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跏跌坐等功法纠偏18例

胡春山 李莉

一、结跏跌坐纠偏

结跏跌坐是一种佛家功法。利用这种功法,不仅有修身养性的奇效,而且还能矫正练功中所出的偏差。

一次,有人学习武术气功时,由于方法不当,出现头晕耳鸣,感到听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当时没有把这些当作一回事,只是服了一些药,继续练功。后来通过练内功,上述症状有所减轻,可是病根没有除掉。近期偶然见到结跏跌坐功的资料,便想试一试。他采用“逍遥于人外,蝉蜕出尘埃阶段中的环抱明珠法,结果当场见效,几天后偏差即获纠正。

具体练法是,凝神敛气于中丹田后,设想身体周围环抱一大圆球,呈青蓝色,自身躺在球中,全身放松。吸气时意想左右两侧清气向中宫挤合而贯全身,呼气时意想清气由头顶经身体从两脚流出,全身都化入清气之中,每日晚上睡觉前仰卧在床上,保持舒服姿势即可练习。

这种功法作为辅助功法甚好,既可纠正偏差,又有一定的健身意义。

二、“嘘”字纠偏

有一友,自练硬气功年余,自谓收效显著,功夫日进,颇为自喜。一日访他,神情颇为沮丧,问其原因,说是练功出偏了。查其症状为肝部闷胀不适,按揉稍缓,二目发涩,炽红刺痒,火烦急躁,力乏神疲,脉洪大迟滞。断其症为肝经气血瘀滞所致。宜疏肝调气,疏滞泻瘀。遂教其“六字诀”中“嘘”字诀,递经导引,疏泄肝部。

具体方法为:1.“嘘”字发声改“轻缓细长”为“急快短促”或二者交替运用,侧重后者。2.意气导引改“缓补”为“宜泄”,即以意导气,意想肝部瘀滞气血沿肝经下行,过率门,下急脉,沿腿内侧,越中都、太冲,达足大趾甲内侧之大敦穴,逆肝经,疏导数次后,即改意守大教穴,意想肝气逆而下,从此穴出。若辅以手法掐捏或针刺,则显效更佳。友人系武术工作者,在练此诀基础上,又配练形意拳五行之崩拳,崩拳在五行为木,五脏属肝,多练能调理肝气,为此动静兼施,内外结合,5月后偏差症状皆除。

三、摇头纠偏

有一人通过练功虽然诸病渐愈,但脱发日趋严重。于是在每次行功后,增作摇头功,以促进头部气血的流行,结果,不但脱发得以控制,还发现它对盘膝练功后的腿脚暂时性麻木有迅速的恢复作用。久练此功,对清心益智、降低血压、预防脑动脉硬化和颈神经综合症等亦有裨益。功法:

1.心静体松,向左、右、上、下摆首,然后头自左至右,自右至左各转一圈。如此为一次,共49次(恢复腿脚麻木只须10次左右)。动作轻松,月有弹性,意守命门。

2.双手搓热,在风池、风府联线与两后脖筋交叉处,各摩擦36次,点按百会及四神聪各36次。

四、擦摩脚心纠偏

一位高中学生,按“八大金刚气功”功法练功,有9个多月。一天下午,觉贪睡厌食,兼有发烧。自认为可能是感冒。到第3天,吃药无效。至傍晚,症状有增无减,高烧达摄氏38.3度,强食即吐,水、药不进。但行、坐等动作敏捷有力,不象患病者。他便采用民间白酒揉擦法试退烧,两个小时后,皮肤依然滚烫。怀疑可能与练气功有关。经了解,得知他现正改练一种叫二十四把的功法。新的未学会,老的也未丢脱,可能是练杂了功法,导致发烧。决定采用按摩脚心之法。先在床上盘膝静坐,意守丹田,舌舔上腭,自然呼吸。3分钟后,先以4指(右手)按摩左脚心(涌泉穴)30次,再以左手4指按摩右脚心30次,依次左右各做3遍,便安睡,待第4天清晨,烧退思食,一切复原。

五、吸提制兴阳纠偏

一人练气功,意守丹田不即不离。一段时间后,一次练功时,阳团物忽然勃起,强硬难受,下座休息,才慢慢地萎软复原,如此反复出现过几次。后用“千斤闸”的方法:大拇指掐住无名指第2节的内侧,靠着中指的交叉处,用大拇指尖微微地震动无名指上的关窍,关窍内有一根细小如丝的筋,把它左右挑动,如象弹琵琶似的,发出咕噜声,使之疲中带些火辣的微痛,这样能散相火,平复兴阳现象,还入静境。

以后若再出现兴阳时,就依法而行。兴阳虽然制服,然而功夫似未长进。他想,可能是用“千斤闸”手法常散相火,使阳火不足,无力过关通督。以后改以“吸提法”治兴阳,即每兴阳时,缓缓提肛、吸气,同时意想真气自龟头倒流至会阴,再过尾闾沿督脉上提。反复几次,直至阳物复原。他用此法,练功两个星期,就觉丹田内一小珠下经会阴,过尾闾,到大椎、玉枕直上泥丸宫,又从前面印堂经膻中回到丹田。

六、镜前练功纠偏

一人自练气功多年,因无师指导,加之练功不当,未及时更正,故出偏差。虽然全身气感较强,但难于归元,平时头昏目眩,面赤心跳,以致不能正常练功,心中十分焦急。偶然在镜前练功,不觉很快放松入静,功后轻松愉快。顿有所悟,连续几日,竟得以纠偏。方法如下:

功法:自然站桩式,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身正直立,双手自然下垂体侧,双目平视镜中自我影象中的双目。

呼吸:先呼吸几口,再自然呼吸。

意念:意想全身放松愉快,从上而下,连续放松3遍。双目对视镜中双目,意想镜中即我,我即镜中,合二为一。目光渐收,镜中自我影象开始模糊,向四周扩散,越散越远,与周围溶成一片,如坠雾中。此时若杂念生起,可渐张双目,对视镜中双目,收敛精神,杂念自消。

时间:每日2次,每次半小时,连续3天。

收功:双手擦热,然后擦面、头、后枕部,连续擦36次以收功。

七、前阴漏气消除

一人患多种疾病,投医就诊,疗效不十分理想,于是看书自学真气运行法。练功不久,患消渴症(糖尿病),静坐一会,便急急忙忙去解小便。月余后,坐便感到有气从前阴汩汩漏出,其状似小便流出一般,不能自禁。长时间如此,令人心烦意乱,久至无法练功。后来他知道这是“前阴漏气”,便停止练功,专事纠偏3月之久。当时他患消渴症不久,而十分严重,委实无意放弃修炼真气运行法,去专事纠偏,结果每日一边练真气运行法,一边纠偏,如此非但不见效应,漏气之状日甚一日。但他不断反复揣摩,前后历时一年有余,终于在没有停止练功的情况下,将前阴漏气纠正过来。

操练法为:每解小便之时,舌舔上腭,全身放松、提肛。调匀呼吸,随即排尿,在排尿的同时吸气,用较重的意念想内气从龟头到尿道吸入,经会阴、长强、命门、夹脊、玉曰,上至百会,意守片刻,或为了强化意念,不断吸气,意念轮番数次上移,若吸一口气时间排不完尿者,便可在意守百会的同时,先将气徐徐呼出之后,再从龟头开始吸气重来。如此循序渐进,慢慢吸气时可一气将尿排完,排完后可意守百会少许,每次重复3息即可,3月便可见效。

八、“后阴固气”法纠正漏气

我是空劲气功中级函授学员,两年来按照函授资料认真苦练,收效很大。多年的关节炎痊愈了,严重的神经衰弱和鼻炎也都消除了。

但有一天,由于办公室里吸烟人多,弄得我这个不吸烟的人胸满头胀。下班回家后,我想将吸入的烟浊之气排出,就用后阴着意排气,排后即觉舒服,自此竟成自然。日久天长,真浊之气一起排出,不能自控,漏气越来越重。我用提肛守百会等法纠之,无济于事,小腹始终有气下冲肛门,意识怎么也摆脱不掉后阴,意到气出。肛门松弛、潮湿,疼痛难忍。骑车怕巅,走路怕迈大步,就是夜间翻身也紧夹双腿,用力收缩提肛。但先缩后放,真气照样放出。一天排便几次,气多便少,体质骤然变差,变得面黄肌瘦,精神不振,周身发冷,腰痛腿软,气感及功力几近消失。

正在焦急之际,我采用“后阴固气”法一试,放松肛门,不怕真气走出,气反而不出,立即收效,真气不漏了!通过实践我有这样的体会:矢气似乎是因为小腹和后阴微微收缩形成气团再由后阴放出的,即先收后放。如当意识到小腹有气但未形成气团之前,就松肛着意下排,真气反不会冲出。与我类似的偏差者不妨一试。

九、活步贯气纠偏

一人练习气功,意守丹田不得要领,死抓硬盯,结果小腹鼓如皮球,胀满不思饮食。后用大雁气功的辅助功法活步贯气纠偏,功到病除,且感经络比以前更加畅通。又有一次练功时,由于惊功而气逆冲头,出现头昏痛、发胀,见风流泪,仍用活步贯气法纠偏,又得到满意效果。此法对自发动功的大动失控以及内气冲窜、胸闷等都有纠正之效,对高血压、神经衰弱、老年腰腿痛等疾病,也有一定的疗效。今介绍如下:

1.两脚并拢,双臂下垂,成松静站立姿势。眼睛平视,舌抵上腭。

2.左脚向前一步,脚前掌着地成虚步,同时用鼻缓慢吸气。接着两手从两则弧形上举,至头顶后交叉合掌,掌心对准百会穴贯气。

3.稍停,改用鼻吸气(气急时也可用口呼),两手经前额、胸,慢慢一直压到左脚。意念感气随两手导引从头顶而下,往脚底涌泉穴排出。

4.接上式,改右脚跨前成右虚步。两手分开,从两侧上举,重复上述动作。呼吸、意念均同上,惟将两手压至右脚。

5.反复以上动作,向前走4~6步,或当前面因障碍不准进时,开始后退,动作、呼吸、意念亦与上同。

6.此功法以一进一退为一遍,反复进行3~5遍,然后两手下垂体侧,立正放松收功。

十、少腹气胀消除

少腹气胀,往往伴随胃纳减退、大便异常等症状,是初练功者常见的一种偏差现象。在气海穴运用烧山火手法,纠正少腹气脓之偏,效果迅速,介绍如下。

方法:让患者选择仰靠坐位,双臂自然向外展开,掌心向上,在气海穴(脐下1.5寸)处,将预定针刺深度分为浅、中、深3层,采用3进3退的提插旋转手法,慢提急按,如此反复几遍,至患者自觉有一股热气由腹部向上至胸沿双臂至掌心处出针,并揉闭其孔。

例董XX,男,20岁。练功3年。一天深夜,在院内练功时,受到意外惊吓,此后感觉下丹田处发胀发痛,头晕目眩,倦怠乏力,饭食不佳,胃中嘈杂,大便时干时溏,脉沉紧,尺脉软弱,舌淡苔腻。多次求医,治疗无效,后采用上述方法,一针即愈。

气海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上为十二原穴之一,有调节气机、补肾益元、振阳固本之功。在该穴上运用烧山火手法,可以重振人体之原气,恢复气机的正常运行。

十一、意气疏导法治偏

先取无极站桩式,调意入静,意守涌泉片刻,后行疏导功法。

1.丹田开合:双手掌背相对置于丹田处,呼气时,慢慢向左右两侧分开,意想腹部聚积之气随手势开启向体外放出,并向四周散去,然后转掌,掌心相对,慢慢关合到丹田处,同时吸气,不用任何意念。如此一开一阖,意念放在开窍放气上。主治练功不当造成的气滞下腹、腹部鼓大、胀满,或胀痛不适、便秘等。

2.膻中开合:两手置于胸前,呼气时两手慢慢分开,意想膻中聚积之气随着手势的分开向体外四周散去。吸气时两手向内合拢,不用意念,主治气滞胸膈,或气机上冲、聚积膻中所引起的胸闷脘胀、痞满,以及拒食、呕吐、心悸烦躁不安等。

3.印堂开合:两手置于脸前(勿高于肩平线为宜),吸气时两手慢慢合拢,呼气时两手向外慢慢分开,自然呼吸,同时舒眉展穴,意想脑首聚积之气向外消散。吸气时两手慢慢合拢,不用意念。治气机上冲聚积脑首而致的头晕、头重、头部胀痛、耳鸣眼花、烦躁、失眠等。

4.引气下逝:吸气时两手以大腿两侧慢慢上提至两腋下,不用任何意念,呼气时慢慢下引,意想体内气机沿任脉循经直下,后沿两大腿内侧至涌泉入地而逝。行功时可根据气机郁积的部位而定,如气滞头部,可从百会开始下引:气聚膻中,可从腋下开始下引,根据辩证施治的原则,应用其他三开合疏导法时,分别配合引气下逝法,效果更佳。

十二、练红砂手纠偏体会

我练“八大金刚气功”已逾数月,每次练功完毕,心情舒畅,精神振奋,浑身似有用之不竭的力量。由于工作调动而曾辍止练功。后又重练此功。由于环境的改变,加之急于求成,导致练功出偏。原因是:呼吸过急、过重、过短,没有做到“缓缓呼吸”。意念不在丹田,而是一味追求气由嘴吸入,经胸间再下丹田。结果造成胸闷、胸痛、胸胀、呼吸很困难,并咯过几次血,留下思想负担。自认为得了肺结核。经胸片检查,两侧肺部清晰,并未发现病灶。我放弃练功,改为拳术锻炼,但上述症状丝毫没有好转。后来我本着试试看的态度,练起了“红砂手”功法。此次练功,接受上次练功出偏的教训,初时,完全不带意念,一切都顺其自然;待功法掌握熟练后,意念自始至终守住丹田部位。吸气时,小腹自然收缩;呼气时,意想丹田处有一大气球在缓缓张开。两个多月以后,胸部的憋痛胀感消失,浑身上下都轻松愉快,时常胃痛的毛病也不治而愈。

十三、松静功纠正气功偏差

气功锻炼是以意念引导内气积蓄、运行,或向体外释放的一种特殊运动形式。但是由于练功不当,可使气机紊乱而引起各种各样的异常反应。最多见者为头昏目眩、头疼、胸肋闷胀、心慌气短,腹疼、腹泻等。也有出现神志恍惚、精神错乱等“走火入魔”现象,即所谓“气功型精神病”。这些异常反应就是气功偏差反应。其特征有:①气功偏差表现为气机紊乱,气流从丹田发出而冲向身体某一部位;②现代医药纠正气功偏差收效甚微;③用意念纠偏效果迅速、可靠,而不留后遗症。

松静功是用意念引气下行而诱发形体和精神放松的功种,以之纠正气功偏差,使散乱的气流在意念引导下归于丹田,实用可靠。

十四、太极拳练法纠偏

太极拳的流弊,一般较其他拳种和功法为少。但随着锻炼用功日深,如各个要领未能掌握,错误习练,即使轻微,也会出现偏。笔者主要习杨式太极拳。常见偏差及纠正方法分述如下:

1.膝部疼痛。古典拳论云:“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作用于全身。若劲已经下去,未能至脚,憋在膝上,正常膝部会出现疼痛,重者膝肿,曾见过严重二例,竟至外科手术治疗。纠正之法,要着重练习足部五趾抓地。不以局部形似为是,而是全身放松、伸展、拔长,在运动中把握全身完整劲,此时试作五趾抓地,可能找到劲下去的体会,膝部疼痛也迅即缓解。具体可先单练白鹤亮翅、云手等式,再坚持到诸式之中。五趾抓地是下肢放松的重要关键,但不可误解为脚跟轻飘。整个劲点,仍以“脚踩涌泉”为宜。

2.头晕。太极拳能使人体清阳上升,浊阴下降,头部清爽,怡然悦然。而练不得法,反会引致头晕,大致有如下各端:

(1)未做到“虚领顶劲”。“虚领顶劲”要求头容正直,不偏不倚,不俯不仰,颈关节松开。正确走完一趟架式,百会穴及其周围体表温度略高于他处,久而久之,不练功时亦感觉温热。这是虚领顶劲能“提举一身阳气”、“满身轻利顶头悬”之明证。凡头晕者,先宜检查有否练功低头的毛病。

(2)上下肢用劲分配问题。太极拳以腰为分界线,上下肢的用劲,一些练功者仅注意上肢的沉肩坠肘,坐腕舒指,下肢缺乏配合,以致气血上涌而头晕。纠正之法是,加强下盘,要松胯。可练习姿势较低的太极剑(杨氏五十五式),步履大,能增长内劲。扑步压腿、低丁八步,以及站桩功也有助于此。

(3)某些练功者因惑于太极“如气球”的说法,追求上肢气血流通的加强而引起的自我感觉,自觉不自觉的“用意”,集中于两臂,致气血上注,不知“气球”之比喻只能接近,如全然等同理解,必致极端。克服办法,是正确认识太极拳本质,不故意追求,全面用意,加强下肢锻炼。

(4)思想不集中。天南海北,胡思乱想,练功后不但头脑不清,长此下去,反而头昏脑胀,要镇心猿,收意马,清除杂念,直至心静意宁时才开始练功。或谓太极拳宜起床后不做任何其他事情,竞先练功,亦含此意。

(5)从中医学辩证看,原有肝气、肝阳、肝风的人,不正确的练功方法,会促使病理因素发展。应按“六声太极拳练法”,以养肝、舒肝、平肝、息风,且以乙癸同源理论加强下盘以补肾阴,俾水能涵木,则头晕自除。

(6)杨式大架子(杨澄甫公亲订)一趟,初学者30分钟,日久功深,可延长至45分钟,乃至1小时或更长。功深亦快练,师示大架子全趟可在2分多钟内完成,完整一气,动作风生,花团锦簇,浑如太极。此非高深功夫不可。功浅者追求快速(架子是散的),或不能够慢练,下盘功夫不够,气血上涌,也可导致头晕。凡此种种偏差,纠正之法,应刻意求慢,做到能慢(但慢而不停),待“十要”能正确贯穿,然后再加快。

3.气憋。太极拳顺乎自然,拳势与呼吸配合,一呼一吸因练功日久而愈深长匀细。但姿势不正,要领不得法,亦能造成憋气、胸闷,以致全身不舒适等。克服之法,应做到“气沉丹田”。但不同于静功之“意守丹田”。平日练功,拳式配合呼吸,而不是以呼吸去配合拳式,否则愈练愈糟。

4.中气下陷。练功中出现腹泻、大便频仍,或某些机能减退,也是由于要领贯彻不全面。克服之法,着重于“提肛”。杨式太极拳“十要”虽无提肛一项,但整体要求中包括着“提肛”、“松腰胯”、“上下相随”、“内外结合”中就包括着提肛。

太极拳属内家拳,与少林轻功“踏雪无痕”不同。太极全身之动在于松沉,而不是升。沉肩、坠肘、坐腕、舒指、松腰胯、气沉丹田……都是放沉,都是放松,但全身也有两个劲是向上的,以与下沉平衡。一即虚领顶动,松开动关节。松到脖子两条大筋有明显感觉(直到发麻),好似头顶泰山,又好象没有什么。二是提肛,上下两个提劲呼应,百会穴和会阴穴在一条垂直线上,这样驱干就松沉直竖,中正安舒。中气下陷等问题也就自然不存在了。

太极拳练法纠偏不只上述,这里仅举一隅以反三,其他可依此考虑纠正之。

十五、自然功治偏差

一年前,我学练静功。由于初学急于求成,导致胸部气阻,仿佛一块石头压在上面,身体非常不舒适。我曾用多种方法纠偏,都无效。于是怀着试试看的心理,学练自然功法。至第四日晚,下丹田气慢慢地带动双脚剧烈抖动,而后几天练功中出现身体摆动、转动、五禽动、全身拍打、沿经点穴等自发动作。在做弯腰动作时,我感到一股强烈的气,由丹田同时向膻中、涌泉涌去。从这以后,胸部不再感到气阻,治好了偏差。

我的具体练法是:自然站立,双手合于丹田,闭眼、合齿、舌平放。先意守鼻尖,调匀呼吸。一分钟后,意守下丹田,假想丹田在呼吸。再约一分钟,意念取勿忘勿助,若存若亡。收功时,意想宇宙之气象电波那样,慢慢向丹田收缩,直到消失在丹田中,然后,按摩脸部、头部等处进行收功。

十六、贯气法纠治泰山压顶

我在学校读书时,因高考学习任务繁重,患了严重的神经衰弱,于是自己学练周天功。由于气功知识贫乏,在练功时不得法,身体没有放松及意念过重,造成气聚头顶,有如泰山压顶之感,头部觉得重压、胀痛,甚是难忍。后来翻阅气功资料,总结贯气纠偏方法,当天晚上练功一次,自觉舒服多了;第二天早上再练一次,重压之感完全消失,头脑异常清醒。

具体做法是:选择在空气新鲜、安静的场地,赤足站立,按气功三要素调身、调息、调心,入静之后,想象人体中心有根无形的空管子,从头部到腹部后分开两根沿两腿中心直通涌泉穴,两手从大腿两侧慢慢上提至头顶,同时吸气,意念想象头部所聚之气随两手之下行经头部空心管子而下,到腹部分两路沿两腿空心管子而下过涌泉穴入地三尺而逝,手势下行同时呼气。双手上升时掌心向上,双手下降时掌心向下,如此反复9次,待行完后可静立一会,搓手、浴面、梳头、叩齿、鸣天鼓各36次后收功,严重患者还可用两手中指轻压两太阳穴、两风池穴,顺时针按揉各100次后收功,每天可练功2~3次,坚持练功几天便可使偏差告愈。

十七、贯气法纠偏2例

我练功2年多来,出现过好几次偏差,通过练贯气法后,偏差得到纠正。后来我每次练功之前,先练一遍贯气法,至今未出过偏。

具体练法:双脚平行站立同肩宽,大、二脚趾内扣,但不超过足尖,整个重心微向前移,使百会--会阴--涌泉在一条线上,腰、胯、踝放松,微向外分开,肛门也放松,双目微闭,但目光内含而不外泄,双手自然垂直于身侧,自然呼吸。然后两臂从体侧迅速提举过头顶,臂弯曲,手背朝上,两手心照百会,直至百会似有云雾状感觉后,两手即可向身体前方缓缓地向下移。同时意念活动可先设想人体前、中、后进行三线贯气。前:从百会分开至左右耳,集聚于喉,然后再分二支,沿锁骨中线下降于乳房,合拢于脐,再降至会阴,以后分开,沿大腿内侧下注涌泉,然后入地三尺,略停数秒;中:设想百会到会阴似有一根管子相贯通,从百会到会阴贯气,然后分二支,沿大腿骨的骨髓直达涌泉,再入地三尺;后:从百会开始,沿脊髓两侧直达命门,分成左右二支,经左右环跳,沿大腿外侧注入涌泉,入地三尺,手起落一次可进一步。然后可设想人分成前、中、后三个面进行贯气;最后进行整体的上下贯气。每天早、晚各一次。

十八、藏密功纠偏

1987年底,我因急于通督而造成气滞夹脊的偏差。整天只感背部酸麻,象负了个沉重的大石碑,伏案工作一会儿之后尤甚。意念引导,按摩导引,都无济于事。这使我非常痛苦,但我对气功纠偏始终充满信心。

1988年初,徐岱老师作短期藏密无上大圆满功法讲学,我有幸参加学习。在讲课过程中,徐岱老师传授了藏密念“嗡、呵、哄”功。在讲课将结束时,又由徐老师带功,大家一起做了几遍。做完后,我只觉背部酸麻感减轻。回家后我又按功法要领,身呈双曲线状站桩,双手举过头顶,先遥想上河际白光凝聚,默念“嗡”字,双手降至顶轮之上,同时意想白光降至顶轮,接着默念“呵”字,意想白光入顶轮变红光,沿中脉至阴轮,同时双手降至阴轮,最后默念“哄”字,意想蓝光自脚底排出,同时双手向两侧分开(手心向外),如此只做了10几分种,只觉背部酸麻感全无,“大石碑”也被卸了下来,真没想到困扰了我几个月的偏差,这么快就纠正过来了。这次纠偏的成功使我不久便通了周天。

后天我又把此功介绍给其他功友,均收到了满意的效果,在针对各种偏差的纠正过程中,我逐渐总结出如能辩证施功,效果更好。如一功友,练功不得法,气滞膻中,我就让他念“呵”字时,意想红光从任脉而下,果见大效。又如另一功友,练功时意守劳宫穴过重,每每练功时劳宫穴酸胀不可当,我就让他念“呵”字时,意想气沿双臂至劳宫穴;念“哄”字时,气由劳宫穴排出(不可过甚)。这样不仅纠正了偏差,而且现在双手劳宫都可发放外气。