼的终极位置。欲炼金丹,首先要有炼金丹所需的材料,《心印妙经》曰“上药三品,精与气神”,道家生命文化认为人是由精、气、神三者构成。精代表人的肉体;神代表精神,也可以看作是思维与意识的根;气融于精之中,也融于神之中,使肉体与精神能相互协调,可以说气是神与精两者的载体,为其两者之间交换的一种东西,也是能量。

炼金丹的目的就是为了炼神。不经过修持的人,神是没有办法把持的。人对精是知道的,脏腑、筋骨等,这些有形有质的都是精的存在态;气也可以承认,当然不是指呼吸之气,而是有一种能量感觉的,为生命能量基础的内气。对于神呢?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否认神的存在,人之所以跟桌椅不同,因为它们的构成缺少这个神,只有神的存在,才是一种活的生命现象。而神的存在可以说,它就在身体之中,无所不容,无所不在。可是一般的人都认识不到它,感知不到它,所以也就没有办法把持它,也没有办法去完善它。

而佛家修持,常言本性。以因缘聚会与四大假合之说,让人们不执著本性之外的东西,不执著了,也就放下了,放下之后的境界,是一种类似“空”的状态,这样,本性自然就会显露出来,而为明心见性;之后再去温养它,以坐禅或者睡觉等方法。因为此时的行、住、坐、卧都已在禅中,似怀孕的母亲,她的一举一动都会本能地去照顾与温养腹内的胎儿。

道家的修持则是精气神并存而炼,以清净、无为、自然等理念,使自己放下来,静下来,如《道德经》曰:“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就是自己真正地在清静之中,烘养出神的本来之气,即先天元炁,使其产生、壮大与变化,实现一种质量上的变化。同时也通过精气去温养神,只有这样,神和精才能自然而然地更好地融和温养,才能产生更纯的气,使本来污浊、混沌的气变得质量越来越高,炼到先天真气时就可以炼化金丹了。通过金丹与神相合,烹炼元神,进入命胎阶段的修持。这是道家修炼的大致脉络。

(二)一个时代的思想意识决定着生命的修炼原则

一谈至道家修炼,都有经络之说。而经络说、丹田说,包括河车搬运说、周天说等等,都是指炼气的一种方法。实际上,从中国传统的《道德经》上看,它不提这些经络、丹等概念,它强调一种整体观,把人看作是一个整体,把人的心和身、或者神和气、或者精神和肉体、或精气神三者都看作一种东西,不去加以区分。传统《易经》也把人体生命它看作是一个整体,六十四卦也就是分成六十四份的一个完整而又均衡循环的东西,八卦也是如此。所以中国真正传统的认识都强调整体性。人从整体去炼的时候,把一切东西都融于其中,这叫真正的无为之法。而由于历史的变迁和战争等因素,给人类生存带来了深入到意志性的冲击,使人们的整体观越来越淡,种种原因造成整体观越来越不被认识,反而慢慢着眼于局部,最后弯弯曲曲走了一条类似于太极图中的“S”线,走入一个象长江、黄河的弯曲之势,走入经络之选了。所以我们要是从生命本身的发展来看,则必须不执于局部的利益,只有回复到整体信念的行为中才是根本完善之道。和谐于外,圆融于内,在处处和平之中才能真正实现天人合一的生命境界。

当然,经络之说也是根据人体的实际状态而提出的。比如说,当我们站在高处看去,海洋是没有河流的,也没有高山;后来水少些了,才会突出一座座山,才有丘陵;水继续减少,丘陵旁边的平地都没有水的时候,于是哪儿洼哪儿有水,就有河流湖泊。湖泊就象穴位,河流好比经络,是由于元炁不够,不能充盈于整个身体了,才会产生通经脉的修炼之说。这些都是因为一个时代的思想意识决定人的身体变化,其道理都是相通的。

(三)、用守中的思想来实现筑基修炼

一般成年人身体的经络不是很通畅的,感觉不到气的流动,气比较衰,这需要筑基。筑基阶段就是把念头、意识落在小腹。小腹与肾相关,元炁发自于肾。天地都是夜半子时一阳初生,肾气初生的时候就是阳气运化,这是人体生命能量运化的节律,也与人天合一的思想相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无论道家还是儒家,都讲究一个“中”字,处处讲整体和平衡,平衡理论是永不变的真理,一切事物的变化目的最终都是平衡。对于人的身体,在首与足之间,“中”当然指小腹之内。把心识念头看作火,精血看作水,水火相济,互相作用,这样,小腹会慢慢发热,真气慢慢产生,有热量,有气团,有流动,此为精变成最初阶段的气的过程,是混沌之气。去继续炼纯,运化成团,就是结小丹的修炼过程。

中国文化强调以人为中心的整体现。把人看作中心,把宇宙万物看成人之外的一种东西,在生命修炼的应用中,宇宙再大,都是围绕着人的存在而存在的。这样,一切东西都讲汇聚,所以人炼出来的能量之气就汇聚成形而结丹了。

而佛家修炼的理法,于入门之时就言普渡,众生,修行的目的即是超越生命,渡化苍生。这种以苍生为己任的意识,无论怎么顿悟修持,身体能量都不往内走,而是向外。所以什么最关键?方法最简单也算是最没用的,关键是理性方面的东西,思想是根本,它指导一切。修炼的方法都是工具,不知道、不理解而乱闯不行。

道家修炼的第一个阶段为结小丹,这个丹不是真正的光烁烁的金丹,还没有达到那种纯度。第一步完成了再接着炼身体经脉。一般传统认为,人体以两个最大的经脉为主干,一个是督脉,一个是任脉,并认为四肢、五脏、六腑之脉都是它的支流,督脉是周身阳脉之总汇,任脉是全身阴脉之海,一阴一阳。任督二脉的走向,在传统丹法修炼中一般都是从下丹田,至会阴-尾闾-命门-夹脊-玉枕-百会-印堂-绛宫,回丹田。

(四)从八卦思想到丹道修炼的神气相合

由于此次讲座的命题是道家传统内丹修炼,所以讲述的小周天能量运行路线与方向,都是采用一般最普通的观点,即是督升任降的循环路线。虽然我本人所持的任督走向与此不同(《易圆修行》中有述),但在本次所讲述的下面内容中都将以传统任督为基本线路,阐述探讨中国传统修炼文化的精神内涵,借以引起广大修炼同志们对生命文化的更深入研修。

中国文化里面的很多东西都互为相通,无论儒家还是道家,都在讲八卦、用八卦。《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八卦讲阴阳两个卦爻的不同组合,构成不同的卦位。《易经》里讲,阴气为地,为卑下;阳气为尊为真,为天,有这种天尊地卑之说,所以人要炼阳气,追求纯阳之体,即乾卦。

如果把坤的位置看作会阴,震看作命门,离看作夹脊,兑看作玉枕,这里就包含了后三关的内容了。乾看作百会,巽看作印堂,坎看作膻中,艮看作气海;而且把艮当作下丹田,坎为中丹田的位置,巽是上丹田的位置,这就是三丹田。坤是没有阳气的,艮阳气有了,是阳气初生,坎增多,巽更多,比巽有更多阳气的是震,所以从坤到艮到坎、巽,之后走一条对角线到震,古人讲,印堂穴是藏神之所,命门穴是藏精气之所,神气相合才能炼元炁用。怎么相合?藏神与藏气的地方一贯穿,经过腹中里面的黄庭位置,并于此黄庭之处氤氲 修为,其可谓居中而得天下之全者,相通于八卦思想也。

而周天运行讲整体观,于人体是后升前降,象天体运行,与肉眼所见太阳绕着地球东升西落、往复循环、流行不息一样。以先天八卦图看,从坤卦到震卦原本没有路。会阴到命门之间经过尾闾,这里是不通的,须搭上桥才能通,无路而接通处即为鹊桥,故尾闾的位置叫下鹊桥。在八卦图中,从会阴到命门有空档,从百会到印堂又是一个空档,而百会到印堂的位置确实是不容易走的,舌尖不上抵,能量便本能地往上去走,舌尖接上之后,能量才会往下走,这叫搭上鹊桥。所以传统丹法中上鹊桥、下鹊桥的位置与八势所指的位置正好一样,两者相合。这是小周天阶段的内容。

(五)、一个沟通人与自然的玄关窍开

随着任督二脉的周流,在继续修炼中,炼满小丹,小周天通了,内气越来越多,象一条河,水本来少,可慢慢多了,便有决堤的时候。决堤了,就是闯开一条道,这为关窍开。窍即是能量交流的通道,呼吸饮食的口鼻、闻听声音之耳等为外窍;体内经络中气血生化流运的集结点为穴窍;身中烹炼精气的区域为内窍,也为丹田;而关窍则是指真气生发氤氲的特殊窍位。与天地自然互为沟通能量的为外关窍,一般均在经脉的穴窍上;而在身内起生发生命真元之枢机作用的又名内关窍。在此小周天阶段所闻开的关窍属外关窍,通之而为玄关窍开。

在具体修炼任督二脉方法的人。实际上最先开与最容易开的是会阴。但是会阴穴被认为是阴下之处,属地阴之气,所以容易被人弃之不用,但并不是没开。玄关窍开的位置因人而异,但一般人的印堂穴也最易开通。因为意念所用是在头中,藏神之所在印堂之内,这是一个敏感的位置。无论气怎么去运行周天,受平常感觉影响,在印堂处运行最慢,这便增加了气的衍化。衍化即为虚实能量的交参,一交参,后天有形实质之气就被先天无形虚质之气所衍化,参了几次之后,就化通而窍开。

玄关窍开了以后,气与外面就有了通道,而这地方比较敏感,容易观看东西,如果去看,则是修持界所说的执著,被欲望所执著,而走“天目”之途。如果一旦把能量用到印堂,看别人这个,看别人那个,那么就不容易结中丹,不容易往以后走。因为,虽然所炼的经络之气能温养下丹田,能通这条经、通那条络,但在实际上能真正感知外界东西的,所用的绝不是所炼的气,它消耗的还是人本身的元炁。这好比是吃饭,人能吃谷粮、吃蔬菜,这些也能营养身体,但眼睛看东西不是靠所吃的东西,它需要一个转化过程。而天目所用也不是所炼出的浑元气,如果浑元气往这一涌的话,人就变得糊里糊涂了;用的是元炁,用一点就消耗一点,并且元炁在小周天或者大周天阶段炼不出来,怎么炼都是后天之气或者先天之炁。先天之炁还没有达到元炁的质变纯度。中国文化讲究人天合一,天人合一,所以不论人怎么修炼,儒家也好,道家也好,人不可能不去思考、去真正理解一下中国的本土文化到底强调的是什么,这就是根源。

(六)、周天运行的目的是炼化精气

想炼金丹,大周天必须先开。大周天不开,先天真气不产生,金丹永远炼不成。金丹的纯度要用神与气,全身整体都参予,才能炼一个“纯”。好比炼一炉真正的好钢水,洪炉必须大,温度必须足,否则不可能成功。

修持人不讲究外用天目这些东西,周天运行的时候,天目是开的,它是外界能量进入身体的通道。就象水中有漩涡,一下子就把外面的东西卷进去了。正常所走的周天运行,可以不用去管它。周天运行的目的是炼精化气。真正转化精气的方法,不是靠意念和动作,这只是当初筑基阶段的方法。周天之后,就是在气血运动中来调节炼气,否则,怎么转化都是浑元之气。就连烹炼心性,也应在生活中磨炼,假如总在屋子里坐着的话,最终也只是个呆头呆脑的呆子。

每次修炼之后都要收势,不收势它总是转,转就不纯,不纯就有障碍,就不能安安静静的,就不能真正地达到顺其自然。走的时候是武火周天,静时是文火温养,大致是这样。

在顺其自然的情况下,生命本能的东西就在运动,象人体内的血液一样,不管想不想它,而实际上它都在流动。真气属先天物质,它不可能静止,只要人还在喘气活着,它都在运行,只是感觉微弱罢了。周天不通就象血液不流动,人体心神就不安,就会死人;只要是活人,经络肯定还是通的,只是经脉里的真气少而弱,不易被常人感触到而己。小周天以后慢慢文火温养,这因人而异,有人炼几天就能温养好,有的人慢些,炼一、二十年,到最后才能成为一个中丹。

(七)、六根震动的修炼过程

在小周天时的玄关窍开之后,把外界大自然的能量重新倒流,慢慢水又涨了很多,又冲开两边堤坝,全身经脉都被冲开。这次冲开,才叫走大周天。大周天所走,当然指全身一切经脉。在一切经脉之中还是以任督二脉为主,所以先走任督二脉,冲开之后便贯通全身了。能量大变时就会有六根震动现象出现,象地震似的。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这些都与外窍相通。意根就是心神之根,最先发动的是意根,最后得通的还是意根。在这一阶段上,如果能够控制自己情绪的话,便能踏踏实实往前走,在大周天之前要做好心理准备。

当某一天,在运用丹气走周天运行时,而中丹不听使唤,这就是六根震动的前兆,有这种感觉的时候,六根已经动了。丹气一动,马上便会觉察到,这时唯一能做的是静静地默守它,让它自然发动,发动之后下闯身根。

六根所动,不是意念所能控制住的。耳根发动时都有耳中外鼓、耳后生风的感觉,是真气一下子上涌至后脑,这是能量的变化。所以,走耳根时会很危险,容易招幻相。在眼根走过时也会有很多幻景出现,骨骼、山水或其它什么,象吃了迷魂汤似的,随便看,跟平时的梦境差不多,人在梦时,理念不象平时一样可以克制,根性所使,很难管住自己。这就非常有必要加强平时对自己性情与行为的把持。

舌根时不会出现什么景象,只是易流清水状的白鼻涕,是精气外泄所致,必须在事先舌尖轻抵上腭,以意导之走向绛宫。得把这个形态如纺丝意义上的“绛”,也要看作现代音义上的“降”,顺势一引,如丝如缕。知道传说中老子西出函谷关时,等待着的尹喜吧;尹就是引,是饮,真气走到鼻处,不往下走而往外溢,本来是真气,往外走时即如蒸汽受凉变成水珠,就会从鼻子里往外流东西,所以要先行引字诀,引回来;喜,就是吸,绛宫往下一沉,一吸一引便顺势往回流,这是鼻根所走。

最后过意根时,易起心魔,所以通意根是最难的,尤其是对平时行为不良的人。意根过时,需打破人原来的秉性、德性、人性与平常的思想状态,迎接它的是明本心见本性。如果想把这根走好,就要筑好基,在炼己上真下功夫,因为意根与本性相合。

六根都很难走,不易闯过去,而以后的性光显与元神炼化时更是九死一生,故修持人都讲护法。当六根一动的时候,身体有反映,它不会突然发生,而是有几天或几个小时的征兆,护法老师在事先便有所准备,其作用是让外盗之事无机可乘,也使自身魔性起时有所克制,这是很不容易把持的。

六根发动之后,能量有了大的激增,全身膨胀,脱胎换骨,会身心俱受苦痛。而这时候的大周天还没有真通。而有人认为任督二脉之外的经络,哪个地方有气感就叫通大周天了,这不是,六根震动走过没有?六通现象出现过没有?六根震动走完之后,看东西与过去不一样,有一种境界。这是中国道家传统的修法。

佛家一样走六根震动,入到一定的禅的境界时,六根出现,身体都有大的变化,似天崩地裂。大周天开了之后,佛家修为变化的标志是骨缝开,额头等处塌陷,金光显。这是因为佛家能量往外膨胀,所以骨窍开。道家是不开的,道家是往里走,内聚结丹。

(八)在心识动处结为舍利珠的佛家修炼

大周天一开,经脉真气流动,然后就慢慢温养,之后经脉满,全身成汪洋之海,这叫大周天。大周天是与小周天相对而言,小周天是指内在的局部的真气运行,大周天是周身整体运化。中国生命文化强调人天感应的整体现,大指无限之大,所以没有经脉之说。开了之后,能量有两种炼法。佛家外显性光,道家还是用聚法回炼,继续烹结大丹。道家的大丹和佛家的金光护体在同一个层次上。

佛家用戒,去执著,也就是放下外边一切,能够回到本来,见性,见性之后,身体就有大的变化。能够见性,当然己进入定的境界,入到一定的禅的境界,出禅以后,身体就有变化,在身体之外罩有一层薄薄的金光。

金光之后出舍利光,舍利光是金光的第二层。也就是说万缘放下,放弃外边,赤裸裸回归本来,能够进入一种定的境界,在人本性之体纯净处,身体有大的变化,是本质上的变化。金光具有一定的样和之性,也具有一定的锐性。舍利光也是薄薄的一层,祥和之性更深,内外融通一片。舍利光充满,静定之处,本性开始真正发现,即为明心,这才真正开始入修持之门,金光之前的明心见性,那都是外缘,是站在外边的把持之道。舍利光充分地回合,在心识动处结为舍利珠,所以道家讲炼丹,佛家讲炼珠。合本性回聚本神。舍利珠合本性,明心见性,往下融合,在念念空处炼就舍利子。从这之后的练法就类似于达摩面壁,面壁干什么呢?事实上什么都没有才面壁呢,如果那边有花花世界,他就不面壁了,就是进入一个境界,一个还虚境界。这时候开始温养命胎,已经有成形的“受精卵”了。十月怀胎,九年面壁,一朝分娩,婴儿显形,佛子出世,法身圆满。这是佛家修练的途径。

而且佛家修炼,与道家大周天之后,两家在大丹或出金光之前的那一瞬间,都有六根震动,通意根,最后心魔都打消了,这才叫真正的万缘放下。不是说不吃肉,不杀生,就是万缘放下,这是假相,与人的身体生命无关。这些东西都放下,才能回到本来,才进入一定境界,才能明心见性,明心见性之后,才能真正认识天地自然,才能教化别人,渡化别人,因为佛家修炼的目的是为了普渡众生(而实际大多数所走是教化众生,很难渡化别人。看对方修为,对方最后没有修成,都是教化,不是渡化)。

(九)、还虚之后不忘修炼初衷

大周天通了之后,炼金丹,金丹之后炼阳神,阳神在绛宫。阳神炼好之后,它不老实,会往上跑,如果冲出去,就是没最终炼成。所以不让它出,在泥丸处与阴神合和后,再安安稳稳地归于小腹内,跟元神相合,这才是真正的命胎产生。凡胎妇人孕,圣胎自身结。

修到这个位置算是自身的生命修炼开始入道,后边路还很长。就象人在结婚生子之前的人生历程,可以似为金丹合本性、面壁还虚之前的过程;而生了一个小孩,供他吃饭,供他念书上学,大学后参加工作,这个过程是婴儿烹炼法身的过程;法身烹炼完之后就是出了大学校门,去参加社会工作;然后结婚,完成人伦之事,为社会服务;法身之后,才算真正开始做“人”该做的事,可能即是传统儒家修、齐、治、平之人生脉络的修身过程。而古时一般人是进入深山修炼,他们在得法之前,修炼之初,都有发自心肺之宏愿,以感天地真师、以济苍生而增信念,壮吾胸怀;但是,在自认为修完之后,好象已与现实不怎么融合,他就没什么事了,无牵无挂,一拍屁股之后走人。那么多人供养他,完了之后,他就走了,那他就欠这个社会的供养。有些佛家修持者也是这样,进入灭尽定,“突”的一下,就完事了。朝成道,夕死可矣,“白日飞升”一走了之,这是不应该的,也难怪他们在没有真正修成就已自认了脱了,自误矣!狭矣。博而融,合天地。而常说的虹化所走,一道金光,身体消失,这叫出偏,不算炼成,都可惜了。

(十)结语:一个善念,就会放下万缘

我们修炼之人应该知道,炼大丹之前的过程,或者佛家的舍利珠之前,它讲究业力。既然为人,不可能没有失误的地方,也可能说过别人难听的话,如果说对了那不算什么,如果错了,就是犯了戒律,犯的是人生行为准则。这不算口孽,实际上叫心孽,这是个人素质问题的表现。从修持而言,这都是自身的障碍,无论从心态上还是身体气血上都是一种障碍,障碍不消除,怎么能达到赤裸裸的清净之身。不达至大周天位置,怎么能烘托出本性?怎么能认识心神?不把生命烘托圆满,怎么叫修成正果?修炼真的很难!

但终归有解决办法,“慢慢”地炼。人只要能放下心来,踏踏实实地炼,不管练什么,走哪条途径也好,都有成功的希望,百分之百都能成功。从古至今,经久不衰的修持界,它的存在不是没道理的。而现在不管炼什么的修者,都是不能把自己放下来,没有踏踏实实地去炼,没有实实在在地去修,关键在这里。人们应该反问自己,每次修炼,有几时能真正地放下心来?放下心来,那叫入道,入道之后,才能真的去炼。道儿都没入进去,怎么去炼?那不是自欺欺人吗?佛家讲,人、事物、一切都是因缘聚合而已,名之而已,所以这一切都不要过于执著,就安静了。很安静就放下了,放下了,自然就回到人本来的清静位置,人生命的根深处。根深处到底在哪?不知道,只有自己才能体验到,象说的如来之地,而如来之处还是本来的地方,无心之处。 道家也是一样,通过对精气神不再继续损耗,有为才能损耗,以无为来温养,把自身精气神融合、净化,慢慢达到一定纯度,再凝结为一起,烘托出元神。很简单,没什么沟沟坎坎,只是我们做起来不容易,构成了各种障碍,这是人为之事。能够对本神或本性有所照顾、完善、圆满,这叫修持。如果只是在气血上烹炼,叫养生。不照顾生命之真种子的炼法,都叫养生,活得坦然,身体健康,心情平和。如果身体不好,让平和也不可能,疼痛的时候,肯定身体也难受,所以说养生是修炼和修持的基础

第二讲、筑基的原理与方法

一、筑基的内容

修持有两个要紧的险处:修炼至六根震动,尤其是走意根的时候,容易起内魔、着外魔,有危险;炼到元神出关,有生死之忧,主要是那时不容易把持自己身体的变化,因为气脉通了,气足了,会对心神有一定冲击,使心神产生变化,象做梦一样,很难把握自己。如果平常意识不端正,这时,气也就随之而散了。所以需要提前打好基础,处处严一些好,态度端正些。心中坦然安静,就清静了,如果心里还有障碍,还有“结”的话,闯关时就会出现麻烦。六根震动很难闯,以后的路也很难走。

有人说道家修炼讲究先炼命法,炼到一定程度时再炼化心性,而在实际上不是这样,从修炼一开始就应该做到性命双修。一般讲,佛家强调化性,化到身体内外皆空、出金光以后再开始炼命法温养,面壁还虚。而道家讲究精气神,这三者哪一个都不丢下,都需同时炼。在炼精的时候,注重小腹;炼气的时候,一般都是河车搬运、周天运行;炼神的时候则内含化性。在筑基阶段也有化性的内容,虽然只能起到调节性情而养心神的作用,但为了以后的还虚炼神修炼,历代修炼大家还是把它提前至修炼之初时即已经训练了。潜移默化,习惯成自然,善行为本,少为恶行,持之以恒等修炼所必有的信念,也成为修炼的内容,这也即是基础阶段的炼己内容。

炼己就是化心性。好的念头继续努力,坏的念头去掉。一般是先要明理,修炼之理明白之后,知道该怎么去走,就顺理成章,不明白的话,就容易闹乱子。

(一)应先了解什么是修持

欲使个体的生命完善,想炼好个体,就要首先明白怎么才能炼好个体,知道个体都存在些什么,知道修持的内容。还要讲究人天观。

对修持而言,只知道自身是远远不够的,比如炼气,气的转化需要外界的参予,就象人为了生存需要吃粮食、喝水,为了让身体长得结实一点,需要外界的营养,人的生长过程就是从大自然吸收能量、交换能量的过程。如果在道理上还认识不到人与外界有能量沟通的话,就无法吸取大自然的气,无法主动地去采,那就不属于自炼了。只靠本能地吸收,那样太少。这些基本的人天关系事先都应该知道。根据自己对修持的认识,再去修炼、去体验,体会到了,用身体证实了,便会确认这个原理,接受这个原理,才能踏踏实实地去炼。当身体出现新的状态,就会认识另外的思想观念,再用它指导自己下一步修炼,用思想理论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1、修持的缘由:提高生命质量

筑基的内容包括什么?咱们讲修持,首先要了解修持包括什么内容,要明白我们为什么而修持?下面就讲述这个问题。

我们生活在现实中,都要吃喝睡,养儿育女,赡养老人,献身国家,发展事业;每天靠吃一些物质方面的东西来充实身体,靠休息来温养自己,靠工作来实现自己的责任。但是久了之后,会发现生命中还有更多的内容,比如说除了靠休息、吃药来调整身体以外,还有其它锻炼方法。想报效国家,凭现有的学问、体力、智慧,能做到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能力增长一些,就会做得更好一些,更大一些。修持能从根本上完善一个人,如果自己对现实个人情况不完全满意,希望能变得更有能力一些,那就应该修持。一般讲修持,不管出于什么原因,结果都是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

首先要身体健康,之后心情平和,进一步是行为方面比较合理,人生比较幸福,修持可以是这个目的。还希望如古人所说能长生不老,希望不会在哪一天因无奈而死亡,希望对自己的生命有所把持。把持生死是很难的事,虽然古时传说中的神仙家们都说长生不老,但以秦始皇那么大的权力,也没有求到,原因是秦始皇去外边求了,希望吃长生药,却忘记内养自炼之道才是生命完善的根本。所以修持者对生死之事,希望能成仙,达到身心健康的真人境界,成为一个真实的人。

种种原因,导致人们希望去修行,通过修行,得以不同程度地提高生命质量,完善人生。

2、修持的过程:以丹道言之

《心印经》曰:“上药三品,神与气精”,精气神三者构成人的生命现象,构成一个活的人体。既然人由精气神这三种材料构成,那么就应该炼精、炼气、炼神,炼得越多越好、越纯越好,使人的生命元能够有一个再造的过程。父母生养是靠别人塑造我的生命,现在希望自己努力达到再造,使生命质量能够提高与完善。道家是这样认识生命的,所以修持方面就围绕此三者,通过炼精、炼气、炼神,来达到目的。

其修炼的大致途径,第一阶段筑基,第二阶段炼精化气,第三阶段炼气还神,第四阶段炼神返虚,第五阶段炼虚合道,第六阶段就是行道了,有个渐进的过程。只是从理念上认识人体有精气神,但到底精是什么?气是什么?神是什么?要炼它,先要了解它,那就必须从身体气血上入手,从一、二、三入手,往前去走,走到最高位置。中国道家的修持之法很实在,是循序渐进的,中间不留空档,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往前走。修至炼虚合道,也就达到真人的境界了,自己生命质量、外在行为都很完美,真正顶天立地,是人之至善的境界。

因为道家修炼的法门很多,是意守上丹田,还是中丹田,还是下丹田;是直接坎离相交,还是河车搬运;是入手就温养命胎,还是从炼精、炼气开始;是从形体还是从意念着手;是以动功为主,还是以静功为主等等,各自不同,但总的原则大致是一样的,不管走哪条脉络,身体大致的变化大体都如上面所提到的。这是道家的认识。

3、修持的结果:生命完善

一般修持能达到什么结果?人只要踏踏实实每天去锻炼,涵养自己的身体,至少能比不照顾它更健康、更少些无奈的事,少一些疾苦;能使生命活得更长,就是长寿;当然还能使人生价值体现得更好。还有就是真人境界,古人认为修持好了,就能成神仙、成菩萨。神仙和菩萨就是能认识自己的本来,回归自己的本来。不是讲炼精气神吗,神仙就是把神炼圆满了,人炼完美了。

以上三个方面可以概括为因、行、果。应该经常想一想,要确认修持到底有哪些内容,是否认可它。一个修持者如果要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等,必须首先确认什么是精气神。佛家一般把人划分为,第一有人的本性,这是生命的内在本质,第二就是肉身。佛家把肉身看作是可以“四大皆空”的东西,是载体,可有可无,只要把持住本性,就能使生命的质量提高。

总的说来,认识方法不同,修炼时着手之处就不同。一般人认为,人就是由肉体和精神构成,这样一来,对身体的照顾,只能靠体育运动和吃饭等,精神方面,只能用品格、道德修养等来安慰自己一下。这是因为对事物的认识不一样,便会导致人的所作所为不一样,当然结果也就不同了。

(二)修持者应该研究什么

修持并不是说什么都不管,告诉意守小腹就意守小腹,让炼小周天就炼小周天,让静坐就静坐,它更要明理,要用智慧,才能往前走。所以人比大象更有本事,尽管人没有大象的力气大。要明理,就应该需要研究些什么?

1、明天地

人的存在,是要先清楚我们个体。但人却不易看清楚自己,也不知精、气、神到底都是些什么,气血到底是怎么变化的,这些自己看不到。但是可以触类旁通,应该知道外面的物理效应、化学效应,同样也适用于修炼这方面。通过日的升落、月的盈亏等外面世界的变化,找出规律,从而印证自己身体内部的变化,这样才能修炼自己的生命。而最根本的外界是什么?是天地。

天是什么?苍穹。地是什么?水土。能够构成苍穹和水土的是什么?中国古人讲究太极,它构成一切,构成宇宙万物,包括人,这些就是由阴阳两种材料或者元素构成;古人讲究阴阳,认为天地是由阴阳构成的,“轻清者上浮而为天,重浊者下凝而为地”。以阴阳升降来表示天地之变化,表现万物的生机与活力。《易经》讲“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个“道”字蕴含着升降开阖的规则。

老子是道家的鼻祖,被后世的道人尊为太上老君,《道德经》是他留给后人的。《道德经》认为宇宙就是一个道,或者说宇宙的存在是由于道的存在而存在的,宇宙当中的变化、人的变化也是因道的变化而变化。道充塞于天地之间,无所不在,一切都是道构成的,包括阴阳也是道,这是道论。用道这一个字代表一切,而道是什么?老子设立了这样一个最大的概念,它必须是无形无质的才可以,但它也得必须有内容贯穿其中。所以古人设立第二个概念就讲气,宇宙由气构成,日月山川也是由气构成的,茫茫四海也是气,包括人、生命,还有神也好、精也好,那也是气的不同形态,或者是另外一种概念而已。把气分成诸多方面,也只是为了把事物表达得更清楚罢了。

天也好,地也好,一切都是由气构成的,形形色色的物体都是气的不同组合、不同变化而构成的不同存在态,大千世界皆为气。修炼要是不知道气是怎么回事,怎么去炼?要了解同源之理,人天同源,物我同源。同源之理即为道,即为气。在道教的庙观大门两边都写着“道气长存”,这便是道家思想很实在的体现。

天地也好,宇宙也好,万物万事也好,它只是由气的不同组合而构成的不同物象,其大致的模式是怎么样的?或者说宇宙的模式是什么?那就是道的演化。道是天地存在与变化的根本,《道德经》里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无形无质的,“一”是无形有质,“二”是有形无质,“三”是有形有质。“道”没有形状,也没有质量,只有一份万物之本的内容;“一”也好,“二”也好,都是物化的过程,“三”就是有形有质,成为物体了。

其实道也可以看作是“0”,一切都是无形无象的。由无生成有,有无之间交替变化,构成生命物质的存在与消亡。活着的不能永远活下去,所以要有新陈代谢,所以道就是无。老子讲有、无论,讲有生于无。一、二、三、万物这都为有,而从无到有的过程就是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的过程。

2、明生命

天地是一个大整体,个体生命是一个小整体。人之所以区别于石头、木头,是因为后者为精与气构成,而人体内还有神的存在。其他动物、植物、一切活的东西,都有神存在。当精气神三者聚在一起时,才能构成活的生命。也可以说由道而为气,气化为三,为精、气、神;或者说道分阴、阳,阴阳分三才,人之三才为精、气、神。

既然讲人天合一之理,万物都是相通的,那么,道是怎么跟万物、跟人相通的呢?

《道德经》的宇宙模式图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由此,我们可以把生命模式图写为:心——神——气——精——身。可以把人看作是心和身两部分,当然这里的心不是指心脏,可以把道看成心,心是一个概念,它也无形无象,但人却不能否认它的存在;接下去把一看作神,二是气,三就是精了。所以,由道至万物的生成变化过程,具体到人,就是由心主宰一切行为,心能生神,神生气,气生精,精变化出人的身体及其行为,这是大致的脉络。

3、明修行

我们从宇宙模式图和生命模式图中能不能再找出一条生命修持的模式?老子讲返朴归真,讲无为之静,我们修道呢?可以象树叶之精华往树根去走一样,回归它本来的地方。归根才能达到复命,回到生命的本来,能够再造生命,完善生命,所以叫归根复命。老子的书起名叫《道德经》,可见把道看得是多么的重要,认为宇宙因为道的存在才存在,如果失去了道,宇宙就变得混浊不堪,翻天覆地;人失去了道,就变得神魂颠倒。天地不能失去道,生命修炼也不会失去道。

一个生命产生后,经成年到老年、最终趋向于死亡,人们希望能象天地一样长久,这就需要往回返。顺则凡,逆则仙,这是修持界的话。为了成仙,就要回归婴儿的位置。由万物到三、到二、到一,归于道,修行也是往这方面走的。也就是《道德经》所言,“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如人得一就成为“仙人境界”了。

儒家通过“敬”,尊敬天地,尊敬君主,尊敬师长,通过正襟危坐的形式,端正身心培养浩然正气,得大智慧,通晓一切,也是通过肉体往回走。佛家通过放弃心外之物,不执着,直接温养本性,心神为本性,也是往回走。道家更是如此,炼精为了化气,为了还虚,为了回归本来,为了生命之胎的圆满。

以上所言,仅是大致内容。平常要琢磨。琢磨得透一点,思想认识就提高一步,行为就更完善一步。具体说来,修行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人天合一思想。因为修行是建立在人与天地之间的整体观上。人天合一思想,源自《老子》道论。经书上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强调生命存在与完善的整体观。自然就是“随之”,如河流奔腾而下,是谓“自然”。反之,硬要河水逆流而上那就不自然了。

二是无为思想。讲修行,明白人天合一思想后,用什么态度去修去实行呢?

《道德经》讲无为思想。佛家用戒律去掉执着,放弃一切外缘,回归本来。道家通过化精、化气、化神,达到命胎。化精也好,化气也好,炼神也好,人都得放弃平时的不良习惯,如果去跟人喝酒、吸烟,就不可能很好地温养命胎了。要求能放下,这就是一种无为思想。无为思想,就是无欲之为。物欲方面要淡化,这样,复杂而繁琐的社会生活行为就变得淡了。这个“淡”字的结构,右边两个火上之火字构成“炎”,给它浇点水,让它清凉一些,不就淡了吗?淡了之后就能安静下来。所以由无欲而能返朴,而归于静,静下来了,就能回复于道。一切都受道的影响,能够自然变化,所以《道德经》还有一句话,“万物将自化”,万物自化,生命就得以转化,精气神就得以培养,这就是修持。

三是神气融合。道家讲究炼金丹。用什么才能炼金丹?用气。又怎么培养元炁呢?通过炼精化气,即化为后天气,后天气化成先天炁,先天炁化成元炁,元炁才是金丹之所炼。所炼之金丹才能跟神相合,烘托出元神。而元炁是怎么烹炼出的?最根本的一句话叫神气融合。内丹修炼之法无论在哪个阶段都是神气融合。筑基阶段也要求神气融合,虽然融合得不够好;到炼元神的时候,也是神气融合。

所以讲修持,第一用人天合一思想,强调生命存在与完善的整体观;第二是行为态度,要做到无欲无碍,达到清静,这样“万物将自化”;第三,实际内容就是为了神气融合,融合之后自我就能转化了,就能达到生命的圆满。

(三)修持应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修炼不是想炼就能炼的,还要讲条件,所需要的条件简单地说就是四个字:法、侣、财、地。

1、法 。一为真师。什么叫法?天地思想,生命思想,修行思想,这些都需要了解,这都为法。这些内容怎么知道呢?可以看书,所以书就是老师,还必须看写得明白的书,这是真正的老师;或者去听别人讲,别人教你,这也是老师。所以法的第一个含义就是真师。

真师传你道,授你业,解你惑,这为老师的责任,老师的行为,如果不够这三个条件的,就不是真正的老师。传道即传理,授业即传法,解惑即去掉人的障碍,以明心睛,使心里的眼睛能亮。

二为明理。有真师之后,才能明理。但真师只是教理,也就如别人把饭放进嘴里后,还需要自己咽下去,还要靠自己消化吸收。所以这里所说的明理,就是说从书本上从别人身上所学的东西,必须通过自己的悟,来消化变成自己的东西,明理的过程就是悟的过程。只有真师才能给人带来“觉”,把昏昧的元神“唤醒”,把“善性”浇醒。醒了之后,靠自己去活着,这叫悟。明什么理?明修持之理。

三为方法。修持是贯穿人的生命及人周围环境的事情,这也是人天合一思想。虽然修持是立足于现在,但修持之后达到什么结果?怎么实现这个结果?这需要修持的方法。这个方法里面的各个环节都要知道,一步不知道,就象黑暗中走楼梯一样,看不清楚,有一步踩空,就有可能掉到楼底,所以处处都要明白。实修时的方法,是结合自己的行为,用老师教授的,自己悟到的,踏踏实实地去走,用整个身心去做,而不是琢磨琢磨就行了。

修行是培养自己的生命,而生命必须是一个人完整的东西,不完整的东西不叫生命。所以要修行也必须用自己完整的东西去修。什么是完整的?就是用肉体和精神、或者说身和心、或者说精气神整体去炼,不能只付出一部分。如果在这里琢磨琢磨,或者在那儿比划两下子,这不行。打个比方,一个研究哲学思想的人,才智达到很高很深的境界,但可能身体也会不好,为了健康,可能会去跑步锻炼;他研究学问时用的是精神,跑得汗水淋漓时用的是肉体,两者没有调合在一起去做,对生命而言,没有起到本质上的修炼,所以不一定能改变自己健康的程度。这些年社会上有些老年人,只是自己踏踏实实地炼一些小功法,一天炼半个小时,结果药物没能治好的病,靠这个就好了,变得面色红润,身体健康,心情平和。而老人们所锻炼的事不一定有那些“哲人”研究的深刻,也没有他们付出的代价更多。主要是因为这些老人们没有身心分离而是融在一起去做。什么叫修持?能把自身整体融在一起去干一件事就是修持。用道家的语言来讲,就是精气神融一而化;这三个融在一起,不能分离,融在一起才能转化,转化之后,才能使生命质量得到提高,这就是实修。

2、侣 。有伴即为侣,即非个体。人的存在不是只靠自己就可以的,人需要万物包括饮食、空气、水来养他,靠父母亲情来滋润他、照顾他,无论在感情上还是物质上都需要外界的帮助,否则人就无法生存。同样,人身体产生的粪便、鼻涕等垃圾或感情上的垃圾,都需要外界承纳。人的存在不是个体的,同样的,修持也需要侣。具体讲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一为同参。就是志同道合,共同研究,互相探讨的伙伴。通过这种形式,能使自己心中的难解之结解开。一个普通人往真人方向去修,但过程中还不是真人,还是普通人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身体不可能不需要照顾,心理不可能不需要安慰,这时就需要同参来帮助。修行经常讲一个“苦”字,佛家入手就讲苦集灭道,以苦为首,认为人生即为苦;道家炼丹的时候,行为上苦,身体上苦,心理上也苦。修持当中不可能不遇到种种障碍,包括内心障碍,遇到之后,就需要有侣来互相化解,有可能互相一笑而了之,或者互相踢几脚就发泄完了。这是同参的作用,互相探讨,共同深入。

二为护持。修持到关键阶段的时候,如六根震动、元神出关等,都需要护持,这是必须的。在元神出关修炼中能够获得成功的希望很小,不成功即为死亡。六根震动阶段,身体上的痛苦也需要护持,在这时连做饭、洗衣自己都做不到,真的无能为力了,就象初为人母者坐月子时需要别人照顾,因为生产时,骨缝开了,容易受风寒,外邪易入侵,过于劳作,会对自身造成伤害。修炼与此差不多。

三为印证。修炼到一个阶段,通过明理和方法就应该知道这个阶段对应在哪个位置,炼到下一步时,再对照一下。就象看地图似的,知道下一个路标,只有去过或了解到,才能知道。修炼熬到某一阶段时,就差那么一点点,自己怎么熬都熬不过去,如果有同伴来印证此时的状态,就可能受益非浅。而且在平时积累修炼的时候需要一段时间,或一个月、或两个月,之后就到一个关卡,这就需要悟,这个悟也需要印证,这样才能效率快,否则自己闻,就费时间了。当谈到悟时,还有受外界现象的影响而得悟的,比如《周易参同契》讲阴阳交,如果是清修之人,偶然看到两个蝴蝶或者两只猴子在一起交合,或许会豁然开朗。这就是悟,需经过外界的点拨,有感而悟。

3、财。财就是有资财。有物质基础之后,才能安心去修。饿着肚子,没有衣服,天气一冷,就哆嗦,怎么可能放下心来去修?因此,必须先准备好条件,这就需要必须有资财的基础。

一为了俗。了俗是什么意思?很多事情都不在乎了,能看得开。人的生存离不开物质方面的东西,离不开财,也离不开感情方面的东西;如果具备了,就有了财,如果又能放下了,即是了俗。就象没有结过婚的人,对男女之事无论如何都有一种憧憬,一种幻想,当一个人的时候,他可能还安静,但如果看到别人成双结对时,他可能就会有太多的感觉。在身体方面也一样,身体健康的时候,不在乎什么疾病,如果病得很重,就不可能安心。所以为了修持与修炼首先应该从养生入手,踏踏实实地让身体健康起来,之后才能往后去修。

这也就是说,在境界方面不够的话,就摆脱不了这些。境界上去了,就会对下面的东西不在乎,酒色财气都如此,人情也一样。这是了俗。

二为根性。财也指个人之财。现在是什么基础,是认识几十个字还是几千个字?是一个老年人的身体还是青年人的身体?能放下很多事情还是放不下?已经明白修持之理,只要踏踏实实去做就可以了,还是一窍不通?别人一提修持,就摇头,就嗤之以鼻,还是勤而行之?这些都是根器的因素,是原有的东西,是根性,是修炼之财。

三为物资。修持时需闭关,需护法。闭关,过得快需几天,过得不快,需几年。自己要吃喝,还要找个护持之侣,这需要在闭关期间有足够的物资,这也即为财。人生活中的一切东西,都是财。为什么古时修道人以富家子弟为多?因为有钱人才能读书学知识,知书达理,才能知道修持这回事,否则他可能没有机会知道。

4、地。一为断缘。断缘和了俗不一样。了俗为了欲了情方面,了的是外在的东西;断缘是能够回到本来,能够赤裸裸一些,这样才能做到佛家的“空”,道家的“静”,儒家的“中”,这才叫断缘。不是与外界隔绝的意思。而了俗之后,回归到自己内在之中,回归本来,回归神境,这都为地,这叫断缘之地。

二为风水。修持之人从古至今都讲云游,其目的是求法,实际上法在真师讲法的过程中差不多已经得到了,只是需要以后逐渐参悟而己,所以这还不是最重要的;主要目的是求能量,求气,这是很关键的。为什么叫求气呢?中国有八卦阴阳学说,强调万物的存在都是由不同的气构成。八卦强调,不同的卦位,不同的排列组合,有不同的能量存在态,而人是宇宙中的一部分,都偏重于某个方面,肯定有不足的部分,要把生命修持圆满,就需把不足的东西补足。若在同一个地理环境修炼,尽管春夏秋冬四季变更,阴阳消长也在不断进行着,但已经满足不了继续前进所需的要求了。就只有四处去走了,哪个地方好,就席地一坐,炼几天,如果非常需要,就在那里结庐。

所谓结庐在山间,不管道家还是佛家,都讲结庐,住的是茅蓬,不是盖的那些庙宇。庙宇都是自己修完了,给后人留下的思想传播地,象学校似的,道家、佛家大多通过这种形式把思想传下去。什么叫茅蓬?就是找一些树枝、茅草搭成一个栖身之所,遮蔽风雨。云游修行都是走到哪修到哪,可以说云游的目的就是为了找风水。环境之不同,气脉之不同,无论对身体能量的补充还是对心情的滋养也就都不一样。

三为环境。就是地方。我们今天讲课,就在此时此地这个环境,那么今天的法侣财地是怎样的呢?我站在这里讲课,讲的内容,就是法;我们这些人就互相为侣;你们手里有笔和纸,我有黑板、粉笔,这是财;这个房间,就是地。修炼的地方要选择那些安静的、清静的、干爽的,能够使心情平淡的场合,然后安安稳稳、踏踏实实地去修行。

(四)、筑基的理法

1、炼己 。必须要炼己,否则前途渺茫,前途危急。

(1)、化情。化情即炼己。情指欲望、想法等,我们知道,眼、耳、鼻、舌、身、意为六根,眼睛整天往外去瞅,神肯定往外跑,这样就悖离修行了;耳呢?哪里音乐好听,就去听哪,就忘掉自身的温养了;鼻呢?哪儿香,就凑到哪儿去闻;舌呢?就讲究吃,吃得五脏都累了,这怎么行。要淡。色、声、香、味、触、法对应着六根,化情就是化这些内容。人们所造成的罪孽主要是由贪欲导致,无论是物质方面还是情感方面的。要想六根清净,要想踏踏实实去修持,就必须去贪,去贪欲,去无明,去掉糊涂,破除迷信,别再盲目,这样才能够明明白白。

(2)、化性 。筑基小而言之是固本培元,培养气,培养物质基础。炼已是炼性情,化心,化性。无论是品性、德性、根性,都是性。怎么化?情是外面的色、声、香、味、触等周围的物质世界与情感世界,而化性是内在的,它需要修持者能够做到坦诚、朴素和朴实。

一是诚。怎样才能做到化心性?这就要求人在平时的生活行为中以诚待之。如果人在日常行为中能处处做到这个字,便会使本性趋向平和,得到清静。诚是敬而朴的意思。

二是中。中也是儒家的,其实哪家都有这个字的内容,如佛家讲的不二法门,道家的阴阳观,也都是中。能够率性而为又能做到中的时候,人对本性的修持就比较圆满。

三是真。做不到真,外表行为就做不到“诚”;做不到真,人的实际内容就体现不出“中”。一个小孩天真烂漫,出言无忌,率性而为,这为本来,这是修持人所应具备的天性。当小孩安静时,与成人的清静不一样,那是真的清静,那是一种祥和。别看他平时总在动,他的率性就是一种静,是另一种静。就如肾主水,为坎,属阴,而里面有真阳;心为火,为离,属阳,里面却有真阴一样,所以动中之静即为真静,静中之静只是一种表象而已。修持人能做到真,即可得无为之静,本性将自得涵养,而得自在。

(3)、养心 。化性也好,化情也好,目的都是为了养心,因为炼己的内容就是通过化情化性达到养心。清静时就能养心,以《老子》的话来说“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这句话用于养心是很合适的。

一是慈。对“慈”字怎么理解呢?在实际上,认为什么是慈都可以,只要它对自己适用就可以了。若过了几天,认为那样做才算是慈,那就按照那种理解去做。其内容随着人认识的提高而变化。修持本来也是这样,所以不立文字,不执著于文字相。随着人境界的提高,会对事物有不同的认识。

慈者,即善而和也。如果人的性情、行为都是善的,就能达到和;能达到和,就能表现出慈。如果能做到善而和,便会实现养心的目的。

二是俭。生活俭朴,性情比较安静,即朴而静的意思。能做到朴素,即淡于外幻,淡于色、声、香、味、触,去掉贪、嗔、痴。能淡于物质生活方面的享受也就容易做到朴实、朴素,就能静,就能养心。

三是不敢为天下先。这样说好象是很消极的,不争上游,不思上进,其实并不是这样。《道德经》里有一句话,“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不相往来”。上学时老师告诉我们“老子的思想是消极的”,而如果老子的思想真是消极的,他写道德五千言做什么?他何苦去研究、去苦口婆心地讲什么道,讲什么做人之理、生命之理、修持之理?其实他是用这句话告诉人要踏踏实实地来完善人自己,要放弃那些没用的事情,安安静静地象婴儿一样,只有无为之时,才能回归于道,人的生命才能不被耗损,才有机会往前去发展。《老子》讲“上善若水”,而儒家之《大学》提倡“止于至善”,他们对人生问题的认识是一样的。《老子》有“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这些皆应看作是生活的标准。水虽不争,但正由于其不争,才得以保持自己的本来,这叫无争而涵养,不去做一些无谓的事情。涵养,是周全生命之理法,这是养心了。其实做到平和就行,真实的平和,本来的平和,而不是消极的平和。

《管子·内业》讲:“内静外敬,能反其性,性将大定”。内在之静,外在之敬,儒家强调这个敬。对这个敬,我们可以理解为如果人能敬天地、敬父母、敬一切,当人敬万物的时候,会自然地达到一种无欲无争、一种平和的境界。就象“道德”似的,内在之体验为道,外在行为之表象为德;换句话说,自身的境界为道,德是别人评价的。就是一个东西从两边看,这是整体观,静与敬也是一样。人能做到静与敬这两个字,便能反其性,性将大定,大定为本,之后如果在修炼中出现任何障碍,都能闯过去,都会坦然处之。泰山崩前灰飞散,过眼烟云我坦然,这叫大定。内魔不起,外魔不入,一缕白云上青天,就修成了不敢为天下先之先的境界。

这些前人说的理,真的挺好,所以我们要看书。心明而静自得,这种变化是自然产生的,才能养心,养性,性得以自化,精气神才能互相融一而化。

2、筑基 。筑基的目的就是培元,培养气。就静法修持而言,只靠意守小腹来达到筑基的目的是不够的,还得靠平时的运动来活动气血,舒展筋骨,否则就淤滞了。还有调整呼吸,通过调息,慢慢地使气血融合,通过气血融合,冲开百脉,逐渐进入内外交融,这样才进入胎息。胎息得先有胎,这个胎指内在生命之胎,大周天不开,神不显现,神不得以养,永远不叫胎。内外能量交流叫息。调息就是调气血。所以先炼正常的呼吸,不是炼腹式呼吸,这是养生的内容,不是修行内容。调呼吸养生需通过吐纳,吐纳有外吐纳、内吐纳、鼻吐纳、口吐纳之分。当然修持而言的呼吸;是靠气脉,如果玄关窍已经开启,采聚天地之气就方便了。当初时期修炼,窍没有开,可以通过吐纳来调整气血,这是调息最初的简单运用。

在筑基阶段,只有在静中,人的想法、念头、意识,才可能有真意的内容,才会产生心液之气。真意即是心液之气,这即为火。水是什么呢?水是精。在《阴符经》里说:“机在目”,人与天地相通,其机窍在目,通过自身的气血变化,感知外界与温养内在,皆在目。根据阴阳论,目为周身唯一之阳窍,其它窍位包括耳、鼻、口等皆为阴。所以要想炼精化气,得靠一点真阳来闯破万般黑暗,这也算性光。眼藏神,所以有眼神之说。

眼神为阳,下注于心坎即为真意,真意通心液,心液下沉于腹,才能炼精化气。通过叩齿,使全身经脉之气发动,发动之后,口中产生津液,名之玉液,一下咽,内气就沉下去了。感觉是意念,事实上,能感觉到玉液至小腹,达至小腹,就能把精引出来,所以这个精可以叫玉液之精,这是概念。也叫坎离交,也叫心肾交融,坎为水,离为火,玉液为坎,内有真阳,心液为离,内有真阴。怎么去做呢?机在目,回光返照,回归祖窍。什么都是找根本,其他窍位都是气窍,那不是根本,神是人的根本,神的窍为祖窍。通过眼神内敛下注到黄庭,真意一走,有心液之气下注,以中丹田的气下注到腹内之气,互相勾引交参。简单说来就是用上丹田的神光作用到中丹田的气,使中丹田的气下注于小腹,然后在小腹中烹炼,来筑基。

在修炼命法之初,人体之气从督脉上升至印堂位置时,眼睛要往回含,过山根,回到祖窍,这样就通神了,之后到达泥丸宫,由此下落到心坎绛宫,继续下行至小腹丹田,然后默默观照。象烧水一样,水烧开了,就气化了。气化之后,小腹发热,有充实感、圆融感,但没有力量感与饱胀感。慢慢气会转动,四处乱窜,但力量不强,又缓缓地汇聚成球状。只有球状的东西才能做到周边没有障碍。出现的这个气化了的球体,就叫小丹。有些修炼者所出现的精气外泄现象,也容易在这个阶段出现,气不纯时才容易外走。主要是因为督脉不通畅,气过不去就变成精而泄了。

靠揉腹也能做到小腹发热,即揉小腹时也能使神往回含,再落意腹内,如常说的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只要这样静静地呆着,就会逐渐地做得好,丹气就会自然的产生。只要神光能达到心坎,就是真意。

在下丹田水火相济,之后运化、结丹,这时小周天还没有通。修炼不要着急,不要觉得有气了,就引着它走,那不合适。当丹田气足了时,它自然会发动,这即是火候,丹苗是最有用的,充足了,就不听使唤了,自然会走,一次就通了。不要炼一点就引一点,那样很容易散成筋骨之气。这就是结小丹的过程。结小丹,通小周天,然后玄关窍开达到天人合一的第一步。再结中丹。大丹在大周天之后,通过三花聚鼎结大丹,通过五气朝元结金丹。金丹跟神相合烹炼出元神、出婴儿,这才是命胎阶段,才是根本,到此,修行才算入门。

修持脉络,第一阶段讲断缘,佛家称戒行,道家是筑基结小丹。第二阶段是佛家的化缘,道家是小周天结中丹过程。第三阶段佛家的金光位置,即是道家大周天结大丹阶段。第四阶段佛家的舍利子,即是道家的金丹层次,中间有舍利光、舍利珠,那都是五气朝元的过程,金光之后才出舍利子,火化之后得到的那些东西不是真舍利子,舍利于跟金丹一样,是空灵之气,具空灵之性。通过舍利子达到第五阶段的佛子,佛子显现,之后出法身。道家第五阶段讲元神出婴儿出法身,两者在此阶段是一致的。

道家走的是化气之道,佛家走的是化性之道,相比较而言,只要踏踏实实地走,还是道家容易实行。佛家的戒律要分人,有人贪、嗔、痴极强,如果难以戒掉,那么化性之道就没法走。当然有些素质好的,筑基根本不需要修,几天就出金光了。其实,素质好的人修什么都快。

第三讲、练精化气的原理与方法

人正常所用的,是以心生神、神生气、气生精,由精产生身体的变化,来构成完整的生命活动。修炼都是往回走,逆反而上,从精到气到神到心。通过炼神达到元神,通过炼气到达元炁,通过炼精到达元精。一般都是先练型,通过对身体的自我调整实现整体平衡,让心神与肉体的结合也达到平衡,这是当初阶段的炼精之法。所以修炼时要求身体端正,使中脉竖直。

人在心理上端正、清静与安详,并使练形达到平衡,有了这些基础之后就可以炼精。此精指的是筋脉皮骨等肉体的一切,也包括生殖之精。其基本过程是通过炼精化成后天之气,通过炼气达到元炁,通过元炁炼元神。要注意的是,气没有炼到元炁的层次不能养元神,所以有炼气而还神之说。元炁跟神相合,才能达到元神的位置,之后才进入命胎阶段。也只有达到命胎阶段时,才能涉及到生命本身进行修持,方能进入修持阶段。在元炁以前都是修炼点年,练精化气时期只能称为养生阶段。做到心理安静,神态安详,从身体到心理都比较健康,这是养生的内容,即能够养护与照顾自己的生命。

(一)性命双修的整体修为

虽然练精化气还没有涉及到命胎,没有涉及修炼层次的内容,但要想修炼与修持,就必须有练精化气来做基础。当然,我们也可以有这样的问题,练精化气阶段是否是必须的?当炼到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之后,炼精化气的内容是否还存在?是不是一点都没有了,只靠炼神就可以了?回答这个问题,可以说,只要肉体存在,就会有这部分内容。肉体是由精气构成的,缺了精气,肉体就不存在了,所以不管到哪个阶段,即使炼到育化婴儿的位置,精化气的状态也存在,只是那时转化得会更好一些而已。

另外,修炼是否一入手就必须炼精化气?我们知道,炼精化气阶段的精一般指生殖之精,这是以局部炼法入手修炼都必须有的内容。一般讲上丹田为藏神之所,中丹田藏气,下丹田藏精。意守上丹田与中丹田的目的也都是为了化精,所以说从局部入手修炼的,都属于炼精化气的内容,都是比较单纯的炼气之法。

那么,怎么可以越过炼精化气与炼气还神阶段,而直接温养命胎呢?唯一的途径是照顾整体去炼。从整体入手去炼,其本身就已经包含了炼精化气的内容,而能够直接进入命胎阶段。实际上如果仔细考虑一下,会发现佛家修持就是这么走的。佛家讲炼性之道,把本性看作是生命的根本,讲究万物皆空,其目的就是为了回归本性,为了温养照顾本性,这就是命胎修持。而道家入手一般均以精气为主,通过精气来炼神。佛家则先把精气放弃,在禅定中把本性显露,之后继续温养本性。这样,两家就均有了先性后命或先命后性的修炼过程,但最终实现的还是性命双修之道。而在实际上完全可以把精、气、神完完全全放在一起,哪个也不用丢下,都把它们当成生命之中的一种存在,在这个前提下做到清静就可以了。事实上,老子的书也好,庄子的书也好,都不去放弃精气,要求三者同时存在。只是现在不太实用了,因为现代人的生活缤纷复杂,忙碌不堪,而难以澹泊,难以宁静,也就难以做到这些了,委实可惜啊!

(二)合本性的炼己之道

炼精化气之前的内容是筑基,当然是指小筑基,真正的筑基是包括炼到金丹之前的所有内容。而炼己就是佛家明心见性的内容,是道家元炁跟神相合后烹炼出元神的阶段,涉及到本性才叫炼己,想炼己必须以元炁为基础。而现在把筑基、炼己提到前面讲是为了以后路途的安全,先通过书本,或通过老师讲解,对炼己在理念上有一个大致的规矩,什么是好事,什么是坏事,什么事可做,什么事不可以做等等,仅仅如此,但这不是在真意或真念当中所认识到的,本性显现之后,才能认识到对与错,才能有一个自己的说法,否则既认不清,也把持不住,只有达到合本性而炼元神位置,这才能叫真正的炼己。

(三)在灵山上的觉者印证

本性显现要求身上的气达到元炁层次,元炁不纯和,本性就不能真实地显露,就达不到出言无忌的境界。象佛组在灵山讲法,当释迦师拈花时仅有迦叶一个人微笑,为什么呢?因为佛祖达到显出本性的位置后才讲这些事情,而听众是普普通通的一些人,能从道理上讲解,身体方面没达到这个位置,无论法讲得怎样真实,怎样玄妙,讲得再多,即使一万句全是真言,也跟没有讲是一样的,因为对方听不懂。什么时候能听得懂?身体到位时才能听得懂,怎么才能到位?对佛家修持而言,就是已经放弃物我,做到心心相印。而放弃物我,可不是指学生没有自我,而是把一切都“扑”在佛祖身上,这叫心心相印。所以修持所言的师生关系,不是教法,也不是师授法,而其本质是印证,徒在师处得到印证,为师对徒的印证,修在自身,非师之行。当然就佛陀的角度,讲法是面对大众的,对谁都一视同仁,象阳光普照万物一样,而接受者呢?如果失去自我,就不叫心心相印。不要以为自我放弃了一切,达到空的境界,就能与佛合拍了。什么是佛?佛是觉者,自性之觉,自我之圆满者。能放下一切外相的东西,即本性之外的东西,本性当时是不可以失去的,本性必须立起来,如本性失去了,那样只能是很昏庸而已。

而修持当中的空不是彻头彻尾的空。静也一样,没有绝对的静,地球在自转,太阳也在转,人自己又怎么能绝对的静呢?所以不要歪曲理解空、静的含义。就个人身体而言,只要存在生命的变化知相,就只能有相对的静。什么是静?能达到平衡就静了。很多人修炼都追求静,可无论怎么追求都求不到,反而弄得自己心力憔悴,那种做法是不足取的。

中国字能做到望文生义。比如“灵山”这两个字就是,《易经》里讲,山为艮卦,意思是止。儒家修持讲止观之法,但止的位置在哪呢儿?在心坎处,在中丹田的位置。“灵”就是“零”之生命的玄化,但表象又是什么都没有,就是空,能达到无为之相,空的境界就是灵。如果没达到这个位置,两者是不可能相通的,不相通怎么叫得法?两首之间也是一种能量交换。另外佛家讲空无之法,学生呢,如果人人知道空无之性,知道生命之本来,知道结果之本来都是这一个“不着落”,这样,道就有所传,学生也就得法了。也就有更多的迦叶微笑了。

(四)炼精化气的武火周天

炼精化气的大致内容包括:第一,任督二脉开,即小周天通;第二,玄关窍开,能达到天人合一,自身的气脉可以与宇宙进行能量交流;第三,结小丹。什么是真正的精化气呢?先是武火周天,即乾坤周天,也叫河车搬运之法,还有文火周天,即子午周天。只有通过周天运行,才有真实的精化气的内容,仅仅靠温养小腹是不可能使精化成气,气也不会纯。必须经过全身整体脉络的周流,在不同位置,有不同的气变过程,周流之后才能达到精化气的质变。武火周天运行是实实在在地化气之法,但这时所化的气也没有什么作用,还必须经过文火周天。没有文火的阶段,气不能养,就不能收回。经过文火之后,还必须烹化,也使气能回聚。即每次修炼使武火周天、文火周天、息火烹化这三个阶段都具备。也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往前走,直到结金丹。不是仅仅得把中丹田看作离,下丹田看作坎,使心液之气与肾液之气相通就可以了。事实上仅靠两者相通是不行的,必须通过武火周天、文火周天,没有这两个阶段是炼不好的。就算使意守黄庭,感到心液之气在动也不起作用。所以说,评价一种炼法能否修成,是好是坏,要看它的整体脉络,要看它能否照顾生命的整体。如果处处着眼于局部,即使守一辈子,也只能做到出阴神。必须精气神都炼好了,才能出元神。

(五)丹法的火候是水到渠成

有位老先生问,听前一讲筑基课后。这些日子小腹发热,原先炼好多年都不热,以后该怎么办?我回到说继续炼,再通小周天。他又问,怎么去把持火候呢?我说知道“水到渠成”就行了。有些书讲,周天有气通周天意通周天之别。所谓气通周天,即是气足了,自然就能闯过去,象水多了,就能冲破堤坝,这是真实的周天通。意通周天是指气不是很多,象河水并不多,而硬要满过堤坝的话,就用风鼓荡着水,使之上扬,这样也能使堤坝湿润一些。意通周天,仅仅是使气能够流动,但这样做不容易达到气通周天,因为气散则耗。而直接温养小腹,是比较踏实的。有很多人把意通周天当作真正的小周天通了,就不去意守小腹,不继续温养了,这样即使意通周天十年,还觉得小周天走得不满,这样丹不能结,元神不会显现,欲速则不达。 什么叫水到渠成?心液下经小腹,使小腹发热,发胀;有气动、气旋,慢慢汇聚成球。当然这个球不是光烁烁、圆陀陀、实实在在的,也不是有边缘、有界限、有硬壳感的,只有到中丹时才有这种感觉,在大丹和金丹时才是这样的状态。此时的丹还不到这种程度,仅仅有一种意象的感觉而已,还要继续温养,回光返照,安安静静,真意默默而守。实际上小周天之后,通过武火搬运、文火温养,再通过默默烹化,这才属精化气的实质内容。而在筑基阶段,无论怎么意守小腹,回光返照,都不能称之为武火。筑基地内容仅类似于文火这一部分内容,只靠一个人真意默守而已,仅仅是照顾。

(六)小丹熟时的征兆与火候老嫩

什么时候开始通小周天呢?形成小丹后,或者有热感而不一定太足,也可以没有什么感觉,或者热感持续几天后消失,过几天后又出现了,而且,无论默守与否都有跳动感、充实感,自己难以把持,这些都是小丹熟的征兆,到这时就该准备通小周天了。也需要注意,不要有性生活,不要喝酒,调节情志,不要大喜、大怒、大悲、大惊等,要注意温养。等到哪一天丹苗一起,开始乱窜,就会下行至会阴,这时生殖器会有一些感觉,应该注意,不要引导,只要知道有小周天这回事就行,没有太多的内容,很简单,只要能耐住性子等就行。一引导就是意通小周天,属于拔苗助长,就容易这儿热一下,那儿热一下,但走着走着就没有感觉了,这是因为丹苗还嫩,火候不到。那么什么叫丹苗老呢?就是指丹苗已经很旺了,想通小周天,但自己就是按兵不动,就在哪硬守着,其实哪能守得住哪?丹苗旺了,它自己就会走,所以这个阶段不存在“老”的说法。什么时候有这种说法?小周天以后的修炼才有。所以不要着急,着急反而更慢,守着就行。怎样使气走得更好呢?用真意,默默地守着。这个“默”字,左边是黑,右边是犬,好似描述狗在黑夜看家时的状态:趴在窝里,耳朵支起来,半睡半醒间,等待着敌人的出现,守护着主人的家。这种解释似乎很牵强,但修炼时的默守与此是相似的。

(七)武火周天的产生

武火周天是指丹苗发动后,下行会阴,经尾闾上行,过夹脊、玉枕、百会、上鹊桥,再下行经绛宫,至小腹,这是任督二脉的第一次周流。第一次所走还不算是武火周天。仅仅靠默默而守,等待其自然发动,要随着它,不要引它。如果一引,就意念过重,周围的气也往这里聚,会象交通堵塞一样,卡在一起难以通过,所以不要管它。因为大周体之前,意念还不是很纯,念头过重会适得其反,帮倒忙,如果几个念头同时存在会闯不过去的,做到睡着就可以。

第一次周天运行回到小腹,之后再走,又回到小腹。这时小丹已经破了,丹苗一走之后球感就没了,有一种挖空的感觉。但丹苗只是走了一部分,大概是十分之六、七,走完之后肯定回来,接下来才叫武火周天搬运。如果仅靠丹气自己运化,则进度太慢,这时才需要人为地帮助,通过有为来达到无为境界。 武火周天也叫河车搬运。车就是运载货物,河表示有水流动,水就代表气,搬运气运行叫武火周天。至于牛车、羊车、鹿车之说,则是为了描述货物的轻重不同而设,是对气经过后三关时的感觉的形象描写。

(八)乾坤定位与小周天运行

为什么小周天也叫乾坤周天呢?修炼是以自身精气神的状态、条件、素质去炼的,在还不能达到很好的境界时,只是混混沌沌地摆在那儿而已。而乾坤两个字代表天地或是代表一个人,可以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易经》讲:“乾坤定位”,就是把身体的各个部位用乾坤来规定一下。炼内丹要求有鼎器,因为乾坤能定位,就把它看作鼎器,药物是气,小丹是精气的混合物,是浑元气。火候第一个指武火周天。周天一次是模仿日、月、地球的运动,由于天体的圆周运行,而有了寒暑交替,四季变化,昼夜往来,从而也就把人体这种气脉走向称为小周天了。

小周天正常所走,如果不是强调后升前降,不加意念的话,随气自然运行,那么,气就可能经会阴向体前任脉走,也可能过尾闾走督脉。但是,真气一旦从会阴随任脉向上走,又会“突噜”一下子从丹田处进去,便回来了,只有从后背走才可以。开始所走,要经过下鹊桥,为什么叫下鹊桥呢?在先天八卦图的坤与震之间,乾与巽之间是不通的。所以走小周天时有牛郎织女的说法,神话中传说七月七牛郎织女相会,是通过喜鹊搭鹊桥才得以实现。郎是男,代表阳气,后面督脉为阳。什么叫牛?督脉所走,有后三关说法,阳气上升的时候,象老牛拉车爬山一样,有一种力度,一点点地往上走;开始走的时候,气脉很细,越往上走,就变得逐渐粗壮,很沉稳,不是轻飘飘地往上行,所以似如有力量的牛在拉车。什么叫织呢?织就象女子纺线一样,细水长流,很轻巧。牛所拉的一车能装载很多东西,走得虽慢,却走一次有一次的进展;织女是形容线长而细,纺的圈数多的意思。气通过上鹊桥后经十二重楼,往下走,小周天到这个位置,就象走督脉时感觉管道很粗,是一条气脉,走到前面时就没有一条明确的管道了,是纤纤细细,毛毛细雨似的。这就是牛郎织女的说法。

(九)武火与文火的运行火候

乾坤定位,把任督二脉作鼎器,次数随意。随意就是凭感觉,如感觉走一圈尚不尽如人意,还想继续走,那就接着走第二圈,如果还不满意,就走第三圈,直到感觉满意为止。也就是说,像吃饱了、够了,如果继续吃就会撑得难受,到这时就应停止武火运行,也就是够了就行,什么火候都是如此。火候的强弱因人而异,有人走四、五圈就可以,有人身体弱一些,走三十圈还没有太多的感觉,不感觉烦,反而觉得挺有意思,那样再走几圈也没关系,原则上够了就行。

有人气很少,走三圈便感到象水源不足似的,心理上、身体上都感觉累,气走得也很吃力,也很缓,心念上也感觉烦了。所以火候分两方面的感觉,一是身体方面气血转化的质量达到什么程度,程度够了就可以;二是心念上的感觉烦了、累了,这就是火候,没有什么特殊把持。凭感觉把持住一个“够”字,一个“累”字,别过火,要记住:别贪就行。之后要关照它,”一意观照“就是武火周天运行,也叫乾坤周天、河车搬运,做到“随着”就可以了;文火就是“绵绵若存”,就是依惯性而行,不制止它,顺其自然。当走武火周天感觉累了时,就“真意默默”,照顾着周天任督二脉的运行,一旦照顾了,气脉运行就不象一意观照那样刚猛,便比较柔和,而接近绵绵若存、云雾缭绕的感觉,也就是文火周天。

文火周天也叫子午周天。古代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从半夜十二点至中午十二点是阳气升而督脉升的过程,也就是取象于天地的自然周流。人不去管它,日月也依然运行,地球也照样旋转,昼夜自然交替,这就是真意默默的文火周天。

通过武火周天去炼精化气,它所炼的只能得到一个很粗的框架,而文火周天才能进行比较实质性的精化气内容。老子、庄子讲道法自然和无为而行,只要清静,身体气脉就能自然流淌,自然达到温养、转化、烹炼、合本性。武火是有为之法,文火是无为之法,只是默默观照而已,这样才能达到气化。一般需要的时间比武火周天长些。武火周天一次炼化均是走几圈,一般不超过十分钟,文火周天的时间约是十五分钟。 什么时候文火周天走完呢?还是凭感觉,武火周天时强调一个“够”字,一个“累”字,这时就是默默守着,守着身体绵绵若存的那种大致的脉络走向,一圈、两圈……守到气到小腹时不想往下去走了,感觉没劲走了,而这时腹内还有丹气发动的景象,两者内外相呼应,这个时候便是文火周天走完了。

接下来气脉还在自行周流,这时不用管它,等着任脉之气回至丹田就行,做到一个“让”字,就是敞开心扉,随便些,让它进来就可以了。回来之后再温养,温养任督周天,照顾到腹部这一片,能照顾到全身更好,所谓全身,还是以任督二脉为主干,以小腹为中心的。在温养时,是上丹田的神不用,而下丹田的丹气还在动,之后需静静地等着,等着心液之气被感应,等到丹气往上串动时,心液之气便自然产生,一上一下互旋而合,之后再回归于小腹,融和为一,融和之后才能进入烹化阶段。烹化阶段就象我们炖肉一样,一开始用大火炖20分钟,之后用文火煮,再用微火偎,这样肉的味道才能出来。要用时间来“靠”,不能急。

(十)太极图的曲线真情

修炼还讲究一个“情”字,没有情,内气就不会产生。我曾写过《筑基四十八字》的内容:“端身正坐,容目微阖;呼吸圆润,落意丹田。心息相依,情物融融;真元雷动,神凝炁伏。炁精交融,百窍冲和,内息绵绵,温清丹田。”这里面强调了情的作用,如果没有“情”,心肾之气不交。当然这个“情”不是指外在的感情,而是指内在地真情,就是心意要动。情物融融就是心肾已交,神气已交、阴阳二性能互相感应、互相交融、互相转化。

在文火周天之后,心液之气下降,丹气上升,二者相合,二气互旋,而此上下二气不能针尖对麦芒那样径直地碰撞一起,两者互旋的状态就象太极图中的曲线一样。这才是精化气的实质内容。而武火周天、文火周天,那都是为它铺路的,二者相交才是实质内容。那么,火候又如何呢?《易经》讲“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强调一个“寂”字,靠的是时间,静静地等着,它自己就变了,如果人一想、一使劲,就又恢复到武火的内容,就不烹化了。所以还要做到一个“淡”字。意念淡一些,二者才能更好地交合。

(十一) 玄关一窍的发现

有人说玄关是指两肾之间的虚空之处,而两肾之间是藏元炁之所,在小周天阶段却不能使元炁走周天运行。元炁一引一走,象水蒸气受冷变成水珠一样,就变成精泄出去了。元炁一动里面就亏,元炁亏就伤神,神不安宁血就会散乱,如果大周天开了,守着它炼还可以。而在小周天阶段所炼的还是后天之气,后天气跟元炁相差太远,两者根本不相融,小腹里这时结的丹气永远引不入这个虚空之所。也有人说把玄关窍看作是身中一窍,也就是虚空之所。全身的虚空之处,这句话是大周天之后的境界。而大周天不开,全身虚空之处感觉不到,只有经脉全部开通,身体被气充盈,全身形成汪洋之海时,才能形成一个整体,在其里面便有一个象“细胞核”的东西。大周天开后,身体与外界是相通的,此“核”或在这儿,或在那儿,这要看自身与外界的整体融通性,它不能以自身为标准来划分的。

在小周天阶段的玄关窍是什么?正常人的气脉不是很通,达不到“融”的状态,也不会产生胀感,不胀就不足以达到破。水多了才能决堤,精足了才能外泄。破堤之后才能闯,从门内闯到门外去。一般人还没有这些征兆时,也只能依靠眼、耳、口等与外界相通,而气脉通之后,气在任督周流的第一次是从会阴穴开始闯开,但会阴为卑下之地,清阳之气采不来,而且也不能用会阴采气,一采就感觉到发闷、发胀、发痛,所以对会阴几乎都是弃置不用。为什么?因为它与中脉相通。要知道任督二脉不通,中脉是无法应用的。 而这个窍在任督二脉的范围内,一般都在印堂位置,这里藏神,感觉最深,修炼不是讲究意吗?藏神的位置就是指挥意的地方。另外这里还有上鹊桥的关系,气脉走的时候,不那么方便,停留的时间长,气化的时间也随之而长,化完之后骨窍就开。仅这儿开了还不起作用,主要是外面的一转化,里面同样也有变化。其实气从督脉上来时,玉枕等一些窍位也已经通了,所以气从督脉上来时,玉枕等一些窍位已经通了,所以走印堂时会有电光闪现,并伴有雷震之声,这是玄关窍开的过程。其大致的位置就在两眉中间偏上,也因人而异,与自身的素质、状态、健康的情况和气脉的充盈程度有关;也因闯开时修炼的地点不一,而对自身上的影响也不一样,致使开的位置有差异。

开了之后,说明自身与外界有一个地方可以沟通能量。而原来仅靠鼻呼吸、靠口饮食等才可以获得外界的能量。开之前有阳光三现之说,象小火花、闪电一样,三是虚数,代表不特定的多次。开了之后气就会由此涌出去。这时候气脉所走就象水在一个管道里流淌,源源不断、周流不息,也并不是指气到了这儿其他处就没有了,几乎是平均的。气吐出之去后,会本能地吞回来,人不用去管它。在小周天的第一圈过来时,到玄关窍时有一种发凉感和空洞感,第二圈时有可能还往外吐一点,然后再回来,一般是三圈之后就不往外出了,而且外界就会有气进来。

一般修炼讲究环境,选择气场好一些地方避开风水很差的地方。风水差就是气脉不充盈,不均衡,不调和,不祥和,找到风水好的地方修炼全身有一种静地境界。

(十二) 采外药烹炼中丹

玄关窍开之后又如何修炼?我们知道,炼内丹也好、修禅也好,只靠自身永远炼不成。炼内丹与内药仅仅是栽一棵梧桐树,其目的是引来金凤凰,所以要有外药,要有外丹。外丹在哪儿?其实在炼内丹的过程中也在炼外丹了,这当然是大周天之后才有的。而仅靠自身修炼只能达到养生,少些疾病,为人方面比较合理。通过武火周天把外药敛入体内,这是窍开之后武火周天运行时的内容,是其实质所在。敛进来之后是自然融合,然后是文火周天,唯一的操作是真意默默,出现的状态与结果是绵绵若存。文火之后是温养,神不用,自我烹化结中丹。

当初阶段,所炼的内丹不可能很大,炼两回之后就感觉小腹发胀有装不下的感觉,这是浑元气多了而导致膨胀的缘故,时间因人而异,有人半个月,有人一年,甚至十年八年。平时丹气发动时可能会有天翻地覆地感觉,但要使之平静下来达到稳定,没有什么感觉就行。没感觉不是丹丢了,不用担心,这时候自己就应该明白中丹已经快结完了,之后照常去炼,如果炼时小腹有疼痛感,这是武火过重所致,那就暂时休息温养一段时间,然后再炼。

(十三) 修炼的时间选择

如果修炼的时间长期选择在夜间,而且已经感觉到身体比较差,其他人也感觉你寒气森森,那就把时间改到后半夜或者上午去炼。因为每次修炼的时候,人体都会与宇宙进行能量的沟通和交换,宇宙之气也会自然地被人体吸收,这样,一般是可以通过对时间的调整来改变所吸的气的不同。

传统丹书上流传下来的修炼时间一般不是前半夜,而是三点以后。也不一定非在深夜子时,实际上子时并不适合养生阶段的修炼,虽然选择此时间修炼的人现在还没什么感觉,那是因为身体气脉尚未开好,象块顽石,虽有“美妙”的音乐,也不会有反应。子时是天地之“盗机”,是阴阳变化比较剧烈的时刻,而并不是说子时一阳生,阳气初生了,一修炼,阳气就跑到自己身上来了。此时天地变化之气比较大,就象火山喷发、陨石雨、打雷、闪电这些都属于天地大的变化,但人为什么不去采气呢?因为那时的气场不稳定,如果采的话,可能伤身体;当然也有人撞大运,没受损反而能力大长,但毕竟是个别现象。同样的,在子时修炼也不算好。 人正常休息应在子时前,子时期间不要劳作,否则容易受损,最好是安安静静地闭目养神,或者睡觉也可以。凌晨三、四点之后,天地之气才比较稳定,就可以在室内静修了;若去室外的话,五点至七点之间比较合适;七点之后就不好了,八点之后还可以,时间由自己掌握。

(十四) 闯关前的准备

有时候修炼,气的感觉没了,那不用担心,没了之后就不会走武火周天了。而丹气炼到一定火候,就会又发动,它不老实,这就属于关键时刻,要做到不能男女交合,情志方面不要有大的波动,身体别太劳累,穿得暖和些,修炼时的环境要选择安静地地方,这样就可以了。正常的修炼可以熬十年八年,真正的闯关是没有第二次的,都是在瞬间完成的。这是的内丹就有很明确的球状,不象筑基时的小丹那样,没有边缘感、硬壳感,感觉有内容了,还比较柔和。

(十五) 清修与双修的能量交换

在炼精化气时有外药之说,此外药即是天地之气,这就是所谓的盗天地之精华,必须玄关窍开了,如果这个窍不开,不管怎么炼,哪怕小周天通了,炼的丹也不叫中丹,都是小丹,都跟筑基地过程一样。如果还把持着这些内药去炼,永远达不到金丹的位置。金丹不仅需要量变,也需要达到质变,仅靠自身,量变达不到,更无法达到质变。虽然人身为小天地,也有阴阳,可仅靠自身阴阳的转化远远不够。

如果是夫妻二人一同修炼,合理地进行双修,在炼精化气与炼气还神阶段都是比较快的,也就是在金丹之前可以双修,大约比清修能快三倍的时间。双修也是采外药的一种形式。通过双修能够补充外药来源和阴阳质性不足。没有双修之人只能靠玄关窍开,没有玄关窍开,不能与外界阴阳二气相通,故而不能达到质变,怎么炼也只是小丹的内容。所以有人炼内丹几十年,怎么都上不去,这并不是说内丹真的那么难炼,主要还是因为没有确实的方法。象《钟吕传道集》已经涉及到坎离相交、河车搬运,但还不是很明确,靠这本书很难炼出来,因为它把握不住关键的地方。不是讲云游吗?有可能某一天到某一个地方去,有人指点一下而帮助过了一关,就能进入下一个阶段;如果别人不帮助,或者没有大的外在机遇,靠自身硬熬,熬一辈子都难,所以就慢,或永远行不通真修的路。

等大周天通了,就讲究外丹,如果想烹炼金丹,有条件最好还是夫妻双修,这样能够快一些。但只有大周天之后,才能真正涉及双修。当然,小周天时也可以双修,但不是很合理,不能真正达到双修内容,只能是互相温补,或者达到房中的内容不怎么耗身体而已,当然这还需要把持得好。夫妻在一起的双修内容,是真阴真阳的交合。清修也能达到修炼的目的,只是时间费得长一些。清修之人的阴阳转化靠外在的,讲人天合一,自身阴阳与外边相合,这地方不行,换个地方再来,一样能炼成。

真正双修达到大周天之后,而且双方都要达到大周天。一方大周天过了,需帮助另一方,通过两者交合来帮对方闯开,闯开之后还得未央,使双方气脉差不多。如果仅为了自己去炼,靠一个普通人的身体来补给是不够的,而且会伤人,会使对方身体非常弱,那就吃什么药都补不回来。所以首先必须帮助对方一起炼到大周天之后才可以。

而神交体不交,则是清修者走不上去,利用房中的说法罢了。实际上,只有大周天之后才能做到神交体不交。在这之前,气脉不通,想观照对方的下丹田、中丹田等,使阴阳二气相通,但它是不听使唤的。那样还不如对着日月采气,那样更方便,随时随地都可以,而且日月的能量也大。所以这些说法只是好听,并不实用。 双修的方法很多,道家吕祖也讲双修。吕祖名岩,字洞宾,号纯阳子。修炼之人是可以通过夫妻双方身体里的真阴真阳“取坎填离”而达到纯阳的。吕洞宾三字:吕是口对口;洞,指通金液之气,左边是水,右边同代表相通,是窍对窍;宾上面“宀”代表房子,下边的兵是交兵,即在房内用兵,男女相合的意思,当然这只是一种说法。而此次传统丹法讲座,是以清修自化阴阳的脉络为依据,清心者为上上之法,人天合一亦为上上之法,故取之而授。

(十六) 无情无佛种

女丹的传统说法,认为男女修炼不同:男子炼精,通过炼精化气,气化神;女子先斩赤龙、断白虎,变得似男体身。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哪个男子修炼是为了把***炼没了的?为了炼它而炼它?修炼不是讲血,也不只炼精,它强调心与肾,是性情与行为的修炼,这是根本。《六祖坛经》讲:“无情无佛种”,坐禅也好,入定也好,都是为了使性情自然发生和温养,这即是精化气的内容。身体温养差不多了,才能达到更深的定中之禅,才能把本性烘托出来。放下外边的东西,就是为了安安静静地温养本性。哪种修法都这样。女子与男子的修法也一样,只是有月经时以温养为主就可以了。当然,修炼到一定层次,月事也是可以无存的。有人说,女子比男子修得快,这主要是因为古时女子的社会事少,比较安静,自我感觉好,容易入道,真气也容易从之;而男子四处奔波,炼时不易入心。实际上男女都是人,那么,修炼的内容与结果又会有什么区别呢?

第四讲 炼气还神阶段的内容

第一部分:炼气还神阶段的内容(上)

炼气之道属于命功修炼,炼神之道是性功修炼,道家讲性命双修。在修炼的过程中,炼气的目的是为了还神。炼气还神的“气”也可以写作作“炁”,一般认为“炁”与“气”不同,气是后天之气,炁为先天之炁。这个炁,叫无火之炁,即上面一个“无”字,下面“灬”代表火,火就是意识,结合起来表示没有心神的参与、是一种赤裸裸的物质,炼之而曰金丹。后天之气的里面还有阴阳属性的物质等,含着这些内容表示还有意识,还有动态的变化过程。

在这一讲里主要讲炼气,到炼神返虚阶段才强调炼神。炼气的过程是通过炼精来实现,炼气的时候把后天气变成先天炁,先天炁变成元炁,也就是真气。炼到元炁的位置,也即是金丹的位置。

小周天之前的筑基阶段,所炼的内容主要是固本培元,即是温养腹内的精气,使之不外泄,并越来越充足,之后走任督二脉,使小周天通。小周天的目的就是为了炼精,使精化为气,之后在任督二脉的周流中会有玄关窍开。窍位开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体和大自然之间有一个以气为内容的通道,把外界的气摄敛到身体内,溶入任督二脉的周流之中,即溶入小周天的循环之中,这属于外药入体。玄关窍开后就会有性光闪现,有性光后,才可以使人体之外药与原有的精气相合,即外药与内药相合,烹炼出一个中丹,这是小周天阶段的炼法。

(一)、为了一个真种子

中丹炼成熟了,还是象以前那样走任督二脉,但不同于以前。过去仅仅是任督二脉通,而现在是一通而全身皆通,所以一走就有六根震动现象出现。这六根使外窍与内气相通,之后会出现眼通、耳通、他心通等六通现象,但真正的六通还是在元神修炼的初始阶段出现。元神炼成以后,六通就不会出现,便没有那些现象。如果从功能的角度则会有另外的能力,而且运用起来更简单,全身已经打成一片,一个自性之识就能代表一切了。而六通阶段还没有神参与,还是靠所炼的气。

中丹之后走任督二脉,对六根冲击之后就会从任督二脉向外溢,把其他经脉冲开。人体主要的经脉有两条,一是督脉,一是任脉。中脉里不走真气,所炼的后天气、先天炁在中脉里是不存在的,中脉象涡流的中心点一样,是中空之道,当然中脉也没有管道的形状,什么都没有,中脉仅仅是协调身体其他脉络的中枢,是神藏贯通之所在。神是不能与百脉相通的,也包括不能与任督二脉相通,仅与中脉略略相合。达到元神阶段的时候,才需要中脉,在炼气的时候所用的仅仅是任督二脉或其他脉络,而邻近中脉的前、后二脉才是全身精气转化的根道,任督二脉只是它的运载通道。(但由于此理是我个人之见,故在此不作讲论)。大周天讲究不单是任督二脉,而是全身一切经脉,整个身体全部融通叫大周天开。开了之后,全身就没有阻碍,没有经络之说,在那时就不炼经络之气了。靠坎离周天沐浴身体气血,结一个大丹。接着使大丹发生质变,最终质变到金丹的位置。

炼到金丹阶段就等于把一个肉体的所有精华包括精和气炼到最高、最纯的位置,至纯为空无之性,但它还是一种能量态。达到金丹程度才有资格去与神相合,相合之后才算是第一次真正地明心见性。因为神是与本性或本心相通,没有炼到金丹的位置,不能与神相合,那就不能叫明心。如果认识到生命当中还有一个真种子,一个生命元,当然那仅是认识或者是思维上的事,还不实际,实际的东西都是内在的一种体验,是一个很实在的修炼境界。

如果是佛家,就是炼到舍利子位置。而舍利子不是火化后出现的小石子,当然,如果没有修证到舍利珠的位置,火化之后也不会出现象石头一样的东西的。舍利珠之后才能出舍利子。从字意上看,舍就是舍掉一切,能放下;利是利益,心地坦荡,一切都是空,在佛家第五禅空处定的时候才能出舍利子。

(一)、卯酉周天化金丹

在修炼五气朝元法时,(参看上图)两只眼睛是在2与7中间的位置,之后双目之光向内合聚,眼神落在山根,以山根向内回归到祖窍,再沿祖窍下落至黄庭,从黄庭向两边分开,落在3与4的位置。左眼为3、为卯位,右眼为4、为酉位,落在这儿以后,开始炼卯酉周天。左眼之光向上,右眼之光向下(这里指神气走向,眼球并不动),向上而走到头上,沿祖窍上至泥丸,也就是由3到2的过程,称作“沐”,由肝气来滋润心气;由4到1的过程叫“浴”,由肺气滋润肾气。炼金丹主要是心气和肾气两者交融,这时的心气和肾气叫真阴与真阳。在这之前包括小周天时也有心液之气和肾液之气,但那时只是大致地分阴阳。

炼卯酉周天先要有大丹,大丹的物质基础就是真阴和真阳。用卯酉来沐浴心气和肾气,开始真阴真阳发动,上下相合,合的时候大致走曲线,由1到5所走落在5的上侧,由2到5所走落在5的下恻,即心液之气落在黄庭的下侧,肾液之气归至黄庭的上侧。黄庭的位置不在中丹田,而在大腹里面,心坎稍下一点的位置,也不是下丹田,真阴真阳在这里相交。

黄婆的黄为中土,婆为阴土,两者相连相合就是《性命圭旨》的圭,能做到这种相合,就达到人生命里的“性”和“命”。心识动处为性,其里面的气叫真气,真气为命。性命相合,之后互相同化,真阴真阳化为元炁,就开始炼金丹了。所以说通过大周天之后的三花聚鼎去结大丹,大丹里面的物质是一阴一阳,也就是太极;大丹到金丹的过程,需经过五气朝元阶段的转化,也就是说想把大丹变成金丹的话,不仅要靠心识炼化,也要全身的气血参与,通过整体才可以把大丹改变成所需要的元炁。

黄庭在心坎下面的位置,在中脉偏前一点,跟中脉相接触,所谓的“一点黍珠落黄庭”,黍珠在黄庭处炼好之后就又落在两肾中间偏前的位置,这是藏元炁之所,也跟中脉相通,但还连不上。黍珠落在小腹之后,腹一回收,跟中脉相通,这时,就可以在小腹炼金丹。炼好以后,金丹往上走,走到中丹田位置,与本神相合,谓之炼阳神;又继续上行与阴神相合。阳神没有炼出来之前,阴神不叫阴神而叫识神。阳神与阴神相合后,落至小腹,复归于命,也叫受胎,之后为命胎阶段,才开始叫元神修炼。元神在腹内烹化,这是命胎修持的一个标志。从这儿往后走就有显象,在这之前没有显象的标志,而是处于一种比较混沌的状态。

此黍珠落黄庭归丹田,就是大丹炼金丹的原理,也是一种方法,是把先天炁炼到元炁的过程。其前一阶段,则是把后天气炼到先天炁的过程,就是所谓三花聚鼎,当然这时大周天也已经过去,全身经脉开了之后,用坎离周天的方法,使身体的气脉、精气能够转化;因为这时的气叫后天气,所以这个过程就是炼化后天气的过程,属于炼真精,是把真精最终炼至真阴真阳的先天炁位置。

(二)、四层炼丹脉络

在筑基阶段所炼叫小丹;小周天阶段也就是玄关窍开时炼的叫中丹;六根震动后大周天开了,在三花聚鼎时炼大丹;通过五气朝元炼金丹,这是四层炼丹的脉络。金丹炼的是元炁,相当于无极的位置,○的位置,是《老子》里面的“道生一”的“道”,所以,金丹还可以叫无极丹、道丹;大丹炼的是先天炁,用《老子》的观点来说相当于“道生一”的“一”,因为它里面有一阴一阳,也就是《易经》所指的太极,叫太极丹;中丹是后天气,是“二”,一个阴气和一个阳气在一起叫“一”,是真阴真阳,如果这两者变化,是混饨状态时,两个阴和两个阳的组合就叫四象;小丹叫浑元气,混沌未分,相当于“三”,是《易经》的八卦,到这时即有形有质,可以感觉腹内发热、胀满,有一种滚动的力量。这是修丹道之途的四个阶段,循序渐进。简列表格如下:

┌────┬────┬────┬────┐

│筑基培补│玄关窍开│三花聚鼎│五气朝元│

├────┼────┼────┼────┤

│ 小丹 │ 中丹 │ 大丹 │ 金丹 │

├────┼────┼────┼────┤

│ 浑元气 │ 后天气 │ 先天炁 │ 元炁 │

├────┼────┼────┼────┤

│ 三 │ 二 │ 一 │ ○(道) │

├────┼────┼────┼────┤

│八卦(丹)│四象(丹)│太极(丹)│无极(丹)│

├────┼────┼────┼────┤

│有形有质│无形无质│有质有形│无质无形│

└────┴────┴────┴────┘

(三)、坎离周天炼大丹

小丹和中丹属于炼精之道,大丹和金丹属于炼气之道,金丹之后属炼神之道。大丹的炼法名之坎离周天,坎离周天用的是《易经》里面的后天八卦图,而中丹阶段乾坤周天用的是先天八卦图,两者都是顺后升前降的规律运行,是炼化精气的。在中丹阶段每次修炼,气散开走身后,一般是五条脉线并行,有可能感觉是一片,去摄敛外界的能量。在玄关窍开时可以采外药,通过乾坤周天的运转,把外药经玄关窍摄到任脉里,再下行,至尾闾向上走督脉,把外药炼化成与内药相合,这属于武火的炼法;然后文火温养,把外药与内药合而为一化为中丹。

大周天开了之后,在炼大丹阶段就不是单一的玄关窍与外界相通,这时全身已经浑然一体,在靠气脉运行时,能够做到整体摄敛能量,靠一种场性的变化。虽然炼道家之法身外不设气场,但身内气血的变化会本能地向内回敛来炼化丹气,身外的东西也就向内摄敛,因此身外不出现气场能量,也不出现佛家金光等现象。这个时依靠全身窍位向内摄敛能量,这种能量在当初也可以叫外药,就是散在的能量进入身体,溶进坎离周天的循环中,每次循环都这么走,每次修炼都走几圈或几十圈,直到心里微有烦了、累了之意才算结束。之后需要安安静静地消化,也就是文火。消化的时候不象中丹那样结在小腹,而是结在中丹田。通过坎离周天,中丹田向内一摄敛,就结成丹球状,只要结成丹,它就下落,结一点落一点,不在中丹田停留。通过中丹田的位置把全身能量内聚,最后还是落入小腹进行炼化,再静静地温养,化成大丹。在下一次修炼时还是用丹气走坎离周天,之后经过膻中穴向内走,由黄庭向下落入小腹,温养大丹。每次炼法都这样,一直至大丹炼得比较纯熟为止。

其接近纯熟的标志是在某一大感觉大丹炼得比较混沌,此混沌指不受心识所动,下一步修炼就不太听指挥。大丹本来有一种明显的球体感,球体的外面有光亮感和硬壳感,这些特点和中丹、小丹不一样。小丹是气团,中丹有球的形状,但没有边缘感,而大丹就有边缘感。等到某一次所炼边缘感反而变淡,而且里面不纯和,变得混沌,处于一种交融状态时,大丹就算快炼熟了。在这个层次上意根已经过去,所以这时大丹是与心气相通的。之后引发出神光。

(四)、炼丹之道火候图

前面讲过玄关窍所摄敛的能量叫外药,通过坎离周天所摄敛的叫外丹,大丹炼得还不是很好时不会出神光。每次经过坎离周天去炼化,等大丹炼到比较纯熟时会引发心液之气,心液之气动起来,上冲于目,就可以引发神光。我们说,身内所炼的大丹叫太极丹,也叫内丹,在内丹之外,身体虚空之处还有另外一个丹,它不是平时所炼的精气之丹。经过坎离周天,使内丹修炼纯熟,从而引发神光,下落神光,就可以看见有外丹,外丹在内丹之外的位置,两者之间有时空间隔的感觉,在这之前则发现不了。这个外丹不是别人给的,是自己炼的。外丹之相与内丹略同。

身内所炼的叫阴丹、实丹、幻丹,外面的叫阳丹、虚丹、真丹。神光出现后,外丹与内丹相合构成一个完整的大丹。用神光的过程叫武火。外丹与内丹相合默默而守叫文火,文火的标志是先存后忘。两者相合叫先存,不可以断绝,在默默守候的过程中可以忘却,这是一种境界。

在玄关窍开时有阳光三现之说,即性光出现,之后经过玄关窍引大地之精气即外药入任脉,走任督周流与内药相合,这时的内药叫小丹,相合之后结中丹,是真意默默的时候。性光也可以叫武火,之后用文火,文火的标志不是先存后忘,不可以忘,可以用一意默守、绵绵长存这些字做标志,一忘了丹气就会散,所以在修炼时不可以睡觉,应消除睡魔,做到绵绵长存。

炼金丹时,五气朝元走动,一次、两次、三次……境界到了时,会有灵光出现,这种灵光也是心识之光。象性光、神光、灵光这些概念都是意识在境界上的不同称谓,分成了几个境界层次。

神光与目之祖窍相通,性光与玄关窍相通,灵光与心地相通,这是大致的位置。走卯酉周天去炼大丹,炼好之后,出现灵丹,灵丹也在体外,与外丹相似。灵丹与大丹相合之后化金丹,这时文火的标志是湛然常寂。寂是一种虚无之境,类似于佛家的空,寂也是静的一种层次。

┌────┬───┬──────┬──┬────┐

│ 阶段 │ 武火 │ 药物 │成果│ 文火 │

├────┼───┼──────┼──┼────┤

│玄关窍开│性光→│外药+内药 │中丹│真意默默│

│ │ │(小丹)→ │ │ │

├────┼───┼──────┼──┼────┤

│三华聚鼎│神光→│外丹+内丹 │大丹│先存后忘│

│ │ │(中丹)→ │ │ │

├────┼───┼──────┼──┼────┤

│五气朝元│灵光→│灵丹+太极丹│金丹│湛然常寂│

│ │ │(大丹)→ │ │ │

└────┴───┴──────┴──┴────┘

这样,内丹修炼的脉络就比较清晰了。

第五讲、问与答

1. 问:在修炼阶段,有时觉得烦了、累了是怎么一回事?

答:这与修炼的层次和境界有关,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大致地说,首先与炼己时心神把持不住有关。修炼所要求的与日常行为有时截然相反。生活中要交际、学习,总与外界的人或事物打交道;而不管是哪一家的修持,都要求清静自然、无为而为、恬淡虚无等,是内养之法。当初所炼是凭兴趣、爱好,新鲜劲一过就烦了,这是一方面,是环境影响了心理状态。

其次与身体的气血变化有关。因为气血影响心神,就象氧的供应可以影响大脑一样。有时修炼效果好,气血顺畅,心神就澈明,对谁都想笑,生活中的一切都是清清静静的,非常的朴实、自然,感觉那就是生命与大自然的本质。这种感觉很多修炼的人都有,这是气血的变化影响心神的一个方面。但气血的变化不能总是一个频率,频率一变产生另外的结果,就会有烦了、累了的感觉,这是很正常的一种现象,跟修炼所尝到的甜头一样,不必在意。

还有别的原回。有些人在修炼过程中讲究双盘,总认为双盘比散盘、单盘好,把双盘看作是修炼好坏程度的一个标志。但一般而言,双盘腿很痛时是因为气血不通,不通则痛,而这种疼痛或者胀或者麻等,肯定会对心神有所冲击,让人心烦意乱。更重要的是,双盘或单盘时间长了,会对肾气有影响。当初身体的气脉还不充盈,炁源不足,肾气还不纯和,在这种条件下,双盘或单盘时间长了,肾气就会发动过猛,就会有枯燥感。象水壶里总共有3克水,即使用文火烧,也很快会热的,但如果用炼钢炉的火,一瞬间,水就气化了,壶就干了。双盘时间长了,肾气发动猛而快,一动就往外散,便会本能地向四肢百骸肌肉骨胳里扩充,当然这些扩充的感觉人可能体会不到,只是觉得腿麻了、酸了而己。散一会儿,肾气就衰了,心气得不到肾气的自然滋润,心里就烦躁不安,有玉石俱焚的感觉,想跳入大海之中或者希望别人用大斧头把身体劈成两半才好。我推测,对于一些本来性格就内向的人,如果双盘时间太长之后,在心烦意乱之时都可能会有自虐的行为,就是因为肾气枯燥衰弱了的原因。所以双盘不是在修炼的哪个阶段都适合,也不是坐的时间越长越好。这是心烦意乱的主要原因。不管修炼到什么程度,或双盘、单盘还是采用别的姿式,如果动作过火,气血变化过猛,心里都会有烦躁感,所以在修炼上不是越耗时间越好,也不是动作越高难越好。

还有一点,在修炼用意上尽量以平和为主,不要过长,不要用小马拉大车,要适合而止。每次修炼的时间要根据自己修炼的境界而灵活掌握。要调动自身现有的气,使之发动充盈,滋润身体;下次修炼也是这个程度,不要发动以后再发动。要感觉到挺舒服,尝到甜头时就可以,见好就收;不要品尝那种滋味,不能留连不已。感觉到舒服,就可以停止这次修炼,不要让气血过度周流。人在这种舒适状态下收式后,几乎在一天之中的其它时间都会处于动态中,不管自己是否去理会它与照顾它,由于惯性气血也还是周流不休的。如果炼50分钟就可以了,却硬熬了2个小时,那么则在三、四天之中都不会有修炼的欲望,而且身体明显感到困顿,倦怠,这就是过火的表现。假如见好就收,适可而止的话,气血还会本能地变化,而且下一次修炼时还会热血沸腾,有修炼的渴求,效果当然也会很好。

2.问:玄牝是什么意思?

答:《道德经》讲:“玄牝之门,是为天地根”。什么是天地根?是造化,传说中造物主能造天地。造万物。《道德经》还讲过一句话,“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里的玄就是变化的意思。牝为母,母是对子而言,用人体来讲,下丹田能产生气血变化,产生元炁,那么下丹田就为母,气为子;在这儿,玄就是指使下丹田的气血产生变化的动力。不论用坎离周天还是乾坤周天,玄就是修炼的一种方法,牝是修炼的材料和场所。有牝之后通过变化才能造化生命、造化天地,这就是玄牝之门是为天地根的含义。

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礼为母为阴,那么把玄看作阳也可以。我们知道,要使雌产生变化,那么所用的一切方法与动力,肯定是与之不同的,不一定仅指“雄”而言。所以生化之道也即为玄牝之义。

3.问:下丹田形成的气血是不是叫真种子?

答:不是,等达到金丹以后才算。真种子必须是与本性相合的东西,象小丹、中丹或经脉里的气血都不算,还远末达到。即使金丹炼成了,如果不与本性相合也不叫真种子;等有机会与本性相合了才叫真种子。换句话说,必须涉及到生命、涉及到天地根的东西才可以叫真种子。

4.问:忏悔是什么意思?

答:忏悔是发自心灵深处的对自己的一种痛恨,而且还要有改过自新的愿望,希望以后不再这样。就是说,为了自新而有自我谴责、自我痛恨的行为,并且想改变它,就是忏悔。有忏悔的行为也算是一种好事,起码能少犯类似的错误,对自己能有所把持。有良心的人才有忏悔,所以有忏悔之心的人还是有良知的。

5.问:修炼不仅要看丹道方面的书,还要看命学方面的书,互相联系起来才可以,为什么呢?

答:命学的书一般讲人生现象,是从规律上来推演的。老百姓有“3岁看小,7岁看老”的说法,也是这个意思。一些有人生经历的老人,看到一个小孩,会大略地知道他以后会怎么样,这是人生规律的总结,其对修持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不修持的人正常工作、生活,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努力,但明天会如何?他不会有明确的看法和方向。而修持的人,会对人生之路把持得更多一些。通过修持,多了一些对内在生命的一种照顾和培育,无论是为了健康还是为了修成大能力、大智慧、达到生命圆满,都等于又多了一条把持生命的方式。

看命书的目的不是为了给自己算命,而是以人为镜,返照自身,有所借鉴的意思。能够使自己排遣很多的麻烦和不如意之事。另外命书上也应用了阴阳五行八卦学说,特别是天干地支。命书的基本内容是中国传统数术学,是把规律分成很多内容,找出其中的主要支柱,因为好些支柱之间的变化能构建成一个大致的规律。炼内丹如果不懂这些内容,又如何去炼呢?

我在前面讲了小丹、中丹、大丹和金丹四层脉络,这只是大致的内容,其中更细的内容如中丹到底如何去炼就讲究戊己,否则就不知道真意怎么用,也不知道怎么运用心液之气、肾液之气。必须知道戊己的方法、概念和阴阳属性。例如戊为阳气,己为阴气,甲为阳气,乙为阴气,“甲已化土”也就是甲本克化己土,阴阳互济之理。阴阳二气在身体的不同位置、不同层次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而我们所要求的就是要做到非常准确、细致,不能马虎和模糊。

6.问:什么是悟?

答:悟有渐悟与顿悟之说。比如一个气球在未鼓气之前,用针怎么扎也不会有爆破声;而往气球里鼓气,使气球比较饱满,那样针一扎气球就瘪了;如果鼓气到更大程度,达到气球胀满的极限时,用针轻轻一碰就爆破碎了,会很响。可以说鼓气的过程是渐修之法,用针使之爆破则为领悟。哪有不经过渐修而顿悟呢?如果斗大的字“不识”一个,睡一觉就能悟透天地之机和悟透金丹之理?连金丹的概念是什么都不懂,那怎么能谈到顿悟金丹呢?如果已经掌握了很多有关丹法的知识,只差一层窗户纸不懂时,经人一指点,就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即刻“顿悟”了。

顿悟不是凭空产生的,需要刻苦实修。当然不要钻牛角尖,修持也更讲究灵性。我们知道,气球鼓到一定程度时,不论是针刺还是碰到火花、树枝、石块时都会爆破,这爆破的机会就是灵性的体现。

这也类似佛家的棒喝之说。就那一句话,当头一喝,或上去踢一脚,或者猛然看到一片桃花烂漫,都会可能使之顿悟。这也要讲究火候。比如风吹竹断,发出僻啪之声,却刚好被一位总在琢磨怎么能空下来的禅者见到了,苦思了多年没有结果的禅者就在这偶然的情况下看到竹子里是空的而觉悟,折断后外面的空与里面的空就溶在一起了,就等于内识与外识相通,这通之而破就是智慧,这叫顿悟。能达到内外相通,象什么“大梦谁先觉,春来我自知”的说法,也是因为经过平时修持的原因。所以平时要琢磨,要象鼓足了气的气球一样,一点就破,要有灵性。

7.问:何时出现定?

答:五气朝元时会出现定。定只是瞬间的事,即在人生当中、在时间上也是瞬间的事,哪怕已经盘坐了2个小时,也感觉只是2分钟。当内在气血变化到一定程度时才有这种感觉。在神跟气血出现既分离又没有完全中断,有这种差距时会出现定的境界,而要做到这一步只有达到五气朝元时才可以。因为从大丹炼金丹时才有这种火候,才有这种定的状态。

8.问:定是一种空吗?

答:从心神上而论是空,但从气血的角度看,不算是空。气血还在变化,在本能地交融,本能地与天地之间有一种能量贯通,而不会达到内识绝与外识断那种绝对的空。

9.问:舍利子与金丹一样吗?

答:是一样的,结舍利珠之前释放出的金光是很薄的,象一层保护罩一样,有一种合聚力;舍利珠不在身内,金光连成一片,中间有一些光点,光点旋转而成为舍利珠;到空定处时,舍利珠被融到一个禅定的境界,空下去之后,舍利珠回归,在身内相合而成为舍利子。所以佛家炼舍利子的过程不是靠身内精气的转化,而在身外合化。出舍利子之后,很快与本性相合,本性发现即是明心,就回到生命的本来之处,一切外缘俱都放下。从此以后,不去念经了,也不去讲法了,需要闭关修持,也就达到炼神返虚的位置,在虚空之处温养本性。道家通过三花聚鼎、五气朝元等方法也能达到这种境界。五气朝元的炼法类似于体内的阵法演化;炼神圆满以后,那就是身外空间的阵法演化了。

(注:根据1997年12月20日录音整理)

按:关于“中国道家传统内丹修炼”的系列讲座,我最初是在1992年11月22日开始讲的,地点在长春,当时每周一讲,历时一个多月的时间。而这套根据录音而整理出来的材料,是在1997年冬历时三个月时间讲完的,地点在北京,当时每双周一次。由于每次均有新参加的朋友,故有些涉及整体修炼脉络的内容略有重复,但为了便于理解每一阶段的修炼内容,在整理时保留了讲课原貌,没有做过多的删减。

此中丹法修炼的脉络,沿用了传统丹书中最普遍常用的修法,如周天运行的概念与走向等,也经过结合我自身修习渊海明灵的体验与心得,把传统修炼进程中的筑基、精化气、气还神、神返虚、虚合道的层次,依照炼丹火候分为了筑小丹、结中丹、炼大丹、化金丹,以及外丹与灵丹的“概念”也融于其中,最终进入归根复命的元神炼化。

此次借修炼人天金丹正法的机会,把其中与陈丹有关的前五讲内容呈现给广大同修,其后之第六讲炼神返虚与第七讲炼虚合道的内容略去。如果广大同修能从中有所借鉴,我之心愿也就满足

修行心语

郭长宏

一、转化心识的静

(一)、静的基础

1、留住平衡状态的静

人的身体与能量有关。身体是物质,此物质即是一个人的全部物质,以大的格局看就是指实虚物质。实虚物质之间的状态如何,其与身静的关系如何?从物质生化看,实虚物质在交参的过程中,即已经进行了变化,而发生变化的交参在物质之间是不可能实现静的,因为物质之间表现了相互作用的动,并且相互制约。但是,只有在平衡状态中进行的交参,才能产生最高境界的静,才是在身体上表现出来并反馈于心的静。这种交参过程及交参的结果,为一个整体性的平衡,平衡本身就是一种静。不管这个平衡是大是小,都是一个绝对性的静。因此,交参过程必须趋于平衡,使其时刻都不离平衡。那么,又如何实现“守住平衡状态”呢?

一切物质现象之间的运动本身,都是由一定的物质规律的自然属性支配的;而这种规律与其自身有关,即在自主地运化时,永远是属于一种平衡性状态。没有外在强大之力的制约,它永远是趋向平衡并且按平衡规律与准则去运动。这是最基本的能量运化规律。只有在自然状态之中,才能符合物性自我的规律性变化,才能实现外在平衡状态。而自然就是不加外在制约,顺乎其本来的状态。而这个外在制约恰恰是来自于人的心,想要实现能量的自然交参运化,就不能人为地、主动地用心去制约身上的东西。应该使自己的心不去管它,就象与自己无关的样子,在这种情况下,才能使身上的物质能量进行自然性的运化,才能趋向平衡性的交参。此时身体还是属于动态,但这种动是属于平衡状态中的动,可以说是一种相应状态的静。这样,身上的静反馈于心,使心不动,即实现一种平衡动态中的静。

实虚物质交参而趋于平衡,这个状态是时刻都存在的,主要在交参的瞬间。只要有交参就势必有结果,而这个结果不可能是整体上的,只是某个点上的交参。实虚物质转化以后,就是无实虚的非物质态。如果实虚物质名之为有,那么这个非(反)物质状态也就是一种无,它能对自己的心起到一定的作用。这样才能实现静的状态。

2、静与人的心念

一般来说,静是在一个念头之后,下一个念头尚未促成之前的过程中的那个状态。其实,一个念头一旦过去,下一个念头紧接着就会产生。因此要守住二者间的状态就要抑制下一个念头的出现。这样做虽然也可以进入一种静的状态,但这种抑制是自己心动的抑制,来自于心。而在守静于这个状态时身体能量却会发生变化,这样就违背了物质方面的运化规律。由心动去求静的本身就是相互矛盾,因而这种方式并不可取。

往往讲入静的前提都是心不动。而人们在求静的本身时,就已经开始动,即人在修炼时常用自己的心加点东西而求得一种静。这种“加”的关键在形式的适应,即应该趋于一种平衡态而使身上的能量进行自然转化。但是,往往懂得静的人都不容易入静,这是因为他会有意这样那样地去做、去追求。而有的不懂修炼的人或普通人却能在某一时刻进入一种混沌状态,也可能他根本不知道静的概念。质朴见真知,一般思想纯的人容易入静,由于他没有用心去追求什么静,也就没有外加的制约,这样对他来说就是自然性的运化,也就实现了静态。如平时盘坐,这本身就是抑制身上的气血进行自然性交参的行为,从而发生瘀积,使自身无法平衡,因此有很多人会在双盘时产生难熬的痛苦,出现烦躁恶心等。这样反馈到自己身上的大动,位身不静。这是静态之中产生的不静,亦不可取。

3、在修炼中找到守静的途径

从身上找出一条守住静的状态的途径。人在静态时,身体能量方面是趋向于一种无物质性,就是无。它只能烘托,不具有作用性,只能起到趋向于静的作用,而不能抑制静。人也只有在这种状态下,才能够帮助自己实现静态。就象一瓶墨水倒入小的容器中,一定能分辨出黑色,但当把它倒入大海中,那么由于它散到接近于极限,也就不能表现出黑色了。而自己的心,在身体出现无的状态时,放在无里面,那这颗心就算是墨水,这个无是比大海还要大的啊!大海还是有形的呢,这样你的心就会感到不受什么左右,空空旷旷的无所依托,没有地方放。因此,人也就自然地处于一种高级静态。人在处于这种状态的时候(即最佳状态,它与身体无关),即使自己不管它,这种状态还是存在的,要守住这种静态。在守静态时并不是守着怎么进行交参和怎么启动,那样就是执着于某一点。而是守住交参之后的那种无实虚状态,它本身是清清澈澈的状态,心里是透亮的。我们所守的,要走到这个位置去做,而这个位置也是极容易把持的。

从渊海明灵修持法上讲,在炼哪一个式子时都有这个位置,而且能在每个式子当中绝对地找到这个东西。即在其间稍微静默片刻之时,一停止的瞬间,外在的意念对它不加以干涉,自己当时就静了。此时,身体上的能量就自然地发生交参,出现一种鸿蒙状态,类似于“混沌”。从第一式到收式,片刻之中就能把持这种状态,甚至于根本不必要把持,只要当时片刻不动,心稍微什么都不管,鸿蒙状态一下就出现,这也即是一种“静态”。当然,不是持续这种状态的时间越长越好,静和动本身是交替进行的。我们所言的静是一种相对的静态。

4、从身心交参过程看静态

从身心交参过程看,静并不神秘。它包括修持的一切,时刻都存在,而关键是看自己如何去发现自身的能量、智慧和一切好的东西。如果人的心和身都是居于一个空的状态,人在此时即是处于修持的最高境界,在一瞬之间,只要片刻的静就能帮助自身了。

通过做这种方式而想使自己的能量提高。在出现静态之前,如果以自己这样有序模式的修炼状态,那么,就会影响到身体及外在场态的变化,虽然在把持片时之静的过程中已经忘了,但还是能够以能量存在的形式使能量级提高。这即是先使自己的心动,让它进行某一种特定的交参状态。如“修持法”中的手势,气机膨胀,两肾发热,内心一坦然,放松了想法,虽制约了自身空定,但几秒中又出现静的“鸿蒙状态”。这种状态的强弱决定自己静态,这种无的本身,即是实虚物质交参之后产生的,使人在心上、身上、能量上已经进入了一种静态的格局。这些道理在“物质生化基源”中有所体现,但也与人的修炼有关。在认真修炼之中,进入身心交参状态,才能出现一种真正的静。

5、身心合一的作用

人的心态、心志如何,受到在修炼过程中所获得的能量以及其自身实虚物质变参运化程度的影响。命法修持对心理状态起决定性的作用,人的能力越高,这种作用性就越强。人在能力级提高时,定力也会相应提高,人也容易入静。在身上修持所体现出来的心理的静,在生活上可以时刻用上,如果自身浮躁,只想着自身的事难,那么接受外界能力就差,并且也不会给自己留下时间去找解决事情的办法。

心静方为空,为空时才能容纳一切。如果心动则为不空,不空则不能容纳。心的静态如何,对自己的一切方面都有影响。而修心状态之如何,又完全取决于自身各方面的能力。

因而,身和心永远是分不开的,即身心合一。而谈到人的心时,定与身有关,能量的多少也与静态有关,静态高,外在的东西才能往里进,两者缺一不可。

(二)、静的内容

1、从心上去讲心和静

从心去谈静,一念不起为静。有想法则为不净,干净之后为空、为无,就是静。何为一念?即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我希望从心上去讲心。可是怎么讲,你心里什么都不想,不就是静吗?而如果你又认为:“念这句话本身就是一种想法”的时候,你在概念之中还存在着这句话,这本身就又是不静。要使人真正地进入静的状态,不可以用这种方法。而不用这种方法就又有矛盾了,那么我连这个想法都不要,也不去管静与不静,这就对了。

因为静本身不是你管与不管的事,不需要什么东西对它有所影响。而真正想要进入这种状态,连这个静都不懂最好。但我们不是白痴,听过并认识这个字,因此知道这个静,其对实现生命的修炼具有无穷的威力,所以我们才去执着于它。但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我们既然不是白痴,就应该有一些别的想法。不知道这个概念,也就不会用它去实现静,做了也实现不通。但你既然比白痴强,就不会在这种状态之中,所以我们想实现心静就装一回白痴,让自然之道去实现静。

不静自静为真静。没有静的概念,没有静的所求,没有静的执着而出的静,才是真正应去追求的静。不静自静就是希望对一切念头都没有,包括想自己在修炼的念头。但这并不是绝对的不追求静,包括不追求任何状态,不执着于有,也不执着于静,也包括不执着于一切想法。不执于这个静是因为都知道这个字。

平时或盘坐的时候,只要把腿搬上,或是摆成什么姿式,或连摆都不摆,然后就该干什么干什么,不就把这件事忘了吗?举一个例子,如果你现在想睡觉,你就说“我想睡觉”,当说的时候你并没有睡,如果真正地睡着了就什么也不知道了,不知道睡觉的概念。入静也如此。按照某种方式去求入静,这本身就是一种执着,很难实现静。当不知道静的概念时,不知道什么是静的状态,但是人却已经进入了静的状态。那么,当人知道静的概念时,还按不知道时那么做,同样能实现静。所以,当你执着于自己为什么静不下来时,就别管它,自自然然,大大方方的。比如要走进房子里,走方步还是走碎步,还是蹦蹦跳跳,这没什么关系,只要能走进去就行了,何必还要学什么具体的固定的方法呢?你并没有想下一步该怎么迈,但你的脚却迈出去了。所以说,想真正实现静的时候,不需要什么方法,还是按人原先所走的一切去走,能够实现就行了。

不执着的本身就是一个顺自然的状态。原先的自然性是属于以往的;现在这个自然性,可以随便去干什么,也可以想静,只是不要执着,那就能静下来,否则就违背了自然。不执着于现在的方式,不执着于任何东西,就会顺其自然而入静。

2、静能容纳一切

心静了,静到好的状态,那就是定,静本身是一种形式。可以说,入静后即是什么都不知道了。如果用物质方面的概念来说,这个静对应的不静即为动。心动就是有,是实实在在的心。平时讲入静都属于有形而无质的事,就是因为人知道这个静的状态。如某人入坐时,两小时后醒来,在时间概念上,表针却是两小时,但自己一点感觉都没有,没有什么形式,这叫有形无质,这叫静。静没有质,没有一切东西,静也容纳一切东西。在如此修为时,当时即能在层次、能量级上,提高很快,因为没有那个东西,才能容纳这一切。

当然,并不是在那个时候,

自己连肉体都不存在;而是那种东西转化到一种状态,进入一种空无的状态,跟没有是一样的。没有的存在地就叫无。以无这种状态出现的时候,能容纳一切有,包括无本身,所以人才能进入能量的境界,进入智慧的境界,进入大静之后的静;在人身上体现的定,可以说就是这种状态。定就是入定,静就是一种状态。定是无形有质的,先圣大德们所认为的很深,“定中生慧”,定后就是大智大慧,入定一次,就算是成正觉,这就是说的有质。入静能是十几分钟或几小时,而定都是片刻的。这就是人在入静后的外在的身体的表现。

3、无意间就产生了静

静在任何时候、任何人身上都出现,无意间产生的静才是真正的静。如人在站桩或盘坐时,心中无所求,忘记了自己身在何处、意在何方时,这样就可以说:“今天我真静”,这是较容易实现的。而当一个人的心里有大悲痛时,或晚上跟别人吵架后,在哪儿一站,呆呆地望天空的星星,当时就已经忘记看什么了,只是在那看而已。过了很长时间,才醒悟自己该回家了,也许人人都有类似的经历。还有在大的高兴时,会忘了自己该干什么,更不知道想其他别的事了,因为当时的自己已经在精神上完全放松了。这种静在人的任何生活形式中都能无意间捕捉得到,有修持基础的人,如果善于把握生活中的静,才是修炼中的得意者。

4、入静与定的关系

或许很多人都问过:“为什么自己入静很难呢?”因为人在修炼时执着于静字,已经背离了一种自然的规律性,这样就不容易出现静的状态。而有时人忘了静的概念时,连神儿都没有,傻傻的,那种状态,却恰恰是一种高层次的静态。人要想实现静,就应该把什么都忘记,不能执着于一个静。静是普遍存在的,而关键在于自己是否发现了,若发现后,才能把持住它,但在把持的同时,又违背了这个静字。这就要求人在修炼或听课时的最好状态即是放松和自然。

在修炼过程中又会遇到入定问题。入定不是用时间来衡量的,入定也与形式无关。虽然人体能量的运化因不同形式而有不同的运化,但决定人状态这方面的东西,只有心里放下一切时,无所有,才能静下来,才能实现入定。入定时间的长短也因本人的能力而定,它也可以是随意的。在烹炼时,必须有元神状态,道家修持到元神出关就能够入定。

在这个状态适用的东西不一定在其它状态中也适用,就如入定对不同人也不同一样。如八卦中的一个艮位或是离位,这两个封位状态的时空角度、物质的实虚比例、实虚的结构形式是截然不同的。如果用两卦来表示时空转化,前者艮卦属性的实物质多,而后者离卦属性的实物质少,虚性物质多;前者密度大,艰难性大;后者容易,能力高。这就是说实性物质多时,对实物质的约束力大,虚性物质多时,约束力小。修持者入定就是由他本身所处的状态,虚性物质远大于实性物质,那么在他身上所体现的时间性就不同于常人了。古语说:“洞中方一日,世上己千年”。就是说原先世上规定的量度,在洞中进入另一种状态(时空道),背离于原先。众人修持进入那种状态之后,反过来就有大智大慧的形成。一切言行和举动与原先不同,本事大得多,能解决的问题也更多,因而成名。这种高级的定态是人在修持当中很重要的状态。

5、空、无才是真正的合于道

在修持过程中开始入静与入定,接着入空和入无才是真正的合于道。道包括一切,但当人为而用之的时候,就不可能实现无的状态,所以,道指心态为空的状态。一进入这种状态,修持人就可以随意站位于一个位置,去无中生有。有是指片面的东西,空不是指一直绝对的空下去,而是指某种状态的空,其表征现象为无形无质。如一个人坐在那不动,而他自己的感觉是一瞬间,这即是无形无质,无内容,在那一瞬间内是一片空,没有时空的一切东西。而人进入这种无形、无质、无内容、无时间,为空、为道,这是人心静的最高境界。虽然任何人都有可能进入这种状态,但并不常存,只偶然出现,这个方面的把持也很难。只要出现一次这种状态,即是以门外形式修炼百年也是无法与之相比的。在此种状态时,修持者具有与他人不同本质的层次性。空往下走,无才是真正的合于道。要想真正的进入空无,还是需要有能量进入鸿蒙,通过真正的修炼才能合于天地之道。

(三)、实现静的简易方法

修炼者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怎样才能更好的实现静、空、无呢?如何走才能达到真静呢?”应找出一些符合现实的、不用意念、不用形式上的意念的入静之法。现在人们所用的,多是引着自己入静,其本身就是去动,无机会静,这样即使进入状态也守不住,这种有意念的方式不可取。而任何人都有意念,目标又是使自己趋向于无意念,如果站位于有意念,但却以意念引着、领着去修炼,这样就不如随着或顺着,即是不排除意念,也不排除杂念。道理很简单,牵着绳一直紧张,为动,一念代万念不行;随着绳本身的曲度,就不会很僵直,因为顺着走,就必须有柔劲才行。绳子绷得不紧为相对静止,即顺着走。

有的人欲入静时,总用压制的方法,这样就会有矛盾。人的意念总会有不动之时,等到意念不领着自己的时候就更静了。如没有绳子,杂念不排除而自无,想法不压制也自无,就算入静了。只有在自然状态下才能进入真正的静态。往往越简单的越具有高深的道理。人在不明了道理时才躁,大道寓于简,谁都有这个机会,明者亦易,愚者亦难。随是被动的,顺是主动的,不矛盾,它们本身就是一种自然的静态。因此,不用去管静与不静,有可能在某种状态下就会自然顺着那种气氛去发展自己的想法,顺着就能实现一种相对的静,这就是方法。

一切东西的现象都是物质发生变化,是能量的交参,而这种交参变化可以说是时空转换的格局。静本身就是一种时空的转化状态。

二、

人欲修行,仅靠个人盲修,一般难以成功,只有明师才能给人带来“觉”,唤醒昏昧的元神,浇醒善性。醒后,把持住本性,使自身整体融合在一起修炼,才能提高生命质量。所以,生命修持的真正途径就是一句话:“跟师父模仿学,要本神自己炼”。

(一)、真法难授

修炼界自古以来即讲根基问题。不可否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心识气血也都各自不同,但是,当一个真实的修炼法门放在人们面前的时候,只要去修,人人都会修成正果。遗憾的是,由于素质问题,心识不开的人,认识不到真法,尽管有明师费尽口舌也是徒劳。而教些粗浅或旁末的方法,大多数人却认为这个好,反而会认真地练下去。

在跟同道朋友聊天时,他们也深有同感。真法讲出,学者茫然,却自认为“如此平常之理谁人不知,这还算道法?”最后还得恳求老师再教些所谓的真东西,似乎越神秘越是真法宝。使得师们都不知要教什么了!把一个至简至易的大道放在眼前而不知,就是没有心识相应的缘故。

对众多求法者,春秋时期的老子有云:“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这一句“不笑不足以为道”是说道之珍贵而下士不明,还是不被下士所嘲笑冷待的就不是真道?

几千年以来的求道法者如此,现代社会的许多修炼者也是如此。多年来,为了修行,为了人人修行,我站在讲堂上认认真真。为了真东西,没用处的也得讲,只为了让修者能够接受,可到头来,真的被省略。他们红光满面、神采飞扬地倡言老师“圣贤”,病好了,心情好了,功夫又长了等等“谢谢”的原因。而默默听着的我,只有回家途中,望着夜空繁星,独自流泪。

每次讲习班结束,都下狠心对自己说不再教人。但还得教,看不下那众多修炼者的赤诚求道之心。而教又是真的无兴趣,“假”的才认真学练。人太务实了,只求今天的变化、明天的收获,而真法是融入生命根处,在“活”的过程中自行完善的法,她不是人们只为了表面欲望而有的玩具!她真的是永远满足不了执于眼前结果而修法的人。

(二)、平等心得道

对那些能够去求真法的人,师又都能去教吗?修行讲根基,不是说根基差就修不成正法,真正的道法是不择人的。善人可修成,恶人亦可,富人能修成,乞丐亦能。法无外,皆在心识之变,神炁之化,心神之自修。但根基差的存恶之人却求不得正法,不会有师去教,师也不敢去教他正法。不是师之保守,而是心性德行不善者为下等根基,无论哪宗修炼的方法,是先性后命、还是先命后性与性命同修,修到一定阶段都是神炁相融、心识炼化的过程。心根差者则无法以平等心过关,心魔必起。此火候乃自性之为,师亦不能代修。如教真法,师则害人误己矣。

所以真法不会轻易示人。修行难,难在自己是否有一颗纯正善良的心去感悟明师,求得正法。古来入门苦修,勤俭杂役,师者考验修者心胜,磨炼心根,确实心地纯正,又能勤苦修为的人,才能传授正法。昔时,长春真人入门也是艰难重重,才致终有成就,开龙门宗法。择徒而授法,这也是为师之道。

(三)、显心识,性命同修

近日,有位修炼近二十年道法者来问,他这一生修成有望否?现在层次怎样?我说:“你修得挺好,已经入道了,以后的路还需要自己去把持了”

修成与否,首先是入没入道。此人现在心识已经出现,这是人道的根据,也是修持的关键。谈修炼,乃人体精、气、神自我圆通之道,一是炼气,二是炼神。炼气之道是强经脉,壮脏腑,足真炁,化金丹的过程,能实现健身养生,出六通,延年益寿,但不能了脱生死。只有炼神之道才是修行的根本。一旦神显化出来,就会知道自己是谁,抱定主人翁,靠神自己去炼而使其圆满,才能成就生命完善的身心同一之道,超凡入圣。

而关于心识显发以后,应如何去修持时,我告诉他的是:应该注意修炼气脉。虽然现在已经显发心识,以此继续修持下去,也可以。但对神却不容易把持得住,无神也不容易显发,修起来很难,也容易误使阴神离体。因为气脉不强,以原方法只有一途,在有朝一日能打破自识之关,去悟得天地自然皆为性体的时候,才能实现内外的真正沟通,气脉被净化,进入神显与修神的阶段。

虽然炼气之道乃常人之修,不象炼神之道为超脱之法,而且气也永远不能化成神,但气脉的变化、充足、纯净,才能使神出现。人人都知道,一个新生婴儿,没有饮食营养与父母呵护,将如何长大成才?气不足则神不宁,金丹不成则炼神无望。所以,性根显发之后,还是要修炼命法的。

路在脚下,在心中,它需要修炼者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走,以“修海无涯苦作舟”的愿力去实践自己的修炼目的,志者为王。

三、修行心语

(一)

修行——人,生命完善。

内养自炼之道是生命完善的根本。

真正的修炼是身心的交融。

人的行为符合生命规律即是修行。

修行也是完成自我对外界新事物的接受与消化。

修行也无外乎更好地把持人与大自然的交流。

(二)

修行之事即性命之事。

真正的修行与现实是不相通的,与生活是不相容的,这是站在生命角度看。从现实角度说,修行就是生活。

修行之事与常人一样,只不过心里环境不同。

要想修行,就必须在心神上用功夫。任何途径的修持,都离不开心神的变化。

身体变化取决于心理变化。心中清明,自身气血也自清明。

心有所生,元炁随之而动,身体则随之变化。

心的存在必以身为基础,所以修行要身心并重。

对本神的把握是真正的修炼。

修持炼的是主我,不是动作。而动作感觉,却是修持中的内容。

不同的姿式有不同的场态存在与变化,也就有不同的修炼内容和精进程度。

(三)

修行是无时不刻的,生命中的每一瞬间都是修,都要保持中正与清静。

修炼要注意捕捉身体一瞬间的微小变化,并要认真体会,找出其中规律,才能精进。

修行不是无心之事,而是真心之事。

要想修行有结果,就应有发自内心的对修行的执着,而不是迟迟的等待。

修行要身体力行,实实在在地去做。

修行不只是站桩,在平时生活中的一切事也要心沉。而心沉不等于懒,要多学,多思,多体味。

对于修行之事,不要耍花样,不要干耗,而应做到润,润即是身心交融。反之则是耗生命之油,可惜哉。

(四)

修行之事也是整体之事。

修持不照顾整体就是执着。

心中执着,身中气血便有执力。

平时生活中保持纯纯然的心,有明朗。在心性上,不要故意磨炼,在身体上也不要过于劳累或做激烈的动作,应融和一片。

修持是以神闲气和为本:以神炼气,以炁明神为用。

心平气和是修,自然温养身心;气和心平是用,方便平时待事。

(五)

天人合一是内修,人天合一是外用。

通过大自然的气魄来烘托出人的气魄,这是一种境界上的反参。

注意感觉大自然的情感,也是修炼。

(六)

修行要修境界。境界是从里到外,从心身神气等无分别地透出清清澈澈的感觉,是形神兼备和身心融一之后的自我体现。

修行者于人、于物、于自然都要容身亲善。

能控制自己的性格,就能调整自己的心神。

想修行,于内于外皆行方便之事,少给自己制造障碍。

修行不要过于和现实生活相冲突。

修行本无戒,守之在门外。

不在其位,难谋其事,是立身于修行?还是原地于现实?

每次修习都要从零开始。

(七)

修持是生命的觉悟,是一个人发自生命之心底的对生命的渴求,是用人的全部行为体现出来的对生命的温和。

每一修行者,都要以一颗坦诚、赤热而又平和的心,去面对自己的每一次修炼。

四、三重人生结构之修行

人立大地之间,秉气而生,运气而长,使内外合和而善。善者生而有义,福幸绵长;不善之人徒活一世,为人何益?

一善者,清心平淡,元炁调和,内孕生命于身心,修之养之,而为上真之人:复历行人间,修善于众生。此内修至善,外行小善,待功德圆满,以了人世。涵虚人生于此,隐淡修道者是之。

一善者,精励图治,智勇兼才,上以安邦定国,下以治世民和,积善于世人,以享太平。此外积之大善,天地共鉴矣,福幸长存。弘志人生于此,帝王、将相、贤士是之。功满而回,行涵虚人生,惰性养身,复修内善,化而道成,全圣之人是也。

一善者,持清静法,修圆融之身,慧力相加,心神俱明;兼而行世于祥和,天人如一,感之而遂通。此内圣外王之人生,大同于天下也,大通于天地之间也。行之,全真之人是也。

五、大通天下之太和境界-----洒向世界的真爱

生活中,人们时刻都在为生命的存在而服务自己的人生行为,好象生存本身即构成了人之活的全部意义与希望。然而,亘古久远的生命却从最底层里爆发出了对生活自由的追求。醒来的生命精神,伴同自然的人性,以自己赤裸的热情在渴望心灵的解脱与润泽。

(一)、超越生存的爱

1、世界意义

生命-----春秋时期的李聘曾说:“天长地久,大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在《道德经》中不自生的大地能够久长地存在,而生于父母之身的人类呢?在“生命”问题面前力不从心的我们,只有把生命的希望寄托于天地久长之梦忆;也由此,而于自然状态中本能地融入到广漠的宇宙精神里面,寻求着人的生存本质。静下心来,落到了原来地方,还是生命二字。归根结底,生命是自然的,在动静相济之间展示着她的轨迹与灵光。

天然的生命自然有治理内部环境的能力,她融化自己每一个细胞,直到自律的生命肌体重新出现。同时,她也变化着与其他环境之间的生存状态,相互交流着井最终走向和谐。生生不息的生命精神,用自己的行为告示了她的存在境界。

社会-----人们希望自己以及他人,都能生活在和景升平的环境里。喜欢自己的社会充满着平等意识,是自由之集结地,于有序中显示其和谐的组织性能。在每一个生命者面前自豪地展示出她那样和境界的丰貌,为人类的生活创造一个美好的生存空间。这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

事业-----《易经》说:“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一个中正而至美的生存境界,畅发到人生的各个方面,才能使人的生存行为,体现在合乎节律的事业之中。这就是生命的事业。有融乃大,行运于均衡势力下的大业,必将充满着诱人的青春机遇,去沟通那个必须的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与默契。

2、人性存在

人性的存在出于自然,天然之性又如何有善恶之辨哉!人性本自然,其用也中和,一切因果只不过是在缘其事的时候,表现出心生有别罢了。最自然的生命属性,人性,在任何事物中都显发出她的悟性,同时,其也作用在生存内环境的自觉上面,并最终实现自觉而明的状态。健康的人性向整个宇宙,也向每一个生命者舞蹈着她的自由,以及自由而和的境界。

真-----乃人性的根,朴实的心灵。掌握它的人会以自然为准则,去尊重物性本有的自由规律,并以此去协调自己的人生行为,处处有着人的朴实与坦率,还有一份持人时候的真诚。

善-----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在社会关系和大自然中进行的。为了不带有任何障碍,用自由的人性去参与这份关系将是最朴素的善。善是生命的温和,她是清的、也是静的存在。自觉者善,行规律者善。大彻己心的我们,去拥有符合规律的行为,和拥有并超越那本该纯朴的道德规范的行为。我们在人性与自然之性的统一中,共同构成一幅人生中至善的社会境界。

美-----其具有融于一切与和谐一切的能力,可以说,美是通的人生行为。由于她在人的生命境界里,反映出人性质朴的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之精神,所以,美就占有了人性的中和精神,使本来自然的人行于大自在的生命境界。存在着的,就是自然的,在自然中升华着真。善、美的人性,将是纯洁的。爱因斯坦说:“我的理想就是真、善、美,如果我不是孜孜不倦地为真、善、美而努力的话,生活对我来说就毫无意义”。

3、生命行为

道-----认识规律,为一个生命行为的根本思想。人在生命活动中需要不断地学习,只有认清规律的本体,才能遵循整体的原则去分析变化着的万千事物,从而才能明晓衍化即是道之精神的内涵。思想也就诞生了。

爱-----对生命情怀爆发出的力量就是爱,她洋溢着热情的活力,所以才说,爱,是生命行为中的源泉。因为有了她,生存中的人才能够直近本来,免去物和情的距离,活得坦然,多了情缘的理解。一切挂碍,在爱的心声中消解。以生命之本来精神兼爱天下,成为一个和平使者。

通-----《易经》曾经说过:“大地交而万物通”,它告诉了后来者一个理解,变化着的是永恒的自然。在天与地的交融里,我们感应着永恒的存在,也体验着人与物交流的境界。在生命的内核里蕴化着人生最终极的目标,那是生命本身的和谐,那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统一。内健而外顺的大通境界,歌唱着人对生命自由意志的纯洁诠释,在每一瞬的生命中,实现着和谐而通达于志的精神追求。

(二)、超越心灵的爱

1、人的意义

淡然自若的众生本性,无需任何戒的执守,也无需一丝概念的帮助,在自然心灵的召示中,有着对自我生命永恒的渴望。

我们渴求着对生命境界的体受,回顾着,温养着。在生命本体融合的境界里,我们也同时会影响外界生存环境的协调。假如人人都有善之行为,祥和的宇宙环境便会融入到我们的生命之中,她和谐着,自然着,相通着。在这生存的内外环境统一的清和境界中,我们就已经完善了人类自己的生命行为。这是内圣和外王的终极境界,是追求永恒,渴求善行为之生命本来的地方。

2、人和自然

大自然赋予了人美好的生活空间,更赋予了人生命的延续。生命存在的本身即已意味着与大自然的交流。我们可以说:人生,是人和自然的一种默契之情,其在默默的交流中互谊着,融合着……

然而,自然界的变化也就是一切物体的变化,一个不和谐的大自然的变化,也同样影响着人类日需物资的危机,影响着人与人亲情关系的危机。人离不开大自然。在人与自然本源同一的时候,面对自己就是面对大自然。我们在渴求一切都有善行为的时候,我们是清净的。人洁而静,静而生慧,慧能生力,力而动,动则变,变自然于善。

和谐的我们,融和着大自然。人和自然的相互统一而有超然的大自在。为了一切,人应该有善的生命行为。

3、人生修行

修持是生命的觉悟,是发自生命心底的对生命永恒的渴求,是用人的全部行为来体现出的对生命本体的温和与完善。

静下心来的时候,我们内聚生命,同修性命(精气神),融入到大自然的怀抱,在无我的寂静中冥合身心。当我们去以自然为终极境界的渴望中,便已消解了人在修行中的执着和界限,大彻己心的我们,在人性和自然之性的统一中,在天与地的交融里感应着生命永恒的存在,也体验着人与物交融的境界。

清清静静,同修身心,返俗归真,去进入和谐自然的生命境界。天心即我心。默默地,道法自然。以我心合人天如一精神,化成我身即宇宙之身的生命终极境界,大通在天地本性之中,方便自在,行世而祥和。

在开始修行的时候,我们可以从行为上入手,调节好生活中动与静的关系,让动则合理,静则适度,保持适中、得中的行为准则。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逐渐地做到和谐,在整体之间能够相互协调,不再产生执意与执力,这样,就会实现身体上的平衡了。

通过均衡的行为,渐渐地调节全身气血,使之融合,改变身体的健康情况,以通为畅。慢慢地,人的精神和肉体便会自然调和在一体,这是神与炁的交融,她使我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受到甘淳。如此,修行到身心如一状态时,在人的生命行为里便体现出了祥和的境界。这祥和,为人完美至善的果实,为一个真实的人的境界。得之者,善莫大焉。

(三)、我们要具有人的精神

在世纪末生活的人们,如何面对自己的明天和今天?

当我们在回顾自己人生轨迹的时候,我们是否在为了孕育未来的同时也在顺应着今日的潮流呢?顺自然是为了合乎规律,合乎回归生命本体完善的规律。顺势而导,为了明天的宇宙环境能更加适合生命的存在与提高而尽一份我们自己的力。

生活中,我们都应该有自己的信念,有那朴实无华而又久远流长的自尊、自爱、自强的信念。在自尊的信念中,恢复自己的本性,即恢复我们成之为人的根本天性,找到自我,真识自我,也珍视自我。在自爱的信念中,要敢对自己的行为大声喊出:“身对苍天而无愧,心对自我而无悔”,行得堂堂正正,这是我们人生的责任。在自强的信念中,要有“长我浩然正气,人定胜天”的气势,我们要具有人的精神。

亘古的生命渴望,在生生不息的衍化精神中,无限真情化为一滴滴纯朴的爱,让一颗颗赤热而善良的心去抚育生命的永恒,去承受自然宇宙的润育,去奔向生命永恒的家园!让我们生命意识下的和平精神,引导我们走向祥和,把真爱洒向世界,至善人间。

六、结束语-----修炼一个生命的真实

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象《生命是一块好田》的读者来信说,他在没有看典籍之前,还是有一个纯真之心去面对世界,安心修炼,不看则已,一看并认真之后,却再也没有了那份清静,只好在杂念纷纷中硬去坚守每日的修炼计划与生活。我对此深有同感。岁月能改变一切,只要有一份发自生命心底的修行信念,并为之努力,虽然暂时困惑仍在,但我心已经坦然。随着修行的精进,终会‘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天地一循环,人体一循环。人天合一之时,化为千般妙境,以显生命之觉醒与完善,而实现人的自我精神,去自主生命、自主宇宙时间。在最后,我想说的就只有这样一句话:

举足落足,皆从道场来

法心道心,还回如来去

天地一人间,任我们同行!

让我们为求证人类普遍的法身境界而共同修炼!

让我们为实现大通天下的生命家园而共同修行!

一九九九年五月八日

于北京静虚斋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