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注释】谷:川。百谷王:百川汇集的地方。下:处在下游而使水能汇集。
    江海之所以能为一切河川溪流所汇往,是因为它善于处在下游,所以为百川所聚会。老子以江海为百谷王来比喻统治者也应以谦下来依从民众。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注释】欲上民:要想治理人民。言下之:要先听从人民的意愿。欲先民:要想领导人民。身后之:把个人利益放在人民的利益之后。
    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国兴在于顺民心,政废在于逆民心。故王者以民为天,以天下人之心为心,以天下人之意为意。如果只是"是非好恶随君口,南北东西逐君眄",则只可欺当时之人,而不可欺后世。因为"武皇内传分明在,莫道人间总不知。"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注释】圣人地位虽然居于人民之上,人民却不感到压抑;领导人民在前,却没给人民带来妨害。武王曾问于太公曰:"治国之道若何?"太公曰:"治国之道,爱民而已。"曰:"爱民若何?"曰:"利之而勿害,成之而勿败,生之而勿杀,与之而勿夺,乐而而勿苦,喜之而勿怒。此治国之道,使民之宜也。民失其所务,则害之也。农失其时,则败之也。有罪者重其罚,则杀之也。重赋敛者,则夺之也。多徭役以罢民力,则苦之也。劳而扰之,则怒之者也。"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注释】推:推崇,爱戴。不厌:不厌弃。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高于乐民;意莫下于刻民,行莫贱于害民。郑板桥诗曰:"衙斋夜听萧萧雨,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若是如此以百姓心为心者,怎会不受到民众的拥戴。
    所以,治理国家,只要时时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前面,自然就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注释】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所以,圣人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孟子曰:"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为善。" 孙中山说:"我们是为国民而存,而不是国民为党而存。"得民心者得天下,故以天下众人之意为意者,谁能与其争焉?舜戒禹道:"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意译

  江海之所以能为一切河川溪流所汇往,是因为它善于处在下游,所以为百川所聚会。
  因此,为政者要管理人民,必须不师心自用,而应唯民意是听;要领导民众,必须把个人利益放在人民利益之后。
  所以,圣人地位虽然居于人民之上,人民却不感到压抑;领导人民在前,却没给人民带来妨害。
 因此,天下的人民都乐于拥戴而不厌弃他。
   因为他不与人民之意愿抗争,所以天下无人能和他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