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其政闷闷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
 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人之迷,其日固久。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
【注释】闷闷,法简政廉的无主观妄为之象。
    贤人谦让于朝,小人息争于野。舜、禹有天下而不与,便是以贤才化无事。所以,在上者能不贪婪妄为,人民也就不从事巧伪智诈,以致能风俗淳朴。班固《景帝赞》说:"周、秦之敝,网密文峻,而奸轨不胜。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移风易俗,至于黎民醇厚,"
    其政闷闷,并非是指敷衍塞责、无所事事,而是说只需营建一和谐宽松的社会大环境,让人民公正自由的自作自息。其举措正象杜甫《春夜喜雨》诗所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既让人民悄悄地享受润泽,又不惊扰人民淳朴之天性。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注释】察察:精审,严苛。缺缺:狡诈。
    礼繁则不庄,业繁则无功,令苛则不听,禁多则不行。桀、纣之禁,不可胜数,故民因而身为戳。民待刑名规矩而正者,是削其性;待刑名规矩而固者,是侵其德;此皆使民失其常然。上以智伪防民,民亦以巧诈避之,淳朴之风则将败离。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注释】事物内矛盾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向其反向转化,这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性。利与害同门,祸与福同邻,祸福相依而生。也就是说,好事和坏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福就会变成祸,祸也能变成福。

孰知其极?
【注释】极:极致、最终。
    老子的唯物辩证思想,不仅揭示了事物对立统一的根本规律,而且还揭示了事物矛盾双方对立转化的规律,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由量变的不断积累引起事物根本质的变化。 祸与福发展变化的这种因果关系,谁人能分得清?利为害本,福为祸先。唯不妄求利者无害,不妄求福者无祸。

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注释】奇:怪异。妖:灾害。
    事物皆有其自然中正之道,持守其道,应而不倡,则无偏曲,万物自然各得其所。善本自然,如果不循自然,苟有心而为善,以施为治之,形名执之,则会反生事原,巧辟滋作,善事则能化为妖害。 

人之迷,其日固久。
【注释】迷:是说不明于祸福、正奇、善妖这些矛盾双方的反向转化是事物的内在规律性。
    世俗以耳目观天,只见其一曲,而不睹其大全,往往主观施为,趋利避害,而鲜知有害藏于利中,以致治丝益棼,贻害无穷。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注释】方而不割:方则有隅,有隅则易割;不割,意谓内方行圆,挫锐解纷。廉而不刿:廉:廉,清廉。刿,伤。以清廉清民以去其邪,而不以清廉刿伤于人物。直而不肆:率直而不放肆。光而不耀:光亮而不剌眼。
    圣人为人处事方正而不生硬,清廉而不伤世,直率而不放肆,光亮而不剌激。庄子说:"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则民性得矣。"
 
意译

 政治宽厚,人民就淳朴;政治苛酷,人民就狡诈。
 灾祸啊,幸福倚靠在旁;幸福啊,灾祸藏伏其中。
 谁能明晓这前因后果?
 旁离了质朴方正的道,正常将反向演化为怪异,善事将反向演化为妖害。
 人们的迷惑,那日子已经很久了。
   因此,圣人为人处事方正而不生硬,清廉而不伤世,直率而不放肆,光辉而不炫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