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于愚之。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
 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知此两者,亦楷式,常知楷式,是谓玄德。
 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于愚之。
【注释】明:谓多见巧诈。愚:谓多见淳朴。非以明民:不是使人民趋向智诈奸伪。将以愚之:将使人民趋向憨厚淳朴。
    古之善于以道治国者,大而化之,不让人民多见奸巧诈伪,以免让其破坏了人民本性之淳朴。所谓愚之,并非欺骗,乃是弃智守真、正己正人,隐恶扬善为天下浑甚心,以"道"导民使其质朴不诈伪,使天下人物,共包涵于化育之中。以善济善,天下之善扬,以善化恶,天下之恶亦隐。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注释】智多:诈伪智术繁多。
    天下太平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大治在民趋于正。国家之所以混乱,人民之所以难以管理,就是因为百姓的淳朴天性被世间奸邪之智所败坏的缘故。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
【注释】以智治国,就是运用个人主观之智实行"人治"。所谓人治,就是由统治者垄断国家权力,搞专制统治;就是以一己之心或一己党派之心奴役全国人民;就是不循自然,而以主观任意来造作事端。上以智治国,则下亦以智应,上以智术诱动了民之邪心,既动又复以巧术治民伪诈,民也用智巧其术防避,相互斗巧,上下相贼,奸伪将会日益滋甚。所以老子说,以智治国乃可谓是国之贼。

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注释】老子之所谓愚民,是不以声色、形名、智术乱民本性,欲民愚于人世之小智私欲,欲民愚于人世之贪婪诈伪。用大道化民,是要人人从根本上用功,正本清源,使之返朴归真,以至大顺。此乃国家民众之大福。后世以愚民之术归咎老子者,非但不知老子如何愚民,亦绝不知老子愚民为何。
  【
知此两者,亦楷式,常知楷式,是谓玄德。
【注释】楷式:法式、法则。玄德:玄妙的德行。
    知晓以智治国和不以智治国这两种治国方法的差别,就是一个法则。格守不渝这种法则,可谓是玄妙的德行。 

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注释】与物反:与俗人对事物性质的表象认识相反。大顺:反朴归真,顺应自然,是最大的和顺。
    圣人治世,大而化之,治其内而不治其外。民趋于功利机巧,必然损害本性之淳朴,我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求复其本性之初,这似于物反,但却能达到长治久安。
西方哲人哈伯德说:"据说教堂可以拯救罪人,科学则是探索不再产生罪人的道路。"而老子哲学思想的本意,却是要造就一个使人不生犯罪心念的社会。孔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意译
   古时善于遵循道治理国家者,不是让人民趋向机伪巧诈,而是让人民保持淳朴。
 民众的难于治理,是因他们损人利己的智诈机谋繁多。
 所以,用智巧来治理国家,是国家的祸害;不用智巧来治理国家,是国家的幸福。
   知道这两种治国的差别,就是一个法则。格守不渝这种法则,可谓是玄妙的德行。
   这玄妙的德行博大精深,似与事物相反,然而却能达到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