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偏方法21例

利众 摘

一、跳绳震动经络能纠偏

我自学自练气功已六年有余,受益匪浅。因练老子全真气功第一步功法,急于求成,守窍意念太重,造成严重的偏差;遗精,真气从会阴穴和后背大椎穴下方冲出体外,全身发冷。平常听到棍棒划地之声,后背竟有真气冲出;用手轻推门或轻碰各种物品,发出轻微的声音,也会感觉到真气从后背冲击。吃饭时也如此,无法自制。后来我采用跳绳震动经络来纠偏:每天在练功前跳绳200次,稍休息放松全身,再练功。功后慢慢引全身各处之气回归丹田。几遍之后,活动活动全身,再跳200次。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几天之后,不再遗精,会阴穴和后背大椎穴下真气不再冲出,完全恢复正常。跳绳震动能使气滞的经脉得到疏通而气血周流,故对气滞经络的偏差有较好的疗效。

二、艾灸纠偏

艾灸纠偏、防偏是一种简便的方法。

艾叶味苦辛,性微温,有温通经脉和止血、止痛、安胎的作用。其气能通十二经脉而行遍全身,主灸百病。艾叶采集容易,野地山岗,处处皆有。艾卷(成品艾叶),医药公司和医院皆可买到,价钱便宜。熏灸时须灸之穴位局部皮肤微微发红即可,病重时可灸至皮肤有针刺感为好,时间不限。

初练功者,如感觉不舒服,可于每日晚饭后1小时灸足三里和三阴交。头痛可灸足三里、三阴交、合谷、后溪、曲池。胸闷、胸痛可灸足三里、三阴交、内关、膻中、中脘诸穴。如上中腹痛,气阻难受,可灸足三里、三阴交、上脘、中脘、下脘等穴。小腹气阻难忍,可灸下脘、天枢、气海、关元、丹田、中极诸穴。肝区气滞,肋下难受,则灸足三里、三阴交、章门、期门、带脉、太冲诸穴。大腿麻木疼痛,可灸足三里、三阴交、环跳、殷门、风市、阳陵泉。小腿抽筋、麻木疼痛,可灸足三里、三阴交、委中、承山、飞扬等穴。肩臂麻木,手指颤抖,可灸足三里、三阴交、合谷、曲池、尺泽、肩髃、臂中、鱼际诸穴。

练气功者宜在春、秋、冬三季的每晚灸足三里和三阴交。体质虚弱者,可先灸膏盲二穴,再灸足三里和三阴交,次序不可颠倒,夏天一星期灸1~2次即可,不可多灸。头面部为诸阳之会,不宜艾灸。若须灸时得有医生指导,方可掌握火候而不致有害。灸后不可就饮茶,恐解火气;及食,恐滞经气,须少停一二时,即宜入静室卧,远人事,远色欲,平心定气,凡事俱要宽解。

三、“足三里”穴位按压纠偏法

笔者应用“足三里”穴位按压法纠偏,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兹介绍如下:。

1.操作方法

施术者先运气达中指指端,然后对准患者膝下三寸之“足三里”穴处,以外气施加点揉之法于该穴约三分钟左右,使之有酸、胀、麻感应,如有气感直达足下者为最佳;接着取油菜籽一枚(或用米粒、中药小丸粒也可),置于该穴位上,再用胶带固定即可,并嘱患者经常予以适度按摩之,按摩时应注意于该穴上,则效果更佳。

2.病案举例

例一:屠XX,女,54岁。患者曾练大雁功一年多,后又学练鹤翔庄气功。于半月前的一天,练完鹤翔庄气功后,又复练大雁功,当即感到头昏脑胀、恶心等,随接出现耳鸣、头脑滞重、失眠等一系列症状,知是练功出偏,先后请了两名气功师给予纠治,均无效果。后由人介绍前来我处请求纠治,经分析认为,其同时习练两种不同功法的气功,遂导致体内气机运行逆乱上冲,滞缠于巅顶之首,则出现头昏脑胀、耳鸣、心慌、失眠等症。为顺气降逆,遂施以上法,当即自感上首有气缓缓下达至足,头脑清新而愈。

例二:任XX,男,38岁;患者自学气功,习“真气运行法”,半月后即感胸闷、心悸,起先症状较轻,后日渐加重,出现头晕、心慌、胸闷如塞,夜卧则气冲胸部,只得垫高卧之,快走也气冲膻中等症状,其求治心切,精神紧张。来诊时,心率116次/分;血压130mmHg,分析认为,此系练功急于功成,用意不当,导致气机紊乱,上滞膻中而出现上述症状。为通利降逆,结合心理疏导,针对他精神十分紧张,对练功偏差的出现已产生恐惧心理,乃先告其偏差并不可怕,应保持镇定、安定之情绪,无意于此乃为上策,以及情绪对出偏者与纠偏的重要性和利弊关系,使此人在心理上先得以平衡,对偏差能坦然处之;后以“足三里”点穴加穴压法治之,二天后告愈。

四、投石潭水纠偏法

笔者是气功的受益者,每日总要把四个小时献给气功,已成惯例。在一次练功中,突然被鸭子猛叫而惊功,自觉丹田有无数气浪向四肢奔发,头昏脑张,心跳加速,胸部麻痛且闷,惊恐难言。经练“贯气法”,稍有好转,但仍胸闷头昏,呼吸隐然作痛,贪睡,厌食,甚感苦闷。为了纠偏,参考有关资料,归纳总法出一个纠偏方法,名为“石投潭水”纠偏法。笔者用以纠偏,获得良效。

仰卧,两足分开同肩宽,足跟着床,双足尖分别向左右自然而分,命门穴须含空。枕头高低以舒适为度。双手伸直分置于大腿两旁。双目微闭,凝神守空,舌舔上腭,口微闭,面带笑容。意念全身腾空,似睡在云端,“甘露”似的薄雾从肢体各个部位渗透,象海绵一样轻软,如痴似醉,心无杂念,呼吸自然,精神愉快。3~5分钟后,意念从云端慢慢下降于万丈深渊之幽静潭水中,和潭水混为一体。全身宁静放松,有与世隔绝之感。静卧1~2分钟后行投石潭水法。其法是将右手五指并握成勾手,意想有一圆石在握,慢慢地以右手小臂带动握石之手抬起,肘尖着床,然后将“石”投入“潭水”之中,意想胀闷作痛之病气随石投潭水,象“水波”一样,自内向外扩散,以至消失。也可用意念“投石”施功,不用手配合,同样有效。呼吸:手握石时吸气,短而无意,投石时呼气,有意且长,以充分促使病气向外释放,如是用手投石,可用五指敲击一下不舒适的地方,手法宜轻;如用意念“投石”,则不要用手指去敲击。投石时不要放弃身躯与潭水混为一体的意念。这样反复“投石”约5分钟左右,用意念向丹田引一下气,然后用双手按摩胀闷作痛处片刻,即可收功。应用本功法纠偏,一般可在三、五日内获得症状缓解和消失的效果。从云端缓慢下降时,有时会出现动象,投石时自觉身体飘荡不定和似有寒气向外释放,这些都是正常现象,收功后自然会消失,不必顾虑。

五、灵子术纠偏

我是一名无线电技术工程师,长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有时伏案工作一日长达十几小时,积劳成疾,这两年来病魔缠身,不得不住院治疗。在这期间,我找来一些气功资料,选择易练功法自行练习,病情很快好转。出院后对气功更感兴趣。

后来张立鸿老师赠给我《灵子术的功法》一书,我就参照习练。第一次练功即产生显动,功后身体感觉之舒适,只有练过此功者才能体会得到。几天后出现灵子感应。随着练功的深入,在显动后自发引气通了小周天。此后我又配合练真气运行法,平时早、中、晚坚持练静功,下午下班后练灵子术。有时在练静功中来人相访商事,草草收功,结果真气乱窜,产生不适感。我想灵子术既然可以治病,当然也可以纠偏。于是在自我纠偏和为他人纠偏,不期都收到满意的效果。

在一次练功受扰后,自感有一股气在命门与大椎穴间乱窜,对工作虽无大影响,但心里总觉得不安。于是我开始练灵子术功法,显动后,不加意念,双手自举过顶,按住百会穴,随后身体下蹲,片刻双手绕至背后,掌心向背,双掌震动。命门气感加强,有灼热感。接着身体站直,掌向不变,双掌距背2寸左右,向下推行数次,气下至会阴穴,双手移至体前,向下肢引气,数次后涌泉发热,气窜感觉消失,意念收功。

另一次,我女儿练功时,因面对台灯,光的刺激使她皱眉,结果气团上升,由于慌张,无法引气下行,急叫我纠偏。我虽初练气功,不知道纠偏穴位,但从有关气功资料得知,气不能沿经络循行,滞留或乱窜,就是人们常说的出偏。我劝女儿不要慌张,静坐沙发上,我练灵子术,稍加意会:“我要为女儿纠偏!”随后自行走至女儿面前,先是双手在她头部和体前慢慢绕圈,稍停,显动加强,双掌发涨,约2分钟后,左手按女儿百会穴震动,她觉头皮有麻感,接着我右手中指点她印堂并震动片刻,紧接着右手掌心向下,使劲从头部往下扇动,这时女儿手脚均有虫爬感。右手转缓扇动,一直到气感消失,我即离开继续练功。

以上两次纠偏,都是在灵子显动时自发产生。因此我体会到:灵子术在自疗治病、为人治病,或是纠偏过程中,均为自我调节,即不加意念,需泻、需补,均在显动时自然调节。例如功发后为他人治病,自找穴位点穴,按摩引气均自发产生;发气时对方有邪气,我的手就有麻刺感,且自发行泻法引气从手脚排出体外。需补时就从手脚或丹田等穴位输气。所以我觉得《灵子术的功法》是一种好功法。

六、按摩太阳穴治练功胸闷

练功气由于动作、姿势和调息不正确,往往会出现胸闷,使心里很不舒服,作按摩太阳穴能消除。笔者原练鹤翔庄气功时,因要领掌握不好,曾出现过几次胸闷,经请教大夫,作按摩太阳穴,解除了胸闷。其方法是:练功出现胸闷后,用双手食指按住左右太阳穴,向外按摩36圈,半小时后效果不显著,可再按摩一次,最多3次,就一定能消除胸闷。对其它原因引起的胸闷,用此方也能治愈。切记不要向里按摩,因为向外按摩是泻,向里按摩是补。

七、针刺纠偏

桑XX,59岁,退休。患者因患耳鸣,于5周前自练“鹤翔庄”气功,至2周其耳鸣症状消失,且觉脐周围有气鼓动。练至4周之时,一日家中静练,忽因来客敲门,为之一惊,其后随出现头胀,胸闷,肋满,腹胀,纳差,寐劣,心情抑郁不乐,表情淡漠,好似木偶;或心烦易怒,神倦易惊。练功时,气机阻塞不舒,冲气走窜不定,“三根”尤甚。脉弦细,舌淡苔薄。病已1周。曾请气功师纠偏,不效。证属练功受惊,气机逆乱,脏腑失调。当调气机,和脏腑。于是学用针刺治疗。针穴印堂、内关、足三里、太冲留针15分钟。刺气海,手法平补平泻,一日一次,7次为一个疗程。两个疗程后症消告愈。

患者因练功受惊,气无所归,气机逆乱。故针刺之目的在于调理气机。内关宽胸理气,善消胸闷;足三里和中焦之气;太冲则理下焦之气;印堂宽“三根”,并主治失眠;气海则有周调三焦、全身气机的综合作用。诸穴合用,则三焦气机调畅,逆气各归经脉,脏腑机能复常,气血元神安和,气滞消,精神还,偏亦正也。

八、磁疗纠偏

我自学小周天时,气达玉枕关,但不能过关。我加强逆呼吸时的腹肌力,想尽快突破玉枕关。谁知用力太过,出现偏差。先是后脑勺下部出汗很多,自觉往下流,后感右肋骨抽痛难忍。第二天晚上,咽部疼痛,还时常打呃,自觉有气从胃部冲逆而上,往肩上顶,意念越集中在气上,气顶得越厉害。我知道是练出偏差了,这才停止练功。针灸拔罐,不见效果。第二天乃改用磁疗。方法是将两个磁极放在胸之前后,通电流到能忍受为度,时间一小时半,当天上午就觉得大见效果。共治疗两次,以后照常练功,症状不再加重,一星期后痊愈。

九、五倍子敷脐配合按摩纠偏

本人近来练静功由于意守不当,特别是呼吸不均匀,导致全身之气(特别是腰背部经气)出现下坠现象,两腿内侧及髌骨上有气感窜动。初期经静心调息,下坠感消除,知为呼气过长所致;然髌骨及两腿内侧处气窜感始终难消,以致产生气丘,随即用手掌拍打足阳明、足太阴经线,并按摩足三里、三阴交、涌泉诸穴,同时呼吸保持均匀柔和,气冲感大减。查阅中药书,五倍子敷脐作用很多,其味酸,收敛功效甚强。肚脐为神阙穴,是培本扶正之强壮要穴,人身之精、气、神,皆由此先天获得。随后用淡盐水调五倍子粉为糊状,敷于神阙穴上,感到全身之气有向丹田灌注样触觉,只敷一次,气冲感再未发生。

我还感觉到,若出现全身或局部的发热,或因一味追求气贯丹田,造成少腹气憋、气胀现象,立即用五倍子敷脐,同时配合按摩穴位,有清热除烦、通畅气机、调和阴阳的作用。气功纠偏方法较多,本人采用药物敷脐治疗,可为练功者提供一种行之有效且无副作用的简便方法。

十、“耳穴贴压法”纠偏

葛XX,男,17岁。患者一年前练防治近视眼气功时受惊,顿感一股气上冲头部,随后头热重胀,巅顶及两侧更甚,失眠多梦,眼花耳鸣,乏力健忘。先后用气功仪及中药治疗罔效。历时一月,病症加重,遂来求诊。面青舌尖红,苔薄白,脉细弦。此为练功出偏,肝胆经气失调,气郁于头部,治宜疏肝胆经气。用耳穴贴压法,取穴:肝、胆、神门、枕、脑干、失眠点、皮质下、内分泌。以零点五平方厘米胶布,中间置王不留行子一粒,贴于上述穴位,两耳交替,隔日一次,嘱每日用手指捻压6次,每次3~5分钟,以觉热胀感为宜。如此贴压3次后,症状减轻,一个疗程(10次),诸症消失而愈。

十一、鹊桥纠偏

练气功讲究舌抵上腭。在气功术语中,叫做“搭鹊桥”。舌抵上腭,能接通任、督二脉,即小周天,有利于真气的运行,达到祛病保健、益寿延年的目的。它和放松、入静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

练功时,首先要情绪稳定,排除杂念,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刻意追求效果(如热气团、外气、特异功能等)。随着全身的放松和入静,整个面部、口腔、舌体自然放松。上下唇轻闭,上下齿轻合,舌体平放在口腔内。吸气时用舌尖抵在上牙两个门齿的中缝与牙龈的接着处;呼气时舌尖轻轻放下,使舌体仍自然轻松地平放。整个过程要自然柔和,不要用力。此时,口中津液增多,可配合呼吸吞咽。津液越过“十二重楼”,象一股清泉直入丹田,甜美舒适,乐味无穷。

初学气功者,有时会出现舌根发硬、舌抵上腭放不下来、口唇干燥发苦、虚火上升、眼睛发红等偏差。这主要是练功时没有掌握上述练功要领所致。练功时动作生硬,把舌尖的全部紧抵上腭,舌背也用力上抵,时间一久,就会引起气血上行,虚火上升。纠偏的方法,除了认真掌握练功要领外,还可以默念“呵”字,使呼气自然的压舌平放于口腔内;也可以默念“嘘、呵、呼、(口四)、吹、嘻”六字诀。一般便会很快恢复正常。极少数偏差严重者,宜暂停练功,休息一段时间再练。

十二、“赤龙搅海”纠偏

我3年前学练少林大易筋经,由于没有掌握好气功的松、静、自然的原则,练功时舌抵上腭和咬紧牙的两个动作总配合不好,舌头总是僵硬地抵着上腭,几日后患上口吃,舌头活动不自如,舌头僵直,后来越来越严重,我不得不放弃练功。

由于病魔缠身,医药无效,我便学练气功。开始学练周天功法。功法中的“赤龙搅海”是先叩齿36次,让“赤龙”(舌头)在齿内和齿外搅动,先内后外,先按顺时针方向在口腔内旋转,后按逆时针方向施转。各转36次。我感到舌头发麻,微感劳累;做后却有说不出的舒服,分泌出大量的唾液,使消化功能大大提高。这套功法不仅使我的胃口变化好转,吃饭香甜,意外的收获是几日后口吃减轻,过了一段时间,病完全消除。

十三、简易拍打导引纠偏法

1.预备式

松静站立,两脚尖向前与肩同宽,周身中正,肌肉放松,两手自然下垂,目视前方。

2.气功荡手

两手臂随着身体向左向右转动而自然摆动,一左一右为一次。做八次。

3.双龙盘柱

右手握拳稍用力捶左上胸部,左臂后伸,用左手背捶右侧腰眼,同时身体下蹲;接着身体起立,右拳转向后捶命门穴,左臂转向前用左掌拍击下腹部。做八次。然后,左手握拳稍用力捶右上胸部,右臂后伸,用右手背捶左侧腰眼,同时身体下蹲;接着身体起立,左拳转向后捶命门穴,右臂转向前用右掌拍击下腹部,也做八次。

4.按膝拍腿

右脚向右侧迈开一步,右腿弯曲,左腿伸直成侧弓步,右手按右膝,虎口对膝盖骨上,左手握拳,从左腰部起,稍用力在左腿外侧捶打至踝关节处,转手至内侧,用力向上捶打至大腿跟,再捶至左腰部,如此捶打八圈;接着左手成掌按左膝上,虎口对膝盖骨,向下稍用力按压八次。然后呈左侧弓步,左手掌按于左膝盖上方,右拳按上述动作捶击右腰,及右腿外侧内侧八圈,再按前法按压右膝部八次。

5.挖脚开窍

自然站立,双手叉腰,拇指向前,四指在后,身体重心移向右脚,左脚向左前移开半步,脚尖上翘,脚跟着地,左脚五趾做上翘下挖动作八次,使涌泉穴开阖。然后左脚复原站立,身体重心移向左脚,右脚向右前迈出半步,做脚趾上翘下挖动作如前八次。

6.导气入地

松静站立,意在涌泉,入地三尺,三至五分钟,收功。散步一会儿。

本功法是一种纠偏功法,最好在草地上练(穿着布底鞋或赤着脚练)气功荡手,可使全身放松;双龙盘柱,按膝拍腿,是拍打纠偏法的巧妙运用。挖脚开窍的作用,在于开涌泉穴,为导气入地创造条件。故本功法适用于气冲头顶出现头部麻木、沉重或胀痛,内气上冲下窜或停滞于某一部位等偏差,可做为自我纠正偏差法,也可做为经气功医师予以纠偏后的辅助功法。经试用于数十例气功偏差患者,有一定疗效。

在纠偏门诊中,气功医师对练功出偏者必须进行细致深入的思想工作,使其消除紧张心理,并嘱患者停练原有功法,从而恢复健康。

十四、纠治谷道漏气

我在练功中曾两度谷道漏气,摸索到一个纠治疗法,做法如下。

俯卧位,下颌着床,手平放身体两侧,双腿并拢并伸直,脊椎正直,全身放松。待思想守静、全身彻底放松后,腰部肌肉收缩,尽量将两腿向上拉起,而头、胸、腹最好不要离床,若做不到头胸腹抵床也不必勉强。同时,还用“吸、抵、缩、闭”四字诀,即吸气、舌抵上腭、缩紧谷道、闭目,并意念引气自会阴穴沿脊髓上百会穴,意守百会并闭气数秒钟。然后呼气,两腿慢慢放下,意念仍守百会。数秒钟后弃去,放松全身,如此为一遍,共做9遍。做完休息片刻,起身盘坐,练“四字诀”9遍,静守百会穴7~8分钟,放弃意念,是为收功。上述“提肛翘腿”过程中,若做数遍后仍觉肛门松弛,可在吸气提肛同时,如练双手交叠托于尾闾处,手指放于肛门周围,用力帮助谷道收缩。

十五、即刻纠偏之体会

笔者原先患有头晕失眠、体亏脸肿、夜寐盗汗、肠炎腹泻等病症。四年多的气功锻炼,使我恢复了健康的体魄。但练功之初,自发动功屡出偏差,不是功后眼睛发红,如患红眼病一般,就是大动摔倒在地,天转地旋,难受不已。总结偏差原因,大都是功中意念不定、内气上窜冲头所致。针对这一点,在出偏的时候,我就有意让身体松弛,闭目仰卧,自然呼吸,呼气时以意引气从百会沿任脉下行,分两侧沿足少阴经至涌泉。如此反复进行,半小时后,偏差不适之症均除。以后练功每当出现自发动后,意守下丹田或涌泉,就再也没有出现上述偏差了。

十六、两个动作纠偏治命门疼痛

我们“大雁功”辅导站的两名学员在练功中出现偏差,情况相似,均觉练功后命门穴处疼痛。为此,我们根据“有利贯通小周天的两个动作”,指导他们按摩少腹丹田和尾骨命门,并对患者命门穴发放外气,效果甚佳。例如:柴XX,男,59岁,曾练“鹤翔庄”两年多。学大雁功1个半月后,突感命门处急剧疼痛,不能行走,卧床不起。送医院按摩、拔火罐治疗,痛反剧。后配合对患者命门穴处发放外气,让患者坐位,放松入静,先揉少腹丹田,使任脉气血流动;后揉尾骨命门,使督脉流通。反复多次,次日痛感全部消失。该动作不仅有利通小周天,而且有纠偏之效。现将具体动作介绍如下:

1.前揉少腹丹田。术者正坐,平气。先把两手心擦热,然后用右手在丹田处上下来回揉10~15下。再把手心擦热,用左手在丹田处上下来回揉10~15下。如此左右两手交替,共作两遍。

2.后揉尾骨命门。揉尾骨处,动作如上,也做两遍。

十七、“紧箍咒”偏差的消除

我练气功通大小周天,阴虚尿频症大有好转。以前是抑郁寡言,四肢无力;现在是生气勃勃,行动矫健,时而还有“内丹游走”的感受。

但是练功开始阶段,我亦出过偏差。这是由于学生宿舍乱,练功时不能达到较好的松静要求,唯恐惊功,意念太强,再加上收功不净尽等原因造成的。从额前经耳上部到后脑,好象有一条带子缠住头,形成“紧箍咒”,使头发沉,并有微痛、眩晕症状。练功时尤为严重,影响学习和日常生活。我进行按摩,当时有所减轻,但过后仍恢复原状,令人烦恼。有一次,我尽可能地达到松、静以后,用左手中指点着丹田,同时交替意守丹田和涌泉约5分钟,然后右手从胸前慢慢托起,意想手中托起一个大气球,直至放在头顶(百会)上,而后气球化为温热、浓稠的液体慢慢地顺头部流下,流至患处时稍停一刻,继而又往下流,有一部分顺任脉流入丹田,一部分顺督脉经会阴流入涌泉,结束后症状大为减轻。又连续练了几次,“紧箍”自然退去,头痛、眩晕也消失了。以后恢复练功,没有再出现上述情况。

十八、“走火入魔”纠偏

我一直练的是静坐气功,一天早晨,正要入静时,突然有人敲打房门,我一时受惊,急忙下床,可是刚穿上一只鞋,就被一股巨大的力量推着东窜西跑。脑袋昏沉沉的,两腿根本控制不住,整个身子好象不是自己的了,象被一股强烈的旋风刮着的纸片一般,撞翻了桌子和椅子,碰倒了铁炉子,大约有1分多钟,最后终于被绊倒在地上打起滚来。

当时脑子里还有一点清醒,意识到这是“走火入魔”,就赶紧意守下丹田,想着全身各处的散乱之气被收聚到丹田,大约这样做了10分钟才站起来。但脑袋还很昏,前额象有重物压着发胀。随即又意守涌泉10多分钟,然后用中指点揉百会、印堂,再用两拇指按压太阳穴,两食指作开天门,以通郁结之气,意想额头之气,似淋浴一般,飘然而下,进入丹田。这样做了49遍,症状大为减轻。后来自己再加调养,到中午才完全恢复正常。

十九、气功纠偏治胸腹(月真)胀

本人是学练内养功的。起初因急于求成,过于着意,对功前准备及功中各环节遵循不严,久之自感胸腹(月真)胀,憋气不舒,总觉得气流随呼吸只能在膈上运动。后来试作自然的深长呼吸,并同时低头看自己小腹的起伏运动。当小腹胀起时(吸气),设想气流随腹部胀大的动作充满周身,会特别松软空豁;当小腹收回时(呼气),假想丹田之气随着腹部收回的动作而送到全身四肢之端。这样,随着自然呼吸,并注意腹部一起一落的动作,产生轻快空豁的联想,从而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十、气功纠偏一得

气功出偏易导致阴阳平衡失调,体内气机紊乱,精神紧张,令人烦恼。我通过实践,摸索出一种纠偏的方法,简介如下:

气功出偏往往使人感到气息失控而乱窜。我的纠偏方法,是对气加以控制。取坐式或立式,意想丹田处有个硬币形状、但要大得多的容器(直径15cm左右,厚3cm左右),该容器截面与人背面平行,其中右边圆周上有个朝上的口子,根据中医气机左升右降的原理,意想身体各处之气均汇集此口,注入容器,在容器内作逆时针方向流动,以达到调理气机的目的。每天二次,每次15~30分钟,半个月就会见效。

二十一、纠偏2例

例一:郁XX,男,32岁。建筑工人。由于缺少正确指导,练功半年,致手臂抬举困难,即使抬起,沿经络有疼痛难忍之感;且心律失常,记忆力减退,夜间多梦。求治纠偏方法:1.劳宫穴发气,疏导患者任督二脉;运气达指,对患者自肩部到手指发气,疏导其手臂各“经”。2.嘱患者停止练功,并给予按摩。一天2~3次,连续10天左右。

效果:二日情况大转,一周痊愈。

例二:杨XX,男,21岁,农业干部学校学生。从未练过气功,因好奇,常在课间想象丹田气按顺、逆时转圈。谁知导致气机紊乱,气血上冲,心律失常。3天不能睡眠,夜间多梦。白日头发胀,终日打嗝不止。求纠偏。

纠偏方法:取耳部“枕”、“颈”、“神门”、“皮质下”、“心”穴位,在两耳的耳穴处各放菜子大小药丸5粒,隔3~5分钟按压一次,每次直到患者痛不可忍方休。连续多次,并嘱其睡前按压。

效果:当天9点半上床,片刻入睡,一夜无梦,第二天中午一切恢复正常。

二十二、介绍三个纠偏方法

1.出现“泰山压顶”的情况主要是太过于着意头部,急于开天目,练功受惊气集头部等。此时头部相当难受,有头晕、头胀、心慌,四肢无力的感觉。如用泻气法,效果即慢又可惜,练得的真气会同时被排掉。根据阴阳平衡理论,用空劲功初级功法原理,外气内收,无需意守,循环如常。用内八字站桩配合手势使经气下来后往上冲击,从督脉上去以后因冲击量大和前面的任脉自然接通,再循任脉下来,不会在头上滞留,以此调节体内阴阳平衡,从而达到纠偏的效果。行功时两脚距离与肩同宽,两脚尖稍向内(呈内八字)曲膝下蹲,站立角度约30度。第一式,两手掌心相对,小臂与上臂约90度;第二式,翻掌手指成梯形式,掌心向下;第三式,双小臂向外略拉开,然后双肘向上方挑起,双小臂自然下沉,掌心向后,手指向下,沉至体侧略后;第四式,双手在腰部处(带脉起动),手腕自外向内翻转,掌心向上,十指对腰;第五式,双臂向后夹紧,手指向前,稍停后双臂自然慢慢向前推出至小臂约成90度,再翻掌成马步站桩;第六式,收势,双手握空心拳,曲肘慢慢将拳向上向前胸提至锁骨处,同时慢慢起立。练功时间约30~40分钟时,越长效果越佳,自始至终两脚都成内八字30度站桩。

腹中胀气是由强意念积气于腹太多,气机滞胀,腹部感觉胀而难受。可采用带脉旋转法,引动真气在腹内旋转,推动滞气不停的流动,周而复始,腹中胀气自然消失。行功时取坐式或仰卧,全身放松,意念腹中有一太阳发出金光沿带脉或沿腹部周围向右旋转120次,如一次不行,可转多次。

以上两种纠偏方法可交替使用,效果一样好。

2.有一位功友练静坐功时,出了偏差:口自动张开,唾液流在被褥上湿一片,量很多,难以控制,众所周知,唾液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物质,与长寿有着密切的关系,常含而咽之,能润五脏,悦肌肤,使人长寿不老。自古就有金津玉液等美称,可见它在人体的重要作用。

纠治方法:可按摩三穴和“莲花照身法”,在练静功之前,按摩合谷穴、内关穴、足三里穴5分钟,开始练静功的同时,意想自己身体前、后面各有一朵正在开放的五光十色的水淋淋的莲花,莲花的光线不断的加强,照亮了身体的五脏六腑,全身好象被莲花的灵光所熔化,不复存在。此时能使人的身心最大程度的放松,令人舒适无比。练功时间长短自行掌握即可。

3.胸闷气憋,心悸,咽喉常有阻塞感。这是因练功盲目追求气感所造成的偏差。可练《晃海自我按摩法》,练习两日,即化验为夷。

此法在坐式的基础上进行(平坐、盘坐均可)。两手轻放在两膝盖上,周身放松,以腰为轴,先从右向下腑身,向左旋转,舒身上起,转一圆圈,归于原式,不停,继续重复旋转,做36次,归于原式后再从左向下腑身,向右旋转,舒身上起,转一圆圈,归至原式,不停,重复旋转36次。练功时应注意慢、匀、松、静,如置身于大气之海,周身晃动,如觉大海之气融成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