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气抟聚法及真气抟聚论  真法提高班部分介绍

真气运行五步功法(静功),经数十年的躬亲实践,普及推广,临床观察,简明易学,可在短期内贯通任督二脉。凡能持恒实践者,均可收到防病治病,健身延年的良好效果,且向炼神还虚的高级阶段迈进,可达到长生久视,返朴归真的终极目的。然而部分学者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未能坚持习练,甚为可惜!这或多或少和学者未能掌握进一步提高功力层次的具体方法有关。

李教授在数十年的修持中,常在窈兮冥兮,昏昏默默时,自然提示,元神驶气,循行如仪;静极生动,动极复静,动静相育,圣度天机;生理自运,重复规距,归真返朴,三宝抟聚。窈冥之中,真法动静结合、直指上乘的高级功法——真气抟聚法,在实修中相继诞生,即:混元坐、下河车搬运、上河车搬运、五行攒簇、五龙蛰法。以真气抟聚法锻炼,手势一动真气随之而动,再无杂念产生的机会,使修炼者更好达到静定的目的,直指上乘。这就为真气运行学者提高功力、追求高层次提供了一种极其有效的方法。

首先是上下河车搬运。河车搬运是《内经图》里“阴阳玄踏车”的具体练法,为使任督环流而设。真法五步静功,多用意念与呼吸运动配合。河车搬运是提高功力的方法,就不再用不稳定的意念支配练功,只是用手势、动作导引真气下行或上行,因势利导运周天,功效更优于前者。抱神以静,虚无行气,真气旺盛,任督畅行,各种疾病也就在充足的真气运行作用下,渐次化解。

河车搬运能促进任督真气畅旺运行,五行攒簇更进一步协调脏腑的正常生理活动。五行攒簇运用五行生克理论,同样是采用手势、动作来加强五脏的生理功能,促使人体精、气、神的抟聚。有关天地生成数、五行应五脏、河图三五归一等理论都在练功中自然体现。其中金水相生,木火交融,“三家相会结婴儿”,正是达到精、气、神抟聚高级功夫境界的重要手段。

五龙蛰法是华山“睡仙”陈抟的首创。陈抟,字希夷。希夷者,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之谓也。卧功时形体如五条龙似的团聚着,形神相抱,真气自然抟聚。

混元坐既是抟聚法始行功法,又是终极修法,是抟聚真气的有效功法。混元坐实为炼丹术中的沐浴过程。古人谓“不行沐浴不结丹”,丹即精气神的抟聚。“丹灶河车休石乞石乞,鹤胎龟息自绵绵”,真气抟聚必是在静定之中完成。故张伯端说:“恍惚杳冥,定之象也。惟定可以炼丹,不定而阳不生,不定而丹不结”。

真气抟聚是在真气运行五步静功的基础上的提高,两者结合,更易成功,是《黄帝内经》“全真导气”和“积精全神”的具体修炼。据数十年普及推广之经验,真气运行强身保健、防病治病、益寿延年的切实功效得到充分地体现,真法在养生保健,全民健身实践中发挥了强大的生命力。



混元坐

混元坐为最合理的高级静功,是抟聚真气、提高功力、积精全神的有效锻炼方法。且易学易练,功效显著。混元坐一般是在气通任督后,十二经相继通畅,疾病好转,体质相对增强,但功力尚须精进、提高时锻炼的高级静功。由于大脑的调节管制力量不断加强,深度入静,常表现出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形神相抱的全真佳景。鼻息微微,若有若无,丹田真气活泼旺盛,一体圆融;全身毛窍随呼吸而动,与大自然息息相通。昏昏默默,物我两忘;暖洋洋似浴温泉,熏熏然如沐春风;更有祥光屡现、三花聚顶等高级境界,美不胜收。

混元坐通过姿势的调配,两手两足的交叉相叠,使四肢阴阳相抱。右上左下是取阴静阳躁之理,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之义。意守丹田,可使心脾肾三家相会,五气朝元,真气凝聚,日益坚牢;百脉通调,遍体熏蒸,精神日长,智慧日开;精气神凝物如珠,晶莹可见。故真气抟聚法,是穷理尽性以至命的有效方法,必修方法。

《大周天歌》云:内亦交、外亦交,三关通透不须劳;尾闾流转天一水,自在河车泛百遭。奇经八脉十二经,指趾之端阴阳交,真气运行无滞碍,形神俱妙意逍遥。

附:混元桩

混元桩为立式动功锻炼方法,有采大自然之混元气,补人体真气能量之功能。其通过深长的外呼吸运动,吐故纳新,推动真气旺盛的循经运行,对丹田真气的抟聚,效果显著。若每日清晨在花草树木丛生、自然环境优美、空气新鲜之处练功,则身心愉悦,头脑清新,妙用无穷。



河车搬运

真气运行法五步静功完成气通任督以后,在丹田真气不十分充足、真气运行尚不畅旺的情况下,采用真气抟聚法河车搬运的锻炼,以姿势动作导引,替代后天意识,有利于旺盛丹田真气,沿任督脉运行和十二经络的气机流畅。河车搬运锻炼,有下河车搬运和上河车搬运两种,各具专能。下河车搬运为使任脉下行,心肾相交;上河车搬运促使督脉上升,还精补脑。

下河车搬运意在下丹田的真气培养,利用阴阳互抱于下丹田两个拇指的活动,以减少识神意念的活动,培养元神的力量。锻炼有素者,丹田真气逐渐饱满、充实,任脉畅达,真气源源不断的下入丹田;随着丹田真气的旺盛,或丹田开合,或丹田真气随拇指转动而转动,外呼吸随着拇指密密绵绵地转动,渐渐达到细、匀、深、长的胎息状态。练功至此,意识、呼吸一任自然,似有似无,似醒似寐于一片混沌之中,丹田真气越练越旺、越聚越密,以致丹田内似有一气丘在旋转,即古时炼养术中的“运丹”。

上河车搬运行功时,意识似守非守、若存若亡于丹田或后背督脉的气动状态,随手臂的上升,使胸腔扩大,呈自然吸气;手臂划孤下落,使胸腔缩小,压缩肺泡呈自然呼气,如此非意识主宰,完全依靠动作导引形成的自然呼吸,推动真气沿任督运行,更为自然畅达。正是:举手为吸落为呼,吸一呼三合入出;息息周天通百脉,招来一颗夜明珠。

上下河车搬运是在真法五步静功的基础上,百想无存,万虑皆消,仅凭姿势、动作导引进一步充实、旺盛丹田真气,并借助呼吸运动促使真气的任督运行。该法应用得宜,对提高练功境界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五龙蛰法

五龙蛰法原名华山睡功,我们在实践中取其作为真气运行法抟聚真气的高级卧功,功效显著。五龙蛰法,从表相看,是一个全身松柔,受压面极少的弓形卧式,毫无僵滞呆板、阻碍气机之弊,应为休养生息的最佳姿势。然而松中有紧,如右手剑诀以稳头,可使心脑相照,上玄灵明;左手子诀掩生门,真气抟聚有力,丹田充实,任督脉流畅。足三阳经随之上行,肝脾二经,一补心阴,一益心阳,尤其会阴(阴蹻脉)跳动,足少阴肾经前合冲脉挟脐上行,合心包以济心阳,后升进入督脉而还精补脑。因此丹田饱满,命门肾间动气活跃,腰背温暖,遍体舒适,神机焕发。

此功练法方便,人人可行,功效因人而异。年老体弱的患者,可作为真气运行法的卧式练功法,既可静卧养神,又能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年轻人习练此法,宁心养神,可以防治失眠、多梦、遗精等。实践证明,练五龙蛰法,体内真气活泼,涌泉穴真气源源不断趋向丹田,腰背舒适,心息相依,进入虚静的佳境,确为抟聚真气的有效手段希夷修真隐华山,抟气致柔炼金丹;龙蛰冬眠添寿算,东方睡仙美名传。



真气运行动功介绍

真气运行动功有“五禽导引”,“漫步周天”、“鹤飞唳天”、“龙 行 挥 云”、“健 身 十 锦”五套功法,它是利用运动形式,配合呼吸,导引真气运行,以姿势来吸引自己的精神排除杂念,慢慢地使大脑皮层由动而静(动极复静),发挥它保护性的抑制力量,旺盛机体的生理机能。

练习动功,以合理的姿势带动呼吸,导引得真气旺盛地运行,练习到身气合一,形神俱妙的时候,只觉得通体轻松,心情愉悦,鼻息微微,一念不起,处于无我的状态,站到那里一动也不动了,充分表现出动极复静的自然规律。

真气运行五步功法(静功)是静中求动,而动功则是动中求静,所达到的目的是一样的。不过动功因为姿势复杂,配合呼吸也得很长时间的练习。专用动功者多收不到预期效果,因此练动功必须有静功的基础,动静结合,效果更加理想。



五禽导引

五禽导引作为导引真气运行的动静结合的一种功夫,是以模仿猿、鹿、虎、熊、鹤五种动物的形态和习性,以姿势带动呼吸,贯通经络,使真气运行旺盛,以增强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生理功能。练习哪一禽的功法,即直接对所属的脏腑经络的功能活动增强,从而对本经加强了防病治病的保健作用。如猿势养心,鹿势固肾,虎势平肝,熊势健脾胃,鹤势理肺等,均见于各势功法中。

导引吐纳之时,自觉身中内气与大自然之气息息相依,如象太虚浩然大气随吸而入我身,顿有海阔天空包容万物之感。呼则气贯长空,此身无际,心情豪放。此情此景盖为全身气机畅达极度舒适的感受。这种动静结合功夫,实为真气运行的必修之课。

第一部 猿 势:猿势是以沟通心肾为主,导心火下降,以补命火,引肾水上潮,以济心阳。升降得宜,阴阳平秘。多练猿式,有养心固肾的作用。诗云:
   猿属心神性灵通,肾气入脑技巧生;水火相搀成既济,阴阳和合乐无穷。

第二部 鹿 势:鹿势是沟通任督,运转周天,调整后天,补充先天,固精肾、补命火,还精补脑的一步功夫。诗云:
   斑龙运尾寿命长,皆因通督有奇方;还精补脑先天象,元神蓄力理阴阳。

第三部 虎 势:虎势有舒肝利胆、强心益脾之效。诗云:
   虎性威猛啸生风,侧身运转肝胆经;导引吐纳春生气,舒利条达欣向荣。

第四部 熊 势:熊势为健脾胃之法。脾胃属土,土生万物,旺于四时,为后天之本。脾胃健运,生化有源,培补先天,益寿延年。诗云:
   熊体健壮性刚强,抗撼倚息各有方;擎天按地理脾胃,生化输布百体良。

第五部 鹤 势:鹤形以锻炼肺、肾、命门、三焦等脏腑经络,使气机舒畅,遍体调柔。久练加强肺肾呼吸,增长臂力,效果明显。诗云:
   鹤形翩翩质清奇,乘风御气纳精微;亮翅戏水独步舞,通体内外皆呼吸。



周天搬运法

这种方法的适应症,以“阳虚”或者“气虚”的人为最适宜。所谓“阳虚”的现象,一般症状,最主要的是怕冷;其次是打瞌睡,食欲不振,精神疲乏,容易感冒,脑力减退,全身酸困,消化不良等等。所谓“气虚”的现象,一般的症状,主要是自觉气短,打呵欠,胸膈闷,一劳动就出汗,容易疲乏,上下楼梯觉得气急等等。根据上述一般的症状,辨证“阳虚”或者“气虚”,再照这方法练功。

这种练功的方法,分为三部。一曰坐的姿势。二曰练气吐纳。三曰修脉搬运。这三部方法是互相联系的。而“练气修脉”的口诀和关系,如下:  神于气合  舍气从脉  神与脉合

再就这三个口诀和坐的姿势,分别叙述它的用法,和相互间的联系。如法掌握去操作它,慢慢练习纯熟,循序渐进,逐步进入清静境界,练这种功夫,就算成功了。

坐的姿势:在未上坐之先,必须照着前述的练功禁忌事项,和练静功的注意事项做好准备。同时,把衣服纽扣,裤带都解松,然后再轻松愉快地照这方法开始练功。这里所说坐的方式,名叫“跏趺坐”,又分析如下:

①盘腿:先准备好一个坐凳,用二尺见方,前面两只脚高度二寸,后面两只脚高度五寸,使前低后高成为缓徐的斜度。上面再铺上一个薄棉垫子。如没有这种特制的凳子,改用硬板的床上后面铺个垫子也可以的。但不能坐软的沙发或钢丝床。又冬天盘腿,须用一条薄毛毯围复着双腿。夏天用一条布巾复着。把这工具准备好,再开始盘腿。

盘腿的操作,初步练功的人,不宜用“单盘”,更不宜用“双盘”,只宜“散盘”。先把双腿放平,贴着坐凳,同时要把腰腿放得很松,随即先蜷盘右腿,把右足的后踵,轻轻抵触“会阴穴”(穴在前阴与后阴的中间)。再把左脚蜷盘,同时将左足的后踵,轻轻抵触右足的“跌阳穴”(穴在足胫弯的凹陷中)。一直到练习纯熟了,腿不发麻,再改进为“单盘”,单盘也练纯熟了,再进步到“双盘”。如果在练功中,发觉腿盘麻了,可以左右交换一下。但仍须照旧轻轻抵触会阴穴和趺阳穴。这样盘腿,腰腿会自然放松,臀部自然稳坐,不必故意把臀部向后凸出。

②竖脊:在盘腿之后,须要把背脊骨调整笔直,不可驼背弯腰,前俯后仰。但,又要放松,不能硬劲强直,才合标准。其方法是把双肩微微上耸二三分高,则每一个脊椎骨,自然重迭笔直,松紧合度,不会硬劲强直。

③含胸:在调好脊柱之后,随即调整胸部,以胸部微微向内陷凹为标准。陷凹的部分限于“膻中穴”与“玉堂穴”之间,即在两个锁骨交接之处与两乳之间,成为三角形的地带,使这胸部的三角地销微微陷凹进去,叫做含胸,这是控制肺部呼吸量的一种主要方式。它的方法,在把两手掌握好之后,放在脐下的同时,把商肘尖微微朗前方“飞开”。即把左右两个肘关节从后面反向正前方分开约二三分,有如雀鸟张翅欲飞的样子。这样,就会很自然地做到含胸的标准。

④握手:盘腿、竖脊做好之后,含胸和握手的操作是同时进行的。按:握手的方式很多,旧说名叫“结手印”,根据内景的经络理论,手三阴和手三阳的气脉远行,都出入循环于“井穴”,并穴又皆在十指尖上,而手部的三阴三阳气脉经络,又统辖于足部的。因此,在练功的时候既要盘腿,又要握手,是控制气脉循经流注的一种育效方法,而不是儿戏,也不是迷信,它具有生理作用的。

单就阳虚或气虚的练功,握手的方法,应当把掌心向上,手背向地,把左举放在右掌上,或右掌放在友掌上,都可以随意,不必拘执。两掌重迭好之后,顺着自然的姿势,放在肚脐之下,微微摆在腿上,或随自然倚托在小腹外边也可以的。这个握手方法的要点,必须把两个大拇指尖微微接触,接触之后,将大拇指略略向掌心内收,以两指笔直,自觉有一股内劲自然发出,互相抵触为标准(注意:不是故意用劲。照法操作,那股内劲是自然发生的)。

⑤垂帘:所谓垂帘,即旧说把眼皮微微合拢,只留一线微光的方法。按。这种方法,有两种操作形式。一种是把上眼皮向下合,微露一线外光。一种是干脆把眼皮轻轻合上,一点光也不露。初学的人,以采用微微合拢,留一线外光为最合理。因为功夫练到归元的境界,眼会自然的闭合,向内抽缩似的闭着。又因为初学的人完全闭着眼,容易昏沉,念头易生。

⑥砫舌,砫舌即是舌抵上颚,这种方法操作不当,影响静功很大,千万不可用意识或者着力翘着舌头,向上颚去抵砫它。应当在自然的规律下,如法操作,舌头自然会向上抵颚,用不着故意或者用力去抵砫。如果功夫深厚了,舌头还会自动蜷折锁着“鹊桥关”,这种原理在内景功夫有很精细的经络理与气化论的生论基础。有些书籍误载,叫人把舌尖有意地翘起去抵达上领,是不合理论的。

砫舌方法,其要点在轻轻把齿扣拢,同时把上下唇吻合闭拢,舌尖即会自然抵砍上领与上牙朗之间,这才是符合往舌的标准。如果把上下唇微微张开,舌尖则马上会自颚龈之间落下,恢复平直的姿势。

练气吐纳:练气吐纳即是运用呼吸,一吐一纳,呼气吐气,以锻炼脏腑的内动方法。这种方法分为“顺呼吸”和“逆呼吸”两种。照平常的习惯呼吸,一吸小肚皮鼓起,一呼瘪进去,这叫做顺呼吸;与此相反的一呼小肚皮鼓起,一吸瘪进去,名叫逆呼吸。

周天搬运的练气法,其呼吸的运用,完全采用“鼻呼鼻吸”的方式。初学的人,以采用顺呼吸为最方便而又合理,一直练到火候深了,再进一步采用逆呼吸,才容易掌握。

鼻呼鼻吸的方式,须配合“神与气合”的口诀。所谓“神与气合”的意思,是把念头与呼吸的一进一出、一吐一纳合而为一,不可分离。也就是说把思想集中,随着呼吸运动。当呼气的时候,气向外面吐出,同时肚皮相应地向内瘪,念头也随着它瘪进去,自下丹田呼气外出。当吸气的时候,气自鼻孔内吸,下至丹田,同时小肚皮相应向外鼓起,念头也随着它吸气内入,下至丹田。这种吐纳方法,在练气的理论而言,叫做“升”、“降”的作用。以“活泼自在”为原则,而不用“意守丹田”的死守方法。

呼吸要调得细软绵长,不可故意用力拉长和求细,须顺应自然,朗调几许长或者几许细,就适可而止。久久锻炼,自然会达到“若存若亡”的最高标准。

修脉搬运:在未说口诀之前,先要了解什么是是“脉”?“脉”与“气”又有啥关系?什么是“搬运”?“脉”与“搬运”的关系又怎样?懂得这些简明的概况,练功就有下手处了。

在上坐之后,运用呼吸的方法,“神与气合”的口诀,调息练气,进出吐纳,上下升降,不断呼吸着。如果在练气的当中,把“神与气合”的口诀掌握纯熟了,即会产生一种特别的感觉,感觉在下丹田里因呼吸的升降而产生一团“热气”,这种热气,古人叫做“先天真气”,其意思是与呼吸“后天空气”有分别的。“真气”的象征是一个“热感”,这团热气因呼吸的深、长、升、降作用,会愈聚愈多,聚到了相当的程度,它即会随着一定的道路流行着,这种热气流行的滋味取名曰“脉”,脉所流行的一定路线,名叫“脉道”。综合全身的脉道,即手足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的“经络”。运用呼吸方法,把这股真气的热流,循着脉道的经络循环流注,周遍全身,周行一个大圈子,仍旧回到丹田里,这种练功方法叫做“周天搬运法”。

了解上述的溉说,下手练习“神与脉合”的口诀,就容易操作了。所谓“神与脉合”和“神与气合”是两个阶段,联系这两个阶段的口诀叫做“舍气从脉”。

上述口诀的意思,是说呼吸吐纳要专心一志地运用“神与气合”的口诀,将调息的基础打好,在调息当中,是第一个阶段。因呼吸作用而丹田里产生了热气,在热气产生以后是第二个阶段。在热气产生的时候,随即放弃“神与气合”的方法,改变为把念头与那团热气合而为一,那团热气在丹田里,因生聚壮满了,而会自然循经流行。再继续把念头与它合一,随着它流行的道路跟着前进。这种方法,叫做“神与脉合”。当热气产生的同时,放弃“神与气合”的口诀,而改用“神与脉合”的口诀,这种交换联系的口诀,叫做“舍气从脉”。也就是说最初把念头集中,随着呼吸一吐一纳,继而丹田产生了热气,则根本不管呼吸了,而要把集中的心念,掉转箭头射向丹田的热气,把念头与那团热气吻合在一起,不要开小差。继续发展下去,则丹田的热气会在经络的道路上,循着生理的自然规律,从丹田内开始流注循环,这时的念头必须跟随着它流走。一直从背后上行到头顶,下至面颊再下入胸腹,仍然回到丹田,自始至终,念头部要跟着它,这样才其是真正做到了“神与脉合”的标准。

在真气发动之后,不论在丹田里酝酿生聚,或者已循着经络道路流行的当中,千万记着,决不可用意识去引它领它。只能跟随着它自然流行,一步一趋,顺应自然,一点也不能勉强或者急躁。这是运用“神与脉合”的要点,名叫“照法”,是“内视”功夫的初步。以做到活泼自在为原则。

有些人面临着这真气的流行,不能顺应自然,而胡乱使用“领法”,妄用意识去当头“领气”,造成不良后果,因而出了偏差。“领法”本来是练气的口诀之一,而有它专门的用处。但,在这样场合,却千万不可使用。因为,初步练功的人,不了解经络道路的方向,和大小交会的岔路,同时功夫太浅,不能控制气机的进退和指挥它分经流注。如果妄用意识去当头引领它,则等于瞎子引路,必然引下悬崖,前途不堪设想了。

真气在丹田里产生以后,因为“火候”不足,先期只能在丹田里酝酿着,一直到火候充满则必因满而溢,犹如江河之与湖泽,发生流注调节的作用,才开始向外流行,又如发电机转动生电,电在储电池里,不断输送电流,循着电线路径,往外供应。在这一阶段当中,必须谨守禁忌事项的要求,身心二者,都要放松,恬然怡静,不能紧张,免除急躁,连欢喜的意识也不能有,只可平淡视之,把念头与它合而为一,活泼自在地顺应自然,跟随着它流注,循环—个大周天。

真气在丹田里发动生热的时候,或者在背后循着经络上行的当中,那股热流的程度,不可太热了,只允许它有温暖的成分,如象喝了美洒,微有暖意,所谓“如饮醍醐”,令人舒适。不能象烤火或者熨斗烫热一般。这种生热发暖的现象,旧说名叫“起火”。练功出了偏差名叫“走火入魔”。暖热的大小程度,旧说名叫“火候老嫩”。如果火候太大,热气过高,必须另用口诀去调伏它。这个口诀如下:
  “哈”…………→æ æ æ

凡是热气太大了,即运用“哈”字口诀去调伏它。这“哈”字诀的运用方法,张口平舌念“哈”字音,音符陆续下降,而把气绵绵不断向外呼出,如此一经念动“哈”字音,则热气即会减低,同时胸部的气也立刻下降,但,不可念动多次,只能适可而止。否则热气全消了(注:…………→表示音符下降的)。

所谓大周天的循环,有它一定的轨道。这轨道的规律,是循着二十部脉道的经络路线,流注运行的。根据内景的理论,用练功的方法去运转它,则真气在丹田里首先向锁钥任、督、冲三脉的“阴蹻库”(即会阴穴,在两阴之间)流注,折而走向“尾闾关”(在尾闾骨第二节中),达两个地方,冲力比较大,动触的感觉很明显。再由尾闾关分两支流注,夹脊上行,直上腰脊第十四椎两旁的“轳辘关”。由此继续上行,通过背、胛、肩、颈部,直达后脑枕骨棱下的“玉枕关”。初学的人只觉一片热气上升,但功夫深的入还分四支上行,这一段的行程,即所谓“逆运法,通三关”的说法。气脉运行至此,其势已缓,放一般练功的过程,在玉枕关通过较慢而热气亦减小了,再由玉枕关继续上行,越过颠项的“百会穴”,和“厥阴肝经”的气脉会合,仍旧前行,转变为向额颅面颊而下注,与手三阳的气脉大会于“祖窍”(两眉中心略下些,又名山根。但非天目)。由“月窟”下入目中,复出于“龙官”(在大眼角上下眼睑有穴如星之处)。循鼻两旁夹井灶(即鼻孔),下至上唇,左则转而向右,右则转而向左,在“人中穴”交叉而过,与“任脉”“冲脉”相会(女同志则会于“乳根”穴)。这一段的行程,在头面部分,已不感觉热力,而明显感觉是分五条道路,自头下面,有如小虫爬行,又似涂抹薄荷冰的滋味。再从此下前项至“挨刀纹”(即项部横纹),循“人迎”“气口”两穴(喉结旁)下入“缺盆”(肩窠凹中),与全身气脉大会于“膻中”(两乳之间)。这一段行程,虫爬现象减久若有若无了。从膻中分主从二支,主支由内里直下,归入下丹田,名叫“中脉”。其从者则由“乳根”自胸膈下行,入于“日”“月”双穴(在脐中两旁微上凹中,非针灸之日月穴),还合于下丹田,入窍归元。这样循环一遍,即是大周天的功夫。此时归元入窍的感觉,则另是一番滋味,微微出汗,神清气爽,轻松愉快,所谓“如灌醍醐”。
    真气归元,还于下丹田的时候,另外觉得有一股潜在吸力,把小肚皮向里吸紧,很象肚皮已贴着了背脊骨似的。同时又觉得丹田里的真气,有似香烟缭绕,悠游自在,荡漾漾,轻飘飘,似动似止,载浮裁沉的滋味。又象钟表的摆,左右相应摆动似的。即旧说“氤氲紫气”的象征。当此之时,念头已到相当高度集中的程度了,仍然把念头与向内吸紧的道路吻合在一起。一点也不能分心动念,既不可欢易也不可惊诧恐惧,切切实实跟随着它向里吸入。一直到觉得真气已不再向内吸的程度,同时即把念头集中在吸贴最紧的地方,这地方不会很大,一般说来只有鸡蛋大,或者鸽蛋大(功夫深了只有豆大)。如此把念头集中在这最后一点,一心一意“定住”在那里,连氰员紫气也不动了。久久练习,功夫即会进步到“清静境界”。牙关也会闭紧,眼睛也会内吸,呼吸微细绵绵不断,吸多呼少,这样已经达到比较高度的休息程度。比较睡觉恢复精力,收效快而又省事。如果不想继续久练,则把念头分开,全身放松,慢慢起坐,算是练完一趟功夫了。

咽津导引:练完一遍功夫,随即把念头与热气分开,或者与肚皮内吸的力量分开,全身放松,张开眼睛,把眼珠溜转二三次,眼皮眨动几下,即把口里的津液分成三五口,慢慢地吞下,且须以意识送下丹田。然后再舒手伸腿,用掌在面上随意摩擦,和在腰腿各部轻轻拍动。随意行之,不必拘执。



漫步周天

漫步周天是以五行拳的拳式精华与真气运行法相结合的一种能旺盛真气运动的导引方法。五行拳属内家拳,有《内经》之艺的誉称。它按人体脏腑经络、生理功能的特性,分别制定不同拳式,使人通过练习,达到旺盛周身真气运行,通畅经络,有益脏腑,从而获得祛病延年之目的。为此,以它来作为真气运行法的动功,是必然的选择。

五行拳有劈、钻、崩、炮、横五式,分别应于金、水、木、火、土五行。练习劈、钻、崩、炮、横五种拳式,可以分别有利于肺、肾、肝、心、脾五脏。漫步周天则利用其机制,在更符合人体生命生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强化导引与五脏六腑相联属的经络和部位,尤其是以贯通任督二脉,实行真气周天运行为主导,进一步带动全身真气旺盛通畅的运行。

漫步周天是五行拳的一个发展,它会更适合于人体生理的活动,促使真气的旺盛运行。“漫步周天妙无穷,沟通任督法最灵。何须着意文武火?轻行三五气蒸腾”。

劈拳式:金生水来水濡金,肺肾两家本相亲;劈开火山通丹灶,钻出肾水返昆仑。

钻拳式:钻拳形似水中波,引来肾水济心火;和风吹动天边月,静观织女传玉梭。

崩拳式:崩拳好似箭离弓,消息全凭后足蹬;纳得肾水荣肝木,松肩垂肘气自平。

炮拳式:裹手丹田发从心,漫步周天消息真;春风送暖心花放,熏熏和气沐天人。

横拳式:两膀轻松头顶悬,腰轴转动运丹田;气通两肋肝脾健,力发章门似涌泉。



鹤飞唳天(肠胃功)

鹤飞唳天(肠胃功)源于医家的五禽戏、武术中的鹤拳。《庄子》:"呼吸吹口句,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开五禽、形意之先河,是动功养生的源头。鹤飞唳天以鹤势形体活动为基形,以腰膝脊椎的转动,带动两臂双手的旋转运动,并以身形的外动促使胃肠的内蠕动,以增强胃、小肠、回肠、结肠及直肠的消化吸收和正常排泄功能,对脾胃虚弱、肝胆气滞所致的消化不良、脘腹胀满、纳食少味、两便不调等脾、胃、肝、胆消化系疾病有良好的调理作用。



龙行挥云

龙行挥云系形意拳之龙形与真气运行法结合的一种行功锻炼方法。动作与呼吸自然配合,身体活动轻灵柔顺,舒展圆滑,犹如龙行云中,隐现自如。初练时手起足落,轻柔缓慢,如春风拂柳,悠闲自得;久练精纯,形气合一,神驶气生,气流身动。论养生有培育内丹之效,讲护道具保全性命之功,故为炼养家的必备。龙行姿势最妖娆,藏头露尾实难描;转腰春风舞细柳,移步轻捷似狸猫。手起恰似气推浮,手落犹如雪花飘;蛰龙待得春雷动,顿乘风云上九霄。三盘齐动无僵滞,大小周天尽通调;安内攘外咸如意,刚柔相济势法高。

龙行挥云动功初习时先以单手慢练,熟练后应双手齐练,真气随手起足落,运行周身,对畅达十二经络之气机颇多效应。多练精纯之后更可疾步快练。实际应用且有八方应变,出奇制胜之功效。



捻指通经法  李少波真气运行法辅助功法

人体十二经络是联系内外上下,沟通五脏六腑,运行真气的通路.健康的身体首先是真气的充足,其次还要求真气在经络中任何经络,任何部位的碍滞都会导致身体的不适或人体的疾病,给健康和长寿带来莫大的影响.捻指通经法旨在通过双手十指的自然捻摩,对经络起止端部穴位的刺激,激发.调动气机活动,促进真气在体内经络的运行,以达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养生长寿的目的。

操作方法:冥目静坐,两足平行着地(或两足背相叠如混元坐)。两手自然置于两腿上(或自然放置于椅子两边的扶手上),含胸拔背,沉肩垂肘,闭口,舌抵上腭,自然呼吸,注意呼气。先以拇指捻摩食指端螺面前缘(右手顺时针方向,左手逆时针方向),不快不慢,捻速适中,自然而然,以知为度;变拇指捻摩小指端螺面前缘,方向.速度如前;再变拇指捻摩中指,无名指端纹面前源;最后再变拇指捻摩另四指端。以体验真气在十二经络中顺畅运行,氤氲全体,酥酥融融,妙不可言。捻指暂停,两手互搓,浴面数遍后收功起坐活动。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