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迹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注释】辙迹:车行时留下的痕迹。瑕谪:偏差,疵病。筹策:古时计算用的竹制筹码。关楗:门上的栓梢。绳约:绳索,意谓约束。
    善于行事者,顺应物性,遵循规律,无主观妄为之迹;善于言辞者,正心诚意,言事中节,无有疵漏偏差;善于筹谋者,秉本执要,以一持万,无须筹码算具;善于关闭者,澹泊寡欲,不设不施,无须栓梢却不可开;善于束结者,正己正人,民心浑朴,无须绳索却不可解。
此五者,皆言不造不施,因物之性,不以形名制物。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注释】常:经常,总是。善:善于。弃:遗弃,废弃。
        圣人之教,泽如春风,惠如时雨。其政不烦,其刑不渎,高风所及,薄俗以淳。四十九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此即圣人常善救人,常善救物之法。六十二章:"人之不善,可弃之有",即此所谓无弃人,无弃物。盖圣人之要,莫如以道自正,其于人之善者与不善者,初不必分别之,歧视之。如此,则善与不善者皆化于道,而同归于善。
         王弼说:"圣人不立形名以检物,不造进向以殊弃不肖,辅万物之自然而不为始,故曰无弃人也。不尚贤能,则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则民不为盗;不见可欲,则民心不乱。常使民心无欲无惑,则无弃人矣。"

是谓袭明。
【注释】袭:因承,承袭。
这些作法可谓是承袭了大道之明智。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注释】资:资材、资财。
         善人与不善人皆是人。孟子说:"性相近,习相远。"不善人只是因贪欲蒙蔽了本性之善而生过,老子认为其天生本性的淳朴仍然可复,而应该予以觉悟,所以善人是不善人可效法之师,不善人既是善人可引以为戒的前车之鉴,又是善人可道化之材资。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注释】迷:迷惑,糊涂。资:借鉴,资材。
此乃孔子所谓有教无类之意。孔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君子隐恶扬善,使天下之人物,共包涵于化育之中。以善济善,而天下之善扬,以善化恶,而天下之恶亦隐。
     
意译
 善于行事者,顺应物性,遵循规律,无主观妄为之迹;
 善于言辞者,正心诚意,言事中节,无有疵漏偏差;
 善于筹谋者,秉本执要,以一持万,无须筹码算具;
 善于关闭者,澹泊寡欲,不设不施,无须栓梢却不可开;
 善于束结者,隐恶扬善,正己正人,以致于民心浑朴,无须绳索却不可解。
 因此,圣人总是辅万物之自然,善于挽救人,所以无有被鄙弃之人;
 总是能物尽其用,所以无被废弃之物。这些作法可谓是承袭了大道之明智。
 所以,善人是不善人可效法之师,不善人是善人可道化之资。
   不尊贵可效法之师,不爱惜可道化之资,虽自以为明智,其实是大糊涂。
 这是精深奥妙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