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杂志
QIGONG JOURNAL
2000 Vol.21 No.10 P.452-453

太极拳的练与养

楚留香

一般人说练拳,很少提到养拳。其实,拳要练,更要养。不会练,或者拳架的质量不高,就打不好基础;不会养,或者养不得法,就不能深入。锻炼太极拳要既练又养,练养结合。

练是练体,指继承优良传统,保持拳架的规矩法度,通过拳架的反复练习,使遍体松柔、体格强健,这是筑基的功夫。养是养气、养神,若包括文化修养在内,内容就博大精深了。

太极拳是武术,也是气功、内功、软功、轻灵功夫。因为它动作缓慢,速度均匀,有充分的时间,在思想上可发挥细致的想象力,所以练与养是相结合进行的。也只有练养结合,拳艺心得才丰富,才更益于练拳内在精神的深化。

拳谱上说:“先求开发,后求紧凑,乃可臻于缜密矣。”先在肢体上大开大展,即偏于练体,使肢体得到较多的松柔训练,对体力的消耗大,在练体的目的基本上达到,即全身相当松柔之后,可适当将拳架姿势收小一些,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体力的消耗,少一些辛苦,有利于向松软、轻灵的方向发展,以增长听劲的灵敏度。另一方面,有利于思想从拳架向拳理转移,达到“神宜内敛”,迈向高境界。这是练到养的过度,并使练养有机结合。平时多养拳,以求达到更精深细致的高级水平。

从推手方面说,初学推手,因为多是手上走化,腰腿未必合法,走化的动作,必然是大幅度。即使想走紧凑的小圈,也很难做到。只有到了较高的水平,全身达到了完整的程度,懂得了腰部走圈的道理,化劲、拿劲的动作,会不求小而自然小,这就是紧凑。到此水平,才可能以小力胜大力,以柔弱胜刚强。以小胜大,以柔克刚,初级水平的推手就难以胜任。

学书法的人先练大字,细微的转折,都能意到笔到,长功夫较快。大字有了功夫,小字也就好写了。如果反其道而行之,进步就必然迟滞了。所以,四两拨千斤的境界就不单是练,而是要靠多养。

年老或体弱者,只以练拳祛病延年的,可根据自己的体力而行,步子可以稍小一些,架子紧凑一点,每式只求做到对体力的消耗较少,于养身养气养神更为有益。

一般的拳术,都以动克静,在动中求胜。太极拳到极高境界时能以静制动,即只走极小的圈子,就可以化、发自如。这当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长期苦练、巧练的结果。

练太极拳功夫较久者,可以偏重养气、养神。这方面固然是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消耗,更主要的则是在经过练体的过程后,必须向练气、练神的方向转化,所以有“重意不重形”之说。其所以如此,是为了向更为精细、深奥的意境探索前进。决不是拳架子还没稳固,就可以马虎潦草,更不能上下不随,内外不合,立身不正,腰胯都流于浮表,就急于“养”拳。其实这已不像太极拳了,又怎么可能“臻于缜密”呢?

探究事物都有一个由表及里,由粗而精,从实到虚的过程。摸索太极拳的抽象、细微之处,当然也不能例外。拳谱上之所以提出“先求开发,后求紧凑”,“神宜内敛”,“默识揣摩”等规则,正是历代拳家修习太极拳的经验总结,同时也是为了告诫练拳者,不要长期执着于对太极拳外形和力量的追求。太极拳是内功,光练拳,单纯向外求,是找不到太极拳练法的真谛的。太极拳的养十分重要,练拳越深入对养拳的体会会越深刻。只有练得勤,养得好,修习太极拳才可臻于缜密。

楚留香(广东省龙川县铁场镇右塘村展新队太极拳会曾宜清517367)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