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犹川谷之於江海。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
【注释】道常无名:道是永恒的自然法则,故为常; 道没有什么名称可以概括,故曰无名。朴:朴实、浑厚、自然,道的表现形式。
    道是永恒的,难以名称概括。淳朴虽似鄙小,但天下谁也难以将其臣服。王弼说:"朴之为物,以无为心也,亦无名。故将得道,莫若守朴。夫智者,可以能臣也;勇,可以武使也;巧,可以事役也;力,可以重任也;朴之为物,愦然不偏,近于无有,故曰莫能臣也。"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注释】守:持守。宾:宾服、宾从。
    侯王若能保持淳朴,民众将会自然宾从。王弼说:"抱朴无为,不以物累其真,不以欲害其神,则物自宾,而道自得也。" 《大学》中说:"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修其意;欲修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执政者若能守朴至诚,行无为之治,则万物自将宾服,从于德化。唐太宗曾说过,"若安定天下,必先正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注释】莫之令:无须号令,任其自然之意。自均:自然均匀。
    天地相互作用,降下雨露,民众无须号令就自然共同沾受润泽。圣人治天下,也应则天行化,用宏观调控来营建适宜的环境,让人民"全其天性而不害其长",使百姓各安其居,各乐其乐,任意自便,休养生息。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注释】始制有名:谓淳朴之风散失后,开始各立官长为之管理。止:止境、限度。不殆:没有危险。
   既然淳朴的大道颓废了,仁义礼法乃是救济的无奈之举,故为治政者,应知止勿进,以返泰初之淳朴。知止之道为何?大学云:"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而为法治者,应止于公正严明。不能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
 
譬道之在天,犹川谷之於江海。
【注释】这就如同道存在于天下事物之中,就象河川溪流汇聚于大海。王弼说:"川谷之求江海,非江海召之。不召不求而自归者,比行道于天下者,不令而自均,不求而自得。"

意译

  永恒的道,难以名称概括。淳朴虽似鄙小,但天下谁也难以将其臣服。
  侯王若能保持淳朴,民众将会自然宾从。
  天地相互作用,降下雨露,民众无须号令就自然共同沾受润泽。
  创设了体制,人物便各自有了名称。名称有了,便应遵从与名称相附的行止,遵从与名称相符的行止便无危殆。这就譬如道存在于天下事物之中,就象似河川溪流汇聚于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