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注释】无为: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无主观任意之为。
    至道不损,至德不益,天道无心而随物化。《吕氏春秋》说:"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无私为,故似无为。虚静恬淡,顺物自然,则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注释】自化:自生自长,自我进化。
    言教不如身教。所以,明堂之治,王中无为,以守至正。上承天之所为,下以正其所为,未有不以德为本者。为政以德,则本仁以育万物,本正己以正万民,本中和以处万事。政皆本于德,有为如同无为。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注释】欲作:贪欲萌发。镇之:压制、镇服。
    服民应以道德,渐民应以教化。有人认为,道家是企图调和现实矛盾而进入无为之域,达到身如槁木,心如死灰的境界。其实这是对老子的误解。"无为"并非是不为,而是指不主观妄为。若是不为,此"镇"字又从何说起?镇之以无名之朴,乃是五十二章中所说,"用其光,复归其明"之意。用其光,便是指启发本人的天性良心,良心是人所固有的,它具有"公理"性质,可直接告诉你是非对错。用其光复归其明,人皆可以为尧舜。
    
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注释】刑之大本,是为治乱。而行政者,首选应是禁奸于未萌。故圣人隐恶扬善,存心至诚,使    天下人物,共包涵于化育之中。以善济善,天下之善扬,以善化恶,天下之恶亦隐。故至治之世,不赏而民劝,不罚而民畏,贤不肖各返其质,行其情,不雕其素,人人憨厚淳朴。

意译

 道从不超越规律任意施为,万物却能顺应自然各得其所。
 王侯若能格守虚静恬淡,不贪为妄施,人民将自我进化。
 人民自我进化时如有人贪欲萌动,我就用淳朴之道来镇服。
 用淳朴之道镇服后,上下即同乎无所贪欲。
 上下同无贪欲,共处于恬淡虚静,天下就会自然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